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投票剧场”:米尔济约耶夫打造“新乌兹别克斯坦”的策略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李书齐
2023-07-19 10:17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当地时间2023年7月9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总统提前选举期间,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投票站投票。  视觉中国 图

7月9日,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继4月30日“修宪公投”以后再度迎来了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重大事件,即总统大选。根据7月10日乌兹别克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总统选举计票结果,乌兹别克斯坦现任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以87.05%的得票率(共计获得13625055张选票)再次压倒性地蝉联总统宝座。根据2023年5月初经过全面公投通过的乌兹别克斯坦新宪法,米尔济约耶夫的新任期将长达七年,在本届任期结束后,仍有资格继续连任两届。

“景观仪式”

此次大选距2021年10月24日的乌兹别克斯坦大选还不足两年,加之刚过去仅两月的宪法公投以及不久后将要到来的新一届议会选举,全民性的政治投票在乌兹别克斯坦已成为了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频繁上演的“景观性仪式”,每一次全民投票都有80%左右的选民参与。在这种景观性的仪式活动中,人民都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性,所有流程按部就班,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出人意料的事件发生,投票结果高度地具有可预见性,也正是这种仪式,让选民通过高度一致性的选票,塑造出全社会共识凝聚的景象。

选举是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全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周期性仪式。在理想性的现代民主政治文明中,在这样的全民性仪式中,来自不同党派、代表不同群体的政治人物通过演讲、辩论、同选民近距离接触开展政治竞争,不同群体的诉求在整个社会层面公开地大讨论,最终逐步找到平衡全社会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凝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与强调多头、竞争性的西方式民主不同,在乌兹别克斯坦,无论是宪法公投还是总统、议会选举,虽然整个社会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但整个过程缺少多头间的“竞争”,更难以看到全社会的“讨论”,投票过程成为了一个仪式性展演。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派出的观察团在对此次大选的报告中指出,整个竞选过程中,只有米尔济约耶夫一位候选人访问了各大选区,候选人之间没有展开过任何真正的辩论,辩论仅限于他们的代理人之间,选民也感受不到候选人之间真正的竞争。

与米尔济约耶夫同台竞选的其他几位候选人,无一例外都可谓是“官方人士”,自由欧洲电台将米尔济约耶夫的竞争者简明扼要地描述为“一名前教育部长、一名前高级林业官员和一名刚从忠心耿耿的参议院卸任的职业法官。”

    这种看似空洞的仪式在一个介于“全能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政体中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为何乌兹别克斯坦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会频繁地举行这种全社会性的“仪式”,这种缺乏竞争与讨论的仪式对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政治与社会又有什么样的意义?那么我们就要先从米尔济约耶夫与乌国政治说起。

被寄予厚望的总统

地处中亚腹地的乌兹别克斯坦人口约3600万,从地缘区位、人口规模及人口密度来看可说是一个区域性大国,纵观苏联解体后的三十年,乌兹别克斯坦也是少有的能长期维持国内和平稳定,并且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一定成就的独联体国家。中亚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长期威胁着该地区的安全,国内的稳定与发展有赖于外部力量的支持。自2016年米尔济约耶夫接任总统后,奉行“灵活外交”策略,努力同欧美国家改善关系,从而获得了西方发达国家有力的支持。

西方国家同乌兹别克斯坦拉近距离并非是无条件的,西方援助具有强烈的价值输出色彩,乌兹别克斯坦在长期接受援助的同时,也必须承诺按照西方价值观念实行对国内的大规模政治改革,包括政治公开、透明化,引入竞争选举,强调保护人权等等。邻国吉尔吉斯斯坦的案例表明,激进的“自由主义”改革必然会导致社会动荡,因此在米尔济约耶夫执政的近七年时间里,他一直如履薄冰地在自由主义价值观以及乌独立后首任总统卡里莫夫一手打造的乌兹别克斯坦现代政治传统之间寻找必要的平衡。

米尔济约耶夫毕业于塔什干农业水利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获技术学副博士,苏联解体前他长期在塔什干农业水利机械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研究工作。随着苏联解体,中亚五国纷纷走向独立,长期作为中亚工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的乌兹别克斯坦无法再得到莫斯科的“输血”,国家在政治、经济全面转轨的同时需要为其工业化发展谋求新的出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米尔济约耶夫作为乌兹别克斯坦稀缺的高级知识分子,在“经世致用”的理想抱负下开始走向政坛,从塔什干米尔佐-兀鲁伯区区长一路升迁为吉扎克州州长及撒马尔罕州州长,最终于2003年12月担任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总理,一干就是十三年,直至2016年9月卡里莫夫总统突发脑溢血去世,米尔济约耶夫根据宪法规定成为了代理总统,并于当年12月的提前大选中正式当选为总统。

从米尔济约耶夫十三年的政府总理经历来看,卡里莫夫同米尔济约耶夫之间保持着良好的信任关系。卡里莫夫突然离世使他没有来得及对身后的权力问题做出任何行之有效的安排,但就二人之间的特殊关系而言,米尔济约耶夫应当是卡里莫夫可以信任的接班人。

世事难料,就在米尔济约耶夫完全稳固了自己的政治权力之后,便着手对卡里莫夫旧部及亲属的“腐败”进行彻查清算,乘势完成了对政府高层的改组。

米尔济约耶夫继任总统后一改卡里莫夫的“铁腕”形象,在国家治理上表现得相对开明,加之他所掀起的“反腐”浪潮,一时间赢得了较高的民间威望。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国内的世俗主义开化派与自由派民众,还是有意向为乌兹别克斯坦提供援助的西方国家,都对米尔济约耶夫寄予了改革的厚望,期待他打造一个自由、民主、开放、公平正义的“新乌兹别克斯坦”。

仪式与总统的策略性工具

2016年底米尔济约耶夫正式当选总统后,便提出了有别于卡里莫夫时代的“新乌兹别克斯坦”概念,并在这个框架之下展开了诸多改革。根据2017年通过的新乌兹别克斯坦“行动战略”,米尔济约耶夫要求在他的总统任期内着力加强议会和政党的作用以推动政治过程民主、推动社会自治以激发民间活力、推动社会法制化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市场经济自由化以促进国民财富积累、改善对外关系以坚定开放式发展道路等等。

诚然,米尔济约耶夫的“新乌兹别克斯坦”理念让许多乌兹别克斯坦公民看到了未来的曙光,“活力”一词近年来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网络搜索中最为高频的词条之一,乌兹别克斯坦的各路媒体不遗余力地把米尔济约耶夫治理下的国家塑造成充满朝气、生机勃勃的形象。事实也证明,在米尔济约耶夫的带领下,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在全球经济滞胀的环境下实现了高调逆势上扬。2022年,乌兹别克斯坦全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达到了5.7%,大有腾飞的态势。

然而,通向光明前景的是一条荆棘丛生的坎坷不平之路:塔利班重掌阿富汗恶化了中亚地缘安全局势,国内伊斯兰保守主义抬头对世俗化社会产生着剧烈冲击,俄乌冲突严重影响了对外劳务输出导致侨汇收入锐减,咸海生态危机使费尔干纳盆地农业生产受到了系统性威胁,而西方社会一直以来也极力诟病乌兹别克斯坦人权状况和政治民主的改善进程。

2022年7月,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卡拉卡尔帕克共和国因反对宪法修正草案中取消其“自决”权而爆发游行继而引发骚乱,一方面恶性骚乱冲击着米尔济约耶夫的权威,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员伤亡更加引来了西方社会对乌兹别克斯坦“人权问题”的质疑,米尔济约耶夫面对的是极大的内外部压力。

对于乌兹别克斯坦来说,国家独立摸索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仅有三十二年历史,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成熟导致最高权力的“合法性”保留了大量“魅力型”色彩,政治权力运作模式离成为完全的“法理型”还有很远的路;公民对于“权利”、“政治道德”的认知不成熟,也必然使投票选举中的社会性讨论功能难以得到有效体现,竞争的特质也必须要受到严格控制,如若放纵竞争,那么吉尔吉斯斯坦“民主的崩溃”就提供了鲜活的前车之鉴。

因此,对于米尔济约耶夫治理下的乌兹别克斯坦来说,频繁的社会性投票,既是仪式又是景观,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其“剧场”一般的展演功能。这种展演并不因为缺少竞争与讨论而缺乏实质意义。仪式向全社会传递出了团结、凝聚共识的氛围,民众通过普遍地参与仪式也学习了如何成为合格公民的必要一课。而米尔济约耶夫借助这样的仪式展演,不断地确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乌兹别克斯坦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反复投票,是米尔济约耶夫手中最重要的策略性工具,他正是凭此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克服现有挑战,并为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社会进步赢得宝贵时间。

(李书齐,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