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扶桑谈|清和会会长之争背后的魅影:安倍遇刺一年后谁承衣钵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鹏飞
2023-07-17 20:40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当地时间2023年7月8日,日本东京,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一周年之际,增上寺举行追悼仪式。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图

2023年7月8日,在东京的增上寺举行了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逝世一周年的周年法事,随后首相岸田文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等与安倍生前关系密切的各界人士300余人出席了在明治纪念馆举行的名为“让日本在世界上绽放光彩——继承安倍晋三前首相遗志”的悼念仪式。

岸田文雄在开始祭辞中言道“‘岸田先生,您现在已经成为首相了,只要坚定地走您所信仰的道路就好了。’每当我一个人陷入困惑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句安倍前首相的话。虽然现在再也听不到安倍前首相的声音,但我相信,安倍前首相的声音依然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希望我们能在安倍首相的遗像前,再次共同承诺继承他的志向,并坚定地将其传递给下一代。”

安倍已作古人,但作为日本宪政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他的政治信念和遗产仍将继续对日本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当地时间2023年7月8日,日本东京,在港区明治纪念馆举行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逝世一周年纪念活动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发表讲话。

安倍逝世一周年之际,清和会会长之争浮现

随着安倍一周年祭的举行,世人关注的焦点转向了自民党内最大派系——清和会(安倍派)的未来走向。2021年11月11日,安倍晋三接棒细田博之就任清和会会长一职,实现了自其父安倍晋太郎去世30年后“安倍派”的再次复活。拥有100名国会议员的安倍派势力如日中天,无论是安倍本人的政治影响力和人脉资源,还是坐拥100名国会议员的人数优势,都使得安倍派在自民党内部和日本政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然而,2022年7月8日,安倍在奈良突遭枪击身亡使得安倍派一度陷入混乱,内部产生权力真空。起初,清和会为了避免派系内部立即陷入权力斗争的风波,作为妥协方案决定在不更改派系名称“安倍派”的基础上,暂时不设立会长职位,由代理会长塩谷立和下村博文2人,以及世耕弘成、高木毅、西村康稔、松野博一、萩生田光一5人,组成集体领导体制运营派系。

集体领导体制在这一年间有效避免了权力真空,让安倍派的主要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但时过境迁,会长一职迄今已空缺一年之久,面对岸田文雄领导的自民党派系宏池会势力在党内日益壮大,以及岸田内阁可能在今年秋季适时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权力洗牌的危机感使得清和会内部围绕安倍晋三后继者的争夺正在激化。

当地时间2023年7月8日,日本东京,在港区明治纪念馆举行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逝世一周年纪念活动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发表讲话

派内长老的钦点与代理会长们的反对

鉴于安倍晋三生前所拥有的巨大政治遗产,其后继者的选择,稍有不慎可能会导致派系分裂的风险。为了让主要成员都能心悦诚服,实际上唯有由派系长老裁决的方式才能实现权力的平稳交接。

据日本媒体《北国新闻》的报道,2023年2月20日,曾担任过前清和会会长和前首相的派系长老森喜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安倍的后继者选定在萩生田光一(自民党政调会长)、世耕弘成(参议院干事长)、松野博一(内阁官房长官)、西村康稔(经济产业大臣)、高木毅(国会对策委员长)五人中,森喜朗分别对五人进行了评价。

森喜朗对于松野博一评价道:“他现在应该全心全意地处理自己的事务。我希望他作为官房长官首先能够展现出强烈的存在感。”对于高木毅,他的评价则直截了当:“他虽然是五人团队的一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有意向成为首相或党首。”对于世耕弘成,他赞赏说:“他非常聪明,而且口才了得。他还是近畿大学的理事长,甚至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同时,他也暗示世耕应该专心在参议院的工作,成为当得起“第二个青木幹雄”称号的领导者。对于西村康稔,森喜朗认为:“最有自信的应该是西村。”虽然他承认西村的才能,但也对他的秘书频繁离职表达了不满,认为可能是因为西村作为前经济产业省的职员,对工作的要求过于严格。相反,他对萩生田光一的评价极高,认为“他已经变得非常强大,他的综合能力是最高的。”在选举次数上,西村已经当选7次,而萩生田当选6次,但森喜朗表示:“下一次众议院选举结束后,当选次数的差距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森喜朗

可见,森喜朗作为“造王者”已然属意于萩生田光一。不仅如此,3月23日,森喜朗在东京的一次会议上表示,“必须在某个地方选出一人作为代表”,并再次提到了这五个人的名字。次日晚,森喜朗召集这五人在东京一家酒店内交换了关于派系运营的意见。森喜朗已经开始为萩生田光一担任安倍的后继者做准备,以“五人组”作为过渡,确保派系权力的平稳交接。然而,面对派系长老森喜朗对“五人组”的钦点,代理会长下村博文与塩谷立则发出异样的声音。

在7月6日的自民党党部会议中,国会对策委员长高木毅提议由“五人组”集体领导安倍派的未来运营。这一建议遭到了下村博文的强烈反对,他主张这种集团领导体制在清和会的历史中并无先例,因此难以接受。他批评“五人组”表现得好像得到了森喜朗的认可一样,并坚决主张应当选出一名会长来领导。

7月8日,另一名代理会长塩谷立在全体会议上也强调选出一位有力的会长的重要性,并对“五人组”的新体制提案表示反对。他希望在安倍的周年忌日结束后再进行具体讨论。7月10日,下村博文在国会的演讲中反对将安倍派运营方式转变为由政策调查会长萩生田光一等“五人组”的集团领导体制。

下村博文和塩谷立两位代理会长之所以公开反对“五人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权力地位可能会被边缘化。如果实行“五人组”集体领导体制,那么这一年来负责安倍派运营的两位代理会长就可能失去权力。

另一方面,从年龄上来看,下村博文(69岁)和塩谷立(73岁)都比松野博一(60岁)、西村康稔(60岁)、萩生田光一(59岁)、高木毅(67岁)和世耕弘成(60岁)年长。如果“五人组”的集体领导体制得以实施,那么他们两人在政治上可能会进入半退休状态。但鉴于森喜朗(85岁)和小泉纯一郎(81岁)这两位长者仍在,这也意味着他们两人短期内很难晋升为派系长老继续发挥影响力。

跃跃欲试、四处奔走的萩生田光一

安倍派的后继人事问题的混乱在安倍去世一周年忌日之后就已经开始显现。

7月8日的追悼仪式结束后,安倍派成员们匆匆前往位于东京港区麻布的一家只接受预约的高级料理店。据日本媒体FRIDAY数字编辑部的报道,除了派系高级干部外,众议院议长细田博之和前防卫大臣稻田朋美等人也聚集在这家料理店,秘密讨论关于安倍派未来运营的问题。

作为森喜朗最为看好的萩生田光一是这场争夺战的关键角色。在今年1月底的网络节目中,萩生田光一曾明确表示:“我希望我们能在周年纪念日时选出适合的领导人”,并且他补充说:“如果大家认为我能为此做出贡献,我将会在任何位置全力以赴。”这被看作是他准备接任会长职务的明显信号。

萩生田光一

今年正值日本和东盟(ASEAN)友好合作50周年,这一年间,萩生田光一四处奔走,瞄准安倍晋三在东南亚、南亚的政治资源进行着积极准备。1月7日至14日他先后访问泰国、印度和新加坡。以自民党政调会长的身份,通过党派外交来加强与亚洲的关系,以推进“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尤其是在访问印度期间特地造访印度北部的瓦拉纳西,这是印度总理莫迪的选区,也是印度教的圣地。显示出他将继承安倍晋三对印度的重视,寻求印度的支持。其后他以经济和安全保障相关视察为名加强同泰国和新加坡实权人物的联络。5月1日、2日萩生田光一前往印度尼西亚与东盟秘书长高金华举行会谈,达成了进一步加强包括经济和人员交流在内的日本和东盟关系的共识。在安倍一周年忌日的次日,萩生田光一又马不停蹄地开启了7月9日至13日访问越南、老挝和泰国的行程。

萩生田光一之所以如此重视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主要目的是向外界展示他是“福田主义”和“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的传承者,以此来增强自己作为派系继任者的合法性。福田赳夫作为清和会的创始人,曾在1977年访问东南亚并参加东盟首脑会议期间提出了著名的“福田主义”。在美军撤出越南后,成功利用东南亚的政治“空白”,主张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东南亚国家,有效地增强了东南亚各国对日本的信任,并成功使日本在东南亚政治中获得了一席之地。而“自由开放的印太”则是安倍晋三外交遗产中最重要的一环。

清和会会长之争背后的宗教和保守势力魅影

萩生田光一能否承袭安倍衣钵,关键在于他能否在未来担任自民党的干事长。在岸田文雄担任自民党总裁的政治环境下,干事长的职务在党内的地位仅次于党首,处于党的核心位置。如果他能控制党的财政和人事,那么清和会目前混乱的局面可能会逐步得到平息。被森喜朗“钦点”的萩生田,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压制其他高层的反对声音,顺利进行权力交接。

然而,人事布局是首相需要考虑的问题。现任干事长茂木敏充不会轻易放弃他的权力,包括麻生派在内的其他派系也在竞争干事长的位置。如果安倍还在世,首相必须考虑清和会的意向,他们可以利用人数优势压制其他派系。但是,安倍已作古人,萩生田光一必须获得更强大的后盾,才能有更多筹码去争夺自民党干事长的位置。

萩生田并非政治世家出身,回顾他从东京八王子选区起步的政治履历,其背后挥之不去的是宗教和极端保守势力的魅影,萩生田与这些势力的深度联系,可能会使他们在清和会的领导争夺战中,更深入地介入日本政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警惕的潜在风险。

(王鹏飞,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