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术丨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彭山县、新津县)

2023-08-06 15: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西南建筑图说(一)

四川部分

四川 彭山县

王家坨崖墓

自县治溯岷江东北行,十里过江口镇(亦称双江镇)。再东北三里,至王家坨。一崖墓位于石厂后断崖上,距地面约六公尺。墓西向,略偏北。门上,雕Recess二层,向外伸出,若雨搭状。其下层刻二羊相向,中蹲一童。上层刻硕大之弯形栱,栌斗散斗下,皆施皿板,足证云冈石窟及朝鲜双楹冢、日本法隆寺所示作法,早已导源于汉代;而中央齐心斗下,承以极短之蜀柱,尤为鲜见之例。惟此部于民国三十年,因开采石料,全部凿毁,甚为可惜。

门内隧道东南驶,约阔二公尺,长十一公尺余。隧道东南隅,辟墓室一间。室与隧道毗连处,琢八角柱一。柱下础石未加镂雕。柱身平面作八角形,比例粗短,下大上小,收杀颇巨。其上刻皿板、栌斗与弯形栱。栱之长度,与栱身弯曲形状,左右两侧未能一致;而栱之位置,偏于栌斗中线以前,似非正常作法。另刻一枋,与此栱十字相交,其前端与栌斗正面平,后端施散斗,虽未伸出栌斗外侧,但其用意与华栱相同,殆无疑义。

墓室东南侧壁上,凿灶二,龛一,而龛略高,殆用以庋藏明器者。其西南侧,就崖石凿双石椁,内置瓦棺,但不知何时被盗,椁盖半毁,瓦棺残片狼藉遍地。此墓无年代铭刻,据斗栱雕刻观之,似东汉时所建。

图丨刘敦桢(图中戴帽者)在当地人带领下参观彭山崖墓

图丨王家坨崖墓M460号墓,陈明达摄于1941年11月26日

图丨王家坨崖墓M460号墓

图丨王家坨崖墓M460号墓

图丨王家坨崖墓M460号墓平、剖面图及柱栱详图(引自陈明达《崖墓建筑(上)——彭山发掘报告之一》)

王家坨崖墓出土瓦棺

民国廿八年十一月,著者调查王家坨崖墓时,于石厂北端,见灰色瓦棺一具,除棺盖裂为三截外,余尚完整。询之石工,云得自附近崖墓中,但墓已凿毁,无从踪迹,依其旁诸墓推之,当亦东汉时物。棺长1.98公尺。宽45公分。高68公分。棺身厚6公分。棺盖仅厚3公分,至顶微微凸起,已与近世之棺,同一型类。惟两和垂直截割,曾见长沙出土之楚木棺,殆其时去周未远,旧制犹未全沫欤。

图丨王家坨崖墓出土瓦棺

图丨王家坨崖墓出土瓦棺

寨子山崖墓

自江口镇经王家坨,再北二里,折东南,登寨子山。山上一墓,东向,微偏南。惟墓门以石板封闭,外累泥土,仅能自墓之西北缺口,降至内部。其隧道自东迄西,长十四公尺余。距墓门不远处,于隧道北侧凿龛一,南侧龛二。再前,复于北侧辟长方形墓室一间,但室顶之西北隅,现已崩毁。室与隧道邻接处,琢二独立柱,为当地崖墓仅有之例。

东侧之柱,平面作长方形,柱身收杀,不及王家坨崖墓之巨。沿柱身东南西三面,镌虎、人、龙各一,皆阴刻。柱上施栌斗及栱,颇类后世之一斗三升,但栱身甚高,与绵阳平杨府君阙所示者为近。所有栌斗散斗下,俱雕有皿板。

西侧乃八角柱,上端亦施栌斗。斗之南侧,刻金胜(亦称玉胜)纹,殆供压胜之用。其上弯形栱,一北出,一西出,平面若∟形,形制奇特,尚属创见。此二栱相会处,东侧雕一鱼,鱼上似尚有饕餮,但砂石模糊,不易辨别。其南侧有枋头伸出,下缘雕混线数道,略似清式之霸王拳。

此墓平面配置,虽不及《隶释》所载张氏穿中记之复杂,然斗栱形范,与雕刻手法,酷类东汉时物。

图丨寨子山崖墓M530号墓

图丨寨子山崖墓M530号墓

图丨寨子山崖墓M530号墓,阴刻白虎

图丨寨子山崖墓M530号墓

图丨寨子山崖墓M530号墓

江口镇后山崖墓

自江口镇北端,循盐井沟,折东南,约二百公尺,对岸菜圃上,有崖墓一处。但墓门已崩毁,隧道存者,亦不足三分之二矣。道之东南侧凿灶及龛;西北侧,建墓室一间。室与隧道之间,留有间壁一堵,开凿门窗。其窗原有直棂数处,依其痕迹,知棂宽而空格较狭,盖砂石松脆,为施工计,故为此状。窗下模仿木建筑式样,隐起间柱及横枋,亦属少见。

图丨江口镇后山崖墓

图丨江口镇后山崖墓

图丨江口镇后山崖墓

仙女山摩崖造像

县治东北十五里仙女山,或云即古彭亡山。山之南崖,嶒崚壁立,盘石累累,有摩崖巨像二,各高十余公尺,一为如来结伽趺坐像,一为合掌立像,位于其东侧。案如来旁,侍立一像,素不经见,不审其为《释迦说法图》,抑为《维摩经菩萨品行变相》,则以砂石风化,手印衣饰,剥削过甚,无从判析。顾此二像在彭邑实为稀有巨作,而《县志》竟无只字道及,亦足异矣。如来之座,依壸门位置刻小龛数处。计东侧二,南侧五,西侧已毁,另于盘石上,凿小龛九,大小高低,错落不齐,似其制作年代,远在大像落成以后。龛之布局,多为一佛二尊者;或再益以二菩萨,二金刚;亦有一龛之内,仅刻一菩萨,或二菩萨并立者。相片所示,乃南侧东端第一龛,主像垂双足坐,尊者合掌立其侧,再次二菩萨垂手立莲座上,姿态衣纹,似中晚唐所刻。其余诸龛,年代略同,惟南侧第二龛经近人修凿,非复本来面目矣。

图丨仙女山摩崖造像(齐山双佛)现状(转自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浪微博“四川发布”)

象耳山摩崖造像

象耳山在县治东北四十里磨针溪侧。山腹有寺,旧名大圣,传创自李唐,五代孟蜀时,程承辩绘神鬼寺中,著录《益州画录》,足窥其时盛状,惟现寺规模,狭隘异常,而寺名亦不审何时易为象耳焉。

寺东山之阴,有削壁一处,宋元符间,题象耳山三字,附近有绍兴、兴隆、乾道、淳熙游客题名数处。其下一龛,高不及半公尺,制作粗率,似成于急就。寺后复有造像多龛,零星散漫,非聚处于一处,而刻工亦精粗不等。其较完整者,仅六龛。二龛刻千佛,面积稍大,其余高二公尺左右。一刻释迦三尊,诸菩萨拥立于后。一不审何名。另二龛刻千手观音及如意轮观音,而后者歪身半伽坐,具六臂,与《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所载,大体吻合。诸龛无年代铭记,依雕刻作风判断,颇似南宋时物。

四川 新津县

观音寺观音殿及大雄殿

观音寺在县治南二十四里九莲山上。自赵宋创建来,代有修葺。现存门殿十二重,仅明代木构物二座,位于中轴线上。一为天顺六年(公元一四六二年)建造之大雄殿,一为成化间建造之观音殿,皆西北向,而观音殿位于大雄殿之前。

观音殿平面正方形,每面三间,单檐歇山顶。其山面各间之阔,仅后一间,与正面次间相等,其余二间,随殿内井口柱之位置而定。外檐斗栱五踩重翘,材栔不巨,而后部秤杆已坏,原状不明。殿内奉释迦三尊,上加花冠,且不知何时,殿名易为观音,殊不可解。两侧壁面,有明绘圆觉十二菩萨,及诸天像,工整秀丽,备极妍巧,惟风神委琐,无雄厚之概,乃其缺点。

大雄殿原称观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显四间,单檐歇山顶。山面各间之宽,自前端起,以第一第三两间为最阔,第二第四两间次之。外檐斗栱五踩重翘,与内部梁柱、隔架科,俱属明构。明间置成化十八年(公元一四八二年)所塑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像,姿貌英挺,神采奕奕,如霜隼秋高,扶摇下击,明塑中得此,大出意表。其前石灯台及优昙花瓶,亦皆明制。惟左右塑壁乃清人所增。

图丨陈明达考察观音寺,前为弥勒殿

图丨观音寺弥勒殿现状(张宇拍摄,经授权使用)

图丨观音寺观音殿(应称毗卢殿)

图丨观音寺毗卢殿现状(张宇拍摄,经授权使用)

图丨观音寺观音殿(应称毗卢殿)内三身佛像,即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

图丨观音寺毗卢殿内佛像现状(张宇拍摄,经授权使用)

图丨观音寺大雄殿(应称观音正殿)

图丨观音寺观音正殿及侧翼现状(张宇拍摄,经授权使用)

图丨观音寺右路的四合院作为义学

图丨观音寺右路现状(张宇拍摄,经授权使用)

图丨观音寺观音殿(应称毗卢殿)正立面(根据营造学社考察照片重绘,郑正坤绘制,经授权使用)

图丨观音寺毗卢殿正立面,2011年(张宇拍摄,经授权使用)

图丨观音寺毗卢殿左侧有两个门头交接(根据营造学社考察照片重绘,郑正坤绘制,经授权使用)

图丨观音寺毗卢殿左侧现状,两个门头今均不存(张宇拍摄,经授权使用)

图丨观音寺毗卢殿右侧的四合院作为义学,透过四合院屋顶可望见玉皇楼(根据营造学社考察照片重绘,李宇宽绘制,经授权使用)

图丨观音寺毗卢殿右侧现状,四合院与玉皇楼今均不存(张宇拍摄,经授权使用)

图丨观音寺毗卢殿前为接引殿,殿前有灵官塑像(根据营造学社考察照片重绘,林茜绘制,经授权使用)

图丨观音寺毗卢殿前的接引殿今尚存,但开设入口已变化,灵官塑像已不存(张宇拍摄,经授权使用)

公众号发布版本由编辑部据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手稿录入,原稿中与现行通用字词不同者,据现行用法改。

部分图片由清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提供。部分图文资料出自萧易、张宇《中国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图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郑正坤、李宇宽、林茜、盛婷婷、李思静等同学参与了部分考察照片的重绘工作。特此致谢!

原标题:《学术丨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彭山县、新津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