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写作练习|读书笔记

2023-07-28 16: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本文选自《写作魔法书》

白铅笔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写作练习

养成阅读的习惯能让我们终身受益。遗憾的是,很多人除了写作业和应付考试之外,很少看书。

不论在什么年龄段,大量阅读都十分有益。趁着我们还在学校学习,有机会也有需要去大量阅读,就要抓住这个机会,多读一些书,特别是名著。当然,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类型,比如诗词、童话、科幻小说、校园故事。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能够加深我们对自己读过的书的理解。可能过一段时间甚至是几年后,再看当初自己写的读书笔记,会惊讶于自己竟然有这么多想法,甚至发现:对于某些作品,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感受。所谓经典,就是常读常新,你能看到自己在阅读中的成长。比如《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或者《小王子》这种篇幅较短的,你在不同年龄段看,都会因为你的成长经历、心理成熟度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没有优劣之分,它们是你成长的记录,代表了每一个时期的你的想法,都是十分珍贵的。

写读书笔记,需要先对你看完的书做个大概描述,时间久了,这些内容概况对你也是一种提示。在写这个部分的时候,可以参考书上提供的故事梗概、内容介绍等信息,再把你的理解和总结加进去。然后,把你对这本书的感受写下来。可以用这些问题启发思路:哪里最吸引你?哪里让你不解?哪里感动了你?哪里你觉得写得不好?另外,如果可能,我们还要参考一下其他人对这本书的评价。了解别人的观点,特别是权威人士对这本书、对你关注的问题的评价,有助于你保持一种批判性的眼光。

你还可以从书里摘录一些片段或者句子,找到那些能打动你,或者写得特别美、特别富有哲理意味、可以警示人的内容,把它们抄写下来。这样做,能帮你对书的内容留下更加直观的记录,它们是具体的,而不是概括性的描述。而且你以后可以把它们引用到你自己的作品中去。要知道,等到真正需要某个你在某本书里看到的、特别想引用的句子时,再临时到书里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

下面这篇读书笔记,是我在 2009 年读完《留德十年》后写的,后来发表在报纸上。记得我在那一年读了好几本书,但是五年之后,能记得的只有这一本写了读书笔记的《留德十年》。这篇读书笔记可能有些长,如果你对某一本书想法很多,完全可以像我这样写长一点;如果你没有时间,或者想写的东西不是很多,那也可以只写几百字,甚至一句话,只要把你想到的东西表达清楚就好。

本文配图|Andrew Cranston

书名:留德十年

阅读时间:2009 年 7 月 8—10 日

作者:季羡林

那时只道是寻常

——读季羡林《留德十年》

《留德十年》是季羡林先生作为回忆录,对自己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赴德求学 11 年的回顾。谈及往事,季先生在“楔子”中说:往日的时光,回忆起来,确实觉得美妙可爱。“那时只道是寻常”,然而一经回忆,却往往觉得美妙无比,回味无穷。

翻开书页,十年清苦的留学生涯,点点滴滴,像一幅幅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展开。从先生走过的街道,到经常散步的哥廷根山林,以及白雪下青翠的小草,一切都那么自然清新。每到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先生的叙述,了解一地的面貌。而一个勤奋求学的留学生形象,也愈来愈清晰地显现出来。

先生一生涉足领域之广之深,国内外罕见。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通晓吐火罗文,是印度史、佛教史的权威。正是在德国的学习,奠定了先生的研究方向,在今后 70 余载,他沿着这个方向,一直坚定地走着。

原定两年的留学计划,因战争的原因,延长到了10年。

年轻学者对祖国和母亲的思念之情,真挚而深厚。在当时通讯不发达的情况下,外加接连不断的战争,让先生不由地感慨:“烽火连八岁,家书抵亿金。”

十年留学生活,充实而艰苦。亲历了有国不能回,亲历了饥饿,亲历了二战的始末,那样一种跌宕起伏的人生,光是想一想都让人觉得传奇而又危险四伏。但从先生朴实又充满诗意的文字间,我们读到的是坦然而又轻松的语句——一种经历一切之后的超然和平静。

这本书就像是给读者打开了一扇窗户,在夜读之际,由先生引领着,让我们看到那个战火年代德国的面貌,见到一个个治学严谨的德国教授,更目睹了一个远赴他乡的莘莘学子历经磨砺,在异国坚持求学的画面。

能够像先生那样,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往事可以回忆的人,在中国恐怕没有几个了。而这一个世纪,又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发生巨变的世纪。作为一位学贯中西、造诣极深的学问大家,先生在后来几十年中勤奋严谨的治学风格,从十年留德经历中就可看到。每每读到此处,都不禁让人感动,同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被先生视为第二故乡的哥廷根,留住了他十年的岁月。

在这座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气氛的大学城里,作为年轻留学生的季羡林,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和方向,那就是梵文。相信这样一门学问,在当时和 70 年后的今天,都不是一个热门的专业。然而就是在这条艰难坎坷的道路上,先生通过勤奋的学习和刻苦的钻研,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了一条道路,并成就了后来的学术大厦。

人生百年,如梦如幻,能在这变幻莫测中有一份坚守,已十分难得;又能几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领域里日积月累,直至硕果累累,此中的苦与乐,只有先生自己最明了,留给我们的,则是深深的感动。我常常想,人的一生,在追求什么?有多少人,庸庸碌碌度过一生,似为名,似为利,似为情,似为那些大家都向而往之的东西。得到的总嫌太少,失去时又觉不舍。

还好有先生这样的学者,用他毕生的坚守,肯定地告诉人们:学者是什么样的,学问是什么样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又是什么样的。

在《留德十年》一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不少关于先生的事情,其中不乏有趣的经历。比如:初到德国柏林,一次,先生到肉食店买了点香肠,到了晚餐,泡好红茶,准备美美地吃上一顿。这时候,一咬香肠,发现肉是生的。第二天一早,先生跑去店里申诉,结果店员大笑着说,在德国,火腿就是生吃的,而且只有最好、最新鲜的肉,才能生吃。搞得先生在心里说自己是一个地道的“阿木林”。

二战时期,在哥廷根,粮食极其短缺。先生发誓要给他十分尊敬的老教授增加点营养,便从自己少得可怜的食物配额中硬挤。他大概一两个月没有吃奶油,又弄到面粉和珍贵的鸡蛋以及白糖,到蛋糕店烤了一个蛋糕,捧到了老教授夫妇面前。

能够到哥廷根来跟西克教授这样一位世界权威学习吐火罗文,是许多学者的愿望。已过古稀之年的西克教授提出要教先生吐火罗文,丝毫没有征询意见的意味,他也不留给先生任何考虑的余地。他提出了意见,立刻安排时间,马上就要上课。先生被深深地感动了,便下定决心,扩大自己的摊子,“舍命陪君子”。随着二战的结束,先生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

这 11 年的岁月,是整个世界战火纷飞的年代,对于我们来说,是属于历史书上的知识;对于先生来说,却是他的亲身经历。他用娓娓道来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过去,为那些故人、故地感动着。用先生自己的话来说,要写这样一个回忆录,“我必须把这十一年的生活再生活一遍,把我遇到的人都重新召唤到我的眼前,尽管有的早已长眠地下了,然而在我眼前,他们仍然都是活的。同这些人相联系的我的生活中,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我前后两次,在四十天和四个月内,要把十一年的五味重新品尝一番。这滋味决不是美好的。我咬紧了牙,生活过来了……”

是的,先生用他的回忆录召唤着他的故人。我们也通过这本书,仿佛又见到了先生,就这样面对面地,听他讲述那些往事。

下面列出了一个书单,在家里的书架上找一找,或者到图书馆借来其中的三本,给每本书都写一篇读书笔记。注意,看书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上下文能够理解的,就不必去查字典,毕竟我们不是在学习认字,而是在阅读。经常停下来查字典会影响到阅读的质量。

(1)《小王子》

(2)《窗边的小豆豆》

(3)《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4)《汤姆·索亚历险记》

(5)《海底两万里》

(6)《草房子》

(7)《写在人生边上》

(8)《谈美》

(9)《苏菲的世界》

(10)《麦田里的守望者》

(11)《少年维特的烦恼》

(12)《梵高传》

(13)《狼图腾》

(14)《文化苦旅》

(15)《目送》

(16)《老人与海》

(17)《简·爱》

(18)《成为作家》

建议你找一个本子,专门用来写读书笔记。写的时候,可以按照后面的格式写,也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增加栏目,但不宜太多。如果你想按自己的设想写读书笔记,都没有问题。对于长短、格式、内容,你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哪怕只有一句话,只要你有想法,就把它记录下来。千万不要找借口往后推,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不写。

书名:

阅读时间:

作者:

内容介绍:

读后感:

内容摘录:

原标题:《写作练习|读书笔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