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图|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今日开展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实习生 王斯勤
2023-07-27 11:15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7月27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现代文学馆承办的“坐标——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正式向公众开放。

展览将展出手稿、书信、日记、报纸、版本、便笺、函件、字画、照片等馆内珍藏文物233件,包括萧三《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抗日军政大学》《在枣园过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巴金《团圆》《赴朝日记》、陆柱国《上甘岭》、林杉《上甘岭采访笔记》、舒群《战地日记》等多部手稿,李蕤等赴朝作家的家书、日记以及志愿军战士的书信、黄谷柳战地摄影等。展览预计持续至明年7月1日。

“坐标——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革命文物特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向公众开放

巴金《赴朝日记》原件

据悉,展览共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主要展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抗日军政大学》《在枣园过年》三部著作的手稿,同时展出的还有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原文、油画家高泉的油画《决策出兵》等。

第一单元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第二单元“谁是最可爱的人”将展出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手稿,以及魏巍长篇小说《东方》手稿、自寿诗原件。《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单元名为“英雄儿女”。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至今仍在传唱,而这首歌曲的出处——电影《英雄儿女》更是一代人的回忆。这部电影是根据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改编而成。在本次展览中,巴金的《团圆》手稿的复制件、《赴朝日记》的原件和抗美援朝题材的出版物校样等都将被展出。

巴金《团圆》

展览还参考上海巴金故居二楼书房的素材,复制了巴金书房,让更多观众走进巴金的写作现场。朴实的桌椅后,是摆放着巴金创作、翻译、编辑出版的各版本书籍的满墙书架,这里就是巴金主要的创作区域,也是《团圆》的诞生地。

展览复制了巴金书房

第四单元“上甘岭”将展出“中国电影编剧终身成就奖得主”陆柱国的长篇小说《上甘岭》油印修改稿、《上甘岭》电影剧本和作家林杉的12本《林杉上甘岭采访笔记》。

《林杉上甘岭采访笔记》

第五单元“我同祖国在一起”是一个表现群像的单元,展示的是大量赴朝作家的作品,比如黄谷柳、李蕤、舒群的《赴朝日记》原件。黄谷柳拍摄的中国作家艺术家赴朝慰问志愿军的写真集锦被制成了巨幅照片墙,昔日战地上的感人瞬间定格在胶片之中,带领读者走向大时代的风云激荡。

黄谷柳《赴朝日记》

巨幅照片墙

展览特别打造了“坑道实景战地书房”,采用漆黑的坑道,凌乱的岩石,破旧的掩体沙袋等造景,还有一把饱经枪林弹雨的军号,带大家走进作家李蕤在日记中记录的场景:“冒着危险在艰苦环境中克服困难写作,缺桌少凳,只能像蛤蟆一样趴在地铺上写作……”

“坑道实景战地书房”

展览也通过多媒介方式增加沉浸式互动体验。比如在《英雄儿女》的展示区域,观众可以跟随王芳的领唱,加入志愿军将士们《英雄赞歌》大合唱;又比如通过三台屏幕联动的互动设备,观众们可以将自己想对英雄们说的话在屏幕中实时滚动播放;还有《谁是最可爱的人》立体活动书页、《英雄儿女》置景大幅翻页连环画、可以滑动播放的战地照片电子日历等一系列可翻动体验的展览设施,也大大增加了参展的趣味性。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表示,作家们奔赴朝鲜前线,见证历史,记录历史,同时也开启历史,创造历史。他们在朝鲜前线的工作和生活,成为了新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本次展览开展后,中国现代文学馆将继续开设党建与学校第二课堂,让革命文物“走出库房”,真正“活起来”,使研学团体、文学爱好者和普通大众都能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勇气。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