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爆痘、脱发、肥胖,7000万女性正因为TA变丑?

2023-08-06 06: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不知大家有没有感觉,身边被经期困扰的女孩似乎越来越多了?

《2022 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显示,50.8% 的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律、痛经、月经量异常增多,没有任何妇科症状的女性只占 29.9% 。

而在月经不调之外,一些女孩还在经历着身体上细微的变化:爆痘、多毛、肥胖……只是,这些状况的似乎太过寻常,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重视,更不可能因此专门去趟医院。

但如果你发现了类似状况,请千万小心。

这可能是当代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信号。

近年来,被多囊症状困扰的中国女孩越来越多,但大多数当事人却并不了解。

《人类生殖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的多囊患者正在迅速增加。中国育龄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在5.6%(数据来源:流行病学研究),其中仅有1/10患者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内分泌或者妇科方面的疾病。

制图:网易数读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来,我们的专家作者--邵医生也在在妇科门诊中感受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生越来越多,看这个病的队伍比其他的都要长。

那么,到底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症”,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个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今天我们就从具体症状出发,聊聊“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那些事。

01

“多囊”并不一定是“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多囊卵巢和罗囊卵巢综合症并不相同:

○ 多囊:

多囊卵巢polycysticovary (PCO)是超声检查对卵巢形态的一种描述,一侧或者双侧卵巢内直径2-9mm的卵泡数≧12个,或卵巢体积≧10cm3

○ 多囊卵巢综合征:

在临床工作中,门诊以月经不规则或者不孕求诊的人中,初看有肥胖,或者毛发旺盛者,有不少人就属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多囊”。

○ 多囊的定义:

多囊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以长期无排卵以及高雄激素血症为基本特征,并且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

○ 病因:

迄今为止仍旧无法明确,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遗传学因素

研究者发现多囊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比如具有肥胖,2型糖尿病,脂溢性脱发,高血压等家族史者,发生PCOS的概率较高。

环境因素

外环境(如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有人发现高胰岛素及高血糖症可在宫内影响胎儿胎儿,致其出生后的生长发育以及代谢异常,如果再加上长期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或者长期处于高压环境均可影响PCOS的发生及发展;内环境(如宫内雄激素暴露水平与不同生理周期的雄激素代谢水平等)

02

“爆痘、肥胖、多毛…

我的这些问题找到了原因”

多囊卵巢综合症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以下简称:PCOS)在早期,多囊的主要症状是月经紊乱和雄激素过多。

但如果不去就医不加干预,很多慢性病的患病风险都会增加,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子宫内膜癌等等。

而症状初期的各类临床表现也大不相同:

1

月经失调

初潮年龄一般正常,失调情况多发生于初潮后。

○ 多表现为月经稀发:月经周期可能长度为35天-6个月,量少,继发性闭经(停经时间≧6个月)常见;

○ 少数表现为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或经期或经量无规律。由于持续性无排卵状态,多囊卵巢综合症常导致不孕。

2

不孕不育

规律性生活未避孕未孕1年,且排除男方及输卵管因素,因稀发排卵或者无排卵导致不孕。

3

让女性变丑

而随着多囊带来的雄激素水平升高,则催生出痤疮、体毛、肥胖等一系列“让女性变丑”的现象。

○ 痤疮:过多的雄激素转化为活性更强的双氢睾酮后,刺激皮脂腺分泌旺盛导致,15%-25%的多囊中有痤疮,多见于额面部,胸背等处。

○ 多毛:雄激素依赖型体毛过度生长,比如唇部,下巴,腋下,胸毛,小腹正中体毛,会阴处毛发等。

○ 肥胖:以腹型肥胖为主,腰/臀比>0.85。PCOS患者中约一半病人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体重/身高2大于25),脂肪堆积不仅在腹壁,而且腹腔内脏器官间也出现脂肪堆积,远期导致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等。

○ 黑棘皮症:为严重胰岛素抵抗的一种皮肤表现,通常在外阴,腹股沟,腋下及颈后等处呈现灰棕色,天鹅绒样片状增厚,有时可有色素沉着。

多囊虽然是生殖内分泌疾病,但它也是个代谢紊乱疾病,长期雌激素刺激,而缺乏孕激素抵抗,导致子宫内膜过度生长,容易发生病变,甚至发生子宫内膜癌。PCOS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4倍。

此外多囊的并发症,除了内膜癌,还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都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及冠心病等。

多囊到来时往往并没有征兆,最初病人几乎没有任何痛感,只是月经失去了规律。但紧接着,身体的变化也开始出现。

综合来看多囊与其他疾病最不一样的是,它的异质性高,患者的症状很可能各不相同,比如有患者会发胖,有的却很瘦,有人月经不来,有的却可以一次持续很久。

和别的疾病相比,多囊或许没有那么凶猛、致命。但却需要众生管理以及干预,目前仍没有治愈一说。

03

如何做好自测与治疗

相信写到这,很多人开始对号入座了。

但是先别着急,多囊的个体差异极大,诊断多囊的最基本条件是高雄激素血症以及排卵障碍。

按照我国学术圈标准:

以上三项符合任何2项即可诊断PCOS。PCOS确诊起来有一定难度,确诊还是需要医生帮助,然后早干预早治疗。

拿邵医生近期接触到的一个病例来说:我院接受了一个300斤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40岁,未曾生育过。

为何说她特殊,因为一般内膜癌多数发生在绝经后,这位患者每天进食5-6餐,长期肥胖没有管理体重,月经不规则,不孕,也没有寻求医生帮助。

入院后测血糖还发现是糖尿病患者,在超声和血清激素水平的诊断下,最终因为诊断子宫内膜癌入院手术治疗。

这就是个典型的因多囊,没有就医和长期管理干预,最终发生了不良事件。

多囊的治疗,需要通过综合干预及长期管理,改善内分泌和代谢状况,降低多囊遗传的概率。如果想要实现有效治疗,临床上对于有无生育要求可以分为基础治疗以及促孕治疗,还有并发症的治疗。

1.基础治疗:主要针对月经失调,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以及肥胖。

○ 月经失调:

定期服用孕激素或者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控制月经周期,避免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影响而发生病变。

○ 减重: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管住嘴迈开腿,低脂低热量饮食,能长期坚持相信肯定有成效,适当的运动,能增加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胰岛素抵抗的问题。

○ 高雄激素血症:有中重度痤疮,多毛及皮肤油脂分泌旺盛者,可以服用降雄的短效口服避孕药,比如达英-35以及优思明。

○ 胰岛素抵抗:可以服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此外它还能抑制食欲,对减重有一定效果。

2.如果有生育要求,在上述基础治疗干预之后可以采取促排卵或者辅助生殖等一些医学手段。

临床上一部分人通过基础治疗干预一段时间后,能自行排卵,月经恢复正常,试孕也能正常怀孕。如果通过基础治疗干预后仍无法正常怀孕者,及早去辅助生殖中心就诊。

因为多囊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所以在孕期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以及围产儿死亡等发病风险增加,所以除了孕前要开始基础治疗干预之外,孕期还需要管理体重,加强管理及监测。

3.并发症的治疗

○ 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可以选用高效孕激素局部治疗或者口服治疗,定期检查随访。如果已经进展为子宫内膜癌,则需手术治疗。

4.代谢综合征治疗:对于已经出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同时内科相关科室一起治疗。

大部分门诊的多囊患者中,通过最简单的基础治疗,减重以及运动后,能自行恢复排卵,所以基础治疗的根本,只有基础治疗无效之后才需要药物干预。

没有哪个女孩是不爱美的,将体重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自然能成为习惯,减肥七分在吃,三分在动,所以饮食管理更为重要,适当加一些运动,事半功倍。

多囊除了改善月经以及解决不孕治疗,预防并发症也是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长期的管理,前文提到的那位子宫内膜癌患者,如果及早就医干预,也许就不会再这么早就发生子宫内膜癌吧。

得了多囊卵巢综合症,从不等于给你的“生育能力”判了死刑。而随着女性对于健康和自我越发关注,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起多囊,弯路在缩短。

在邵医生的门诊病例中,大部分门诊的多囊患者,在通过最简单的基础治疗、减重以及运动后,都能自行恢复排卵。

对于咱们女孩子来说,除了注重常规体检,不妨将体重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通过调节生活方式和饮食运动进行针对性体重管理,很多肥胖的患者,不仅能够有效地减重,还可以帮助恢复自然月经,自然受孕。

策划:阿奈   监制:Phyllis

排版:熊仔

审稿:言安堂研究院

本文由言安堂内容团队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支持原创,抄袭可耻,转载请联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