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人头号死因,专家:预防、康复应与治疗并重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卓
2018-09-05 10:05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乃至全球的头号死因。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且患病率依然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9月4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德国北威州心脏和糖尿病中心、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德医疗交流研讨会”上,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获悉了上述消息。

专家们认为,心血管病负担的日渐加重,无疑促使政府将治疗心血管疾病作为公共卫生的重中之重。但如果民众能够改变观念,像对待疾病发生之时那样,也能对预防、康复高度重视,那么在未来,控制和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致死率上将会有更显著的效果。

专家们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环节,与治疗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但现状却是医患双方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环节投入很大的精力与金钱,对预防与康复环节却不重视。

人们的普遍认知是,“心脏病发作”最好去往大医院、好医院。这使得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心血管疾防治形势更加严峻——过去多年来,农村居民的心血管病死亡大幅增加,超过城市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

但问题在于,等到心脏病发作(急性心梗)时,救治时间可能已来不及,而不少外地患者在北京等地求诊,回家“康复”,常常出现康复不到位“返修”的情况。

国家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大型医院,但在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看来,建“家门口的医院”应当是心血管病防控工作的理想模式,这种模式就要专业医院的治疗与社区的心血管预防相结合。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医院要怎么帮助和指导社区医生及早干预,而无法预防的则送到医院。”胡盛寿说。

这种预防和早期干预,除了来自医疗系统评估与跟踪外,还包括告知一些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比如抽烟、嗜酒、不健康饮食、肥胖、缺乏身体活动等。

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与社区合作探讨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心血管防治模式,将是未来的方向。作为此次研讨会的主办方之一,作为江苏省首家三级心血管病和糖尿病专科医院,无锡市明慈医院或是上述模式的可落地场景。该院由模塑科技(宝马、奔驰保险杠的主要供应商)投资8亿元成立,目前有床位450张。

该医院先后与德国北威州心脏和糖尿病中心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在医疗技术、管理方法和人员等方面获得后两者的多方位支持。“长远来讲,明慈医院要走这样的模式才走得通。”胡盛寿院士说。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