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视角下的《美生中国人》

2023-07-06 13: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每一个看过杨谨伦笔下的《美生中国人》的读者,几乎都会有点害怕钦西(Chin-Kee)这个角色。

这部漫画在美国被定义为“青年文学的经典之作”,剧情由一位中国裔美国男孩的故事线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交织而成。钦西虽然是其中的一个小角色,却是书里的核心炸弹。他是一个类似厄克尔(《凡人琐事》里的人物史蒂夫·厄克尔)那种有尴尬喜剧特质的人物,但对于不得不与他共同生活的人来说,他其实并没有那么有趣 —— 就像一个由老旧刻板印象拼凑而成、为人刻薄的提线木偶。他在学校里用带侮辱意味的陈词滥调押韵,说话总以“孔子曰......”开头,还会在图书馆里唱“She Bangs”,颇有《美国偶像》选手孔庆翔(William Hung)的风范。

2021年,有消息称《美生中国人》将被迪士尼改编为Disney+流媒体影片时,有些读者的第一反应是,噢,不,差不多还是别了吧。

杨谨伦也深知这一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本人也很惧怕钦西。这个角色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相关且相伴,被视为一种“梦魇”,也象征着一些他想逃离的东西。当他还是一个迷恋超级英雄的男孩,画着能变身水果的变形金刚时,他总是回避去买以尚气(Shang-Chi)为主角的漫画 —— 这也是漫威宇宙里一个陈旧的功夫人物。如果把这些漫画拿到收银台,他会对别人看待自己的方式感到不安。杨谨伦告诉我,把自己的一些恐惧融入钦西里,“感觉像是一场驱魔仪式,只要把它画在纸上,就会觉得这种恐惧变小了,也变得更容易管理。”

早在2006年,《美生中国人》一经出版就赢得了普林茨奖和艾斯纳奖,并成为第一部入围国家图书奖的漫画。这也是杨谨伦成为一位艺术家的起点 —— 作为一位讲故事的人,他在宏大、辉煌的故事里融入了感人的个人经历,同时还巧妙地交织着文化与信仰、东方与西方、现在与过去等故事线。从某些方面来看,《美生中国人》似乎天生就是适合被搬上银幕的完美之作;它拥有恢弘、缤纷的视觉效果,但各个元素又紧密相连,叙事规模有时大到一场救赎,有时又小到一堂科学课。如此看来,这个故事登陆Disney+,可被看作是一场命中注定的加冕典礼。该影片获得了大型工作室的投资,演员阵容包括关继威和杨紫琼,他们会共同出演这个同样想象力爆棚的剧集。

杨谨伦从2006年起创作的漫画《美生中国人》,图为漫画的节选内容。

图片版权归属于:

First Second Books/Macmillan

Children’s Publishing Group

但如今时过境迁,当时的重重顾虑或许都不再是必然。当年的一部分困难在于,好莱坞本身尚未准备好以亚裔美国人为故事核心。另一个障碍则是钦西 —— 杨谨伦担心这个漫画角色出现在银幕上所带来的后果。他说:“我总是担惊受怕,如果漫画被改编,这个角色的片段就会在完全没有任何背景情节的情况下,出现在YouTube上,你懂吗?”

直到杨谨伦与制片人游朝敏(Kelvin Yu)和马劲腾(Melvin Mar)交流过后,他才认为有人能安全地把钦西介绍给更多人。

四月份,在剧集将要开播前,游朝敏告诉我这本书产生影响力的部分原因在于,杨谨伦没有循规蹈矩。在暴发疫情前,这个项目就有了一定进展,当时的计划是为FX有线电视网制作一部类似于《亚特兰大》一样前卫的剧集。当然,这个项目的秘诀还是采用一贯的套路:对故事进行改编并搬上银幕,但不改变内核 —— 也不针对尖锐的部分制造某些错误的娱乐性。

杨谨伦成长于一个善于讲故事的家庭,于是他的叙事方式也汇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传统:即母亲与父亲的叙事方式。杨谨伦的母亲向儿子讲述了《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故事。从某些方面来看,这本书不太可能成为深受数代儿童喜爱的故事;它是一部带官僚色彩的讽刺作品,有大量超现实情节和一百多个佛教和道教神仙。(此处是作者对于这部文学作品的个人理解)但是,杨谨伦一生都在回味这个故事的核心。在电话中,他告诉我:“孙悟空所经历的旅程,是从傲慢到谦逊,或从以自我为中心到豁然开朗的过程。”

他的父亲则主要是随心所欲地编故事。他编造了一个名叫阿童的小男孩,男孩生活在台湾乡村,其父亲总让他做“非常令人作呕的家务活”,比如用筷子捡牛粪。但贯穿杨谨伦作品里的一种可爱恶趣味,就归功于阿童 —— 在第一部漫画里,有一艘宇宙飞船飞进了小孩的鼻子里。

49岁的杨谨伦已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也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独立漫画代表人物”,他的多年好友、作家兼艺术家德里克·柯克·金(Derek Kirk Kim)为他感到高兴:“他真的很喜欢身体幽默。”他热情洋溢地说着,然后顿了一下:“我有一个故事,但我觉得它难以出版。”

杨谨伦儿时画了许多漫画,这是其中一幅作品。

杨谨伦的外祖父曾在国民党政府工作;共产党执政后,他们举家先搬到中国香港,后来到了中国台湾。他的父亲在台湾长大,1960年代末到圣何塞读研究生时与妻子相识。杨谨伦在湾区的一个中国天主教社区长大,在那里,革命给人的感觉不仅非常遥远,还有一种荒谬的新鲜感。他回忆说,社区里有些牧师在再教育营里呆了几十年,经历过非常紧张刺激的事情。他们庆祝的节日也充满着一种文化混杂感。他说在圣诞节,会有一个中国人打扮成圣诞老人。他们还会把万灵节(All Souls’ Day)当作清明节来庆祝,“烧香和鞠躬,都是我们中国人几个世纪以来祭祀祖先的方式。”

美国华人的经历纷繁复杂,而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有时会引发争议的细节。几年后,杨谨伦读到了义和团运动 —— 在20世纪初试图反抗外国势力的一次民间起义,许多中国基督徒因此遇害。他说:“我对西方信仰和东方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非常有共鸣,感觉仿佛就是我以前的生活经历。”

就像《美生中国人》里描绘的家庭一样,杨谨伦的父母会定期驱车一小时,前往旧金山一个传统中医诊所为他治疗哮喘病。他说,医师“不太礼貌,但他们人很好,就像老一代的中国人那样。她会检查我的舌头,然后在纸上写下中文,就像写处方一样。”有一位中医把中药包起来,然后杨谨伦的母亲会把药熬成一碗满是神秘块状物的黑色药汤。杨谨伦读初中时遇到了一位台湾牧师,随后就再没去看中医了。他回忆说:“他为我做祷告,随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幻象。”那或许就是耶稣吧。他接着说:“那不是一个清晰的形象,有点像在泪眼朦胧中看到的样子。”几年后,他在参加越野跑时,哮喘再也没困扰过他了。

在成长过程中,杨谨伦通过不同时刻获得了心灵上的成长。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可能是大学毕业后,与其他年轻的中国天主教徒一起参加了为期五天的静修营。他当时已获得伯克利大学计算机科学学位,但对人生依然没有明确的目标。正是在静修期间,他决定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并开始追寻漫画之路。他在奥克兰的奥多德主教高中教了17年的计算机科学,而在二、三十岁时,每周还会与湾区的一群漫画家见面。他们自称为“艺术之夜团体”,会去某个成员家里聚会,边聚餐边画画,然后互相点评对方的作品。杨谨伦说:“我从未上过艺术学校,那就是我的艺术学校。”

德里克·柯克·金就是该团体成员之一,此外还有艺术家杰森·志贺(Jason Shiga)、Lark Pien、Thien Pham和杰西·汉姆(Jesse Hamm)。金说:“即使是现在,我也认为那是我记忆里最美好的一部分时光。大家那时都在起步阶段,都怀有改变漫画的热情。”他们梦想着在明亮、经过净化的商业漫画与黑暗的地下漫画之间探索出一定的空间。但他也指出,在杨谨伦和志贺之前,自己从未见过其他亚裔美国漫画家。他说:“我们特意让作品里的所有角色都是亚裔美国人,原因之一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从未见过这种情况。在电影中似乎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我们认为至少可以在漫画中达成——在漫画里,没有人能阻止你。”

当时,杨谨伦正在创作《美生中国人》,并打算分享一些章节以获得反馈。金把这部作品推荐给他的出版商First Second Books,称其为“我一生都在等待的书”。First Second Books的创始人马克·西格尔(Mark Siegel)告诉我:“他几乎是在威胁我。”后来,他在飞机上读完了漫画草稿,感觉目眩神晕。

漫画版《美生中国人》同时讲述了三条故事线,以相互交织的形式成为了一个整体。成长线的主人公叫王进(Jin Wang),他生活在白人为主的社区里,是一个安静、孤僻的男孩。第二条故事线对《西游记》进行了大幅度的简化(同时还有点天主教化),孙悟空在努力克服自身的傲气,也在努力放下发现自己归根结底是一只猴子时的怨恨情绪。第三条线则基本就像是一部情景喜剧,围绕怪诞的钦西展开剧情。上述元素之间毫不矛盾,但若剧透太多,便会破坏各条故事线迎来大结局时的满足感。

自此开始,杨谨伦的漫画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

前一刻,他还和朋友挤在圣地亚哥动漫展的酒店房间里售卖装订在一起的杂志。西格尔说:“18个月后,我们便穿上了礼服在时代广场向大卫·雷姆尼克介绍国家图书奖的被提名者。”从2013年起,杨谨伦接着推出了两卷《义和团和圣徒》(Boxers & Saints),该书生动地描述了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两个中国孩子的生活:一个注定成为义和团的领导者,另一个则沦为基督教的殉道者。几年后,杨谨伦成为了少数几位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漫画家之一。

在新版《美生中国人》的附言里,杨谨伦观察到亚裔美国人“有时感觉自己是美国的客人”,无论他们在这个国家生活了多久,都被当作是外国人。他说:“我们在努力做个好客人,不要大惊小怪,因为美国感觉像是别人的家。”当我问杨谨伦,什么时候第一次出现这种在自己国家里做客的感觉,他平静地答道:“我想不起来什么时候没有这种感觉。”直到进入伯克利大学,发现周围同学有着和自己相似的面孔,他才开始感觉或许自己一直都属于这里。他说,那些告诉他对《美生中国人》感同身受的年轻人,“几乎总是移民的孩子。他们往往不是亚裔美国人,但父母来自其他地方,而他们在这里长大”。

金告诉我:“他用这本书影响了一代人。在我们所有人中,我认为杨谨伦对世界的影响最大,他就像我们的碧昂丝。”

在2020年的漫画《龙圈》(Dragon Hoops)里,部分内容源自杨谨伦对最后一年教师生涯的回忆。他写道,“漫画人物应该像字母表里的字母一样发挥作用。每个人都必须有与众不同的视觉形象,拥有容易识别的标记。”从杨谨伦笔下人物的鼻子就能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他会画成弯勾状、破折号、三角形,或是似乎能戳一戳的圆团。他从餐巾纸上开始创作漫画,这让第一幅涂鸦作品的成本低廉,而他的作品风格干净、清爽又迷人,同样保留了堪比餐巾纸级别的亲和力。他说:“随着年龄增长,我意识到插画师表达时的亲和力其实比透视、甚至解剖比例等都更加重要。”这种亲和力一部分来自他用视觉隐喻表达情感的做法:比如王进头上带闪电的云状头发,或是暗恋对象在床上为他盖上毯子时说的只言片语。

虽然电视采用的是一种非常不同的语言,但Disney+对漫画版《美生中国人》的改编效果可谓令人称奇。影片以孙悟空和儿子维辰(Wei-Chen)之间经过高度视觉特效处理的追逐场景作为开场,维辰蓬乱的假发与《少狼》(Teen Wolf)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过,剧情很快就变得轻松起来,不仅更接近原作深刻而有趣的风格,还运用了一些小细节来致敬杨谨伦打造的超现实世界,比如剧中一家类似服装品牌Old Navy的店铺也会不知何故地卖起牛奶。三条故事线在原作里有着同等的比重,但剧集对此进行了重新调整。第二条故事线的主人公变成自信又受人喜爱的维辰(刘敬Jimmy Liu饰演),而不是他的父亲。此外,以往鲜少露面的王进父母则出现在一条支线故事中:他的母亲刻薄、现实,父亲循规蹈矩且有点丧,似乎过于相信美国梦。在其中一幕里,母亲向丈夫乞求:“你不记得曾经的你了吗?我们来到这里时,一无所有,毫无牵绊。那个勇敢的男人,到哪儿去了?”

电视剧版《美生中国人》里的两位华裔演员杨紫琼和刘敬。

图片版权归属于:

Carlos Lopez-Calleja/Disney

制作人游朝敏的孩子还很小,而最近,他失去了自己的母亲。他告诉我,他把新的故事看作是写给父母的一封情书 —— 这也是杨谨伦的一大变化。他说,漫画是“如此个人化的媒介,它的工作量巨大,但对于个人来说,它是可控的”。然而,一部电视剧应该展现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印记。他说:“它不再是我的,而是我们的。”他告诉我,自己在拍摄现场与饰演观音、同时也修佛的杨紫琼有过一次谈话,从中他为剧中最大的一处改变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他意识到,尽管自己对原作的信仰很重要,但剧集也需要尊重《西游记》原著里以佛为主的神话。

这便是第四条故事线,而游朝敏也借此解决了如何处理钦西这个人物的难题。观众一开始只能通过片中学生们的手机观看到病毒传播式视频:1990年代虚构情景喜剧《Beyond Repair》的片段。关继威在“戏中戏”里扮演了一位“有问题的喜剧人物”—— 倒霉无能的弗雷德·王(Freddy Wong)。游朝敏也把弗雷德·王当作了为自己“驱魔”的方式 —— 从某种程度来看,这个角色复刻了瑞恩·墨菲早期剧集里一个带有刻板印象的角色弗雷德·龚(Freddy Gong)—— 而这正是他本人进入好莱坞时饰演的第一个角色。游朝敏引用了他最爱的一本关于表演的书籍中的一句话:“战胜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穿上它,这样就能窃取它的能量。”

可是,弗雷德并非钦西。前者更温柔,不太像是个怪物。最终,我们看到这个人物是如何在经历内心矛盾后,仅仅通过浮士德式的交易,就享受到好莱坞式的成功。正如漫画原作里中医的妻子告诉王进,“只要愿意放弃灵魂,就能轻易成为你希望变成的任何人。”

然而,这并非是杨谨伦不得不做的交易。赢得麦克阿瑟天才奖,通常是艺术家脱离忙碌却缺乏意义的商业运作的一种方式。但多年来,杨谨伦一直和漫威及DC漫画保持着合作关系:他为蝙蝠侠、超人和一位新的超级英雄 —— 美猴王(Monkey Prince)当过编剧,甚至还为《尚气》撰写过故事。现在,他在逐步远离大型的漫画创作,比如刚和范黎渊(Leuyen Pham)合作完成的浪漫喜剧漫画《Lunar New Year Love Story》。可重点在于,他的确真的热爱超级英雄,而且看到这些人物无处不在:在奥多德主教学校的篮球校队球员里,在义和团注定失败的可怕信仰中,在孙悟空学习服务他人的故事中。他们并非一个个让人念念不忘的人物,更像是一种全面的世界观。

究其原因,部分源自他自身的双重身份感。他曾对我讲述过为此付出的努力和遭遇的失败,还希望通过创作《义和团和圣徒》来与自我信仰里相互矛盾的部分进行和解。他说:“时而感到焦虑是没问题的,不必去解决它。你要从并不完全规整的事物里建立起一种人生。”他把这种感觉比作一对夫妇总是为同样一件事小打小闹,一遍又一遍,持续了好多年。他说:“我认为,同样的感觉也可以发生在一个人的内心。

采访、撰文:Jamie Fisher

编辑:戚茂盛

排版:魏振伦

封面图片、视频版权版权均归属于:Kelsey McClell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原标题:《美国视角下的《美生中国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