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梦想照进现实,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何以动人 | 《紫云英合唱团》创作谈

2023-07-25 14: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位于浙江宁波姜山镇的茅山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有将近50%的学生是外来人口子女。2009年9月,这所学校成立了“紫云英童声合唱团”,之后,他们连续获得多个合唱比赛奖项,被外界视为“奇迹”。

儿童文学作家吴洲星带着好奇走近了这个合唱团,探寻年轻的教师舒静娜和合唱团成员们的故事,在孩子们的欢笑声和悠扬歌声中,她意识到,乡村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这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艺术教育的切实落地,对乡村美育有极大推动作用。而紫云英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所带来的惊喜,正是乡村振兴所结出的硕果,美育让乡村孩子埋下了艺术的种子,让美的追求在偏远地区生根发芽,逐渐长成一片绚丽风景。”

于是她写下了这个音乐治愈童年、温暖童心的故事,写下了孩子们在梦想照耀之下前行的力量。

《紫云英合唱团》

作者:吴洲星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梦想的力量

{创作谈}

文/吴洲星

2021年,一个偶然的契机,我得知了一个乡村童声合唱团的故事。在我的家乡宁波,有一个叫紫云英的乡村童声合唱团,他们“连续六年获得了区合唱比赛第一名、市合唱比赛一等奖,连续三年获得省合唱比赛一等奖”,“2017年一举夺得第十四届中国合唱节青少组金奖冠军”……到底是什么样的潜能和特质,能让一个乡村学校的合唱团走上全国性的舞台,摘得桂冠?

这一切吸引着我去探知。

我从记者那里看到了一张他们的相片:一位年轻的老师和一群朴素的孩子们围坐在大树下,身后是一栋老旧的教学楼。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泛着纯真的笑容,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光,很明亮。

这一群来自乡村的孩子,和多年前的我一样。

我为他们感到幸运。十多年前的我,不知道合唱团是什么。学校只有一位老师会弹琴,她便成了全校学生的音乐老师。但她弹得不太熟练,总是磕磕绊绊,我们就在这磕磕绊绊的琴声里学会了几首歌曲。

小学三年级,我转学到了乡里念书。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终于来了一位音乐老师,几乎全校的孩子都在议论着这位新老师的“传说”:从音乐学校毕业,非常年轻、美丽。更让我们欣喜的是,学校里有了一间单独的音乐教室。几乎每个孩子都跑去音乐教室隔着窗户往里窥探过,好奇地盯着里面的二十几把小凳子,还有那架如同天外来客一样的钢琴。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钢琴,它被郑重地放在窗户边上,阳光落在黑色的琴面上,泛出洁净的光,看上去是那么优雅,那么神秘。第一堂音乐课,新来的音乐老师让我们排着队进入音乐教室,她教我们用唱歌的方式向她问好,她也用唱歌的方式回应着我们。我第一次听见了真正的钢琴发出来的声音,那么优美、悦耳,就像我在《紫云英合唱团》里写的:“不但能钻到耳朵里去,似乎还能钻到心里去。”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那天坐在明亮的音乐教室里时的喜悦,仿佛坐在春天的草地上,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身上,也照进了心里……

一个乡下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

丰子恺先生说:“小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有敏感、丰富、真挚的情感。”在童年时期,便能感知到艺术的美,是何其幸运。我又想起了蔡元培先生关于美育的言论:“美育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我为紫云英童声合唱团,为这些来自乡村的孩子们感到幸运。在他们童年时期,就有一颗音乐的种子轻轻地撒入了他们的心田。

紫云英童声合唱团的故事让我意识到,乡村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这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艺术教育的切实落地,对乡村美育有极大推动作用。而紫云英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所带来的惊喜,正是乡村振兴所结出的硕果,美育让乡村孩子埋下了艺术的种子,让美的追求在偏远地区生根发芽,逐渐长成一片绚丽风景。

除此之外,一个乡村童声合唱团之所以能大放异彩,一定有它独特的原因。不然一个乡村的合唱团何以打败上百支强劲的对手呢?

在第十四届中国合唱节大赛中,

紫云英合唱团荣获青少组金奖第一名

果然,我在新闻报道里看到了这样意料之中的故事:“2009年,毫无经验和章法的舒老师第一次带孩子们出征宁波市鄞州区的合唱比赛。为了增加看点,校长还动了一番脑筋,别出心裁地在合唱中加了一段武术表演。结果名落孙山。”

我追逐着新闻里的舒老师的踪影:

“去北京,去上海,去听大师班。舒老师接触到了国内外最优秀的合唱团,看到了他们精湛的、高水准的表演。”

“看到别的合唱团的状态,唱出来的歌的声音,突然就觉得差距真的是蛮大的。那个时候想怎么办呢?难道放弃吗?我想想,既然做了就要坚持下去。我觉得我的孩子也可以做到,甚至更好。”受采访的舒老师对记者说。

“舒老师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乡村孩子的合唱教学法。”

“孩子们的一个状态,最真实的那个表情才是最美的。只有这样做到了,我们的歌声才是发自内心的。”

找到了,在这里!我心里惊呼道。

舒静娜老师

我看到记者用文字记录了他们的排练状态:“传统列队形式被弃用了,孩子们自由散落在舞台中央,就像他们原始的生命状态。熟悉的旋律一起,他们迅速幻化成一群精灵,眼里迸射着光芒,嘴里发出高亢兴奋的声音。”

看到这段文字,我想象一群孩子在田野中歌唱的场景:女孩子如同一朵朵小花,而调皮的男孩子就像一颗颗冒出来的蘑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唱着他们心里的歌。乡村,有城市无法比拟的自然美,在优美自然的乡村环境之下,在孩子们的心灵里撒入音乐,一切是那么顺其自然,一切是那么和谐。

而合唱团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在采访里,我看到了几个小故事,一个叫妙妙的孩子,性格非常内向,“老师问她,她也不说话的”,但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妙妙主动要求加入合唱团,令大家惊讶的是,妙妙居然能够敢于展示自己,而且唱得特别好。妙妙说,她想唱歌给难得回家的爸爸妈妈听。“我就想着我到台上去表演,他们看着肯定会高兴。”加入合唱团后,妙妙愿意敞开心扉了,也变得开朗了。一个叫陈晗的女孩子,合唱团的老师觉得她声音不合适,就给了她一面鼓,对她说:“你很重要。”陈晗就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我也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这些小小的故事让我动容。在小说里,我把这些令我感动的小故事融进了我所塑造的孩子身上:毛豆、陈大力、黄小灵、赵吉羊、林佳红……每一个热爱唱歌的孩子背后都有着各自的故事,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唱歌不仅成了他们的爱好,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他们心灵的吟唱。

当我开始着手写合唱团的故事时,首先要做的功课便是了解合唱,对乐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说来惭愧,因为从小缺乏音乐上的熏陶,我对音乐近乎到无知,甚至连简单的乐谱都无法唱出来。动笔创作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合唱团的结构,通过广播电台搭桥牵线,我联系上了紫云英合唱团中的老师舒静娜。我向她询问过关于合唱团的知识,有的甚至是很基础的问题,如:合唱团有几个孩子?参加合唱比赛对人数有要求吗?合唱团里是否有领唱的孩子?什么样的孩子可以进入合唱团?……诸如此类,我像一个勤奋又懵懂的小学生,事无巨细地询问我想知道的一切,舒老师一一地耐心地为我做了解答,就仿佛我也是她的学生。

我没有见过舒老师,仅从那些新闻采访稿里产生了一些对她的印象:钢琴专业,对学生很严厉,被学生起绰号“女魔头”,第一次带着学生去参赛结果名落孙山……为了提高合唱团的表演,她“去北京,去上海,去听大师班”……就这样,一个年轻的、热情的、对合唱团的孩子怀着满满爱意的女老师形象渐渐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舒静娜老师

小说里的小雨老师是舒老师吗?小雨老师是舒老师,又不单单是舒老师。确切地说,小雨老师是无数坚守在乡村校园的老师们的化身。他们怀着纯粹的理想和爱,来到乡村小学,在那里奉献青春的同时,也用爱和艺术点亮了孩子们的梦想。

小说里的紫云英合唱团是真实的紫云英合唱团吗?它是紫云英合唱团,又不单单是合唱团。确切地说,是所有像紫云英合唱团那样的乡村少年艺术团,这些艺术团让学校美育落到实处,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孩子们学习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整体提高乡村文化发展,共同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景。

我曾在新闻里看到了一组数据:在宁波,义务教育学龄段的乡村儿童共有33万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从未接触过正式的音乐艺术类教育。这其中,流动儿童、留守儿童27.7万人,占比高达83%。

小说插图

当记者采访合唱团的孩子们的时候,问到理想,他们说:

“我想教我弟弟妹妹,让他们也喜欢唱歌。”

“我不想回老家,我就想留在这里继续唱歌。”

“长大以后我想教音乐,把舒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传递下去。”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每一个孩子就是一朵小小的紫云英,渺小,质朴,却心怀梦想。

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我虚构了故事,虚拟了小雨老师,但是我把“紫云英”这个名字真实地保留了下来,我感动于这群像紫云英一样质朴的乡村孩子们。我觉得唯有紫云英这种植物最能代表他们的身份和特质:乡野的,朴素无华,心怀着像星星一样的梦想。

除此之外,我对“紫云英”这三个字,充满了别样的情感。我出生在南方的乡下,从小在一个叫古山的小村庄里长大,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随着父母搬家到了龙观乡下面的一个村子里。我在构思故事的时候,把古山和龙观这两个地名重合在一起,便有了小说里的龙山小学。

作为在乡村长大的孩子,从小我便对田间地头的植物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每到春天,我和姐姐就会挽着篮子一起去地里采马兰,油菜花地里,黄灿灿的油菜花开了,在春风里摇曳,像一汪鹅黄色的湖水。稻田里,有另一片花海,农人们撒下的做绿肥用的草子长出来了,开出了密密的紫粉色的小花,那便是紫云英。我曾在一篇小说里这样描写它的样子:“春天的时候,稻田里会开出一种叫紫云英的小花,紫阴阴的一片,像无数密匝匝的小荷花,风过处,齐齐压倒一片,别提有多美。”这篇小说便是我的短篇小说处女作《紫云英》。

2009年,我尚在读大学,作为写作初学者的我接触到了儿童文学,拿起笔写下的第一个故事便是《紫云英》。很幸运地,它刊发在了当年《儿童文学》十月号总第378期的头条。接到杂志社的编辑打来的用稿电话时,我有一种身在梦里的感觉。从那时起,我便一直在做着一个很美丽的梦,因为我再也没有离开过儿童文学。十多年后,我再次写了紫云英的故事,这次的故事叫《紫云英合唱团》。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想起自己,一个乡村出来的孩子,机缘巧合遇到了文学,开始写作,从此便被这个梦想照亮。而合唱团的孩子们在他们童年时代遇到了“小雨老师”,遇到了紫云英合唱团,于是他们走出乡野,走上了舞台。我和他们的相似之处在于,我们都是一朵小小的紫云英,渴望被看见,渴望被人听见心里的歌声。

我太知道梦想有多珍贵了,尤其对于乡村的孩子来说。所以我渴望将这个故事写出来,将这些孩子们的追梦的故事写出来。我知道我写的不仅仅是这一群孩子们追梦的故事,也是我自己的故事……

我相信梦想的力量,也相信梦想的光芒会照亮越来越多的紫云英们前行的方向。因为我也曾是一朵小小的紫云英,因为梦想,我从乡村走出来,一步步走到了现在,未来或许会到更远的地方,但不管走得有多远,我的心里始终珍藏着一朵紫色的小花。

愿你,愿我,愿我们,都能被梦想的星光照亮。

原标题:《当梦想照进现实,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何以动人 | 《紫云英合唱团》创作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