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董宇鸾:跨越生命的时间之海

2023-08-02 08: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选自《人生海海》系列

GONE WITH THE WAVE series

路过人生之海的“他者”日记

汤婧怡(下文简称汤):宇鸾你好,我是婧怡,很高兴今天能够有机会跟你进行对谈。在资料的整理中有了解到你《人生海海》、《岛屿》系列以及目前正在开展的《时间之轮》的项目,因此也有一些问题或者是想法想在今天跟您一起沟通。刚刚有听到您对于《人生海海》项目更近一步的阐述,这个项目产出于您在人生的变动阶段,辗转三地,用一年的时间进行长期的观察所得。“海”似乎出现在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或者说是您的生活轨迹被海洋包裹”,那么“海”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董宇鸾(下文简称董):对我来说海是一种永恒和无边界的象征。从童年时和家人在海滩的玩耍,到后来生活在离海边只有几百米的地方,它几乎承载了我人生大半的记忆。

这个系列的英文名是Gone with the Wave,直译成中文是:随波逐流。我个人的成长也像海浪一样在不断的涌动和变化。海的广阔和无垠也会让我意识到自己在整个宇宙中的微小性,会让我从日常生活的烦恼中逃离出来,找到内心的平静。

汤:的确,我们能够从你的影像当中感受到海的平静,与潜在情绪的涌动。那为什么花费这么多时间与精力去描绘“海”这一形象本身而不是以海作为特定环境的背景进行海域周边人文生活的表现?

董:将海作为特定环境的背景来描绘海域周边的人文生活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但这个项目更多的是从我自身的感受出发,我希望通过海去记录下我的过往人生。与其说拍摄周边的人文环境我更想表达个人的情感。

选自《55°97'N,3°3'W》系列

选自《55°97'N,3°3'W》系列

选自《55°97'N,3°3'W》系列

汤:您这段以海为基的作品,在时间的跨度上涵盖了您的人生,在空间的维度上凝练了你对于生活的理解,但在这一系列作品的表现中情感似乎被您有意隐匿,思绪的波澜潜藏在影像的表征之下,请问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创作的契机是什么?

董:我刻意避免过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我相信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都是独特的。通过留白和隐匿情感,我希望作品成为观众与之互动的媒介,让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投射到其中,给予大家开发的表意空间,通过凝视进行情感的共鸣和交流。

汤:了解到您因为学习的缘故,选择离开深圳,抵达大洋彼岸的布莱顿和爱丁堡,两个地段有近七个小时的时差。同时,在您人生的后半部分,您基本上作为“他者”在故乡以外之地游荡。布赖顿海域上的木片似乎就是您本身的映射。您作为此地的“他者”记录风景的意义是什么呢?

董:其实记录风景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作为一个陌生人,我对这个新的地方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通过观察记录风景能帮助我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地方的独特之处。这种记录可以是照片、文字、绘画或其他形式的表达,它让我与所处环境进行互动,并发现其中的意义。

俗话说“他乡似故乡”,在英国的生活几乎占据了我人生中近一半的时间。与其说是记录风景,不如说我是在用影像的方式记录我的人生。这样的记录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现在的体验和感知。

选自《55°97'N,3°3'W》系列

选自《55°97'N,3°3'W》系列

“复制”生命意志的岛屿

董:《55°97'N,3°3'W》系列。Cramond Island是一个潮汐岛,在退潮时通过鼓沙地与大陆相连,涨潮时被海水覆盖,使该岛与大陆隔绝。在WWI和WW2期间,Cramond Island整个岛屿被军事征用,岛上修建了一系列用于抵抗侵略的军事建筑。这座曾在战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岛屿,现在是座无人居住的岛屿。历史遗迹上被随意喷绘了涂鸦,岛上长满了苔藓和野草,人类曾在这生活过的痕迹,被时间一点一点的抹去,岛上恢复了平静。

为了观察时间是如何改变人类环境,这座被遗忘的岛屿,成为了我的拍摄目标。我以客观中立的方式,拍下了这座岛屿的现状,记录下人们是如何改变环境,而时间又是如何抹去人类留下的痕迹。

汤:在这座岛屿的命名中您能够精确到北纬和西经,其实这是一种特别的尝试,也代表着您对这座岛屿细致的资料整理与影像研究,那么您是如何了解岛屿的定位呢?以及您是通过何种契机发现了这座岛屿?

董:经由朋友的带领,我在三年前来到了这座岛屿。但因为生活的纷扰,我在三年之后才重新登陆这座岛屿。这是一个潮汐岛,它的占地面积很小,所以可以精确到他的经纬度。我以经纬度的方式命名其实也是希望观者能够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搜索坐标的冲动。通过名字提示的信息,引入观者的视角进行更多岛屿背景的探索与尝试。

汤:您在三年前登陆这座岛屿,并于三年后再次登上这座孤岛,您的心境产生了何种变化?

董:我对于这种岛屿的态度从第一次以游乐心态为主的放松栖居,到理解其背后历史含义后的虔诚尊重,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汤:从高视角对岛屿进行俯瞰,这座小小的孤岛好似《人生海海》中漂浮在布赖顿海面上的木片,也象征着小小的你。虽然说岛屿在短时间内经纬度没有较大的变化,但经年累月的时间洗礼以及海浪的拍打之中,在温润的海水中孕育着潜在的能量。

董:谢谢,你这种象征的表达有打动到我。

选自《人生海海》系列

选自《人生海海》系列

汤:在您对这座岛屿的叙述中,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隐形抗衡。人与自然对这座岛屿进行了两次“修改”。一次是人类因为军事发展对岛屿进行的人为改造,复制人类文明进入自然场域。第二次是人类文明的退场所导致自然的自我修复,重新利用自然语言去修复认为的破坏。可以谈谈您对于这两次“复制”的理解吗?

董:Cramond Island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展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尽管人类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但自然界往往会通过时间恢复、适应和调整,让这座岛屿重新建立平衡的生态。

汤:尽管所您对于这组作品的拍摄时间只有三个月,但这三个月其实凝练了你近三年时间对于岛屿的观察,时间的浓缩蕴涵着自然界的巨大潜能。这些蓄能就像是您一副作品中的藤蔓,这种力量是通过对您影像长时间的凝视直达心底。这一系列中您以大量的篇幅使用远景的方式进行呈现,但是很少出现对于岛屿更近景别细节的处理,这种景别的尝试是想提醒观众思考这种“复制”的问题吗?

董:使用远景的方式呈现过往废弃的军事建筑可以被视为一种尝试,旨在通过触发观众的思考,引发对于"复制"、历史、战争、人类与自然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和解读。远景呈现强调了人类活动的相对渺小和自然的辽阔,以及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汤:这种远景的呈现似乎象征着一场以自然为主角的电影即将进行一场宏大的叙事,以壮阔的开场唱响恢弘的史诗,给人以大幕拉开的即视感。延续您《人生海海》的创作,在这组作品中同样使用了胶片作为承载影像的物理媒介,胶片这种媒介对您是否有某种重要的意义?

董:是的。胶片具有独特的质感和视觉效果。相比于数字摄影,胶片可以呈现出更加温暖、柔和、饱满的色彩,更广阔的宽容度以及更丰富的细节和纹理。这种特殊的质感和效果可以为作品带来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让观众产生与数字影像不同的体验和共鸣。

此外,胶片具有限制性和挑战性。与数字摄影相比,胶片的拍摄过程需要更加谨慎和专注。胶片的有限曝光数量和不可即时查看的特性,要求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加审慎选择构图和光线条件。这种限制和挑战可以促使我更加专注于每一张影像,提高创作的品质与深度。

汤:在整组作品的创作中有留意到您在最左侧使用了一幅黑白作品,这幅作品也是用胶片拍摄的吗?作品中树木纵向生长的态势与其他以海平线作为延展的横向作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棵树是否带有某种隐喻呢?

董:这组作品是使用胶片拍摄的。树木纵向的姿态和横向作品的对比可以传达出一种平衡和和谐的意象。自然与人之间、纵向与横向之间,以及其他对立概念之间寻找平衡和和谐的可能性。通过在整组作品中引入纵向生长的树木,可以增加作品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同时树也代表着这座岛屿孕育的坚韧生命。

汤:我认为这颗树其实就是您这组照片最核心的主旨。因为您的影像也是将笔墨落在自然对于人类退场后的修复之中,树所代表的这座岛屿自身的生命韵律与力量成为了这座岛屿的主角。黑白所带有的肃穆与庄重感更加凸显了树木作为岛屿精神纲领的重要作用。

选自《人生海海》系列

选自《人生海海》系列

选自《人生海海》系列

提示生命轮回的虔诚信使

董:《时间之轮》。2022年春天我搬到了上海,那时我以为迎接我的是崭新的生活,殊不知我将被隔离68天。我的生活完全受到了影响,我就像一个有保质期的商品,一次又一次被贴上新的保质期标签。我开始怀疑:世界上有什么东西不会过期?似乎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是暂时的,所有东西都有一个到期日,甚至情感和生命也有一个期限。

正是从这个想法出发,我开始了这个项目,试图探索生命和死亡的意义。随着想法的发展,经过多次拍摄实践,最终我选择在黄昏时刻进行影像的创作,野外的自然环境也称为了我的室外工作室。通过探寻苏格兰本土动植物的生命周期性,以此来表达我对于生命循环性的理解。

汤:这些植物的标本好像是时间的“信使”,通过它们自身的躯干向您提示者自然界的奥秘,那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拍摄的呢?

董:我这组作品使用富士XS10进行拍摄。在拍摄前期进行了长时间的拍摄和尝试,在磨合过多次后,最终确定在光线没那么强烈的黄昏时间段在野外寻找野生植物进行拍摄。因此,我会以想法为主,先去进行思想脉络的整理,再去确定视觉的语言。在资料的整理中,也参考了德国新客观摄影代表摄影师Karl Blossfeldt以及F64小组Imogen Cunningham的摄影作品。借鉴它们的表达方式并融合个人对于万物的理解最终进行影像的呈现与表达。

汤:那在参考资料的过程中,您是如何去平衡Karl Blossfeldt带有工业秩序的坚韧以及Imogen Cunningham通过女性视角所进行的自然界物自体表达这两种截然不同影像风格的呢?

董:我使用黑白的方式就是希望过以黑白的宁静肃穆来引起观者的深入思考。因为女性带有对于物体细腻表现的先天优势,所以在影像的尝试中我会对细节进行更多的捕捉,也会想在后期的处理上富于更多的诗意。所以在《时间之轮》整体的表达过程中会兼具这种肃穆与诗意的温柔。

选自《时间之轮》系列

选自《时间之轮》系列

选自《时间之轮》系列

汤:它们似乎是《55°97'N,3°3'W》里开场时那棵黑白的树,只不过你的视角从客观进阶到了微观,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表达和探讨。在它们身上都蕴含着“时间”,潜藏着时间之轮的秘密。“时间”贯穿您影像创作的始末,从《人生海海》里成长岁月所留下的痕迹,到《55°97'N,3°3'W》人类退场后自然漫长的“复制”之旅,再到《时间之轮》中对于“时间”信使的端详凝视,您对“时间”概念探讨的深度逐渐加深,请谈谈您对于“时间”这一概念的理解

董:对于我而言,"时间"是一个充满深度和复杂性的概念,它贯穿着我影像创作的始终,并成为我探索和表达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观察和凝视"时间"所带来的痕迹和影响,我努力去理解历史的深度和生命的脆弱性。我尝试通过影像,传达关于时间的感悟,激发观者对时间流逝、存在意义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

汤:这些植物涉及到菇类、蕨类,它们更多根植于土地,需要人们俯身凝视,但在你的作品中更多以平视肖像化的方式进行拍摄,你为何会进行这种视角的转换呢?或者说你为何会对这类植物进行特别的关注?

董:这些植物通常根植于土地,需要人们俯身凝视才能注意到它们。而以平视的方式拍摄,在我俯身的同时就是在向自然界这种伟大的力量进行谦卑的臣服。让这些植物在影像中展现出强烈的存在感,使观者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和欣赏这些常常被忽视或被认为平凡的植物,凸显它们存在的价值。

汤:这些植物离开苏格兰特定的生长环境后也会“过期”,您是否以它们来指代自身的境遇?对它们的凝视是否也是对自我的审视与关照呢?

董:或许很多东西都会过期,但这些过期是人为定义的概念。重新思考过期和生命的意义。在进行作品拍摄之初,我在上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不间断的核酸之旅,这种时间紧密的衔接就像是一次次续命。这种强烈的生命感受其实就是我拍摄这一系列作品的初衷,我想通过植物展现一次又一次的生命轮回过程。同时,这种轮回也不止存在于苏格兰的植物,世界上所有植物都在进行生命的循环,因此《时间之轮》也在持续不断的更新。

汤:黑白影像消解了植被生存的客观环境,在这样真空的环境中植物生长的寿命似乎放缓,这种静止的状态与运动着的“轮“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董:轮回象征着时间的循环和持续,与生命的延续和变化相联系。无论是季节的更替、生命的出生和消亡,还是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平衡,轮回自始至终都代表着时间无限的延续与变化。在静态的环境中,观察者能够更加深入地观察和思考植物的存在和生命力。

汤:感谢您的回答,也感谢春熙照相馆与三影堂能够提供这样高质量的对话平台进行与艺术家的近距离交谈。谢谢大家。

选自《55°97'N,3°3'W》系列

选自《55°97'N,3°3'W》系列

选自《55°97'N,3°3'W》系列

董宇鸾Dong Yuluan

董宇鸾是一名来自中国的摄影师,活跃在中国和英国。她毕业于格拉斯哥艺术学院摄影专业

原标题:《董宇鸾:跨越生命的时间之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