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V&A博物馆韩流特展:东亚流行文化与欧洲精英文化机构的互动

希伊韩
2023-08-02 12:52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采访者按】:

2023年7月19日晚,韩国女团NewJeans发布了新歌《Cool with you》,与该歌曲相配套的微电影对公元2世纪古罗马作家阿普列乌斯(Apuleius)的小说《金驴记》里记载的关于丘比特与普赛克的故事进行了改编,在其Side B里,该团成员在一个博物馆的19世纪关于丘比特与普赛克的法国古典画作前跳舞,这一幕与防弹少年团2016年的歌曲《血汗泪》里呈现的防弹成员与博物馆艺术品互动的场景相似。这些与艺术的互动都表现了在欧美影响力日盛的K-pop产业与西方主流经典文化进行互动的野心。与此同时,西方传统经典文化机构也开始了与K-pop的互动。2022年9月24日到2023年6月25日,以文艺复兴收藏著名的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以下简称V&A博物馆)举办了名为《韩流!》(Hallyu!)的特展。今年6月,采访者在伦敦参观了这个特展,并听了该展的策展人罗萨莉·金(Rosalie Kim)博士在帝国理工学院关于韩流的特别讲座。采访者立刻意识到这场展览的重要性:这是一所欧洲老牌的精英文化机构在与K-pop文化进行有机互动。本文的第一部分是采访者对金博士的采访,第二部分则是采访者基于古典接受研究(关注古希腊罗马经典文化在现当代文化重现的一个古典学子领域)的视角对该展览进行的反思。

罗萨莉·金博士本科及硕士毕业于比利时法语区天主教鲁汶大学,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建筑学院。目前金博士是V&A博物馆的韩国艺术策展人,并且担任V&A博物馆与布莱顿大学合作项目的博士生导师。在此之前,她在比利时、法国从事建筑师工作。金博士同时精通英法韩三语。

伦敦地铁站里的韩流展览广告

第一部分:策展人采访

你能不能首先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背景?

罗萨莉·金:这次展览是第一次用博物馆展览的形式去介入与深挖韩国流行文化。这次展览旨在介绍韩流出现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背景,去展示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出来的表演形式,即韩剧、韩国电影以及K-pop及其粉丝文化。作为补充的是这些表演对韩国美容(K-beauty)及时尚产业的影响。我们也用韩流作为一个视角去探索韩国的文化遗产和当代社会问题。我是在2019年6月的时候,产生了办这个展览的想法。因为我觉得,海外有关韩国的展览关注的都是历史时期的韩国,特别是高丽王朝与朝鲜王朝,但是公众对韩国流行文化的热情一直在提高。而这次展览的宗旨更多是去帮助理解韩流为何出现,而不是去强调韩流最近取得的成就。由于疫情的原因,这场展览在2020年年底才得到批准。一开始,展览计划是在2023年开始,但提前到了2022年,以充分借助韩流在疫情期间取得的成功(防弹少年团、Blackpink、《寄生虫》、韩剧)。另外,像《鱿鱼游戏》的成功以及《牛津英语大字典》里收入的26个韩语词汇,都让我们这个展览显得非常及时。

在目前的韩流研究里,大家对时尚关注相对较少。就我所知,目前只有伦敦时尚学院的时尚理论学者杰伊·麦考利·鲍斯特德(Jay McCauley Bowstead)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在学术语境下讨论了K-pop里的时尚问题。然而,这次展览特别强调了时尚问题。你是否能介绍下为什么这次展览里特别关注时尚问题?

《韩流!》展览里展出的时尚设计服装

罗萨莉·金:无论在韩剧还是K-pop里,时尚都是被认真展现的一个方面,也是韩流的DNA与表现力所在。作为韩国传统服装的韩服也通过韩国历史剧得到传播,这些也凸出了相关演员的韩国认同。而新一代的韩国年轻人则更喜欢现代韩服。现代韩服是传统韩服与其它服装的结合与交融,艺术设计大于对历史服装的忠诚度。而就K-pop里的当代时尚问题,我在策展里想强调的是时尚造型师而非时尚设计师的作用,这些造型师们通过创造外形与美学,表达了每一个K-pop团体的概念。一般而言,博物馆都更加倾向于强调时尚设计师的作用,设计师们将衣服设计出来,并在模特身上展示,但没有强调造型师的作用。然而,K-pop的时尚强调的是造型外观。K-pop造型师对于前卫的穿搭有敏锐的洞察力,他(她)们设计的人体轮廓大胆而显眼,受到粉丝的欢迎。因而,我们与一些K-pop的视觉造型师与总监有所合作,为这次展览设计了新的造型,推出表现他(她)们工作精神或关键时刻的作品。

这场展览的另一有趣之事是你用不同的方式将K-pop里的声音与身体表现出来。在一个展览柜上,挂着耳机,里面播放着一些老歌。但在另外一方面,有一间展览厅则让参观者体验韩舞翻跳。通过这一对比,这个展览是否有意强调,到了2020年代,K-pop更多是一视觉文化而非听觉文化?对此,一些研究者已经有所强调。

展览里对韩国流行音乐的听觉与视觉效果的不同展现

罗萨莉·金:由于众多原因,特别是为了克服语言障碍,K-pop对视觉效果的依赖与对听觉效果是一样的。但是,这是从一开始就出现的,并不是2020年代才开始。当然,K-pop产业有越来越多的预算,使得其能靠更好地利用众多技术去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效果,更复杂的编舞更使视觉效果锦上添花。因此,K-pop的视觉性无疑会变得更强。但是,对于观众而言,与歌词、声音、风格、编舞相结合,这种视觉性转化为一种综合的沉浸式体验。音乐视频作品都以爱豆们的概念为中心。而在我们关于K-pop的展厅里,其中的每一个概念都有强调。在展厅里有故意设计的“声音渗漏”(sound bleading),以反映K-pop的能量与活力。而那些耳机展现的则是K-pop以外的音乐,比如trot(韩国演歌)、EDM(电子舞曲)、pansori(泛歌)等。这些音乐需要屏蔽周边的环境声音,以便专心聆听。而K-pop舞蹈互动室则是将作为K-pop的一些编舞展现出来。舞蹈是K-pop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这些编舞一般都很有趣,并且令人着迷。

众所周知,V&A博物馆以文艺复兴馆藏著名。相比于展现文艺复兴与欧洲古典艺术的展厅而言,我感觉亚洲展厅就显得比较卑微。这对于韩国而言更是如此,只有一个通道上展现一些手工艺品,而中国和日本至少各自有一个展厅。从何种意义上而言,这次韩流特展重新定义了“亚洲”在V&A博物馆里的位置?

韩国展厅展现的韩国工艺品

罗萨莉·金:V&A博物馆是艺术、设计与表演博物馆,并非艺术或考古博物馆,其包括印度艺术与设计、照片、时尚、戏剧与表演的收藏都是举世知名。这意味着,来自亚洲的物件不仅仅是在亚洲展厅里,也在其它以物件为主题的展厅里出现(比如瓷器),同时也在以时间段为主题的展厅里(比如20世纪展厅)有所呈现。相比中国与日本而言,与韩国有关的收藏的确相对较少(中国有18000件,日本有48000件,韩国有1400件)。但虽然韩国展厅的占地面积最小,就收藏品数量与占地面积的比例而言,韩国展厅实际是三者里最大的。与此同时,V&A展厅定期都会有与亚洲相关的大小特别展览(最近的展览有2020年的和服、2021年的伊朗史诗以及2022年的韩流)。因此,《韩流!》特展并没有在任何方面重新定义V&A博物馆里面的亚洲形象。当然,这个展览的确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当代亚洲流行文化的展览,也是V&A博物馆第一个以韩国为主题的展览。从这个角度而言,韩流特展无疑在博物馆里将韩国的主体性凸显出来,无论对于参观者还是员工。

在此之外,我听说与这个展览相应的是,V&A博物馆与英国的韩舞翻跳者合作,举办了一个K-pop派对。你是否能介绍一下与翻跳者的合作与派对?

罗萨莉·金:我们举办了不少与韩舞有关的活动,但我想你这里说的是“周五晚间:制造潮流”(Friday Late: Making Waves)活动。这一活动其实并不是一个K-pop派对,而是一关于韩流的晚上即兴活动,同时也是V&A博物馆的“周五晚间”项目活动之一。在这一项目里,我们通过工作坊、讲座等形式邀请艺术家、制作人以及表演者来展现他(她)们的作品。就“制造潮流”而言,我们与AZULE(伦敦韩舞翻跳团体)合作,组织了在博物馆里的第一次随机舞蹈活动,这成为了那天晚上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AZULE为我们提供了歌单以及随舞需要的道具,而我们则提供场地以及其它表演设施(灯光、舞台、屏幕、摄影等)。AZULE成员还表演了一些非常棒的韩舞作品翻跳。

V&A博物馆里的韩舞翻跳活动

第二部分:采访者反思

在2023年7月19日下午,在与编辑交流这次采访的基本意义时,我特别强调了V&A博物馆办韩流特展是一次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的有效互动。无独有偶,在当晚11点,差不多出道一周年的女团NewJeans以微电影形式发布了新歌《Cool with You》,这首歌的一大亮点是对丘比特与普赛克故事的运用。从以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对象的古典学的角度而言,这首新歌无疑是“古典接受”(classical reception)的一部分。就在今年2月份,牛津大学古希腊罗马戏剧表演档案中心(The Archive of Performances of Greek and Roman Drama)举办了一个名叫“什么构成古典”(What Makes a Classic)的工作坊,我在线上发言中讲述了IVE去年歌曲《Love Dive》里怎么运用古代罗马哑剧舞蹈里关于自恋神纳西苏斯与埃科的故事,来表现社交媒体时代下K-pop的视觉性。在发言结尾,我特别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强调了,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古典接受在K-pop里出现,这为古典学家通过流行文化进行公众介入提供了可能性。我之所以敢如此肯定,一方面是基于K-pop在欧美越来越火的趋势,在理论上,K-pop与西方文化互动无疑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自防弹少年团于2019年发布《狄奥尼索斯》(Dionysus)一歌以后,古典接受在K-pop里的确在增加,例如今年年初男团TXT发布的歌曲《Sugar Rush Ride》里有非常明显的对荷马史诗《奥德赛》里食花者母题的接受。而NewJeans这首新歌无疑再次印证了我的这个判断。

当然,与之前K-pop里的古典接受相比,这首《Cool with You》在诸多方面独树一帜。首先,如果说识别出TXT的《Sugar Rush Ride》里的古典接受需要一定的古典学背景(目前,我并没有在任何网站平台发现有人指出这首歌音乐视频里的荷马母题),是属于一种隐性接受(masked reception),《Cool with You》则是非常有意识地展现自己是在做古典接受,在中外网站,都有不少粉丝和评论者指出这首歌用了丘比特与普赛克的故事,与此同时,在歌曲发布的第二天,《韩国先驱报》(The Korea Herald)发表了文章,题为“NewJeans的《Cool with You》重新解释了丘比特、阿芙罗蒂特与普赛克”(NewJeans 'Cool With You' videos reinterpret Eros, Aphrodite, Psyche)。可以说,《Sugar Rush Ride》只是借用了古希腊母题,而《Cool with You》则非常有意识地要让观众明白,里面的故事来自古希腊罗马神话。其次,在微电影Side A中间部分,NewJeans成员之一、澳韩混血的Danielle扮演了博物馆讲解员的角色,在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弗朗索瓦-爱德华·匹科(François-Édouard Picot,1786-1868)的作品《丘比特与普赛克》(L'Amour et Psyché,藏于卢浮宫)前向以白人为主的听众讲解这幅画。我认为,从元音乐或元图像批评的角度,这个场景是整个微电影里最meta的部分。一方面,NewJeans成员对这幅画的讲解是在表明整首歌的核心主题:这首歌是亚洲人或亚裔向西方人重新诠释古希腊罗马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展示这幅古典画作,这部微电影在作为传统图像的古典画作与社交媒体动态图像之间建立了某种谱系。特别是,Side B部分展现了NewJeans在这幅画前跳舞,这是直接用作为身体形式的舞蹈去与静态画里的故事进行对应。在这方面,NewJeans的舞蹈实践间接指向了以伊萨朵拉·邓肯(Isadora Duncan)为代表的现代舞传统。邓肯在建立现代舞的过程中,在英国、法国博物馆的希腊瓶画上的图像上找到灵感,将现代舞与古希腊舞蹈建立了谱系关系。可以说,NewJeans的这首歌已经在和西方艺术舞蹈进行对话。在此之前,美学蕴味和这首歌最像的是防弹少年团的《血汗泪》(在与旧金山州立大学舞蹈研究学者汪育恬[Yutian Wong]的邮件交流中,汪教授肯定了我的这一判断)。

Danielle在讲解《丘比特与普赛克》画作

因此,当我6月份在伦敦参观了V&A博物馆的《韩流!》特展后,并且了解到之前在博物馆里举行了韩舞翻跳活动,我立马想到的就是防弹少年团的《血汗泪》。如果《血汗泪》中展示的防弹少年团成员在一虚拟的文艺复兴主题博物馆里跳舞只是一个社交媒体展现的镜像的话,这次V&A博物馆特展将其变成了现实。尽管金博士指出V&A博物馆不是一个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但V&A博物馆确实有着意大利之外最多的文艺复兴艺术馆藏。在进入博物馆后,没有人不会不注意到第一层里庞大壮观明亮的文艺复兴收藏及18、19世纪欧洲古典艺术品,而在通往《韩流!》特展的展厅的途中,大家都会经过关于英国18、19世纪古典雕塑的展厅,在特展展厅门前,悬挂的是多幅中世纪壁画。尽管策展人并不是故意要制造这样的古典与流行的对立感,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在V&A博物馆里,最占据眼球的是欧洲经典艺术,当策展人需要在第一层进行韩流特展时,不可避免的就会让特展和博物馆里既有的空间结构(以及背后的权力结构)进行协调。

通往《韩流!》特展的走道

此外,舞蹈理论非常重视舞蹈展示地点的空间性与在地性。即使是韩舞这样高度同质化的社交媒体舞蹈,当全球粉丝舞者在不同地区进行翻跳时,韩舞就会和世界上不同的社会文化与空间结构产生互动,形成自己的地方形式。今年3月份,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开会时,刚好碰上其韩舞社团Koko Pop Dance Company举办的一年一度韩舞翻跳表演,我去观看时,明显就感到这是一场非常美式的校园派对活动,和国内的韩舞活动氛围非常不一样。后来我和该舞团的艺术总监(韩裔美国人,普林斯顿本科在读)聊天时,她提到她所在的饮食俱乐部(eating club)因为她的建议,也会举办K-pop night活动。熟悉美国常春藤大学文化的人知道,普林斯顿的饮食俱乐部是普林斯大学本科生精英再生产与社交的重要枢纽机构,也是普林斯顿这样的传统白人精英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同学让饮食俱乐部接受K-pop的努力,则代表着在K-pop全球升温时期,普林斯顿的亚裔学生与传统白人精英文化的某种权力互动与博弈。

普林斯顿大学的韩舞翻跳活动

同样的,当V&A这样的拥有大量经典艺术收藏的博物馆举办韩舞活动时,韩舞已经在与欧洲经典文化进行某种空间互动。在此之外,K-pop与欧洲一些标志性建筑(巴黎埃菲尔铁塔、米兰大教堂前的韩舞翻跳活动)的互动,尽管在持传统观念的人眼里也许很违和,但从研究者的角度,无疑代表着K-pop在欧洲独特的社会文化空间里,与传统经典文化有了比在美国和中国有了更多的互动(国内韩舞翻跳多在新兴商场空间举办)。正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舞蹈学者关珊珊(SanSan Kwan)在《动感城市:中国城市空间里的舞蹈与动作》(Kinesthetic City: Dance and Movement in Chinese Urban Space)中说的:“身体舞动空间,空间舞动身体(Bodies choreograph space; space choreographs bodies)。”K-pop与欧洲传统空间的互动,一方面为这些传统符号赋予了新的意义;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也是K-pop与欧洲传统艺术之间有意无意的对话。而V&A博物馆里的韩舞翻跳,与《血汗泪》和《Cool with You》表达的意味一样,都将韩流产业表达的某种愿景在西方开始实践。

V&A博物馆韩流特展里展示的欧美各地的翻跳活动

“流行”与“艺术”并非天然对立,而是取决于相应文化形式所结合的政治经济权力结构。现代舞源于19世纪末美国白人女性的社交舞,但通过邓肯、玛莎·格拉汉姆(Martha Graham)、路斯·圣·丹尼斯(Ruth St Denis)等现代舞创始人们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古典接受与古希腊经典文化对话、与尼采的哲学观念呼应,并且与欧美精英们互动,创造了作为艺术舞蹈的现代舞。而与此同时,源于黑人社交舞蹈的爵士舞就没有那么幸运,在当时的种族隔离环境里,黑人舞者无法像白人舞者那样去接触众多的社会文化经济资本,而是更多的与娱乐相结合。因此,现代舞作为“艺术”和爵士舞作为“流行文化”并不是生来如此,而是不同种族权力结构的结果(关于这个问题,可参看美国西北大学舞蹈研究学者苏珊·曼宁[Susan Manning]的著作《现代舞与黑人舞:运动中的种族》[Modern Dance and “Negro” Dance: Race in Motion]一书)。因此,当作为流行文化的K-pop与欧洲经典文化已经产生双方面的对话的时候,在作为社交舞蹈的韩舞的基础上,是否能产生未来的某种艺术,需要时间来考量。当然,正如金博士在访谈里强调,V&A博物馆已经举办过诸多与亚洲有关的特展,我们无需过分强调这次特展的意义。不过,金博士也承认,这次特展也是V&A这样的老牌博物馆对K-pop作为全球流行文化的一种认可。因此,在K-pop与艺术互动的过程中,这是一个重要实践。正如金博士在帝国理工学院的特别讲座提到,她之后会在欧洲其它城市举办巡回展览。这无疑可以为K-pop与欧洲大陆国家的经典文化产生互动提供新的可能性。

罗萨莉·金博士在帝国理工学院的讲座

在去V&A博物馆参观韩流特展的数天前,我去剑桥大学拜访了剑桥古典学系新任劳伦斯(Laurence)古典考古讲席教授迈克·斯夸尔(Michael Squire)。我接触斯夸尔的研究是因为他之前在伦敦国王学院有个名叫“古典在当下”(The Classical Now)的项目,即和当代艺术家合作,在博物馆策展里将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并置,以帮助重新思考什么是“古典”。《Cool with you》里NewJeans成员在《丘比特与普赛克》画前的编舞无疑再次诠释了斯夸尔的“古典在当下”概念。在当下美国古典学界,越来越强调黑人古典主义(Black Classicism),即黑人作家、学者如何诠释和接受古希腊罗马文化。也许我们暂时还无法说K-pop里的古典接受是亚洲古典主义(Asian Classicism),但这无疑可以成为未来新的亚洲古典主义的一个源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典学家莱斯理·刻尔克(Leslie Kurke)在《伊索式对话:流行传统、文化对话与希腊散文的发明》(Aesopic Conversations: Popular Tradition, Culture Dialogue, and the Invention of Greek Prose)一书里表明,像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散文写作、哲学家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式对话这样的经典作品的背后是伊索这样的流行文化传统。用这样的思路去重新看《Cool with you》里Danielle向白人听众讲解《丘比特与普赛克》的场景,这也许可以帮助有亚洲背景的古典学者(当然包括中国的西方古典学者)去思考怎么向西方听众重新阐释古希腊罗马文化。

“古典在当下”展览

    责任编辑:朱凡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