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宝强,只有一个

2023-07-17 12: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霍霍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今年这个暑期档,已然被陈思诚和王宝强抢了风头。

目前,王宝强执导的《八角笼中》豆瓣评分7.5分,票房超过了12亿人民币,猫眼专业版预测内地总票房19.3亿元。不出意外的话,这部电影能跻升中国电影总票房榜前40名,这代表着一个非科班出身、农民背景的草根在导演这条路上实现了跨越。

这是王宝强第二次实现这种“飞跃”。第一次是他以演员的身份,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成为主演电影票房累计182.44亿元、有市场号召力的男演员,位列影史第六位。

这个成绩离不开王宝强的草根背景,他代表着中国人数最多的农民群体,这是任何演员都不具备的“粉丝团”。王宝强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符号,正如许知远在《十三邀》里所说,“好像你(王宝强)开始带有一种符号价值,人生可以有这样一种可能性。”

命中注定

王宝强的可能性源于那个时代,独立艺术片星火璀璨,以贾樟柯、王小帅、李扬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凭借个体叙事在国际电影节频频拿奖,中国演员随之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那也是一个商业片从无到有的年代,2002年,《英雄》在年国内收获了25亿元票房,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

这一年,21岁的王宝强凭借李扬执导的《盲井》收获了新人奖,揭秘获奖人时,王宝强听到自己的名字,站起来做了向天挥拳的庆祝动作。后来,他带着奖杯回到出生的农村,村民们第一次对他有了别样的认识。王宝强再次返回北京时,他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迷茫。

返回北京的他,遇到了冯小刚。冯小刚也是平民出身跻升娱乐圈的典型代表。

在王宝强出生的那年,北京电视制片厂在北京成立,日后郑晓龙成了这里的领导,扶持起了从部队退伍的冯小刚。1982年还有一件大事,李连杰出演的《少林寺》在内地上映,当时以1块钱的票价创下了1.6亿人民币的票房神话。这部电影启发了王宝强的演员梦。

1993年,在王宝强奔赴少林寺学武的那年,中国电影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冯小刚筹谋起贺岁片,逐步把华谊兄弟推上了最有代表性的民营电影公司。这个时候,王宝强收拾行李,转战北京追逐演员梦。

王宝强与冯小刚冥冥之中就有命运般的联动。2001年,群演王宝强遇到了冯小刚的《大腕》,戏里,葛优喊:“这是拍戏呢,不是拍马屁。”镜头扫过一堆群演,第二个就是王宝强。这是王宝强第一次在镜头前露脸,第一次亲眼看到关之琳。拍摄间隙,葛优还摸了一下他的头,看了他一眼。

当冯小刚筹备《天下无贼》时,看过《盲井》的陈国富给他推荐王宝强。陈国富在台湾,同侯孝贤都属于台湾新浪潮的代表人物,后来转到内地在华谊担任冯小刚多部电影的监制。王宝强就这样遇到了“傻根”,这个让他在电影圈扬名的角色,还与刘德华、刘若英成为挚友,二人在《八角笼中》宣传期为他站台,唱宣传曲。

王宝强就是在那个时候,成了冯小刚工作室的艺人。

在当时赚钱最厉害的导演门下,他能看到同辈演员看不到的事情,学到比同辈演员更多的经验,更重要的是遇到别人打灯笼找不到的好剧本。王宝强形容自己与冯小刚的关系不只是合作,更像是扶植。每年春节,他都会去看冯小刚,还会给送自家种的小米和红枣。平时两人还会相约一起打高尔夫。冯小刚曾指点王宝强——“你就演你的淳朴。”真正让王宝强出圈和确立行业地位的《士兵突击》,背后的投资方是华谊兄弟,徐帆把王宝强推荐了给了导演康洪雷。

2005年前后,“草根”一词成了网络热词,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接连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提到“农民工”。在这样的语境下,王宝强北漂的经历被反复提及,尤其是在工地求温饱的故事,而《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故事,又呼应了王宝强的成长经历,时代的、故事里的、个人的,王宝强成为了那个时期最热门的人物。

那个年代朝气蓬勃,还有一部热门的电视剧叫《奋斗》,佟大为饰演的陆涛有两个父亲,建筑设计父亲鼓励他脚踏实地,亲生父亲徐志森来北京开发房地产,妥妥的富豪。陆涛面临两种人生选择。在第24届中国电影金鹰奖最具人气男演员奖争夺中,王宝强赢了佟大为,拿下了最具人气男演员奖。2008年,王宝强搭档冯巩、闫学晶出演小品《公交协奏曲》登上了春节联欢晚会,这个节目创下了当晚节目的收视最高峰,在势头上盖过了赵本山。

老天爷赏饭吃

除了让王宝强收获了名气,《士兵突击》还让他收获了专业素养,收获了陈思诚。这为他日后的发展做足了准备。

《士兵突击》主要聚焦在许三多身上,需要背诵的台词多,王宝强拿着字典学习。在《十三邀》中,王宝强提到了《盲井》《天下无贼》《士兵突击》的剧本很精炼,弥补了他的文化短板。最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好剧本,怎么选角色。“好的剧本一看,人物鲜明,故事连贯、抓人。那么你在表扬当中也有很大的空间去发挥。”这项技能是多数演员不具备的能力,而王宝强有这样的素养。

王宝强曾接受“人物”采访说,“说实话,我觉得我这种,就是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笑)。真的,老天爷是赏饭吃,我没学过一天表演。”在《十三邀》节目中,海景房的阳台上,王宝强接受许知远的采访,“你理解角色的方法是什么?”王宝强回答,”我自己觉得也没有什么方法,我一想到这个人物,一想这个故事,自身就有了一种感觉,可能表演就是靠一种感觉。”

王宝强还给许知远说,“我觉得这样走下来,你也会不断地学习、成长,当然,不要走弯路,这样你不会掉坑里的。重要的角色给了你,机会给了你,你不懂的话就驾驭不了,演砸了,机会没了,下次就没人找你了。我永远把机会当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陈思诚也说,“正因为宝强具备了很多天赋,不只是表演的天赋、艺术创作的天赋,还有对人事洞察的天赋和他骨子里那种性格的天赋,这些综合形成了大家看到他的所谓的运气。”

《八角笼中》上映前夕,《Hello,树先生》的导演韩杰写了一篇文章,提到王宝强有个曾经也想去少林寺的弟弟,后来去工地干活被机器绞死了。这是王宝强人生中第一次受打击。在《Hello,树先生》中,王宝强把树先生哥哥的英年早逝当成弟弟的英年早逝。这部电影杀青宴上,王宝强给几位主创风轻云淡的说:“今后树先生这个角色,一定会成为经典,会成为表演教科书案例。”

草根“蜕变”

2012年,《泰囧》的发布会上,王宝强正式宣布单飞,经纪人称“最大的原因还是王宝强希望自己选择自己以后的路。如果做得好,王宝强也想投资一些电影,不排除做制片人的可能。”

这一年是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第十年,全年城市主流院线观影人次达到5亿左右,是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最高纪录。王宝强出演的《泰囧》,投资仅3000万元左右,拿下了12.7亿元的票房。这个时期,冯小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宁浩、徐峥等人成了行业最卖座的导演。

王宝强在徐峥的《人在囧途》《泰囧》系列里大放光彩。徐峥对许知远说:“王宝强刚演《盲井》的时候,我觉得他就是只能用一次的演员,但如今的他居然可以用一百次,他可以在他那个阶层身份中呈现出很多变化,这是很神奇的事情。”

离开徐峥后,王宝强成了陈思诚的金字招牌,《唐探》系列票房超过了80亿元,王宝强除了担任主演,还成了出资方。在《唐探》系列上映的那些年,王宝强上综艺、拍武侠电影和文艺电影、拍电视剧一样没有落下,互联网的红利、影视行业的红利,他都没有错过。

但这并非天上掉馅饼。2004年《天下无贼》在香港宣传,陈德森也被邀请去了宣传酒会,一个年轻人突然跑到他跟前:“陈导演,我是王宝强,我会功夫。”陈德森还来不及反应,王宝强就现场翻起了跟头来,一翻就是二十几个。这促成了王宝强与甄子丹合作拍《一个人的武林》。

2017年,王宝强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婚姻与家庭的变故是他最后的“洗礼”。幸运是他遇到了《八角笼中》的“向腾辉”,他对韩杰说,“我要拍一个落魄的中年男人,带领一帮没人管的野孩子,打出一片,还活出个人样来。”韩杰建议他,“你一定要把你在婚姻中的伤痛和感受转化到这个人物和故事中,这个落魄的中年男人不就是你当下的精神写照吗?那些故事中的孩子们,不就是你家儿子和女儿吗?”

事实上,《八角笼中》更多的是讲机遇、恩人,与草根的出路。这是王宝强的自传,只是他演了微博电影之夜他感激的“冯小刚、徐峥、陈凯歌、陈思诚……”,他想做一个榜样,或者一个“救世主”,一个鼓励普通人的“符号”。

这部电影没有过多涉及师徒之间的恩怨,而现实中很多人可能遇到了高人指点,倒在了恩怨是非里。“对身边的人和事,充满了信任”。这句话是康洪雷对王宝强的评价,康洪雷还说,他用这种与生俱来的诚恳“融化了很多人际关系的障碍”。可能正是如此,《八角笼中》上映获得了这么多圈内好友锦上添花,特别是陈思诚。

贾樟柯在《贾想2》中对王宝强的评价很中肯,“像王宝强我用他不是因为《盲井》《天下无贼》,也不是因为《士兵突击》,而是生活中和他有交集,接触过他,感受过他,我觉得他就是周三(《天注定》)这个人物,因为他们的出处是一样的。周三成为那样的一个极端人物,跟王宝强成为一个大明星,他们获得的是同样的成长过程,只不过方向是不一样的,需要同样的决绝和意志力。”

这也成就了现在的导演王宝强。

参考资料:

1.王宝强 我不搞笑了,还是能吸引你们,刑人俨、张明萌,南方人物周刊

2.王宝强:被生活“击倒”后的六年,李邑兰,南方周末

3.王宝强,一个平民的奇迹,韩杰,圈内师老师

*头图购买于视觉中国

原标题:《王宝强,只有一个》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