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7月语言学联合书单|古人如何说话

语言学联合书单
2023-07-31 10:42
翻书党 >
字号

《元代碑刻辑释》

邹虎辑释,臧克和审定,凤凰出版社

本书收录已公布的元代碑刻材料755通,新出材料时间下限至2022年。每方碑刻简要说明出现的时间、地点,流传情况;碑刻的形制、尺寸、书体等。所据原石或拓本以刊印清晰、图版完整为原则,广泛吸收前人已有的部分录文、题跋、碑刻文字汇编等研究成果,加以释文校勘,补充阙漏,辨正讹误,并附有《元代碑刻文献目录提要》。

《康熙字典考证》

[清]王念孙、王引之合撰;舒怀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康熙字典》是第一次用“典”命名的字书,是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高邮二王父子合撰之《字典考证》开《康熙字典》纠缪之先。是书由王念孙确定体例,并考证一卷示范,再由王引之完成考证工作,最后王念孙审阅定稿,共纠正各类错误2588条,进一步完善了《康熙字典》的内容。本次整理以1962年中华书局据晚清同文书局影印《康熙字典》所附之《康熙字典考证》为底本校注。

《口笔译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阿根廷]Adolfo M. García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译员的大脑真的是“黑匣子”吗?同传译员是如何“烧脑”的?单词翻译和句子翻译激活的脑区有何不同?正向翻译和逆向翻译涉及的脑回路又有何差异?本书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为轴线,着重探讨了语际转换的神经加工机制与其影响要素。

《二语会话语用非流利研究》

卢加伟著,科学出版社

首次提出语用非流利的概念,认为语用非流利是交际者为了达到特定交际目的或出于语用因素产出的非流利现象,是为了更恰当表达自己的策略。遵循话语语用学研究范式,结合语境、面子等传统语用学理论,搭建语用非流利的分析框架,从语用非流利标记形式、语用非流利类别和语用非流利功能三方面,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会话语用非流利的使用情况,语用非流利与二语水平、语用能力之间的关系。

《认知类型学视野下汉英表量结构的对比研究》

李勇忠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量词是跨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本书以量词所在的表量结构为研究对象,从认知类型学的角度考察汉英表量结构的异同,在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优势互补中揭示语言类型与认知思维的关联,旨在挖掘学科间的共通之处,推动认知类型学学科体系的建立。

《汉语历史词汇语法论集》

俞理明著,科学出版社

汉语历史词汇研究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理论认识和某些具体现象,需要结合实际材料,深入展开。立足丰富的基础材料和严密的分析,通过如“‘保镖’保的是什么”等有趣的例子,总结汉语词汇和语法历史发展的规则,归纳分析汉语词汇的基本特点。尝试用科学的分析手段揭示汉语历史词汇变化的诸多细节,描写变化的过程以及促成变化的各种因素,可帮助很好地理解词汇历史语法和一些称谓的由来。

《汉语音韵研究教程(增订本)》

刘晓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这是一部适用于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科的研究生教材,共分三编:音韵与音韵学、切韵音系和汉语语音史研究简介。

《尔雅义疏集》

[清]郝懿行撰;杨一波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此次整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尔雅 广雅 方言 释名 清疏四种合刊》影印郝氏家刻本为底本,以中国书店影印杨以增刻胡珽续刻本、上海书店影印广东学海堂刊本,以及山东友谊书社影印陆建瀛刻本为校本。《尔雅》经文部分还校以宋本《尔雅》(《四部丛刊》)。附录中收录了《义疏》的序跋、提要资料,《〈尔雅义疏〉节、足本研究》(论文),《尔雅郝注刊误》。书末附有索引,方便读者检索。

《中古汉语状态形容词研究》

余忠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本书共六章,主要围绕中古汉语状态形容词的界定标准、结构类型、语法功能、音义特征、构词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本研究可以为古汉语状态形容词的界定及遴选方法提供参考;可以促进汉语状态形容词与联绵词的结合研究,扩展联绵词的研究领域。

《汉语重动句的来源与历时演变研究》

赵林晓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书在对近代汉语重动句的来源与历时演变进行全面细致描写的同时,也对该句式(构式)的构成特征、功能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在语法系统中的地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思考。

《叙实性与事实性理论及其运用》

李新良、袁毓林等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从理论思考到实践应用,多方位地展示了叙实性与事实性理论的研究成果,适合语义学、语用学、逻辑学等领域的研究者阅读。

《汉语主观与客观高量级程度副词演变发展的对比研究》

欧苏婧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历时角度出发,对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代以及现当代具有显著性的主观高量级程度副词与客观高量级程度副词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详尽的个案分析,深度挖掘高量级程度副词总体的发展特征和演变规律,从认知角度分析高量级程度副词产生、发展及使用过程中呈现的不同特征,在综合对比的基础上深化程度副词乃至副词实词虚化演变过程的研究,从而丰富汉语语法史的多角度研究。

《近代汉语分析型致使结构及相关句式研究》

刘海波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对近代汉语中的使令句、使役句、致使义处置式和致使性重动句等四种分析型致使结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探究了它们的来源和历史演变过程。从致使结构语义参数的角度分析了近代汉语致使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揭示了其内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致使、处置和被动三者之间的句法和语义异同。

《汉语语态和汉语句法》

吴怀成著,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对汉语语态和汉语及物性问题的一些思考和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被动语态的功能性定义、对汉语所谓中动句的反思、汉语受事主语句的重新分类、及物性和作格性、及物动词的低及物性用法和非及物性用法、不及物动词构式的扩张和变异、“把”字句的役事标记功能、汉语语言单位层级的重新划分以及汉语句子的骈散二重性等。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胡建锋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本书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视角,探讨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相关的主要内容,包括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关系、结构与衔接、指称性与衔接、衔接词语与衔接、衔接与连贯的教学等。主要从具体的语言形式以及二语习得中的常见问题出发,具体考察衔接的主要实现方式以及不同类别的语篇中如何选择相应的语言形式实现衔接的问题等。

《助词“了”》

邵洪亮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本书突显了词尾“了”和句末“了”的密切关系,将二者作为同一个体标记在不同位置上的分布来处理。本书搜集、梳理了大量二语教学中与“了”相关的问题,将其归入“性质与功能”“联系与区别”“连用与共现”“偏误与原因”“教学与实践”五个部分,并加以分析、讲解。这些问题整合起来便是对“了”的功能、用法与教学的系统全面的梳理。

《藏缅语族语言词汇(修订增补版)》

黄布凡主编;木乃热哈副主编,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词汇和语音两部分,词汇部分汇编了66种藏缅语族语言(含方言)包括基本词在内的常用词1822个词汇118000余词条。每个词条有汉义和音义,按词类兼顾意义排列。语音部分介绍了各相关语言(方言)的音位系统和各个语言分布、使用人群、方言划分以及文字情况。

《彝人论彝:语言·文化·认同》

巫达著,中西书局

本书收录了巫达教授多年来研究语言、文化与人类学的精华作品。身为彝族人,巫达教授从彝语出发来探讨彝族文化,其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涉及语音、词源、语法、口语、彝字、彝汉双语的对照分析等,文化方面的研究涉及彝族的历史、地理、考古等方面,人类学方面主要探讨了彝族及相关族群的民族和文化认同等。全书视角多元,是一部关于彝族的重要研究论著。

《〈甬言稽诂〉校注及研究》

周志锋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甬言稽诂》是近代鄞县人应钟撰写的一部考证宁波方言的著作,稿本。此前除了《汉语方言大词典》大量征引其手稿外,其人其书,学界几无人知。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甬言稽诂》进行校注,整理出版一部完善可靠的本子,便于人们阅读和研究;二是对《甬言稽诂》进行研究,考证应钟的生平学行,《甬言稽诂》成书过程及编写体例,探讨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存在问题。

《江西湖口方言词典》

陈凌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词典全面搜集整理湖口方言的特色词汇、语汇等约20500条。按音序编排,逐一标注国际音标,兼及释义和方言例句,辅以普通话解释。文前有方物彩图210幅,呈现当地风物;引论介绍湖口方言音系概况。附有音节表和首字笔画索引,便于检索。这既是对江西湖口方言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描写和整理,也是近年赣方言研究的重要语料和成果。

《语言的历史》

[新西兰]史蒂文·罗杰·费舍尔著,熊莎译,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首先考察了社会性昆虫、海洋哺乳动物、类人猿的交流方式,这是“语言”概念可能被应用的最初语境。接着,费舍尔描绘了语言从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时代到19世纪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历史,分析了通用语、接触语等的兴起,以及媒体对当今语言的影响。他眺望未来,展示了数字媒体将如何继续重塑和创造我们的沟通方式。

《古人如何说话  元、明》

夏川编,崇文书局

本书为元明时期外国人学习汉语口语的教材《老乞大》与《朴通事》。元代晚期刊行、明代初年修订的《老乞大》,讲述了几位高丽人前往北京卖马,路遇辽阳城王姓商人,一路结伴住店吃饭、借宿买卖、购买物品并告别回家的故事;同一时代的《朴通事》则如现在的外语教材一样,由结婚送礼、日常买卖、打情骂俏等场景对话构成。借助它们,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元明人的日常对话,还能看到逼真的民众生活。

《漳州闽南语诗词》

高然著,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本书主要收录了以漳州闽南语口语为语言基础的传统古体格律诗词共270首。诗词不仅采用了最地道、生动的闽南土语俗词,大多数还与闽南语地区的人、事、物有关。本书所有诗词均配有音频及国际音标,并附有词语解释。

《海上风情——上海话朗读》

丁迪蒙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书选取的绝大多数是上海作家的一些描写或反映上海市民生活的散文,内容涵盖上海弄堂生活、海派美食、邻里之间交往、亲情友爱、外出旅游等诸多方面;小部分为其他地方作家的散文,作者从另一侧面看上海文化、看上海人生活的点点滴滴、看上海的各种风土人情。本书力求文字记载和口语表达一致,让读者能听到正宗的上海话发音,同时学习相应方言字词的写法。

《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

郑子宁著,香港三联书店

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南腔北调”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维系了各民族的历史记忆。本书将大众熟悉的31个趣味话题分成八大板块,解读其内在的语言学原理;又从每一个话题延展开来,阐明同一话题在不同方言中的流变,铺陈出一幅幅民族历史文化的画卷。

    责任编辑:方晓燕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