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暴的背后,是谁赚到了“黑心钱”?整治网暴,我们该怎么做

2023-07-07 19: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中国三农发布 农视网 收录于合集 #2023三农三人谈 29个

近年来

网络暴力逐渐成为

一种社会公害

网络的匿名性和

法不责众的心理

让一些人肆无忌惮

网暴引发多起悲剧

比如

刘学州遭网暴后结束生命、

网红“管管”遭黑粉攻击而轻生等

今天(7月7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提出健全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

监测预警、举报救助、

网络暴力信息处置等制度

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

2023年8月6日

而在6月初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也起草了

《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网暴受害人

提供充分法律救济

维护正常网络秩序

那么

“惩治网暴20条”的内容

对惩治网络暴力

释放了哪些重磅信号?

为何深陷“社会性死亡”难以翻身?

网络“挖坟”、网红互黑

是谁在带节奏?

受害者又该如何

保护自己和家人呢?

针对这些问题

由伊利集团冠名播出的

《三农三人谈》邀请了

中国政法大学

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

网红“管管”案代理律师、

山东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刑委会主任

王宇航

来到演播室

并现场连线

刘学州案代理律师

周兆成及刘学州家人

揭开网暴背后的真相

▲ 完整视频

《三农三人谈|直面网络暴力,揭开网暴背后的真相! 》

网红“管管”遭遇网暴轻生

2023年2月12日,网红“管管”孙凡宝因不堪长期网暴,在直播时选择喝农药,期间直播中断。经过两天救治,“管管”于2月14日上午12时许不幸离世。

“管管”的妻子刘亚会表示,作为主播,有人不喜欢很正常,一开始并没有在意。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黑粉很具有攻击性和组织性,只要是和“管管”相关的人,都会被黑粉攻击。由于黑粉带节奏影响太大,“管管”与人合作的项目都被以各种方式破坏。“管管”曾经停更直播半年多反思,并且尝试寻找途径希望能与黑粉和解,但都以失败告终。网络举报也仅以封号处理。

那么,当时“管管”到底遭遇了多大的压力?网暴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网红“管管”案代理律师、山东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委会主任 王宇航:

这种网暴使“管管”的精神一度抑郁,具体表现在他一度中断了自己的直播活动。后来,他复播之后又持续遭到了网暴。主要的网暴活动在2022年8月份一直到他去世,持续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网暴者组织了数十人对他进行诽谤、侮辱活动。具体的诽谤活动主要体现在散布关于“管管”的一些谣言;对“管管”的直播活动进行不实举报、封禁他的直播间;对他发布的小视频以及直播活动进行截屏、篡改文案,再发布到网络上去诋毁他;甚至对“管管”的妻子以及他的家人进行一些侮辱活动。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

好多的网暴都是无冤无仇,其中一个动机可能就是简单的看不惯,当发帖批评对方后,得到了网红或发帖人的反击,会有很多人来点赞、辩论。他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本来就几个粉丝,一下变成几十个、几百个粉丝,通过诋毁别人、争论获取了流量。他甚至可以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方式,把网红发过的视频移花接木,以歪曲的方式重新发布,通过争论的方式,举着“道德大棒”来打压网红,从而获取流量。所以,“管管”承受了巨大的精神上的折磨。

同时,很多底层的草根网红是需要赚钱的,而直播是他们唯一获取经济的手段。一个两万人的直播间,假设有五六个人在线带节奏,很可能导致没有人再刷礼物、买东西。甚至有些人在粉丝打完赏之后,把诋毁该网红的信息单独发给粉丝,告诉他:“你以后不要再给他刷礼物了,你要再刷,我们可能还来骂你”。

网红“管管”案代理律师、山东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委会主任 王宇航:

“管管”的案件当中,也存在这种情况。就是“管管”在和其他人进行商业合作的时候,就有大量的黑粉私信商业合作伙伴说“管管”这个人不行、不能和他再继续合作,导致了“管管”的商业合作行为最终没有继续下去。

有些网红就会想,“我到底得罪谁了?你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能不能和解?”往往得到的答复是:“我就不告诉你,你只要在一天,我就不让你安生。”

而且,直播间的直播活动对于“管管”来讲,就是他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日常生活,其实是重合在一起的。

粉转黑背后 “乌合之众”的流量

那么,黑粉诋毁网红时,仅仅是因为看不惯吗?还是另有目的?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

有的是有目的的,比如我和“管管”都是晚上八点钟直播,又是同垂直化领域的旅游博主,我这里的粉丝在直播时说“管管”直播了,这导致很多人都去看他,那我一定很生气。我会组织下面MCN(多频道网络)的人去搞你,至少让你换个时间段直播。其实,这是一个不正当竞争的领域。还有纯粹就是为了流量,骂你,我就有流量。网暴原因特别多。

网红“管管”案代理律师、山东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委会主任 王宇航:

根据我们的了解,其实最开始网暴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是“管管”的一个粉丝。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对于“管管”的某些行为看不惯。正常人来讲,我看不惯你、不喜欢你了,我应该脱粉不看了。但是他不行,他就认为我必须要攻击你,让你在网络上活不下去。只要是有反对“管管”的这种评论,他都把这些人拉到群里面,对他们进行煽动。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

这个叫“群体”,其实就是100多年前古斯塔夫·勒庞写《乌合之众》里讲的“群体”。他们可能是通过某种对一个人的不喜欢、对一个事情的观念看法,把它集合起来,自己在群体里面形成一股力量之后,就觉得自己力大无穷了。他们今天能打倒“管管”,如果没有人管,他们会成团体去打别人。

“管管”网暴组织者以涉嫌侮辱罪和诽谤罪立案

那么,通过“惩治网暴20条”,网红“管管”事件的网暴者将得到什么惩戒?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

网络暴力不单纯是侵害人格权的问题,它可能还涉及到网络传播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其他合法的经营权利、市场秩序等等。所以,网络暴力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行为,但它背后的原因、性质、行为的导向和产生的结果,包括因果关系都不一样。所以,司法解释中没有特别对网络暴力进行界定,类型也没有作出界定。

像“管管”的事,有一些是捏造,有一些应该是歪曲。网暴者会把“管管”拍摄的片段单独拿出来,放上别的文案,文案、文风包括配乐一改变,整个气场就发生变化了,这个叫“歪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名誉权里面规定,一个是“捏造”,一个是“歪曲”,都有。现在我们统计,绝大部分网暴引发的原因都是歪曲,而不是捏造。

网红“管管”案代理律师、山东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委会主任 王宇航:

后来经过我们研判,他的行为主要就是诽谤和侮辱。诽谤就是虚构捏造事实,进行散布诋毁他的人格。侮辱主要体现在对“管管”的辱骂,以及对“管管”妻子的一些涉性话题的侮辱。既然符合这种情况,我们就以侮辱罪和诽谤罪向公安机关要求立案。

舆论审判中的“社会性死亡”难以再翻身

在指导意见中,有一个词叫“社会性死亡”。我们怎么去准确地理解它?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

“社会性死亡”指的是肉体上这个人还存在,但是在社会中万夫所指,所以他的人格已经没有了。一旦一个人遭受到“社会性死亡”,会带来几个结果:

第一个典型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骂他,是合法合规地骂他,这是一个特别不好的现象。这个人哪怕真的是违反了法律法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去承担责任,而不是在舆论中让别人随便辱骂。

第二个结果是再也听不到这个人任何的辩解了,不会出现反转了,就是一个人“死”透了。他是很难起死回生的,除非事实有重大的问题。

“社会性死亡”还有一个效果,就是除了本人之外,包括他的家人、工作单位等,全都对他进行社会性除名了,他在互联网上神形俱灭。

群体往往不是去理智地看待一个问题,他看到的、相信的,只是他想看到、想相信的这部分东西。假如有10万个人看到“管管”的视频,而真正的坏人只有十来个人,但大部分善良的人是不说话的。所以,当“管管”拿到手机看的时候,发现点击数量10万+,但是全是骂他的。所谓的全是骂他的,其实就那几个人,用各种小号发的。他会感觉所有的人都在骂他,但实际上骂他的人可能万分之一都不到。这个在传播学中有一个特别的用语叫“沉默的螺旋”,一旦这种“沉默的螺旋”转起来了,就没有人再敢提反对意见了,他就等于“社会性死亡”了。这就是网暴的厉害,没有人再敢替他讲话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或走向“社会性死亡”,这是一个过程。“社会性死亡”一旦造成,这人活不过来的。

网红“管管”案代理律师、山东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刑委会主任 王宇航:

这是舆论审判。每个人都是在用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内去评价别人,这种情况其实是非常不好的。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

看似网络这么乱,实际上我们的网络治理是向好的。只不过沉默的大多数不愿意去讲话,如果你敢留言,你就变成网暴的另外一个对象了。

营销号主导刘学州被网暴到死亡全过程

在去年年初,15岁的寻亲男孩刘学州同样遭遇网暴选择自杀。在轻生之前,他经历了怎样的网暴压力?我们现场连线了刘学州的家人了解情况。

刘学州养家舅妈 柴俊燕:

刘学州在四岁的时候就没有了养父母,多数住在姥姥家。因为姥姥从小把他养大,跟姥姥比较亲。他的性格就是外表看起来比较外向、活泼、积极乐观、上进心强。但其实他是比较内向的,性格比较独立一些、有主见,自己认定的事不容易改变。

刚一开始遭受网暴的时候是2021年1月17日,他在网上发布了一张他被亲生母亲拉黑的截图。他那一天开了直播,在直播间里把他内心想说的一些话全部都说出来了,就感觉他自己倾诉出来心里很舒服。但是,没想到后面就有一些颠倒黑白的人来攻击他、嘲笑他、骂他,说他寻找亲生父母就是为了要房子、为了炒作。只要他发一个作品或者他说一句什么话,别人就会抠字眼,放大1000倍的那种。然后给他发私信,骂他心机婊、恶心、让他去死。

像这种网暴的人,就是一些不了解事实的人去跟风评论蹭流量,然后以他的这种话题去开直播,到处去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更多人去相信他说的是真话。刘学州根本就解释不过来,他想去解释,很多人都不听他的解释。

家里人也劝过他,别人说的这些本来就不是事实,就不要往心里去,如果控制不住的话,就把手机关掉。但是对于被网暴人的心理,别人越诬陷他,他会越控制不住去看,看了之后又会很生气,会产生解释不过来的感觉,就觉得还不如去死了算了。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

这个事件跟“管管“的不一样,其实在里面干坏事的全是营销号。他们不管是非曲直,有的人想解释,但他不会听你解释的,会越解释越黑,因为营销号只想得到他自己的答案。所以,营销号是看舆论、公众的想法是怎么样的。比如说猎奇,挥舞“道德大棒”打击所有的人,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再有一点就是把人想得特别坏、阴暗,因为他们本身很多就是这样的人。他是顺从着舆论的这种需求,从所谓的刘学州之前的一些只言片语中去挖掘、去片面歪曲一些东西,营销号之间还互相印证。当时,还有好多人冒充刘学州的家属、冒充刘学州的小号,在里面乱七八糟地说。而观看他们的那些人,实际在“沉默的螺旋”里面的,理性的人不敢出来讲话了。

据了解,事情发生之后,刘学州的家人找了律师,要给刘学州讨一个公道。

刘学州养家舅妈 柴俊燕:

主要就是想完成刘学州的遗愿。因为他生前和我比较亲,我感觉他是最信任我的,我们养大的孩子不容易,想给他讨一个公道。让网络上的这些“键盘侠”得到惩罚,不要天天闲着没事,在网络上攻击人。

解密营销号的“四步曲”

那么,营销号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

营销号有传播矩阵的。我们曾见到一个MCN公司控制几百个账号,它有大号、小号。比如说要搞一个事情,正常情况下,大号是不敢冲在前面的。

第一步,它会找一些小号,先把事实的捏造部分发出来。这个时候大号在第二阶段跟进。几个大号各自有分工,什么时候发第二拨、第三拨消息,有设定好的顺序。MCN搞的营销号,主要是为了让信息之间互相验证。

第二步,有些信息如果发现推流之后,自然流量达不到一定的流量池里,这时就上小号推流。我们去过黑产实验室,一个房间好多面墙,每面墙上挂了几百个手机,每个手机里面有好多账号,由电脑在里面控制,随时点关注、点赞。而且,AI形成的评价文本超过几个字又不重合,能匹配平台给予的算法推荐的流量池,以触碰它的热搜。一旦进入池里面之后,水军马上停止,因为水军是有痕迹的。水军停止之后,因为它进入流量池里,会让更多人看到,这个时候第三拨人就出来了。

第三步,控评。就是要形成传播学中讲的“沉默的螺旋”,支持我方面观点的人留下,理性发声的人删掉。

一旦形成了控评的“沉默的螺旋”之后,第四拨的营销号再往上上,这个时候就已经基本完成传播了,正常情况下,已经上了一次或两次热搜了。

这个号通过流量表面上看是没有挣到钱的,但是他获取的这些流量会沉淀下来变成粉丝,几次碰瓷之后,它会孵化好多小号。这个事件过后就可以带货了、打广告、探店了。

推动营销号往前走的永远是那些偏听偏信的“乌合之众”。“乌合之众”不是贬义词,它是个传播学术语。出现这种问题就拿出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要解释。也可以发一个声明:在我声明之后,再发相关的虚假信息的,寻衅滋事罪论处就可以了,没必要挨个去发私信。

刘学州代理律师:相关自媒体大V与营销号被告上法庭

今年二月,刘学州被网络暴力致死案件在北京互联网法院网上开庭。那么,这个案件最大的特点或难点是什么?

刘学州案代理律师 周兆成:

有一个很大的难点,也是反网暴的案件中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往往网暴行为发生之后,一旦被公众舆论所关注以后,一些网络施暴者立即通过删除侵权的账号,包括自己注销自己的账号,甚至被第三方来注销账号,从而导致很多网暴的侵权证据灭失。首先就是怎样把相关的证据进行固定和收集。

刘学州在去世前,他的一些社交账号,包括他的电脑里面,其实也保存了一些证据。经初步统计,能够构成起诉标准的差不多就有2000多条。所以这种私信加评论,也的确是触目惊心。

对于起诉对象,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一些自媒体大V,因为他们本身有巨大的粉丝量。他们在一些事件的节点中,有意识地去煽动舆情,包括去带节奏。比如我们锁定的一个大V,他的粉丝量差不多是上百万,随便发一个作品,他的点赞数都是在几万。在刘学州去世前,之所以大家说他“娘炮””心机男”,往往都是这样一个大V通过发视频的方式来煽动大家,甚至暗示大家。另外就是营销号,我们明显地发现,这些对刘学州攻击的相关评论内容可能不同,从各个角度去攻击他、辱骂他,但发帖地址惊人相似,就都是一个地方。而且,这些账号的普遍特点都是私密账号,注册时间都是新注册的,并不是正常网友对事件的关注。最后我们也发现一些网暴刘学州的自媒体账号,他们的“小黄车”都带起了货,不断地通过这种流量引导,最后来变现。

营销号也被列为被告之一了,比如背后有商业目的,或者毫无底线攻击的,也选了一些代表进行诉讼。另外,包括我们给最高检、最高法都提出刘学州这个案件可以启动公益诉讼,也提出一个网暴立法的建议书,也获得有关部门的关注。

网暴维权:最简便拨打12377

指导意见中提到了人格权。那么,如果遭遇了网络暴力,被害人该如何去维权呢?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

网暴维权最简单的方式不是找律师,因为找律师是非常严重的情况之下。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打12377,这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电话。作为当事人自己来讲,最好的方式就是按照网络安全法第12条去投诉,违法信息按照法律规定,平台必须要予以删除,平台不删它就要承担非常严重的后果。

以法为器

筑起反网暴的堤坝

方能守护美好的

网络精神家园

而文明和法治

也终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编导|张莉

摄像|刘树文 梁贵权 徐豫

编辑、视频剪辑|康轩山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原标题:《网暴的背后,是谁赚到了“黑心钱”?整治网暴,我们该怎么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