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多肉植物养护秘密:如何选择和配制适合多肉生长的土壤

2023-07-25 13: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多肉植物是一类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多样性的植物,它们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从沙漠到雨林,从高山到海岸,从炎热到寒冷。多肉植物的魅力在于它们的形态各异,色彩缤纷,花期长久,易于养护,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品种和变种。多肉植物是很多花友的最爱,也是很多初学者的入门之选。

但是,养好多肉植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要注意光照、水分、温度、肥料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选择和配制适合你的多肉土。多肉土是指用来种植多肉植物的土壤,它不仅要提供多肉植物所需的营养和水分,还要保证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防止根部腐烂和细菌感染。不同的多肉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了解多肉土的特性和分类,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喜好来配制多肉土,是养殖多肉植物的必备知识。

1. 多肉土的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多肉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松软:多肉土应该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够保持一定的空隙度,让空气能够顺畅地流通,促进根部呼吸和生长。

透气:多肉土应该具有良好的通气性,能够让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够自由地交换,维持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力和平衡。

排水:多肉土应该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够让过量的水分能够及时地排出,避免积水和湿润过久,导致根部腐烂和细菌感染。

保水:多肉土应该具有一定的保水性,能够在排水后仍然保持适度的湿润度,满足多肉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营养:多肉土应该具有一定的营养性,能够提供多肉植物所需的基本元素和微量元素,促进其生长和开花。

2. 多肉土的常见分类

市面上常见的用来配制多肉土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营养土:这类材料主要是提供营养和保水作用的有机质或半有机质土壤。常见的有泥炭土、椰糠、松针土、园艺土等。这类材料一般比较松软、黑色或深褐色、含水量高、酸性强、营养丰富。但是也容易压实、发霉、滋生虫害等。

颗粒土:这类材料主要是提供透气和排水作用的无机质或半无机质颗粒。常见的有珍珠岩、蛭石、麦饭石、火山岩、赤玉土、河沙、煤渣等。这类材料一般比较轻盈、多孔、颜色各异、含水量低、碱性弱、营养缺乏。但是也能够调节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增加土壤的空隙度和通气性。

底肥土:这类材料主要是提供长期和缓释的肥力作用的有机质或半有机质颗粒。常见的有松针、松鳞、羊粪蛋、进口玉肥、花生壳、菜枯、花生枯、水苔、稻壳灰、缓释肥等。这类材料一般比较坚硬、颜色浅淡、含水量低、酸碱性不定、营养丰富。但是也容易引起土壤的盐渍化和酸化,影响土壤的平衡。

3. 多肉土的配制方法

根据不同的多肉植物的品种和特点,以及不同的养殖环境和条件,可以灵活地选择和配制适合自己的多肉土。一般来说,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原则:

按比例混合:多肉土的配制一般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营养土和颗粒土,以达到适当的松软度、透气度、排水度和保水度。一般来说,营养土和颗粒土的比例可以在1:1到1:4之间变化,具体根据多肉植物的类型和需求而定。例如,对于生长旺盛、耐湿润的多肉植物,可以用1:1或1:2的比例;对于生长缓慢、怕积水的多肉植物,可以用1:3或1:4的比例。

按需添加:多肉土的配制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底肥土或其他辅助材料,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改善土壤的性质。例如,可以添加一些松针或羊粪蛋等作为底肥,提供长期和缓释的营养;可以添加一些稻壳灰或小苏打等作为调节剂,提高土壤的碱性;可以添加一些生根粉或百菌清等作为保护剂,防止根部腐烂和细菌感染。

按时更换:多肉土的配制还要注意按时更换或更新,以保持土壤的新鲜和活力。一般来说,每年春季或秋季都要给多肉植物换盆或换土,以去除旧土中的杂质和废物,补充新土中的营养和空气。同时,也要注意定期给多肉植物施肥或浇水,以维持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4. 多肉土的示例

最后,给大家分享几个常见的多肉土的示例,供参考:

通用型:泥炭土+珍珠岩,比例为1:2,适合大多数的多肉植物,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多肉土,可以满足多肉植物的基本需求,也容易调节和更换。

干旱型:泥炭土+珍珠岩+麦饭石+赤玉土,比例为1:2:1:1,适合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多肉植物,如仙人掌、景天科、百合科等,这种多肉土具有很强的排水性和透气性,能够防止多肉植物的根部过湿和腐烂。

湿润型:泥炭土+椰糠+松针土+火山岩,比例为2:1:1:1,适合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多肉植物,如兰科、苔藓科、凤梨科等,这种多肉土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营养性,能够满足多肉植物的水分和养分的需求。

寒冷型:泥炭土+蛭石+河沙+稻壳灰,比例为1:2:1:0.5,适合生长在寒冷环境中的多肉植物,如龙血树、冰花科、景天科等,这种多肉土具有较好的保温性和碱性,能够抵抗低温和酸性的影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