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孙学工: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需要遵守规则,依法依规依程序行事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2023-07-23 08:00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孙学工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

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部署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7月21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主任孙学工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专访,就《意见》进行了深度解读。他谈道,过去一段时间,有人提出了“民营经济退场论”,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阶段、新目标之中,民营经济不仅不能退场,还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给了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新的定位。

孙学工表示,需要加紧出台落实落地《意见》的具体配套措施,各个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相互配合,要有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推进机制。此外还要努力消除政府官员和国企员工与民营企业打交道的顾虑,推动落实尽职免责,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澎湃新闻:《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点出台《意见》?

孙学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也需要明确。《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这给了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新的定位。

今年也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逐步回归正常的关键之年。过去三年疫情对民营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很多指标出现了明显下滑,有的指标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当前是促进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此外,我国外部经济环境也有所变化,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正面临美国经贸打压等问题,也需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克服新的发展阻力。

面对新时期内外部的新环境、新挑战,民营经济有了新的使命和新的任务,及时出台《意见》,可以更好地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来实现国家总体战略,应对各方面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民营经济有活力,要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澎湃新闻:“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一个新提法,该怎么理解“生力军”的作用?

孙学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定位。过去我们也有很多对民营经济的定位,包括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等。

对于民营经济的定位,要跟所处发展阶段的中心任务联系起来。过去一段时间,有人提出了“民营经济退场论”,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阶段、新目标之中,民营经济不仅不能够退场,还要成为生力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力军”实际上更强调中国经济很多新动能、内在活力是来自于民营经济的。国有经济更多作为一种稳定性的力量,是维护安全的力量,而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更多来自于民营经济。

澎湃新闻:我们也关注到有省市已经更进一步将民营经济定为“主力军”,您如何看待这种称谓的变化?

孙学工:我觉得这是各个地方根据自身产业结构特点,来给民营经济以适当的定位,因地制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的。

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产业之中,民营经济的占比和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所以,在一些地区、一些产业中,民营经济确实可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但没有必要强求各个地方都是一致的

澎湃新闻:梳理《意见》可以发现,包括两个毫不动摇精神、很多政策举措在内都并非首次提出,为什么要用《意见》再次进行重申?您怎么看《意见》将发挥的作用?

孙学工:对于当前新阶段、新形势,《意见》强调了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的政策,特别是基本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种重申本身是有重要意义的,回应了社会对“离场论”等不正确言论的关切,为新发展阶段民营经济吃下定心丸,新发展阶段民营经济将有更大而不是更小的发展壮大空间。

澎湃新闻:经济发展是否需要政府干预是经济学的世纪论战话题,《意见》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更偏向怎样的政策逻辑?

孙学工:在现代经济中,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政府干预监管是普遍的常态,当下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管,关键在于要如何监管。

《意见》提出,加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法公开监管标准和规则,增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

这就要求以建立现代监管体系为导向,提升监管的规则化法治化水平,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需要遵守规则,依法依规依程序行事。

澎湃新闻:《意见》中您认为最具亮点的具体措施是什么?能否举例评价?

孙学工:《意见》有很多亮点,我比较关注其中的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预期弱是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并衍生出许多其他问题。

《意见》提出依法依规履行涉企政策调整程序,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过渡期这个设置是十分必要的,在监管制度改变之前,企业所做的决策投资至少是不违法的,需要通过设置过渡安排,减少或避免企业合法的投资因监管政策的变化而导致的损失,从而增强民企敢投敢闯的信心,把民企的内在活力充分释放出来。

《意见》也提出支持各级政府部门邀请优秀企业家开展咨询,在涉企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和评估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

近期,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内的多部委接连召开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个体工商户座谈会。从政策制定到政策实施的全过程,都要有民营经济更充分地参与,来保证政策实施更加有针对性和更加公平。

澎湃新闻:下阶段在落实《意见》的过程中,您认为还需要重点注意什么?有哪些政策建议?

孙学工:围绕《意见》的落实落地,需要加紧出台具体配套措施,形成“1+N”的政策体系。

7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和《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并表示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文件也将在近期发布。

涉及民营企业的改革措施是综合性涉及众多部门,落实《意见》需要各部门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推进机制,避免因少数不作为导致整体进展迟滞。

此外,也要努力消除政府官员和国企员工与民营企业打交道的顾虑。很多时候体制内人员会担心与民营企业打交道会承担责任风险,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对民企的不公平或者“歧视”。

《意见》提出要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党政干部和民营企业家要双向建立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这就要求要进一步完善责任认定与追究机制,加快推动落实尽职免责,以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郑景昕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