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体制内」这座围城|镜相特别策划

2023-08-09 18: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者按: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这句调侃的背后,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实——年轻人就业价值观已然具有超强的“铁饭碗”意识。体制仿若一道高墙,对于已经在职场中摸爬滚打过的公司人来说,上岸是妥协,也是归宿;而对于不少临近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近几年激烈的就业环境已经让他们早早意识到稳定的重要性,并把进入体制内作为自己踏入社会的第一个职业选择。

考入体制之后的生活到底如何呢?真实的体制内工作氛围是啥样的?进入体制内后,有后悔过吗?镜相栏目此前发起「在体制内工作」主题征稿,试图记录在体制内工作的真实感受,用多元的经验开拓更新更实际的视角。本次征稿共征集到作品25篇,经过作者们的授权,我们将这些诚挚动人的工作故事做了摘录汇编,在此呈现给读者。

他们有的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有的遵循内心所向,不甘于体制内的安稳决定“出走”,回归市场;有的被时间磨平了棱角,和平庸的日子和解;有的仍在摸索未来的方向……

以下是部分作品选段:

在体制围城里,

我只想当好一个“吏”

大家总说,体制内就是围城,其实生活何处不是围城呢?我也曾多次遗憾,一毕业就进入体制内,的确少了很多压力,但也失去了很多经历。如果我能够在社会上多一些经历,感受不同的工作环境,想必人生体验会更为丰富吧。可是一旦选择了一种生活,便一定会错过另一种生活,这是必然,不管怎样选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一切都可以是最好的安排。

我以前总是不愿意进体制,甚至带有一些偏见,一方面是认为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过于单一,另一方面是觉得要么就不进,进去了就要当一个好官,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但我认为我做不到后者。后来发现是我想得太多简单,工作内容并不像想象中的单一,反而是多样的,我们也很难走到“官”这一步,当好一个“吏”就已足够。

我也曾怀疑过我写过的那些材料、办过的那些会是否有存在的意义,但当我从程序化的形式中跳脱出来,去感受每一个具体事件之时,工作的意义便逐渐突显。我看到,在举行全街党员培训时,老党员们早早便来到会场,即使身体不适也要坚持上课;我看到,疫情防控时,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都是随叫随到,医护人员新冠阳性依然坚持在岗;我看到,在基层工作者、志愿者、居民代表的努力下,残疾人的低保问题得到了解决,独居老人吃饭问题有了着落,小区环境整改、墙面翻修、小区内加装充电桩、增加停车位、反诈宣传挽回居民损失……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小事情,实实在在为大家带来了方便。只要我平时的工作哪怕有一丁点可能给某个人或某件事带来一点点好的改变,我的工作便是有价值的。

也有人问过我从985大学进入基层街道办,是否会有落差。坦白说,其实不会。经历过半创业和找工作,我深知这几年就业形势之艰难,也深知时代变化速度之快超乎想象。我高考时,土木院是学校最热门学院之一,分数也颇高,文学院则无人问津,但到毕业时,土木院成了学生转出人数最多的学院,文学院反而转入了占本院原人数四分之一的学生,有人是出于热爱,但也有人是出于就业考虑。这不是任何人的错,不是专业学院的错,也不是时代的错误。因缘际会,谁又能保证自己一直在时代的风口呢?不管在基层还是在更高的平台,在哪都是工作,都是奉献。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我可能会继续向上考公,可能会继续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可能会继续留在基层,但不管怎样,专注于自己和生活,做正确的事,总是没错。

——莫默

从老师跳到公务员,

我努力寻找新的人生价值

在大家看来,体制基本上就等于稳定,工作很体面,退休有保障。没上岸那会觉得上岸真香,可以享受生活。但是渐渐我发现好像这种生活也不全是我想要的。备考那会,就一心为了考上努力,生活也很充实,也一直在吸收新的知识。考上以后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让人渐渐失去了生活的奋斗目标。进入公务员系统5年,也没什么很大的成绩,不像在学校教学竞赛获奖,学生成绩提高,很有价值感。体制内生活看似稳定,也其实有隐忧,现在机构改革非常频繁,我所在的事业单位虽然是参公,说不定哪天改革就不再参公了。

图源视觉中国

有时候我看到抖音或者身边的朋友开店创业,他们那种努力生活的状态真的让我敬佩,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快乐,实现价值,顺便赚取更多回报,我不由得很羡慕,但是反问自己,有没有勇气离开体制内,自己创业。内心的自己告诉我,没勇气,创业是很艰难的,压力山大,我爱人在进入国企前也创业过,他创办了一个科学竞赛培训机构,碰上疫情,最后赔了很多,只好关掉。如果我创业失败了是没法回到现在的,自己也没有好的项目去创业。然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在原地徘徊。

其实没有哪个行业是真正的铁饭碗,真正的铁饭碗掌握在自己手中,那就是自己的能力素养。在体制内工作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温水煮青蛙,不要忘记时刻更新自己,提升自己,要努力保持像在企业工作时那样不停奔跑的状态,走出舒适区,防止躺平,才是给自己最大的稳定。

我也时常在想体制内工作的人怎样才能兼顾稳定和价值感、收入回报,那就是不要给自己设限,做一名斜杠青年也许是比较好的选择。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发挥一下业余爱好、特长,如果能给他人带来一些价值,顺便赚取一些回报就完美了。这也许是大多数需要以稳定保底的人们来说最好的生活状态,退休的时候,就不会是“除了写稿子啥也不会了”。

——梅静雅

居委会官小事不少,

身在其中,艰难求生

我的工作单位是一个社区居委会。我来的那一年,这个居委新成立,我和另外3个同事都是新来的。这个居委一共有7个“编”。所谓的“编”并不是真正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而是管理上核定的工作人员数量。居委实际上工作人员只有6人,有一人一直抽调到街道办职能部门工作。居委的所有人,即使是居委主任,都是聘用人员。这种身份上的相对平等,使得同事之间没有什么等级之间的绝对鸿沟,工作起来心态上较为平和。另一方面,如果不想一辈子都留在这个位置,就只有考公考编一途了。因此许多年轻同事都在这条道路上努力进取,但是这些年所见,身边成功的似乎还没有,这是后话。

当初来这里工作,原因主要是从一个外人的角度看,觉得居委会的工作轻松简单,又相对地稳定有保障;对体制内的身份确实没有什么执着,因为我相信在思想和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并不是因为考不到编制,先来个退而求其次或者迂回战术。

图源视觉中国

但是在这里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似乎不由自主地,对编制的身份有了想法。首先,如上所述,由于岗位没有上升空间,如果想在待遇上有较明显的提升、职业生涯能有发展,不考虑难度,考公考编是最快捷的一条路。合同制并不是铁饭碗,仍然会有失业的风险,而且居委工作的性质其实并没有涉及专业,只是一些事务性工作、文书工作,这样的工作经验并不足以支撑从业者向其他行业发展,也即一旦失业,很难转行。

虽然居委会性质上是居民自治组织,但居委的日常工作很大程度上是街道办事处职能部门的延伸;因此会感受到来自体制内的、层层下压的工作压力。身处科层制的最底层,除了习惯顺从,要摆脱这种压力,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向上爬的欲望,从受压者变为施压者。也是一种反抗的心理表现。

居委会工作并不如想象般轻松,我们的所有工作内容并不能按自身的工作进度安排,随时有下发的工作任务需要完成、随时有居民来办事或求助。所有工作既杂乱又零碎,甚至有些时候跟工作和生活的边界感都被模糊:下班后还要随时留意工作群消息。这份工作所需要投入的精力并不少,令你没有足够的空间提升自我和寻找其他出路。

——fxmin

我在北京公园当检票员,

大爷大妈求放过

任何一个选择都意味着某种放弃,放弃另一个口味的蛋糕,放弃另一个旅行的目的地,放弃体验另一种人生的机会……你选择了体制内工作的安稳,就一定会想尝试那种充满激情活力的职场拼杀,而一个对职场感到厌倦的人,同样会羡慕体制内的高枕无忧。

你在羡慕别人,别人也在羡慕你。

三年疫情里我看过太多动荡、恐慌与不安,曾经不屑一顾的工作成了我的救命稻草。

图源视觉中国

必须承认,体制内工作带来稳定的同时,也快速消磨掉了一个人的竞争意识,几乎和社会半脱节的状态也容易令人懈怠。但甘蔗没有两头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老祖宗早就明白了这些人生道理。我注定成为了“体制内”人,我所希望的,不过是让每个第一次来这里的游人都能感受到尊重。

我每天透过小小的窗口看着同样的风景,有种清爽的快乐。地域和环境并不能框住人,只有人心才会画地为牢。

——米小丽

国企工作四年后,

我决定辞职

其实说来很讽刺,那里曾是我大学时期做志愿者的地方,当时的我非常羡慕能在那儿工作的人,然而8年后,当我被“发配”到曾经的梦想之地,却已物是人非。有人说我是好日子过腻了,有人说我是在错误的年纪进入了正确的舒适圈。我曾经和一些前同事们聊到过“体制内”的生活,很多人都有想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的念头,看看真正市场化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然而真正走出去的,却也屈指可数。

我在辞职信的最后一句写到:这座“围城”终究是打扰了。城里的人想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外面的人想要进城内安稳一生。当我在工作上小有成就的时候,被领导提升过,被同事肯定过,自认为自己的能力去到外面也不会逊色,离开的想法便悄然扎下了根。然而温水里的青蛙便是这样,那时的公司离家近,身边有熟悉的伙伴,尽管偶尔看到不错的机会,但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欲望踏出这一步,就在这样徘徊、犹豫的心态拉扯间,突如其来的调岗,仿佛无形的推手,终于让我鼓起勇气离开。

在我告诉父母这个决定后,我看到他们眼睛里满满的担心,他们说:理解,但不支持。我也偶尔听到前同事对我的离开表示:你看,外地人才会这么做。确实,很多人挤破了头都想进体制内“躺平”,我却因为躺得太平,逆行去受苦。很多人问我后不后悔,我至今依然会说不,不是嘴犟,因为在那个特定的时候,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心境,我无法安于就那样每天浑浑噩噩,不出来走这一遭,我的心结永远在蠢蠢欲动,或许有一天,我反而会后悔我没有体验过不一样的生活。

如今的我在一家合资企业,因为爱看音乐剧,我又一次在工作上任性地选择了我的兴趣,一个主打演出的商业文化综合体项目。过去4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大国企的背景,在某些方面给了我不少帮助,我也确实如预料般忙碌且充实着。由于是即将开业的项目,公司的团队组建基本都是来自各行业的精兵强将,以前我最讨厌的那种“半瓶子醋”的人少之又少,工作量不饱和的一些“闲杂人等”也陆续被开掉,在精明的“资本家”领导下,团队心无旁骛,不组团建,不搞活动,埋头干活。所谓公司不养闲人,大概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景吧。

对于我而言,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确实结识了一帮能力强、经验足、情商高的人,不论是对我的专业知识还是社交能力都有了提升。如何在纷繁的事务中抓住核心,如何与不同利益代表的人相处,如何做好向上向下管理……短短一年的成长,甚至让我觉得超过过去4年在体制内的所学。但如果说有最大的不同,那一定是心态的转变。不敢做躺平的“青蛙”了,因为会有被裁的风险,工资也会和绩效强相关。我也被渐渐磨平了棱角,我知道不能像以前那样由着性子来,以前最不爱在大群里附和,现在会乖乖地跟着别人一起回“收到”;以前碰到领导下班后的持续“轰炸”,我会直接关机失联,现在乖乖回复“好的”。“体制内”给我纵容出的“坏毛病”,社会的毒打让我逐渐清醒,我虽然不至于讨厌现在自己的模样,但我知道,以前的那个“我”可能真的有些放纵了。

——chen

异地工作六年,

边思乡边安家

最近和新进单位的98年弟弟聊天,我说自己已经异地工作6年了,他十分震惊,还以为我是96、97年的,完全不像他想象中的体制人一副冷冰冰端着的样子。我内心错综复杂,掺杂着一丝庆幸,从朝气蓬勃步入社会到现在为止,我的青春还没有枯萎。近几年由于政策关系,更多岗位面向应届毕业生开放,面对一个又一个年轻的面孔,面对他们略显稚嫩的处事方式,遇上信访的不知所措,我仿佛看到多年前的自己。很庆幸,当时遇到的好领导——直到现在仍然是我的“白月光”,虽然由于岗位调整他去了别的部门,但他带领的科室在我心里就是职场天花板。

我学着他耐心教我们的样子,去教那些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做错了也不要紧,毕竟我们所处的环境容错率相对高一点。我关心着单位那些异地的弟弟妹妹,约吃饭、打剧本、打羽毛球,努力让大家思乡的情绪少一些,因为我吃过孤独的苦,所以我想让他们能尽量快乐一点。其实,30岁还不到的我,也还算是个年轻人吧。

现在的我,在这个县级市结了婚,有了房,生活还算有滋味,等父母退休考虑把他们接过来生活,虽然偶有焦虑,我出生于大城市,我的下一代却极有可能囿于这个县级市,只能让自己放宽心,努力为他创造好一点的条件,毕竟平平淡淡才是真。

——江介

 
在医疗卫生机构十八年,

我找到了工作的意义

 不过几年后,让她激发起斗志的项目终于来了。那是世界卫生组织一个在全球推广避免日常伤害的项目,其中包括防止老年人在家里跌倒等工作。

在医学界有一个所谓“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的说法,就是指老年人跌倒造成髋关节骨折,卧床不起导致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最终导致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老年髋关节骨折如果不做任何处理,一年内的死亡率在20%-50%,5年内的死亡率为80%。

因此预防意外跌倒对老年人非常重要,而褚蕙就参与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这个项目在上海的实施工作中。当时褚蕙要去街道、社区指导相关工作,包括对老年人身体状况的评估,对老年人居家硬件设备的评估,以及提高老年人和家属对意外跌倒风险的认知。

“有些不起眼的硬件设施可以大大减少家中意外跌倒情况的发生率,特别是在卫生间里,比如在浴缸旁或淋浴房加装扶手,放置防滑垫。当时我们会协调社区给独居老人家中免费安装扶手。”

褚蕙回忆当时完成这些工作后,世界卫生组织还会派人去社区抽查,以确保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当看到项目报告中体现出致死致残率的下降趋势,褚蕙第一次感到了巨大的成就感,这当中也有她的一份努力和付出。这跟当年导师做的项目一样,具有一种看似不起眼实则与救死扶伤的临床医学同样崇高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最近10年互联网对普罗大众生活的重新塑造,卫生医疗单位对于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也开始追求更强的互动性、娱乐性,而不再拘泥于照本宣科式的宣传。

健康主题日活动

 
今年褚蕙单位的上级单位举办了一个健康主题日活动,活动地点在嘉定南翔古镇,活动以游园会形式呈现,设置了各种健康和民俗结合的游戏,还安排医疗卫生工作者化身脱口秀演员,在古镇的一个茶馆现场表演,获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现在做健康教育也变得很‘卷’了。”褚蕙对这种“卷”其实抱着欢迎的态度。如果我们跟她一样,在一个单位工作18年,工作内容变化甚微,但在工作形式上能够与时俱进,这样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卷”难道不会让我们兴奋吗?

——莫里斯

 
跟着国企共成长,

我获得了生活的底气

国企也不永是温室。2020年开始启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身在其中的我们,也成为最先感知到春江水暖的人。竞聘上岗、绩效考核、揭榜挂帅、内部优化,一系列自上而下的变革接踵而至,有人通过竞聘升职,也有人被优化降薪,历史遗留问题在一一攻克,公司也开始拿新地。作为一名基层员工,我欣喜于这家几乎进入暮年的公司焕发的新生机,也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多期待。

回顾这五年,除了能力,私以为,对职场发展影响最深远的应该是个人性格,也就是情商高低,我无疑属于低情商的那一个,五年里职级涨了2级,仍然不具备独立操盘的能力,但也自知,我的性格和情商在高度竞争的市场化环境里活不过第一集。

走到路灯下,看着自己的房子,灯正好亮起,一如现在的生活(作者供图)

 
国企给了我什么呢,大概是厚植心底的勇气。我有勇气掏空家产买了房,不害怕因失业而断供;有勇气结婚,和一个差不多的人过一段差不多的人生;有勇气生孩子,休足产假和哺乳假,大体上能兼顾到幼崽。

18年刚毕业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过五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或许不进国企我也会是同样的人生进程,但还是很感谢我的公司,给我这样一个外乡人扎根城市的底气。

——Celia

 
身为二等公民,

我在森严的等级下艰难求生

体制内,最讲究的是论资排辈,重视“番位”程度比娱乐圈更甚。入职的第一周,我就差点犯了大忌。去做会务布场时,我刚摆好领导的座位牌,就有同事一个箭步冲过来,“你怎么瞎摆呢?”再眼疾手快把两位领导的名字牌左右换了位置。“基本礼仪,怎么不懂?待会领导看到又要骂人了。”说罢她又压下声音,给我解释“先要弄清楚是单主位还是双主位,再以左为尊,先左后右依据职位高低依次排开,摆错了是很严重的问题。”我满是惶恐,只得连声应下。

后来,我慢慢发现不只是单位领导,就连科室内部同样等级分明。在编外还要划分出雇员、临聘和劳务派遣三种用工类型,待遇依次递降,身份地位也是天差地别。编外人员面对刚毕业的普通公务员时,也要言听计从。我曾亲耳听到普通科员在谈论一位老资历的雇员大哥时无比自然:“他不敢安排我们,他没这个资格。”

无处不在的权力等级如同毛细血管渗透了工作生活的每一个毛孔,大到开会的座次,发言的顺序,小到办公物资的分配,电话簿的排序,领导层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优待,还有专门的小饭堂和休息室。后来我甚至发现机关大楼的电梯不运行时,永远自动停在5楼,因为那是一把手办公室所在的楼层。

另一端,支撑起整个机关基础业务工作的编外员工们,却始终处于金字塔底层。单位的临聘小妹,除了本职业务还得在下班前为分管领导和科长洗茶杯,小弟则随时准备给科长跑腿或者充当司机。而作为劳务派遣的社工,连办公室纸巾都没有领取份额。这些日常微观的仪式,或有意或无意,让看不见的身份等级,落地变成真实可感的生活细节硌得人生疼,也在每个人心中深深刻下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作为机关下属事业单位职员,同栋楼办公,却同岗不同酬,算是单位里的二等公民。既没有明晰的晋升渠道,也没有相应的培养体系,入职后便不管不问不闻,如一滴水落进了大海。除了捐款时规定数额要比编外多十倍,更多时候是一个使唤杂工,哪里缺人哪里搬。我疫情时做过核酸检测登记、“创文”时捡过塑料瓶、“半马”比赛时守过跑道。工作期间还时时被人提醒我低人一等的身份,与公务员对接工作时,还有人抱怨“你现在也能给我派活了?”

我渐渐意识到,这种金字塔结构层层区隔,将流淌着的微观权力放大到极致。最高层地头蛇一样盘踞于土地上,最底层如蝼蚁般沉默求生。而这里的人们似乎早已习以为常、浑然不觉。人人困于权力之网中,人人又在网中自如运用权力,交织出复杂的众生态相。

——李木子

 
像买彩票

提前刮出一个“谢”字

在认清了无法进入管理层的事实后,我反而如释重负。就像买彩票提前刮出一个“谢”字一样,我预知了游戏的结局,心态上就不再患得患失了。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就此对工作敷衍了事,我认为的在体制内躺平不等于什么都不干,而是不再争取提拔和荣誉,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不对领导溜须拍马,专心经营自己的生活。

现在的我能用平静的语气讲述这一切,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这五年是将我过往三观打碎重建的过程,注定了不会很愉快,甚至是痛苦的。但我目前没有离职的打算,毕竟在如今的大环境下离职再就业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父母虽然了解我在工作中的痛苦,但仍然认为我应该老实待在国企躲避体制外的风雨,作为经历过国企大下岗的他们一生都在追求“稳定”,生存才是影响他们决策的第一要素,精神需要不是。

——果子

 
警局公安日常,

大家都是普通人

我的合同关系在公安局,每年都有一小部分时间都在公安局下属某部门工作,部门被称之为公安某某大队,大队有十多位行政编担任大队长、教导员和中队长、指导员职务,其余三十余人至七十余人都是合同制辅警,与大队内一稳定就是十年岗位不动的民警相比,辅警流动性强,开春是人数最充足的时候,年末则是离职率最高的同时,当年入职的青年80%甚至在某些年100%都会在年末离职。青年辅警们习惯选择年末离职,年后外出打工,之所以如此,仅仅是因为待遇问题。

面对辅警离职,我某次与上级谈及,他也感觉很惋惜,许多优秀年轻的辅警年龄经验在单位内刚积累到初有成果,可以说刚熟悉岗位,但他们因为经济或者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只能被迫选择离职。

——蔡木木

 
00后公务员上岗,

公考选择大于努力

医疗保障局是18年新组建的,所以在人员上还是颇为缺少。局里加上保障中心一共三十几人, 5个行政编,其余都是事业编。所以小王的事情不少,加班亦是常态,手机24小时待命,周末节假日有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就奔赴岗位。身在体制内,如果还是一名党员,更是要讲奉献,要为人民服务。对于工资,小王是一直觉得达不到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基本工资每个月3600,加上各种补贴,一年也就是6万多。待遇还是比较一般,所以在体制内还是需要有信仰和追求,才能坚持下来。

“后面什么打算?”

“肯定不会在这待一辈子,望到头就是个副科,我又不会官场之术,也不想当官,而在市区或省厅退休最少是个副处。所以到时候我服务期满后参加遴选去市区,或者考研。”

“遴选的话,市县遴选很多会拼关系。走中央遴选,门槛极高,对工作经历、工作年限都有要求,最重要的是,报名时候就要单位盖章。省厅遴选还是公平,每年大量基层工作的都是向这条路走。但是查查省遴选一年招多少,省考国考一年招多少,再算算每年走不了继续考的人,再算算不限专业岗位难度就明白了。”

大部分人考上哪里一辈子就是哪里了,走不了的。小王也很想调回我们县,但看了很多和比他大不少的人,一样是我们县的还留在这个小地方,不用问自己心里也明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强调公考选岗很重要,选择大于努力。

——王珣

 
海报设计:王璐瑶

系列策划:吴筱慧

汇编:王悦颖

投稿邮箱:reflections@thepaper.cn

(投稿请附上姓名和联系方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