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欧洲的“龙脉”,在这里

2023-07-31 07: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刁像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阿尔卑斯牧场

作者:刁像

校稿:朝乾 / 编辑:果栗乘

在这颗地球上,总有一些地理奇观被人类赋予特殊的意义,他们是不可或缺的、可以改变一片大陆生存环境的特殊存在,自然被人类所仰慕。

比如亚洲的青藏高原,虽然大部分土地不适合人类生存,但孕育了一大批通向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的大河,这里面就包括长江、黄河这两条中国母亲河。

连绵的群山将水汽从天上带到人间

汇聚成一条条壮阔的河流,滋养着地上的生灵

(青藏高原 图:壹图网)▼

可以说青藏高原在无形中

孕育了两大人类古文明,养活了几十亿人口▼

比如中国的秦岭,作为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位置是如此的关键,在季风气候下汇聚了大量水汽资源并养育了长江黄河的多条支流,超半数的中国人口因此受益。

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

以及长江的支流汉江、嘉陵江都发源于秦岭

(位于秦岭南麓汉江水系的陕西金丝峡 图:图虫创意)▼

青藏高原享有亚洲和中国水塔之名,秦岭更是被很多人视为中国的“龙脉”。

但很少有人注意的是,在欧亚大陆的另一侧,也在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带的另一端,阿尔卑斯山脉对于欧洲的意义,其实约等于青藏高原+秦岭。欧洲,不能没有阿尔卑斯山。

欧洲的“青藏高原+秦岭”

打开欧洲地图,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主要由欧洲大陆主体、四大半岛和英伦三岛组成的崎岖大洲,其中的核心地带便是从法国海岸延伸向东欧的广阔平原。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海岸线漫长而曲折

(底图:shutterstock)▼

阿尔卑斯山正是这核心地带的南北分界所在,向北是高度发达的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向南是欧洲文明起点之一的亚平宁半岛和波河平原。它也是欧洲最高及横跨范围最广的山脉,覆盖了意大利北部边界、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

这座宏伟的山脉属于第三纪褶皱山脉,造山运动约在中生代将近结束的7000万年前开始,但直到晚始新世时期,之前由非洲分裂出的不断向北移动的小板块,才开始与欧洲板块碰撞,逐渐隆起形成阿尔卑斯山脉。

横屏-阿尔卑斯山脉由于板块的不断挤压

海拔还在持续增高(底图:wiki)▼

由于在板块碰撞过程中,多次构成剧烈的冲断层,一些巨大岩体被掀起,它们移动数十公里覆盖到其他岩体之上,形成大型平卧褶皱。大规模的地层挤压运动结束后,经过千万年的风化,才有如今阿尔卑斯山的壮丽奇观,这也是阿尔卑斯山脉呈弧形的缘由。

位于意大利和瑞士边界的马特洪峰就是造山运动的例子

它的顶部是非洲板块的推覆结构

中部则是特提斯海洋沉积物,底部才是欧亚大陆的基岩

(图:壹图网)▼

阿尔卑斯山有多壮丽呢?仅从数据便可一窥端倪:它长12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兰州的直线距离;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湖南省的面积;平均海拔约3000米,共有128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其中最高峰便是大名鼎鼎的勃朗峰——海拔4810.45米。

横屏-感受一下长长的阿尔卑斯山脉

(图:壹图网)▼

终年不止的大西洋海风不断吹向欧洲大陆,经过平坦的西欧平原,水汽被逐级抬升,直到与阿尔卑斯山相遇。特殊的气候与独特的地貌环境相融合,造就了阿尔卑斯山脉中的众多世界级知名雪山以及冰川。

这里的冰川样式分布广泛,山峰尖锐、挺拔俊俏的冰蚀地貌最为典型,还有很多冰蚀崖、U型谷、冰斗、悬谷、冰蚀湖等丰富的冰川地貌。

欧洲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受冰川作用影响较大

冰川移动对地表的侵蚀造就了壮美的冰川地貌

(阿让蒂尔冰川 图:壹图网)▼

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有1200多条现代冰川的阿尔卑斯山,孕育了多瑙河、莱茵河、罗纳河、波河等欧洲大河,它们流向欧洲的文明世界,深刻影响了法国、德国、意大利、巴尔干半岛的地理和人文环境。

与青藏高原类似,阿尔卑斯山也是多条大河的源头,但不同之处在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极高,导致自身绝大部分成为一望无尽的莽原。而阿尔卑斯山相对较低的海拔,本身恰到好处的纵深,外加海洋气候的特点,让山区本身也富有生机。

在这样的世外桃源生活真的不要太惬意

(图:壹图网)▼

阿尔卑斯山地处中南欧,处于高纬度地区,介于南部地中海气候和北部欧洲温带气候之间。

从海拔最高的主山脊,到南北两侧逐渐降低的一系列山地丘陵。山,作为天然屏障,分流了来自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潮湿空气,也带来了高质量的雨水和温和的气候。

连绵的山脉滋养着山麓上的森林和草场

这是一片被上帝偏爱的地方

(图:壹图网)▼

由于垂直落差很大,山地垂直气候特征明显,不同海拔的地势诞生了各异的生境。从低到高,滋养出了不同的动植物分布,从温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到森林带,再到高山草甸带,以及高海拔区的裸露岩石和终年积雪山峰。

阿尔卑斯山的海拔分区

(图:Johnston, Alexander Keith)▼

在阿尔卑斯山,可以找到从南欧直到北极的动植物,以及阿尔卑斯特有的动植物。这一点又和中国的秦岭颇为相似,可以说是兼具了青藏高原和秦岭的优点。

阿尔卑斯山区特有的土拨鼠

不知道是否也给美丽的阿尔卑斯带来了欢乐的叫声呢

(图:shutterstock)▼

比如在奥地利,从因斯布鲁克延伸到维也纳的一连串山间河谷,以及南德意志慕尼黑以南数量众多的多瑙河支流。这里少有大城市的钢铁丛林,雪山作为山间溪谷的源头,在雪山之下,遍布富饶的山村小镇,徜徉于森林草原中。

受雪山融水滋养的牛只羊群,在丘陵溪谷间跑动,安逸地进食着种类丰富的牧草,仿佛置身童话世界,令人流连忘返。

传承千百年的畜牧方式

在工业技术充分发展的当代,如此优美的环境需要非常专业的保护。实际上,守护阿尔卑斯山生态的传统,对当地人来说可谓是由来已久。

从史前时期开始,阿尔卑斯山中就栖居着很多随季节迁徙的动物。后来人类出现,也跟着动物在山中生存下来,一个一个的村庄逐渐产生。

来到拥有如此美景的阿尔卑斯山

不会有人不想留下来

(图:壹图网)▼

人类尊重草场与牲畜的自然规律,传统的季节性迁移放牧古已有之。每到一年的特定季节,浩浩荡荡的牛羊在牧民、牧羊犬和马的带领下迁徙,进行季节性转场,从黄昏到日落一直行进,过程持续数天,最终迁移至气候以及阳光更适宜的地区。时至今日,这一习俗依然传承于阿尔卑斯山的诸多地区。

1867年,描绘阿尔卑斯山游牧活动的瑞士剪纸

(图:wiki)▼

对于阿尔卑斯山区的畜牧业来说,轮牧减缓了草场的放牧压力,也为草场的恢复争取了时间,实现了草场环境的可持续化利用。

季节性迁移也带有浓厚的文化标志,它将实践者与经过的居住地之间,建立了社会、经济连接,它代表着以人与自然的独特关系为标志的、可持续的经济活动,并且影响深远。

这种可持续有效的放牧方法也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也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一项殊荣。在2019年,由奥地利、希腊、意大利联合申报的“移牧: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季节性牲口迁移”非遗项目,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了养育高质量的牛羊,牧民们除了要把握环境、自然资源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还要具备干预和应对牛羊疾病的专业知识。

牧民们不仅重视养育牛羊的技术

还会把每年开始迁移放牧的日子当做节日来庆祝

(图:壹图网)▼

进入现代社会,受许多影视资料的影响,许多人对奶牛的畜牧印象其实是“超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动辄万头奶牛集中喂养,牲畜和草料产地是彼此分割的。

这种方式的确效率更高,但奶牛的生存环境有目共睹,即使配合上各种高科技挂件,终究是高度异化的“产奶机器”。

工业化流程下产出的牛奶,让人觉得少了点灵魂

(图:图虫创意)▼

而受自然馈赠的阿尔卑斯牧民,并不支持、也不欢迎这种“开挂”方式,他们依旧遵循古老的模式,让奶牛在天然环境中,自由自在地散养生活。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网

END

原标题:《欧洲的龙脉,在这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