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草木繁茂、飞鸟翩翩 绝美的夏日画卷正在展开→

2023-07-18 22: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盛夏时节,草木繁茂,飞鸟翩翩,大自然尽显生态之美。

广西贵港:荷花进入盛花期 千亩荷田兴业富民

在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千亩荷田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荷花争芳吐艳,荷叶满目青翠。据了解,贵港辖区内有荷花800多种,近年来,当地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荷兴业、以荷富民,每年夏季荷花绽放期,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赏花游玩,实现旅游收入上亿元。

安徽宁国:科技赋能水生态治理 让林更绿水更清

这里是位于安徽宣城宁国市的落羽杉林,群山环绕,绿林成荫,满眼的青翠为这里的夏日带来一抹清凉。平静如镜面般的水面上,生长出了许多落羽杉树,为湖水增添了绿意与生机。群山、绿水、树林,共同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夏日画卷。当地用科技赋能生态治理,创新巡护模式,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地的网格化巡护制度,让这里的山更绿、林更美、水更清。

江苏扬州:保障城市“绿肺” 生态修复基本完成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江苏省扬州市“七河八岛”区域内的凤凰岛国家湿地,这里湿地类型多样,生态资源丰富,被称为扬州的城市“绿肺”。为维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动植物栖息地,凤凰岛国家湿地的聚凤岛保育区自2015年开始“封岛保育”。近段时间,经过持续推行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凤凰岛国家湿地的保育区生态修复基本完成。如今,这里已初步打造成了一个集湿地保护、湿地科普宣教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宁夏:黄沙与碧水相拥 绿林与沙岛相伴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宁夏境内面积最大的自然湖泊——沙湖,它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境内,是集碧水、沙山、芦苇、飞鸟、游鱼等自然生态景观于一体的国家5A级景区,也是我国西北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近年来,沙湖通过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治理等措施,生态环境逐年改善,鸟类也达到了199种。如今的沙湖,黄沙与碧水相拥,绿林与沙岛相伴,呈现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

甘肃张掖:绿意勃发万鸟翔集 湿地与城市和谐共生

地处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过渡带的黑河湿地,中游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张掖市。作为典型的内陆河流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黑河湿地是西部干旱荒漠区特有的物种基因资源库,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风固沙等多种生态功能。眼下的黑河湿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黑河湿地:城市的“后花园”和“加湿器”

总台记者 马丽:我现在是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是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也是黑河湿地沿线离城市最近的地方。这里距离市中心不到10分钟的路程,是城市的“加湿器”“后花园”。眼下,随着暑期的到来,张掖市迎来了旅游的旺季,来到湿地公园的游客数量每天都在增长,也有不少市民在公园散步、健身、徒步、骑行,三五好友泛舟湖上,享受惬意的夏日时光。

总台记者 马丽:我现在所在的这片“湿地家园”是整个“湿地公园”的腹地。有黑天鹅在水中悠然漫步,黑天鹅本来并不是栖息在本地,近些年来随着这里生态明显改善,加上食物获取更加方便,黑天鹅也从“游客”成了“本地居民”,与市民游客互动往来,形成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

“怪树林”见证湿地保护与修复

总台记者 马丽:在公园的中部,有一片接近干枯的树林,这是沙枣树。由于沙枣树喜干耐旱,在西北常被用作防风固沙,水分过多反而不利于沙枣树的生长。近些年,随着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地下水位连年上升,沙枣树反而越来越不适应,变得干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一片沙枣树的干枯,却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幸运,它见证了湿地保护与修复的成效,这片“怪树林”也成为一道别致的景致,为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了独特素材。

栖息黑河湿地 黑鹳数量达627只

总台记者 马丽:黑河湿地也是众多鸟类迁徙的乐园,在距离市区西侧80公里处的高台县,就分布着黑河湿地的核心区,这里是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候鸟的重要繁殖地和越冬地。目前,保护区内监测发现鸟类23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5种。其中,黑鹳,在保护区内监测到的最大种群数量达627只,是国内已知最大的黑鹳种群,这也是保护区内的旗舰物种。每年春季,黑鹳来到黑河湿地繁殖、生息,养育后代,等到8月份后,又陆续迁往南方。

昔日盐碱地 变身城市“天然氧吧”

总台记者 马丽:事实上,黑河湿地流域的生态环境并非一直如此。就拿我现在所在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来说,在20世纪90年代,这里河道堵塞、水源缺乏,过度的利用使得土地变成了盐碱地。但近十年,当地按照“保护、修复、提升”的原则,整体治理,通过疏浚河道,引上游来水补给,洗去盐碱,使水面重新恢复了生机。当地还通过退耕还湿、植被补种、修建巡护通道和观景栈道等,形成了连片整体性的湿地景观。如今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变身为城市的“天然氧吧”,更是湿地知识科普教育基地,每到周末都有孩子来学习湿地知识,探索湿地的奥秘,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提升了大家湿地保护的意识,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

甘肃临泽:荒漠戈壁变绿洲 造就生态“聚宝盆”

黑河流经甘肃张掖,不仅滋养了土地,形成了350万亩的湿地面积,更有效抵御风沙对绿洲的侵袭。从张掖市城区向西40公里,就是临泽县,这里是张掖市距离沙漠最近的县城。“风起沙石扬,埋地又压房”曾是当地群众遭受沙尘侵袭时的真实写照。如今,当地群众通过一轮又一轮大规模防沙治沙和造林绿化,改变了村庄面貌。

在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板桥镇的葡萄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绑蔓、修枝。再有一个月,这里的葡萄就成熟了,它们酿出的葡萄酒畅销多地。葡萄种植基地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村民告诉记者,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

临泽县板桥镇古城村村民 李杰:就只能放羊,而且开春后这边一刮风,就起了沙尘暴,出门眼睛都睁不开。经过近几年的治理,走到哪都是一片绿色。

总台记者 马丽:这里是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黄家堡村,从这里向北22公里,就到沙漠腹地。而在村子南面不到2公里处,就是滋养了整个县城的黑河。在临泽,经过近七十年的治理,这里90%的沙漠已经成为固定半固定沙丘。

荒漠戈壁是临泽县的主要地貌形态,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全县沙化土地集中分布在南、北、中3条风沙带沿线。每年春季,当地都会组织义务压沙和植树。高大的白杨、耐旱的梭梭以及沙枣树等林木,都是当地最常见的树种。目前,临泽县累计种植梭梭面积达7万亩,并以每年上万亩的面积增长,种植区域也不断向巴丹吉林沙漠的腹地延伸。同时,借助三北防护林、生态公益林保护、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生态项目,临泽的城市绿化面积显著提升。

不仅要压沙、固沙,还要防沙、治沙。临泽县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将乔、灌、草结合,带、片、网合理布局,基本形成了内有农田防护林网,中有防风固沙林带,外有天然植被封育区的三重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目前,已经栽植防风固沙林27万亩,绿洲外围基干防护林林带187千米,封育荒漠植被47万多亩。经过多年治理,绿洲已向沙漠推进了22公里,三条风沙带治理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临泽县治沙林场党支部书记 场长 杨向刚:现在我们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治沙和致富相结合、造林与造景相结合的理念,在治沙的过程中间,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或者带动当地老百姓就地务工,由过去治危害变成要效益。

为大漠披绿,让沙漠生金,当地除了发展起葡萄种植业,还种植了红枣、玉米等作物,拓展林业发展空间,辐射带动黑河北岸、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风沙带前沿荒漠区9个村、4个专业合作社、800多户群众增收。

原标题:《草木繁茂、飞鸟翩翩 绝美的夏日画卷正在展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