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市的人间“烟火气”何处寻?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戴媛媛
2023-07-05 19:5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夜市,古已有之。宋代的夜市尤为繁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夜市多是在街坊之间自然形成。现在的夜市被视为城市夜间经济的一部分,许多大城市希望打造出更完美、更活力的夜市。

但夜市不仅是一种消费场所,它还是一种体验、一种审美,一种市民休闲生活——结束一天的工作,当夜晚降临,人们终于有更多自由时间,沉浸在边逛、边吃、边聊的分享氛围中。

如果要“打造”夜市,那要先搞懂,逛夜市究竟逛的是什么?

套用一句时下的流行语:“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很多人心中,夜市是人间烟火气的象征。烟火气这个词既常见、又模糊,究竟什么是烟火气呢?

首先,烟火气是一种空间氛围,给人热闹、温情、有活力的感觉。这与夜市“外摆位”的空间息息相关。“外摆位”可以亲近大街上的客群,夜市要聚集人气,外摆的形式必不可少。“它能让消费者有十分直观的烟火气和热闹感,这种感觉是最有吸引力的”,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晁钢令说。

不过,“外摆位”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出现占道经营、环境噪音等等,需要适度的管理。在“上海最大的露天夜市”泗泾夜市可看到,为避免阻塞交通,外摆位有严格的区域限制,不能摆到店门前的水泥方柱以外,如此为行人留出充足空间。

图为工作日晚上的泗泾夜市  本文图片均为戴媛媛 摄

其次,对于消费者,“最抚凡人心”的夜市烟火气是一种享乐与放松。如果说新兴的文化集市主打潮酷、文艺和精致,吸引更多的是年轻人,那么,美食夜市能吸引到更广泛的年龄群体。在泗泾夜市上,逛夜市的食客,很多以家庭为单位,比如夫妇带着“一老一小”闲逛。“和着家人一起逛夜市,是难得的散心机会,感受市井气息,享受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乐趣”,一对夫妇这样说。

图为泗泾夜市,逛夜市的有儿童和坐轮椅的老人

再次,站在摊贩的角度,夜市摆摊成本低、灵活度高,是很多夫妻、青年甚至老年人谋生、创业的首选。此前疫情冲击,许多餐馆倒闭,这样一份投入成本不高的生计,成为很多商家“回血”的最佳方式。夜市为他们受创的生意带来希望与活力,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烟火气。

最后,夜市的烟火气还在于人与人之间充满人情味的互动,叫卖吆喝、讨价还价也是许多人逛夜市的乐趣所在。

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止是摊贩和顾客,还有摊贩、附近居民和管理/服务者。很多人气火爆的“野生夜市”因占道、油烟、噪音等原因而被附近居民投诉后取缔。一些人的烟火气,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是呛人的油烟。泗泾夜市也经历过“整改”,由此前的“脏乱差”变为整齐规划,据泗泾夜市商户表示,“整改”是摊贩争取来的,是摊贩和管理者博弈的结果。

夜市既服务居民,也是一部分人群的生计,不能一关了之。现在的泗泾夜市,不仅保留了烟火气,也提升了夜市的环境面貌,摊主持证经营,食品安全有保障,成为夜市升级改造的典型案例。

在此之外,近年大城市的夜市,还出现一个新趋势,让市民有些困惑。

多年前的夜市,各家各户,口味特色多有不同,老板们操持着独家手艺,招徕食客。还有的摊铺经营多年,和周边街坊处成老邻居。现在的夜市逐渐陷入千篇一律,美食街总少不了小吃三大件:鸭脖、臭豆腐和烤鱿鱼,市民也产生了审美疲劳。

 这与餐饮业的变化密切相关。极具个性的小吃正在连锁化、标准化。以前要拜师学手艺,现在是网购买配方,又或者加盟连锁品牌、购买供应链服务。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观察到,无论是短视频平台还是购物网站,均可检索到夜市热门小吃的电子配方或视频教程,仅售几十元,有买家评论“配方正宗,已经开始出摊了!”

 图为电商平台某“夜市特色小吃秘方”卖家展示的商品详情

一些长期占据话题度的地方小吃,凭借标准化生产,早已挣脱地方的束缚,并不断复制粘贴到各地,在全国都有着超强的存在感。不正宗的地道美食、网红小吃,加上全国连锁店,霸占了各大夜市的半壁江山。

 同时,用手艺在本地扎根、服务街坊的美食小摊小店越来越少,而流动的“网红摊”越来越多。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便随意评论其好坏,仍需仔细研究。毕竟,夜市“烟火气”源于社会,体察夜市之变也是观察社会之变的一扇窗口。

在活力与秩序之间,在管理与服务之间,在民间自然生长与行政有意规划之间,人间的烟火气袅袅升起。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责任编辑:朱玫洁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