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航|许先生是有大智慧的人,我很幸运能得到他的指导

2023-08-04 17: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摄影:Joshua Franzos

他说未来五六十年,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可能都会有一个大变局。

在这个变局当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这一套经济、文化体系,可能都会遇到大的问题。

那时候刚好碰上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多的银行都倒闭——他觉得这是美国社会发展一个必然的现象。

他认为在未来能够发展的,其实就是中西结合或以东方为主体的这样的人类共同体文化,而且中国和中国人的作用,会相当大。

2023年7月8日,陈航及Amelia,为许先生庆祝93岁生日

厚生利用,仁民爱物

◈ | 陈航

(美国厚仁教育集团CEO,NAFSA中国专委会主席,厚仁许倬云工作室总监)

我与许先生最早应该是2006年认识的。当时我在美国西屋电气做工程师,有一个台湾大学毕业的同事叫于庆,他年龄很大,是资深工程师。

有次他组织了一场讲座,那时候《万古江河》在台湾刚刚出版,许先生在匹兹堡就讲了这本书——当时还有人带了几本到匹兹堡,我就买了一本。

当时他状态很好,拄着拐,已能走路。我看了他的书,感觉他是一位史学大师,觉得我们之间离得很远,遥不可及。

后来,在于庆的组织下,许先生每个月会讲一两次不同的话题。这个活动也不定期,他那时候基本上一年有半年的时间不在匹兹堡。

我记得他讲的内容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专题,以及这些宗教之间的比较,还有讲希腊、古罗马的文化等。

有时候,他也回答大家提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韩国人经常把发源自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注册成韩国的?

他就会顺着讲亚洲文化尤其东亚文化的起源。因为我经常去听他的讲座,那时候听讲座的人以台湾背景的老一辈华人居多,我是唯一一个来自大陆的年轻人,慢慢也就熟了。

真正与许先生接触,是2009年我从西屋电气辞职后。我辞职之前去过他家一趟,跟他聊过未来的打算。后来他就跟我说:“陈航,你下星期来我家一下,我跟你说点事。”

我之前就去过他家一次,那时候我们还不怎么熟,所以我还觉得有点意外。

然后他就告诉我:“我有一个想法,一个心愿,想了好几十年了,希望你能够把这个事情实现。”

他说未来五六十年,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可能都会有一个大变局。在这个变局当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这一套经济、文化体系,可能都会遇到大的问题。那时候刚好碰上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多的银行都倒闭——他觉得这是美国社会发展一个必然的现象。

他认为在未来能够发展的,其实就是中西结合或以东方为主体的这样的人类共同体文化,而且中国和中国人的作用,会相当大。

他认为,未来的世界需要更多华人人才,而这种人才在美国的文化背景里比较好培养。大陆或者台湾不一定能培养得出来,因为他们都是考试为主,思维相对比较死。

他还提到晚清的“留美幼童”,后来这些人回到中国,基本上全都是精英——比如像大家都知道的詹天佑,还有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他创建了天津大学。这批人在各个领域,参与塑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

第一批晚清留美幼童(30人)合影,四排左三为少年詹天佑

许先生认为,现在其实也需要有这样的一批学生。所以他当时和我说:“在美国,能不能办一个中国文化为主的高中?让这些孩子过来,在美国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

后来过了一周,许先生就说,他在匹大有一个老朋友,教育系的休斯(Hughes)教授。许先生、师母、休斯教授还有我,约在一个面包店里见面。休斯教授当时就推荐了他的两个博士生,是一对父子:父亲叫白泊恩(布莱恩·怀特,BrianWhite),儿子叫小布莱恩·怀特。

父亲是以前匹兹堡公立学区的负责人,退休以后,又创建了两所特许高中,当过一个私立学校的校长,在教育领域四十多年,非常有经验;他还是富布莱特(Fulbright)学者——“富布莱特”是美国国务院支持的国际教育交流项目。他儿子当时是一个学区的副总监,后来一直担任匹兹堡附近一个学区的总监,相当于一个区的教育局长。

我就去见他们,白泊恩对我说的这件事情很感兴趣。我们不到半年就快拿到开办学校的执照了,但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后,也跟许先生进行过沟通,我们决定服务在美国各地的中国学生,这个学生不一定要在某个特定学校。

所以,2010年5月4日,在白泊恩他们家的厨房里,我们共同创建了厚仁教育。

公司的名字,我们当时想了很长时间。一开始开始白泊恩想起个拉丁文名字,后来我才想到“WholeRen”,英文和汉语拼音混合,是“全人”的意思;中文名叫“厚仁”,“深厚”的“厚”,“仁慈”的“仁”。

公司一开始,许先生就给我们很多建议,比如要步步为营,不要夸大宣传,等等。我们厚仁创建一年以后,就开始招人了,也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站。那时候,才开始考虑公司名字的意义。

我就去请教许先生,他说:“厚生利用,仁民爱物。”

“厚生利用”出自《大学》,意思是尽量地使用资源来帮助到大众;“仁民爱物”出自《孟子》,意思是我们不仅对人要好,而且还要保护环境、珍惜物产。

许先生也为厚仁定下了目标和使命,是“发掘潜能,走向优秀”。我们想通过教育,把学生的潜能发掘出来,让他们越来越好,走向优秀。

在公司运营过程中,许先生对我们帮助也非常大,师母对我们同事也很关心。我们公司创立五周年、十周年的时候,都请许先生作过讲话;今年十二周年庆没请他,因为怕打扰他。

有一段时间,许先生和师母还让厚仁的年轻同事周末去他家,听许先生讲课或者请教他一些问题。直到后来他身体不好,家里又发生火灾,接着就是疫情才中止。

大概是2011年,许先生在《南方都市报》有一个专栏,后来整理成为《大国霸业的兴废》这本书。那时候我在中美两边跑,就帮许先生联络大陆出版的事情,我和冯俊文也是在那时候认识的,到现在已经十多年。最开始是陈佩馨录入、整理,我们三个人合作出版了“许倬云说历史系列”五本书。后来陈佩馨当了几个孩子的妈妈,录入的工作就由王瑜等人协助,出版和公共关系的事情,大陆这边则一直是冯俊文在安排。

厚仁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疑问,我也会来请教许先生。

印象很深的事情,是有次我请教他:为什么大陆、台湾的学生和家长如此看重学校排名?

许先生说:“自古中国人读书就和美国人读书不一样。中国人自古就是要分等的,状元、榜眼、探花……美国人则认为,你去普林斯顿大学是因为你的研究需要。”

他自己后半辈子一直在匹兹堡大学教书,虽然有很多更好的学校邀请,他还是觉得匹大好。但在中国人的思维里,如果有机会去了哈佛,就是比在匹大强。

他接着说:“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并不是说中国人刚有钱,土豪心态。在美国的华裔,思维可能和美国人差不多,但也是很希望孩子去更好的学校。所以就以平常心来看它,你要尊重这个事实。”

我们当时还有一个困惑:我们是应该集中精力,服务特别优秀的学生,比如能考到哈佛、藤校的这些学生,还是更应该服务需要帮助的学生?比如有的学生一开始学习不好,先来美国上个一般的社区大学,再转学到更好的大学。

他也给我们很好的建议:“这样的学生,你如果能够帮助到他们,那当然是好的。他们经历得多一些,锻炼出来的能力或许也会强——不是只有学霸才能成为领导者。”

今年5月4日,厚仁教育集团创立十二年了。我现在比较惭愧的就是,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的工作,到底有没有培养过“领导者”。

比起十二年前,这个世界好像越来越乱,文化、经济、信仰的冲突到处都是,不过我们的学生和家长的心里,因为有了厚生利用、仁民爱物的信念,能保持一分安定,也能不断进步。希望不断有各个领域的领导者出现。

我们也根据许先生的期待、教导,定下公司的几个价值观: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个人的成长;第二,一定要做对的事情,我们首先要成为行业领导者,绝对不能做假的东西;第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步步为营。

到疫情期间,厚仁在美国和中国的运营都没有裁员,也没有减薪,现在还在继续努力,继续发展。

厚仁工作人员与许倬云先生云合影

许先生是有大智慧的人,他看到的东西很远、很深,而且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把重点总结出来。有时候我觉得,许先生的智商可能是我的十倍都不止,他的头脑很快,一下就能看到本质。

我感觉很幸运,从十二年前到现在,能得到许先生的指导。

至于许先生当初的期望,我不敢说全部实现了,至少一直在做。厚仁一年服务上千个学生,以后只要学生走正路,我们一定是可以实现的,我觉得只是时间问题。

许先生其实还是比较感性的人,说起来以前的一些事,尤其是抗战时候的事他都会哭,他不是高高在上或者高人一等的态度,他对事情尤其对自己要求严格,待人非常平等。

许先生这样的大师,在当今,甚至在一段时间以内,是不多见的。这些年,我们从许先生这儿受到很多恩惠,也希望他健康长寿。

同时,我觉得仅仅一个小圈子受惠,或者仅仅厚仁一家公司受惠还远远不够。他的这些理念、谈话、著作,应该让更多人知道,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使命。

本文收入《倬彼云汉:许倬云先生学思历程》

E N D

原标题:《陈航|许先生是有大智慧的人,我很幸运能得到他的指导》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