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网暴治理推新规,话题社区匿名功能已下线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吕娜
2023-07-14 17:2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自7月7日起,国家网信办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

《规定》强调,“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网络社区版块、网络群组的管理,不得在词条、话题、超话、群组、贴吧等环节集纳网络暴力信息,禁止创建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名义发布导向不良等内容的话题版块和群组账号。”

同一天,知名网络信息平台“知乎”宣布将下线匿名功能,用户将不能匿名创建问题或发布内容。知乎表示,该决定是为了保障社区内的良性讨论,并应对互联网沟通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同时,知乎还重申了反对编造不实信息和恶意诽谤的立场,无论用户发布的内容是否匿名,都将受到《知乎社区规范》的严格监督和管理。

来自政府和企业的这两项治理行动目的皆在于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健康发展,是基于当前网络暴力和虚假错误信息渐趋泛滥的现状所做出的理性权衡,从中我们或可窥见网络空间治理的新思路和新动向。

 “去匿名化”是开始

此次《规定》的一大亮点是明确了网络暴力信息的监管责任和法律责任,特别是将规范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即平台)的行为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其切实承担信息内容管理责任,建立完善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加强对评论信息的管理,并接受社会监督。

在互联网发展的实践中,匿名功能曾为平台吸引用户、增加流量。然而,匿名功能也暴露了一些共性问题,比如为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开了方便之门,催生更多不负责任的网络暴力行为等。

下线匿名功能将有效提高信息发布者的可追溯性和责任感,从根源上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有助于建立更健康、可靠的网络信息环境。

然而,解决网络暴力和虚假错误信息不完全取决于有无匿名功能,而与用户行为和认知、价值观念以及社交环境等因素有关。即使是全面推行网络信息发布实名制,网络暴力仍然有可能发生。因此,在“去匿名化”之外,还需要匹配其他治理措施,才能实现较为理想的平台信息内容善治。

由此推测,在下架“匿名功能”之后,或将有更多优化互联网信息管理的举措落地,在营造积极、健康的内容生态上倾注更多资源。

平台和政府可协同治理网暴

仅依靠平台的技术和服务手段调整并不足以解决信息生态健康的问题,平台与政府需携手开展治理行动,除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还应加强社区管理、开展内容审查和监督、推动用户教育、优化技术治理等等。

更为有序的社区管理:优化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用户权益、防止网络暴力行为的发生,并促进用户的积极参与和互相尊重。平台宣布下线匿名功能、国家网信办《规定》明确要求加强对网络社区版块和网络群组的管理,这些表明政府和平台对社区管理的重视,以及建立秩序良好、友善互动的网络社区环境的必要性。

更加负责任的信息发布:虚假信息和不当言论往往是网络暴力的根源之一。保障信息真实性可以提高用户对信息的信任度,减少虚假信息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规定》明确禁止平台集纳网络暴力信息,平台越来越强调创作者需对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目的皆在于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

更具建设性的用户教育:用户教育是培养健康网络行为和提高用户意识的重要手段。平台可以通过推广网络素养教育、提供准确信息和指导用户正确使用网络等方式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网络行为的规范和责任。政府也需要投入更多公共资源用于互联网用户的数字素养提升,建立互相尊重和友善互动的网络文化。

更周全的技术治理手段:平台需要采用更加严密的技术以防止网络暴力。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内容过滤和检测,识别和屏蔽恶意言论、虚假信息等。举报机制的优化也可以帮助用户更快速反击不良行为。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技术措施也不可或缺。政府则需在此过程中加强监管和监督,引导技术向善。

应当看到,网络暴力存在复杂的动机和原因,不能仅靠下线匿名功能等单一手段来解决。《规定》强调平台在防治网络暴力问题上负有的关键职责,后续进一步加强平台与政府、社会以及用户的合作,协同运用多种治理手段,将成为建立健全网络平台安全运行机制的重点工作。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责任编辑:朱玫洁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