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中国人天再热也要盖肚子?

2023-07-20 13: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中国人只要休息睡觉,有一个动作绝对不会少,那就是盖肚子。

不管天气多炎热,都得拿床被子盖着。

无论环境多“艰苦”,也得创造条件捂着。

前段时间参加《乘风》综艺的朱珠,在练习室躺着休息时随手拿衣服盖了下肚子,引起网友热议,中国人骨子里的盖被基因话题,冲上热搜。

不看评论不知道,一看才知道中国人骨子里的盖被基因有多强大。

“不盖就没有安全感,感觉自己没穿衣服一样”

“就算是到了荒岛,也要捡一片树叶盖在肚脐上再睡觉。”

“没有东西可盖,也得拿手捂着肚子。”

最绝的还不是出于习惯,而是血脉里的本能。即使喝了酒,意识都不清楚,也要盖肚子。

很多灵魂画手,也晒出了自己独特的盖被姿势。

更有网友喊话商家,可以设计一条适合中国人体质的被子。

不得不说,中国人的对于睡觉盖肚子的执念真的太深了。

盖肚子这个习惯可以说是一种动物的本能:保护自己的要害。

肚皮通常比较柔软,防御力不强。而肚皮后面,就是内脏的部位,这个部位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遭受攻击,很有可能伤及内脏,提高死亡的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动物们多是趴着睡觉,很少把肚皮暴露在外,这种刻在骨子里的DNA传统(寻找一种安全和保护)也延续到了人的身上。

说起国人对于腹部的保暖,就不得不提到肚兜。

汉朝时期,就有与肚兜接近的有帕腹、抱腹和心衣。

宋代理学兴起,人们的穿衣打扮追求简洁质朴。此时的内衣是可包裹整个胸腹、缀有帛带的“抹胸”,又称“抹肚”。

元朝时出现了小背心,穿时由后向前系束,称为“合欢襟”。

明朝医家王大伦也说得很直白:“俗云:肚无热肚,肚者胃也。胃为水谷之海,若冷则物不腐化肠鸣腹痛,呕吐、泄泻等疾生。经云:胃热则消谷善机,所以能饮食也。故曰肚宜暖”。

清朝时,《清稗类钞·服饰类》记载:“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寒内侵者,俗称兜肚。男女皆有之”。

古亦有之的腹部养生文化,一代代流传至今,以至于我们从小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灌输睡觉要盖肚子的思想。

老一辈的人常说,肚子不盖东西,肚脐眼容易进风着凉。

可实际上肚脐是封闭的。从孩子出生剪断并且夹闭脐带后,随着脐带的脱落,皮肤的愈合,肚脐眼就类似于一块“伤疤”,将腹腔脏器与外界完全隔离开来,“风”当然也是进不来的。

但要注意的是,肚脐处是比较薄弱的。

肚脐作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的闭合点,表皮角质很薄,屏障功能也特别弱,且皮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是人体相对“虚弱”之地,需重点保护。

从中医角度上说,肚脐眼是神阙穴,这个穴位具有调理先后天之气,进而协调五脏六腑功能的特殊作用,功效很多,所以更需好好养护。

睡觉盖肚子是个好习惯,大家可以好好保持,如果能做好两个细节,还能睡得更安稳。

婴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为了维持体温,宝爸宝妈一般会用小被子或小毯子把婴儿裹起来,保证他们暖和地长大。

长此以往,这种习惯就给了身体一种暗示:睡觉得盖点什么。

再一个,人体的核心体温从入睡前2小时左右开始下降,体温的下降使人感到困倦,最终帮助我们在夜间入眠。

但到了下半夜进入深度睡眠时,人体的温度会下降到一天中的最低点,因此我们需要寻找外部工具帮助我们保持体温,而盖被子就是首选方式。

2020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将120名失眠超过2个月,且合并有重度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或多动症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

让他们一组盖重6-8千克的毛毯睡觉,另一组盖1.5千克的轻毛毯睡觉。

两组参与者实验前后

失眠严重度指数、失眠改善有效率变化

*橙色-重毛毯使用组,蓝色-对照组

结果发现,重毯子不仅显著改善了受试者失眠症状,甚至还减轻了他们白天的疲惫、焦虑和抑郁状态,这项结果被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之所以盖厚被子睡得更香,是因为深层压力刺激能够增加身体催产素分泌,从而产生抗焦虑和镇静的效果。

而且重被子的压力,会通过人的皮肤感觉神经传入大脑,刺激松果体释放了更多的褪黑素,起到助眠的作用。

不过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度追求被子的重量,根据个人体型和喜好,成年人被子的重量应在体重的10%左右最合适。

看完这篇文章,是不是解答了你的盖被疑惑呢?话说,你平时睡觉会习惯性盖肚子吗?如果不盖,第二天会不会窜稀呢?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