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何防沙治沙?请看科右中旗立体防沙治沙的新探索

2023-07-14 22: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如何防沙治沙?请看科右中旗立体防沙治沙的新探索

一片片樟子松、沙棘、柠条绿意盎然,牢牢拴住脚下黄沙;

一群群牛羊进了棚圈、有了房间,富民产业既治沙又治穷;

一群群飞鸟、野鸭在这里游弋、嬉戏,尽情展示生态之美和勃勃生机。

科右中旗目之所及皆是绿色。

一路上,目之所及的每一分绿意,都来自进与退的抉择、封与育的坚守、沙与水的平衡。迎风挺立的柠条、盐碱地上翻滚的稻浪、扎根沙地坚韧挺拔的五角枫,还有沟坝上纵横交错的灌木带……无不讲述着这块土地昨天经历的,和今天正在发生的。

科右中旗,位于科尔沁沙地北端,面积15613平方公里。在中国位居第一大沙地的科尔沁沙地,科右中旗所占面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是科尔沁沙地治理的缓冲之地、敏感之地,攻坚之地。

曾几何时,这里森林覆盖率仅有17.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湖干涸消失,草场退化,黄沙接踵席卷,遍地是沙地、盐碱地,沙化问题成为制约科右中旗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成熟的文冠果。

莽莽黄沙,该如何治理?40多年前,科右中旗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沙化防治重点任务,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草原生态修复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

一场保卫家园的造林“大会战”,由此开始。

造林有多难?

“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科右中旗林草局造林股股长罗春梅这样形容造林的难度。

防沙治沙是要讲科学的,不能有什么树就种什么树。因此在沙地上造林,第一任务不是栽苗,而是按照“宜林择林、宜草择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

罗春梅和代钦塔拉林场职工正在观察五角枫苗长势。

“就拿沙化最为严重的‘南三’苏木来说,这里多是沙陀地,土质松散、瘠薄,种杨树就如同种‘抽水机’,防风固沙还是柠条、沙棘和蒙古黄榆效果好。”罗春梅告诉记者。

造林后的抚育管护也很重要,扶苗培土、补植、松土除草、浇水、封禁、预防病虫……苗木栽种后需要在三年内完成5次抚育,以达到最高的成活率。

整个科右中旗93.23万亩的防护林,就这样在干部群众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中,一平方米一平方米地变绿。

绿荫与黄沙的抗衡,是艰苦的鏖战,是漫漫征途。

人与沙的对垒,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思想观念的提升。

科右中旗是兴安盟唯一的牧业旗,几千年游牧生活的记忆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而不加控制的超载放牧是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风沙四起的主要根源。

科右中旗吐列毛杜镇毛盖吐嘎查综合治理项目现场。

“只有采取最坚决的态度、实行最严格的制度,阻止沙化面积进一步扩展。”科右中旗下决心实施“禁牧、禁垦、禁伐”,同时采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划区轮牧、封山禁牧等一系列保护性措施,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

“三禁”的最终目的并非治沙,农牧民也要生存和发展,因此配套的服务保障和政策补贴要跟得上,才能实现双赢。

科右中旗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福泉表示,科右中旗大力实施减羊增牛、发展舍饲养殖、扩大饲草种植规模,探索出“禁牧之下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的产业化防沙模式,转型中的农牧民也逐渐意识到“守绿”才能“换金”。

经年累月,科右中旗在与科尔沁沙地的落子对弈中逐渐认识到,治沙不能仅仅治沙,要科学治理,要综合施策,更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文冠果基地郁郁葱葱。

干涸了30多年的巴彦茫哈苏木朝尔图湖“复活”了!

2021年,科右中旗围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采取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等措施,连通霍林河支流与杜其营子河,从而引水、补需、济渴、阻沙。

生长在科右中旗的百万株五角枫终于重获新生!

近50年,在科尔沁沙地里最具生命力的五角枫,林木病虫害率达到80%,基本无新生繁殖。为此,科右中旗建立了1140平方米五角枫种质资源保存库和100亩五角枫生态修复基地,并通过异地补植增绿、劳务代偿等方式,进行生态替代性修复,确保原生态保护与防风固沙相衔接。

科右中旗北部浅山丘陵区侵蚀沟情况。

在防沙治沙实践中,科右中旗将保护性耕种应用到防沙措施中,推广使用土地免耕技术,科学配置防治模式,减少冬春季节农田裸露、沙尘泛起,为农田穿上“防沙衣”。“2021年,科右中旗被自治区确定为实施保护性耕作整地推进9个旗县之一。2023年,全旗整地推进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122万亩。”科右中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农机推广股股长布特格其介绍。

一系列防沙治沙“组合拳”,使得科右中旗的“绿色版图”得以持续扩张: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从2017年的17.64%和35.17%提高到18.54%和76.14%。

月牙形的“鱼鳞坑”能够拦截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

科右中旗林草局局长包呼格吉乐图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目前全旗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加速改善、整体好转’的良好态势,但中北部的浅山丘陵地带水土流失严重,大面积的侵蚀沟是治沙的重点、难点区域,防沙治沙的工作仍然不能松懈。”

吐列毛杜镇毛盖吐嘎查,呼和山脚下,沙地山洪沟综合治理项目施工现场。

曾经像“悬崖”似的山洪沟经过开挖水平坑、水平坑埂穴播柠条、削坡,也变得平整起来。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2400余亩山杏和柠条已经种植完毕,一片绿油油的嫩芽破土而出,吐列毛杜镇毛盖吐嘎查书记常宝激动万分。他和村民选择了最茂密的一片,俯下身子一棵一棵地计数。“每亩110株!”

成熟的文冠果。

谈起过往,常宝仍不免激动:“一到雨季,山上发洪水,耕地被淹没,洪水卷着泥沙冲进农牧民家的院落都是常有的事儿。前几年,就发生过山洪冲进了牲畜棚,牛羊陷入泥沙,我到现在还记得呢!”

山洪沟如何修复?这背后是工程及生物措施彼此交织的综合治理。

挑选出山杏、柠条等耐干旱、耐高寒和风沙的树种,沿等高线呈“品”字形组合大坑整地,行间混交,减少沙土输入;

在相对较陡的山坡上挖出一个个相连的“鱼鳞坑”,这些月牙形土坑能够拦截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

通过堆砌沟坝、加固网围栏等工程措施,清淤通渠,拦蓄泄洪;

……

五角枫种质资源保存库。

“现在的毛盖吐嘎查已经基本实现暴雨不成灾、泥土不出沟、洪水不泛滥的治理目标,这与工程高标准设计规划和扎实有力推进密不可分。”科右中旗吐列毛杜镇副镇长王文成感慨地说。

全力打一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注定关键,也必定艰难。

7月1日,在科右中旗委书记蔡宝军的办公室我们看到了科右中旗新出炉的《科右中旗2023—2030年科尔沁沙地荒漠化治理方案》,方案中提出今后将同步实施推进霍林河流域、“南三苏木”两个治理区的综合治理。

“过去‘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各部门各管一摊,见效慢。遵循总书记的系统治理思想,必须把山、水、林、田、湖、草、沙放在一起统筹考虑。”科右中旗委书记蔡宝军道出了治沙思路。

罗春梅检查文冠果生长情况。

“下一步,我们要将山、水、林、田、湖、草、沙‘打包’整合到一起,统一规划进行保护和修复,并通过实施防沙治沙、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退耕还林、重点湿地保护等工程项目,将制约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提升的‘山碎、水减、林疏、田瘠、湖缩、草退、沙进’等问题,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蔡宝军说,以“滚石上山”的韧劲治沙防沙,让荒漠添绿、黄沙生金,为建设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屏障贡献科右中旗的力量。

原标题:《如何防沙治沙?请看科右中旗立体防沙治沙的新探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