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视《东方时空》聚焦余杭这个村!看一位引领逆袭的“乡村CEO”

2023-07-25 13: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昨天,

央视《东方时空》特别策划

“共富‘山海经’·山海协作补齐发展短板”

播出《“乡村CEO”刘松:

我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讲述余杭永安村

通过引入乡村职业经理人,

在三年内从经济薄弱村

实现跨越追赶的故事。

一起来看看!

“乡村CEO”刘松:

我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杭州市余杭区的永安村,曾经是一个经济薄弱村。但是短短两年多,永安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的73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505万元,农田每亩收益从555元提高到了5800元。这些变化,与一个人密切相关,就是这两年村里新上任的“CEO”。村子里的CEO是做什么的,他怎么让村子三年间产生这么大的变化?一起去认识这位乡村CEO——刘松。

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乡村职业经理人刘松来自安徽芜湖,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他希望把专业知识用在乡村,为乡村振兴做贡献。

乡村里为什么会有CEO?这来自于杭州市余杭区的一项创新举措。

在浙江的乡村,近年来虽成立了不少为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的强村公司。但是很多村干部并不擅长经营,强村公司也打开不了市场。余杭区就开始广发英雄帖,为农村招聘职业经理人,希望这些经营性的人才能助力乡村集体经济,富民强村。

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党委书记张水宝说:“以前我们村在余杭街道村集体收入是垫底的,只有28.5万元。”

申请招聘的都是像永安村这样的经济薄弱村,张水宝说他心里想的是,已经垫底了,干脆就试试外来的和尚能不能念好经。就这样,2020年10月,来自安徽的浙江大学高材生刘松,凭着此前多年的农产品企业运营经验,成功应聘,当上了永安村第一任CEO。当时永安村集体经济收入在余杭街道排名倒数第一,村里除了种地,几乎没有别的经济收入。

刘松说:“种粮综合成本的话在2200元每亩,综合收入是2755元每亩,这样的话一亩地的收益实际上只有555元。像我们这个地方因为有97%都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这个很大地制约了我们开展其他的多种经营。”

永安村的地只能种粮怎么办?产业单一怎么办?

刘松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和当下人们喜欢的绿色生活方式,让城里人和企业来认种土地。村里提供种养服务,产出的大米以及衍生品都归用户所有,用户通过小程序就能随时看到自己稻田的生长情况。为了扩大影响力,刘松还专门搞了一个“开镰节”。2021年开镰节当天,有4万多名游客来到永安村,800多亩认种田当天就被认种一空。

刘松再次算了一笔账,永安村每亩地的综合收入从过去单纯卖粮食的2755元提升到了8000元。刨去种粮成本,农田每亩收益从555元提高到了5800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的73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505万元。短短两年多,永安村从余杭街道的倒数第一变成了正数第一。

刘松表示:“这个地方是原来的灌溉水源地,我们就是做了一些微改造,周边的环境做了打造以后,我们把它做成小的露营地,吸引亲子家庭。这个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他们给我们场地费、策划费包括活动咨询费,这些都进了村集体的账户,可以为村集体增收。第二个是他们到这里来之后,吃饭各方面的消费都在我们的农家乐里面了,吃一顿饭,走的时候买点土特产带点回去,这个就是村民的增收。”

看到自己家乡的变化,这些年,永安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陆续续回到村里。有办研学班的,有开起农家乐、民宿的,也有把村里的非遗手艺重拾起来,做起非遗工坊的。如今的永安村,越来越多的新业态在这里发芽。

永安村的成功,让余杭街道其他七个村看到了这种运营模式的好处。为了实现八个村抱团发展,余杭街道让永安村牵头成立一家强镇公司。刘松也从强村公司CEO变成了强镇公司CEO。强村公司的骨干们也纷纷到其他村子走马上任,刘松给他们起了一个更加诗意的名字——“乡村造梦师”。

“其实我们国家不仅仅有一个永安,全国有无数个永安,都需要有能力、有想法、有梦想的年轻人过来,通过你们跟乡村的双向奔赴,实现你的理想,实现乡村的发展。”刘松说。

定好闹钟!5.1万张亚运门票今日开售! 刘颖赴鸬鸟镇开展主题教育基层调研:高水平实施“和美余乡”行动 不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余杭新实践 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央视《东方时空》聚焦余杭这个村!看一位引领逆袭的“乡村CEO”》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