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旦发生糖尿病肾病,该怎么吃饭?

2023-08-07 06: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陈桂香

▼本文作者▼

由于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已不知不觉的在迈向肾功能衰竭的道路上越走越近。

那么一旦发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饮食方面该如何注意呢?

如何通过控制饮食而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也成为临床上众多糖尿病肾病患者关心的问题。

肾脏作为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我们日常摄入的蛋白质也主要是通过肾脏代谢的,因此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对于肾小球滤过率已经下降(肾功能损伤)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高蛋白饮食无疑是使肾脏的负荷“雪上加霜”,然而这又常常使得糖尿病肾病患者不敢摄入过多蛋白质而采取全素食替代,长期的、完全素食,严重者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不仅不能起到延缓肾功能进展的作用,反而可能加速病情恶化,因此,适合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科学的营养搭配、与病情相符合的饮食结构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尿微量蛋白轻度升高)和/或肾功能异常(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提示临床出现肾脏早期损伤,需开始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进展的各种防治措施。

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钠、钾、钙、磷等营养素的管理。建议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应限制总热量的摄入以保持接近理想体重,肥胖者更应适当减少热量,而消瘦者则需要适当增加热量。

根据患者体重及劳动强度等情况,建议热量摄入为每日125~167kJ/kg之间。

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小球的高灌注、高滤过,因此建议以优质低蛋白为主。蛋白质由各种氨基酸组成,其中有8种氨基酸必须通过食物摄入。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充足,比例合理的蛋白质被称之为优质蛋白。

饮食中优质蛋白的来源主要有鱼、禽、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豆制品属于植物蛋白中的优质蛋白,也可适量摄入。低蛋白即限制24小时内蛋白质摄入的总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0%,早期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8g/(kg·d),对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肾衰竭的病人可降低至0.6g/(kg·d)。

中晚期肾功能损伤病人,需补充α-酮酸,可以在不增加肾脏负担的情况下补充低蛋白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缺失,同时能够减少代谢废物中的氮质,有利于延缓肾功能进展。

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可适量摄入含糖量较低的水果。但钠盐的摄入量需要严格限制,因钠盐也会增加肾脏负担,易造成水潴留,导致水肿、加重高血压,建议钠盐每日摄入量控制在2000-2400mg。各种零食及调味料中往往含有各种添加剂,其中钠盐含量也较高,容易被患者忽视,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

终末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高磷、低钙、高钾,因此饮食上也要注意低磷、高钙、低钾饮食。

由于肾功能较差,患者尿量较少,故肾脏排钾功能也显著下降,故应避免过多食用高钾食物,例如猕猴桃、柑橘类、柚子、香蕉、菌菇、紫菜等,防止高钾血症的发生。

同时注意忌食动物内脏、坚果类等磷含量较高的食物,还可以改良烹饪方式以减少食物中磷的摄入。

通常高蛋白的动物肉类,大多磷含量也较高,可先焯水煮,弃水后再炒,也能去除肉质中的部分磷。此外,鼓励糖尿病肾病患者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饮食以平衡膳食营养。

总之,饮食治疗是糖尿病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积极的饮食控制和早期的营养干预能有效减轻肾脏负荷、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介绍

陈桂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肾脏内科 主治医师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主治医师,复旦大学内科学、肾脏病专业博士,从事本专业临床一线工作10余年,对肾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原发或继发性肾脏损害、各种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及相关并发症等的诊治,尤其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疗及发病机制有深入研究。

已发表论文10余篇(SCI 4篇),且论文曾分别被美国肾脏病年会(ASN)、世界肾脏病大会(WCN)、全国肾脏病年会等会议选作口头报告及壁报交流。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高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基金,九院院优青、院级基金、复旦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获国家级发明专利一项(第一发明人),且发明专利荣获第二十七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 “金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