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浙江省宗教界“双通”人才研修班侧记(五)

2023-07-05 17: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实践探索》是浙江省宗教界“双通”人才研修班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课程由分享、讨论和点评三项内容组成,每周安排4—5位不同宗教的学员,以自身所在的场所或单位为例,呈现宗教中国化实践的成效和经验;分享结束后,学员们展开讨论,最后由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的干部进行点评。开班以来,分享活动已经进行了6期,先后有29位学员进行了分享。

安道法师

佛教学员代表

人才培养作为苍南东隐寺寺院管理的关键环节,安道法师以禅宗公案为喻,从“以道养人”“以法为依”“以戒为师”三个角度分别阐述,说明了只有自我定位清晰,积极配合管理,返照自心,坚固道念,才能圆满僧格成就人才。同时他分享了自己师父——则慧法师教导众弟子种种睿智而逗趣的小故事来说明在被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信任、包容和摄受会在前进过程中转化为坚定的信念,由此将无惧前路漫漫,以终为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最后,安道法师以自己对于宗教中国化及宗教事务管理的思考作为结束,提出了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未停止中国化的脚步,现如今面对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应如何以现代化的方式弘扬佛教的经典教义;如何以佛教的正能量展现中华文明的包容和勃勃生机;如何将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非佛法、不正信的东西剥离佛教,呈现出最典型、最成功的宗教中国化。

清闲法师

佛教学员代表

清闲法师以“在寺院看见美丽的中国”为题,详细介绍了长兴大雄教寺参照湖州市“六美六好”的创建培育要求,建设生态寺院的措施和成效。他分别从6S管理、文明敬香、三整三清、合理放生、低碳生活及坚持宗教中国化、法治化建设、平安创建、慈善社会、文化润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向大家呈现了大雄教寺探索佛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立足于自身的“小形态”,参照大规模寺院的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将山、水、林、田、人视作生命共同体,全方位、全地域 、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弘扬湖州佛教的文化底蕴,致力与地方村落同发展、共富裕。

赵嗣一

道教学员代表

道教学员代表赵嗣一分享了临海地区的道教事务工作。临海市道教界始终秉承着“以道为本,以德为用,守正创新”的理念,以当地深厚的道教底蕴为依托,不断探索同国家制度、时代要求对接融合的道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领道众和信众开展各项慈善活动,在相互的关心帮助下促进共同富裕。在对外交流过程中,积极弘扬浙江精神,彰显浙江文化,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在场所中树立宗教中国化、优秀传统文化等宣传版块,持续推进宗教中国化。他表示一定要珍惜“双通人才研修班”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中华文化修养,继承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积极促进五教同辉,友谊长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要勇于担当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坚守“四心”,对外交流时弘扬好“浙东唐诗之路”的宝贵文化资源,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郑从真牧师

基督教学员代表

基督教郑从真牧师,从教务处、班主任和课堂教学这三个层面,用个人角度,分享了他在浙江神学院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以小见大,以少见多。他认为,神学院是神学教育的基地,神学教育对于基督教中国化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都有深远意义。基督教中国化的文化融合层面,即如何用我国的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浸润基督教信仰,“跨文本阅读”兴许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径。

供稿:省民宗委宗教三处

原标题:《浙江省宗教界“双通”人才研修班侧记(五)》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