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强语助力强国——记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兰州大学)党支部

2023-07-07 12: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强国先强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兰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已有95年的发展历史,学术积淀深厚,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西北方言、民族语言、语言推广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在学界享有盛誉。文学院自1998年开始组织普通话培训测试,至今已连续25年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

  2020年1月,以文学院为主体单位申报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兰州大学)获批,荣列教育部首批60家基地中。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兰州大学)地处西北多民族地区,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立足甘肃、辐射周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推广工作。

  今年5月,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表彰大会暨2023年国家语委全体委员会议上,兰州大学文学院被授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称号。

  扎根西北大地 做独树一帜的语言文学研究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印记,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大意义。

  “与童年对话,我越来越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人文教育,究竟从孩子小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做,才能为国家治理打下坚实的根基。这是儿童文学研究人员始终要思考的问题。以儿童文学为纽带,我愿意为人的解放与社会的发展做一点事。”谈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文学院院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兰州大学)党支部书记李利芳说道。儿童文学学科作为一个处于边缘位置的文学门类,常常不被学界重视,学科地位提升进展缓慢。但就是这样一个冷门学科,李利芳从1995年开始接触算起研究至今,已近30年的时间,目前她已出版儿童文学学术著作六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儿童文学学术论文8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发表评论文章9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2021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第十届敦煌文艺奖”等荣誉称号。近几年负责基地工作以来,李利芳致力于将儿童文学专业知识应用于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广大少年儿童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中。

  “有新材料才能发现新问题!新材料不会从天而降,而要通过实地调查来获取。”每到节假日,支部党员、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所长敏春芳都要带领同学们深入西北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从2009年到2014年的这几年,我基本上都在调查。有时候我自己都开玩笑说:‘我这几年上山下乡,不在调研,就在调研的路上 ’。”依托深入调研的研究路径,敏春芳带领团队建立了富有西北特色的“西北民族地区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接触研究”。今年5月,由敏春芳担任首席专家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回族话与回族经堂语、小儿经语言研究》以优秀顺利结项,结项成果包括共计230余万字的8部著作,建设了相关语言文献数据库,依托项目培养了10多位语言接触研究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支部党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教师陈柏彤是基地的青年骨干,“培训中我经常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去想:幼儿需要什么样的儿歌?喜欢什么样的文学?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以什么样的形式去教授,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问题与我所从事的新诗研究、儿童文学研究都密切相关。”她认为通过这样换位的思考能帮助基地面向幼儿园、小学老师的培训编出更好的教材,给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参与基地培训的经历让陈柏彤更加认识到了学科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让她坚信做学问更要做在祖国大地上。2020年-2022年,陈柏彤在兰大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并加入基地,期间主持4项基金项目,一个月前被遴选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

  “下一步,学院将以基地平台为抓手,打造多学科的基地人才队伍,在具体业务工作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强化项目建设,提升教师理论研究与指导学生的能力。加强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培训经验的理论总结,建立新的学术增长点,扩展学院研究领域。”李利芳说道。

  多措并举促学 积极探索育人新模式

  “老师也是从学生阶段过来的,对于老师来说,不忘记自己的学生时代,理解学生、和学生互相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这点非常重要。”陈柏彤经常从儿童本位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在参与基地语言文字推广项目的过程中,她越来越觉得老师始终保留“学生本位”思维的重要性,并在培训学员、教育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努力去实践。

  对于敏春芳而言,培养学生更多地通过“以会促学”的方式来实现。“有了项目的支撑,我现在逢参会必带学生。少的时候两三个,多的时候七八个。”敏春芳介绍说。除了带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她还主动为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搭建平台,她带领研究团队与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联合召开国际研讨会、邀请语言所专家作学术报告,扩展学生学术视野的同时推动学校语言研究的发展。敏春芳曾为自己的博士生课题申请书连续修改10遍,直到再找不出一处纰漏。她培养指导的博士生毕业后,80%留在了西部高校,缓解了西部地区高校语言学教师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压力。

  说起基地副主任常萍老师,在学校参加过普通话测试的学生有口皆碑。从1998年开始,常萍一直负责组织兰大师生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做过多少场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大学生必须具有‘一种能力两种意识’,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意识。”虽然目前教学任务繁重,常萍仍坚持在校内开设“普通话语音与测试训练”“汉语言文字规范应用”通识课。这两门课她一上就是数十年,注重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她介绍说,高校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书面写作、汉字书写能力,可为学生深造、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武慧晶曾多次作为学生志愿者参与基地培训项目,在认真为不同地区的学员培训过程中她也学到了很多。“参加培训的过程检验、提升了我的学习成效!”她这样评价。学业上她丝毫不懈怠,曾获兰州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兰州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在学校第八届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中、文学院“贯彻党的二十大,引领青年跟党走”微党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在国际中文教学技能全国交流活动“汉教英雄会”中获得“优秀教案”荣誉。

  育人举措不仅体现在教学当中,行政人员也发挥了服务育人的功能。除了当好基地支部的“大后方”,疫情期间,支部党员、学院办公室主任师向阳连续驻守榆中校区3个月,期间不间断为两个校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打印、扫描、传递求职简历、在读证明等多种材料。“我快退休了,能在退休前多给老师同学们做些事,整个工作历程就更圆满了。”师向阳笑着说。

  创方法提质量 打造语言文字培训兰大样本

  57岁的幼儿园老师李育涪认为让娃娃们从小就学习普通话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在参加培训前就通过听广播、购买网络付费课程学习,坚持练习普通话、用普通话和孩子们交流。参加培训的时候他说:“想退休后为县里的农民教普通话,让我们通渭的农民与外界交流无障碍。”有一次,因特大冰雹灾害导致全县停电,学员们点着蜡烛、耗着流量在手机上坚持学完当天的课程……这是真实发生在2020年基地对口通渭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班的部分事例。

  但在三个月前的培训之初,支部副书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青年教师吴世奇对学员们的印象还是“需要被老师催着交作业”“交的作业‘漏洞百出’”。“但通过基地培训老师们的鼓励式教学,学员们感受到了自己语言文字能力的明显提升,渐渐变得主动,有时候到了周末还会‘催’老师发作业。”吴世奇介绍说。

  在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即使是经过普通话培训的教师也难免受方音和民族语言的影响,更何况是平时没有语言环境的农牧民。基地曾遇到一位年长的农民来参加培训,团队老师担心其年龄大,可能学起来有些困难,但是老人却一脸肯定地说:“我要学!我要说儿媳妇能听懂的普通话呢。”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兰州大学)的培训教师们也用自己的真心付出回报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基地自获批以来,以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为重点,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探索出了较为成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培训模式。

  “在正式培训开始前,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员,基地培训老师会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和语音面貌分析,对不同水平的学员制定针对性的详细培训方案。”常萍介绍说。培训老师会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学员声韵母的难点音,对民族地区学员强化对声调的训练。在授课方式上,培训采用大班授课和小班辅导相结合的形式,紧扣学员语音特点布置实践练习作业,多途径开展线上一对一辅导。对不同程度的学员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普通话程度较好的学员主要培养经典诵读能力,对普通话水平薄弱的学员主要提升普通话交际能力。基地通过开展讲座、发放资料等形式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既重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又注重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也十分注重教学方法。邓文靖副教授在培训志愿者教师时特别提出,普通话小班辅导中对于年龄稍大、问题稍多的学员,要少提醒错误,多进行鼓励,通过正向反馈努力提高其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她说培训普通话的法宝之一就是“对于学员要不吝夸奖,要不停地鼓励他们、表扬他们,但也要细致地、耐心地指出他们的问题”。

  自2020年获批至今,基地已举办11批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班,学员包括甘肃、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区1236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农牧民,涵盖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回族、保安族、土族、彝族、柯尔克孜族、羌族、纳西族、锡伯族、撒拉族等1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员整体占比60.52%。

  基地近年来面向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开展“推普脱贫攻坚送教下乡”“送经典下基层”“推普进课堂”“百年征程传薪火 红色经典润乡土”等语言文字和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辐射到4500余名中小学师生及家长,以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除了开展培训班外,基地还发挥高校优势,建立经典诵读品牌,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积极建设“普通话语音与测试训练”慕课教学平台,培育“汉语言文字规范应用”通识课,实施兰州大学少数民族本科生普通话提升培训项目。建立学校和社会广泛参与的“亘塬下诗歌诵读大赛”和“国学经典诵读大赛”两大品牌。组织学生志愿者团队广泛参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

  党建业务双融合 致力打造样板党支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今年3月,通渭县一位农民在培训班结束后的培训成果汇报演出上,站在舞台上自信地用普通话诵读红色经典篇目。台下观看演出的常萍知道,这次的培训目标实现了。

  培训结束后,除了通过普通话测试软件对比培训前后成绩,基地还会举办培训成果汇报演出或经典诵读分享会,来检验学员们的学习成效。演出或分享会通过与支部党建活动联合的方式,诵读红色经典篇目、讲述党的历史故事、唱响红色经典曲目……这种党建与业务生动结合的方式,受到培训学员们的喜爱。“在一次培训成果汇演上,一个为学员培训的志愿者老师打着快板将党的百年历史娓娓道来,引得现场的参训学员纷纷鼓掌叫好。”吴世奇回忆说。

  剪纸艺术、乐器演奏、武术、舞蹈、情景剧……培训成果汇演上的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才多艺的“演员”大多都是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党支部和基地“研究生党员先锋示范岗”的同学们。这些专业的同学们在毕业后大多数会走向教学岗位,有的成了小学或中学的语文教师、有的成了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这种支部联建的方式,也是检验同学们学习成效、实践育人的良好方式。

  陈柏彤目前担任2022级本科生班主任,通过参与基地党支部举办的各类活动,加上受到支部党员前辈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她作为党员的自觉性。“陈老师从各个方面关心班里的同学,她主动添加了每一位同学的微信。去年中秋节,大家都收到了陈老师送的月饼,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她还挑选了不同的口味。陈老师组织班会邀请过多位优秀的校外老师给我们面对面地讲如何学习、怎么提高综合素质、怎么找工作,让之前焦虑和迷茫的我们对未来有了期待和规划。”陈柏彤带的学生王玉梅说。

  “未来我们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推进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致力于培育创建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样板党支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谈到支部未来的规划,李利芳这样说道。

  2020年12月,基地准备去内蒙古鄂托克旗为当地各中小学的教师培训,临行前文学院教授、原系主任张文轩老师给常萍发来激励之语:朔风凛冽,为公远迈。传道授业,学子爱戴。甘从苦出,优胜劣汰。

  她当时回复道:先生教诲,铭记心间。语言文字,意义非凡。为国为民,不论苦甘。“这句话最能代表我们基地所有老师的心声。”常萍说道。

内容来源 |兰州大学新闻网

编辑 | 李晓婕

责任编辑 | 彭倩

原文链接 |强语助力强国——记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兰州大学)党支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