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精神疾病神经调控联盟成立,聚焦技术突破和临床转化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2023-07-17 13:4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由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办的首届心理健康普慈论坛于2023年7月14日-16日在上海召开。

在此次会议上,中国精神疾病神经调控联盟成立,这一联盟以临床精准需求为导向,以技术突破和临床转化为目标,集结神经调控领域的医院、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力量建设,目前这一联盟已经有70多家机构加入,其中包含50多家医疗机构、10多所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10多家企业等,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精神疾病神经调控联盟成立,已经有70多家机构加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供图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振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些年,因精神疾病寻求帮助的患者的数量显著增长,尤其像焦虑障碍、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与压力相关的疾病增长更为明显,一方面是由于科普宣传提升了大众的心理健康素养,大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度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压力导致了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增加。

王振介绍,过去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轻症倾向于心理治疗,较重者或无法获得及时的心理治疗则选用药物治疗。但是从目前临床整体情况来看,部分患者疗效并不理想,或者虽然疗效尚可但因不良反应而无法长期治疗。最近十多年来,神经调控技术飞速发展,国内外研究人员也陆续尝试将神经调控技术应用于精神疾病的干预,如用电、磁、声、光等诸多技术手段用于对大脑神经环路的调控。

“在过去十余年中,国内不同的医疗机构陆续开展不同神经调控技术的研究,但多数各自为营,没能很好地整合起来,一些最新的神经调控技术停留在实验室,没有及时在疾病领域进行临床研究,有些技术已经在临床证实了疗效,但没能得到很好地推广。”王振进一步举例说,拿抑郁症的治疗来说,经颅磁刺激技术(TMS)在临床上已经有充分的证据验证其疗效,可以通过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神经元,调控特定脑区的神经元活动,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的目的,2008年被批准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而对于治疗更为困难的强迫症,在患者强迫症状诱发状态下实施的采用深部线圈的rTMS干预也于2018年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该病的治疗。

王振坦言,当前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开展神经调控技术研究,也有企业研发最新的神经调控技术和设备,但没能形成很好的“闭环”,对接各自的需求和技术,“当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希望能有这样一个平台,组织相关的力量一起来参与神经调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一个‘医、研、产、学、用’一体化的全链条生态,面向临床需求,解决精神疾病治疗方面的一些难题。”

此外,王振还表示,中国精神疾病神经调控联盟成立后,希望能推动这一领域的规范化治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再好的技术能否真正造福于患者,关键要看怎么用、用于什么人、用在什么时候或什么阶段,不能随便用,如果用得不好,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伤害,所以联盟的成立也是为了推动精神疾病神经调控的规范化治疗,形成权威的专家共识以及临床上可操作、患者真正获益的技术规范,进而推动中国治疗方案的形成和推广。”

王振谈到,作为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目前也开展了一些国际领先的治疗技术的研究,未来有望进入或改写国际指南,如正在开展的国际首个双靶点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注册试验,当前已经完成被试入组,明年有望获得最终研究结果。

“这些患者都是‘无药可治’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他们本人及家庭都承受了巨大的困扰和负担,而新技术的出现给这些患者带来了希望。”王振表示,未来,中国精神疾病神经调控联盟将推动开展更多神经调控技术相关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造福精神疾病患者。

    责任编辑:郑浩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