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交通大整治持续近900天:交通事故数下降了22%

澎湃新闻记者 杨帆
2018-08-30 11:0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已持续了两年又五个月。

8月30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副局长陈臻介绍了近阶段交通大整治的成效。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会上获悉,上海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以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数、伤人数分别下降了22.3%、13.0%、20.5%;日均交通110警情数下降了23.8%,其中,违法停车、交通拥堵警情同比分别下降了44.5%、19.7%。市区主干高架路、核心商圈拥堵时间日均减少了1小时以上,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普遍提速1倍以上。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总队长刑培毅介绍,上海目前已经将市内100万辆共享单车中的89万辆进行数字化管理。

全市239条黄线道路基本实现“零违停”

道路交通问题是超大城市面对的一个世界性难题。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出行难等“城市病”。上海作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第一时间谋划部署,市委、市政府把“从严加强综合交通管理”作为城市治理补短板的重要任务。2016年3月至今,一场“最严标准、最严执法、最严管理”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在全市范围展开。

陈臻表示,大整治以来,高频次、高强度、不间断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已成为常态。

特色之一是贯彻最严执法。一是全面加强机动车违法行为查处。全市239条黄线道路基本实现“零违停”,机动车乱鸣号、非法改装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减少,直接裁决21万余起逾期未处理交通违法。二是持续规范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行为,创建规范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行为示范区域(路段),推动交通秩序持续好转。三是不断巩固多部门执法合力。加强对违法销售、改(拼)装“超标”电动自行车的源头治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督促2.4万余家运输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特色之二是坚持精细管理,提高城市交通通行效率。一是持续做好交通组织优化,协调相关部门抓紧推动交通设施优化改造工作。二是现场实施精准指挥调控,以“一点一方案”细化大车流、恶劣天气下的管控、分流、提示预案,完善各方面应急保障机制。三是完善交通出行设施保障。推进全市公交港湾式车站设置出租车上下客点4000余处,在公交站、学校、商业网点等处设置可临时停靠标线(黄虚线)1600余处;在停车问题突出住宅小区周边新增夜间道路停车场116处、停车泊位3268个。

特色之三是依托科技创新,提升违法行为查处效能。一是全面构筑非现场执法网络。按照“内环内全覆盖”要求,全面推进电子警察建设和系统升级。二是不断升级非现场查处效能。依托高新技术实现对机动车“违法鸣号”“不系安全带”“驾车使用手机”以及“行人闯红灯”“非机动车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的“电子警察”监管,并将监管信息以秒级的速度短信反馈机动车驾驶人。三是着力强化后台数据应用。会同交通部门、相关企业互联共享长途客运、危化品运输、渣土运输等重点车辆GPS动态监控数据,并运用实时运行数据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特色之四是坚持高效便民,持续增强市民获得感。一是不断提高窗口服务能力。在全部29个陆路市境道口公安检查站实行“7×24小时”工作模式;在大型居住区新增上牌点27个、增设上牌工位74个,有效解决了电动自行车等集中上牌的排队问题。二是深化“互联网+”交通管理应用。推出并不断升级改造“上海交警”APP,新增交通违法在线处理、罚款在线缴纳、短信挪车等新功能,注册用户超过450万。推广使用“快处易赔”微信公众号,日均线上快速处理700余起无人伤的轻微交通事故。

特色之五是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大整治常态长效。一是注重发挥法治的规范和引领作用。2017年3月,市人大结合大整治实践修订出台《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为交通大整治常态长效提供了法律基础。二是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利用全市3万个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公交站点和轮渡LED显示屏等公共终端,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内容。三是深化交通管理勤务机制改革,因地制宜划分责任区,设立交警大队,把交通管理纳入街镇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职责范畴等。

下阶段将聚焦快递、外卖等非机动车违法高发行业

交通大整治将如何继续开展?

陈臻介绍,一是坚持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3个维度全面发力,不间断开展全市性集中整治和“短、平、快”突击整治行动,确保全市道路交通秩序进一步好转。二是依托“精准警务”,聚焦快递、外卖等非机动车违法行为高发行业,非机动车乱骑行、行人乱穿马路等突出违法,以“全覆盖”“零容忍”标准依法查处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科技创新方面,进一步推动高科技技术、信息化手段和装备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不断提档升级。如抓紧建设“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系统”,通过为信号灯加装复合视频检测器、后台汇聚数据等方式,实现完整、全面、立体的交通泛感知能力,使路口信号控制方案能根据交通流状态进行动态、实时的精细化和优化设置;二是推广行人过街提示系统应用,运用技术检测行人过街状态,提示过往的机动车停车让行;三是拓展“电子警察”执法功能集成,提升非现场执法管理效能,依托高新科学技术强化对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的非现场精准执法;四是探索研究“电子标识”等技术在非机动车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推进共享单车数字化执法试点,实现非机动车源头管理。

事故防范方面,交通大整治将紧盯货运车、危化品运输车、旅游包车等重点车辆,持续降压道路交通事故。

一是以货运车、渣土车等重点车辆,逆向行驶、闯红灯、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为抓手,加大秩序乱点、事故“黑点”和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的管控力度,将大整治工作与道路交通安全紧密结合。不断提升“电子警察”、货车预警设备功能。二是针对上海台风、暴雨天气多发的情况,着力会同气象、交通、保险等行业职能部门,完善恶劣天气工作预案,努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责任编辑:徐晓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