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电信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2023-07-04 16: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电信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擦亮双眼,警惕诈骗

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

电信诈骗套路多,一不小心就中招

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

希望能给你敲响警钟,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基本案情

2020年7月份,被告人曹某产生网络诈骗之念,便在网上查找话术剧本,指导曾经给曹某网络销售床垫话务员史某行骗技巧。被告人史某同意后,二人商定,史某负责具体诈骗,曹某负责收钱,诈骗钱款平分。曹某购买了2部老年手机,在网上办理了3张匿名手机卡,又用弱智老人姚某身份证办理一张农业银行卡,在网上购买了近1000条个人信息,话术剧本,全部提供给史某。2020年7月10日至24日,被告人史某按照话术剧本里的骗术,虚构百姓收藏品管理协会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周婷、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姚玉兰及刘助理等身份,先后给大箐山县朗乡镇居民郑某打电话谎称,其曾经购买假玉石的人找到了,可以退还一些钱,但需要交手续费、认证费、税费、押金、请行长吃饭等费用,被害人郑某按照史某的要求,先后七次汇给史某提供的姚某农行卡账户,共计人民币21000元。曹某将全部诈骗赃款取出后,先后分给史某人民币5270元,自己分得人民币15730元,赃款被二人挥霍。案发后,曹某、史某将全部赃款返还被害人。

裁判结果

本院认为,被告人曹某、史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及隐瞒真相的方法,共同骗取他人钱款人民币21000元,数额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综合考虑犯罪情节,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曹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史某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典型意义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案件高发、多发,犯罪手段多样化,防不胜防。本案被告人通过网上购买曾经受骗人员信息,利用受害人员急于找回受骗钱财的心理,虚构相关人员,谎称找回被害人被骗钱款,利用交手续费、认证费、税费、押金、请行长吃饭等各种借口,再次对受骗人员行骗,让被害人蒙受二次伤害,其犯罪行为实在可恨,一定要严厉打击其犯罪行为。此案警惕广大人民群众,要增强对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的辨别意识和防范能力,不要轻信天上会掉陷阱,要及时和公安机关联系辨别真假,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立即报警,并保存相关证据,让不法分子早日归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一审:刑事审判庭

原标题:《电信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