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刀郎的那首《罗刹海市》,你真的听懂了吗?

2023-07-25 14: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沉寂多年的刀郎带着他的新专辑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其中的一首新歌《罗刹海市》一经发行,就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频频登上热搜。

多年前,某些人说刀郎土,说刀郎的歌没文化,但如今,这首以《聊斋志异》为背景的歌曲冲上热搜,这下有文化了,这些人能看懂吗?一时间,各种自媒体做了五花八门的解读,网友们议论纷纷,全都搬好小板凳等着吃瓜。

《罗刹海市》究竟是个什么故事?

《罗刹海市》这首歌的故事取材于清代作家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故事《罗刹海市》,主要讲述了一个“以丑为美”的世界里发生的故事,内容极具讽刺性。

小说的开头先介绍了我们的主人公马骥,他是一个异常俊美,风度翩翩,喜欢歌舞的美男子,很像现在我们常说的“小鲜肉”。他的美不是阳刚雄浑、赳赳武夫之美,而是文弱书生之美。马骥是商人的儿子,他的父亲让他继承家里的生意去经商,于是他登上了出海的商船,一阵大风过后,马骥来到了罗刹国。罗刹国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那里评价人的标准和我们的不太一样。人们以丑为美,长相越丑陋,越会被赋予更高的职位,长相好看的,反而会被认为不吉祥,小时候甚至会被父母丢弃。在罗刹国的首都,就连建筑物的墙都是黑色的。所以,像马骥这样的,在大罗刹国反而成了怪物,他走在都城里,人们吓得纷纷关门闭户,没有一个敢见他。歌词里有几句这样唱道:“打西边来了一个小伙儿他叫马骥,美丰姿,少倜傥,华夏的子弟,只为他人海泛舟搏风打浪,龙游险滩落恶地,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这就是对故事的背景的概括。

后来,马骥因为自己的才华被执戟郎赏识,于是执戟郎寻找机会将他引荐给了皇帝。

可没想到,还没见到皇帝,大臣们纷纷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他们认为马骥长得实在是太丑了。这一次,觐见皇帝宣告失败。

有一天,执戟郎和马骥两个人喝酒,把煤灰涂到脸上扮起了张飞开始舞剑,执戟郎认为这样很美,就让马骥按这样的扮相再去觐见一次皇帝。后来,马骥果然得到了重用。

《罗刹海市》这首歌中,引起广泛讨论的“马户”和“又鸟”的故事,“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都是在表达罗刹国的颠倒黑白。歌词通过描述罗刹国这个虚构的国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弊病。

这就是《罗刹海市》这首歌的背景故事,了解了故事的背景后再听这首歌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至于解读的内容,这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俊美的马骥想要在以丑为美的大罗刹国求得一官半职首先须得丑化自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人格面具说”,人为了求得社会认同,必须戴上隐藏本来面目的面具。“《画皮》里的恶鬼,披上美女画皮;《罗刹海市》里的美男子把自己变得丑陋,才能获得重用。蒲松龄非常擅长在面具上做文章。”

《罗刹海市》这篇小说的前半部分讲了一个荒诞的故事,但其实,这个故事还有一半并没有出现在这首歌里,这就是美男子马骥在龙宫的奇遇。

马骥休假后回到了刚来到罗刹国时住过的村庄,村民们带着他去赶了海市,在那里,马骥被东洋三太子引入龙宫,引荐给龙王,在这里,一切事情都和罗刹国截然相反。这里环境清明,人物貌美,重用贤才,马骥凭着一篇《海市赋》获得了极大的尊重,还因为自己的才华和龙女成了亲,成为龙王的驸马。蒲松龄还借龙女之口,传达出了他对真正的爱情的看法。

后来,马骥为了照顾母亲回到了家中,但他仍十分珍惜他和龙女的爱情,他为之守义抚儿,对龙女念念不忘,情深意切。

《罗刹海市》写得到底好在哪?

《罗刹海市》写得好是“因为里面寄托了深刻的人生感慨。蒲松龄终生拼搏于科举却不得志,便借马骥在大罗刹国的遭遇对现实做了漫画式的强烈抨击。”马骥回到现实之后,他的未来将如何发展,小说里并没有提及,但蒲松龄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着怎样的情况?蒲松龄好像担心读者看不透“罗刹国”的寓意,又借异史氏之口说出了“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这样的话。

这个故事在《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中也有着详细的讲述和解读,在《<罗刹海市>:美男子海外奇遇》这篇文章里,马瑞芳老师提到,马骥在罗刹国刻意扮丑以求获得皇帝觐见,这个情节“说明在奸佞当道、以丑为美的社会,‘易面目图荣显’,也就是戴上面具,隐藏起自己的真实面貌,是想往上爬的人必走之路,正人君子也不得不装出小人鬼面,才能适应时世”。

当然,蒲松龄为什么会这么写呢?作为研究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专家,马老师认为,“马骥在龙宫做了驸马,文章传遍四海,这只不过是他替怀才不遇的柳泉居士在海市蜃楼中做的一个富贵神仙的白日梦。”在罗刹国这个不重文章,以面貌取人,而且以丑为美的国度,这个国家的制度、政局、人情有多险恶,就可以想象了。

除了《罗刹海市》,刀郎新发行的专辑《山歌廖哉》中,还有《画壁》《翩翩》《画皮》等歌曲的名字也取自《聊斋志异》,而要想读懂以文言文见长的《聊斋志异》,《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这套书则是一个不错的辅助性读本。

马瑞芳老师2005年就已经登上央视的《百家讲坛》为大家讲解《聊斋志异》,这套《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就是马瑞芳老师四十多年心血的沉淀。马瑞芳老师用犀利幽默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聊斋志异》的魅力所在。

这套书从《聊斋志异》近五百篇小说中精心选出最经典的一百余篇,打破《聊斋志异》常规解读方式,以鬼、狐、妖、神、人为主题分别讲解。

《鬼卷》解读鬼与鬼、人与鬼之间新奇有趣又变幻莫测的故事;《狐卷》则展现了狐女、狐叟、狐书生等一系列生动传神的狐狸精形象;《妖卷》剖析了一系列幻化成人形的妖,以及自然界的生灵成精后与人类产生的联系;《神卷》塑造了各种各样的神仙形象,讲述了人与神仙、人置身于仙境的奇妙经历;《人卷》描绘了平凡尘世间各种匪夷所思的奇人异事与百姓非比寻常的生活经历。

独具匠心的套装设计中,不仅为读者专门设计了可供收藏的精致套盒。

内文更是从《聊斋图说》与《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中分别精选精选60幅精美彩绘与百余幅黑白插图。

分册封面延续精装设计,精美彩插作底,典雅大方,传神演绎鬼狐神妖,人情世态。

内文纸张坚韧,印刷清晰护眼,翻阅中,指尖与纸张的摩挲温润顺滑,翻阅舒畅,专注尽享经典阅读的乐趣。

同时,在《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套装中,每个分册都分别随书附赠精美书签,《聊斋志异》相关经典彩插点缀,随看随翻,方便思考品读。

一套《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重新打开300多年前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带你读透人人都爱的《倩女幽魂》,看清人性的可笑可悲可悯可叹!

阅读推荐

书 名: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全五册)

作 者:马瑞芳

出 版 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品牌:天喜文化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 作者简介

马瑞芳,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红学会学术委员。曾任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山东省人大常委、山东省政协常委。

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说聊斋》,喜马拉雅主讲《马瑞芳品读红楼梦》《马瑞芳讲聊斋志异》《马瑞芳品读金瓶梅》《马瑞芳品读西游记》。

原标题:《刀郎的那首《罗刹海市》,你真的听懂了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