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黑龙江尚志洪灾现场:设施农业受损,大片稻田被淹面临绝收

澎湃新闻记者 王健
2023-08-06 15:30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洪水来袭的时候,黑龙江尚志市一面坡镇有的人没料到,滋润着这片沃土的蚂蚁河会变得如此“暴虐”。农业“十九连丰”的尚志市,在这场洪水中受损严重,部分农田面临绝收境地。

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影响,黑龙江五常、尚志等地近日遭遇暴雨洪水袭击。尚志市委宣传部8月4日晚10时许发布的消息显示,叠加8月2日凌晨以来降雨,本轮尚志市强降雨为1957年以来最大,判断已超百年一遇级别。而从8月2日起,尚志全市便进入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状态。

尚志市是农业大市,粮食种植面积超320万亩。盛产水稻、大豆、玉米,设施农业发达。尚志境内山岭连绵,水网发达,蚂蚁河、大泥河等穿境而过。然而,在百年一遇的暴雨之下,曾经滋润这片土地的河水翻滚着吞噬了沿岸大片土地,良田成为泽国。一面坡镇、老街基乡等地受灾严重。澎湃新闻了解到,在这场洪水中,尚志市一面坡镇二里地村有一位六旬老人不幸遇难。

8月5日上午,一面坡镇镇北村村口仍有大量积水,一辆汽车准备涉水而过。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王健  图

千余大棚被淹,百年老桥垮塌

洪水是8月3日早上8点多到一面坡镇的,家住镇北村村口的一位村民看到水从公路对面低洼处很快涨到路面上,赶忙提醒其他村民,但有年过七旬的老人不以为然:“顶多淹到脚脖子。”

一面坡镇位于尚志市东南20公里处,因镇内大直街中部有一段长约500米的漫坡而得名。此地大约在1875年清光绪元年形成居民点。1897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俄、英、日、德、韩等国商人在此设立代办处,人口日增,商贾云集,逐步成为哈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活跃区。

蚂蚁河河道在此大致呈“M”形,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村落建筑设施密集建于蚂蚁河南岸。全镇蔬菜大棚数量达到2200栋,面积达1850亩,棚室菜已逐渐成为发展一面坡经济的主导产业。

尚志市政府官网介绍,一面坡镇三面环山,一面傍水。蚂蚁河穿一面坡镇而过,多年平均枯水季节流量为0.5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为99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为16.7立方米/秒。

但8月3日的洪水超出当地人对这条河的既有认知。上午8点30分左右,在自己大棚里干活的新民村村民张振峰发现,河水已经漫出河道涌进了大棚地,很快淹上了大腿。他到生产路上查看水情的时候,看到同村一位老人还要往东边去看自家大棚,“我跟他说赶紧往回跑,他死犟,硬要去。我拉他没拉住,一个踉跄还把手机淹水里了,最后是我儿子在前面截住了他。” 

一面坡镇新民村大量蔬菜大棚被淹,部分倒塌。

张振峰今年花40多万新投建了六个钢架大棚和两个温室,种的西红柿还有一个星期就可以上市了。为了不让洪水将大棚冲垮,张振峰和儿子只能冒险蹚水将大棚的塑料膜划破,让水流穿过大棚,然后他们才撤到位于高处的村里。

新民村多位村民介绍,当天11点左右洪水水位最高。水退后,张振峰到地里查看发现,洪水一度淹到了简易房的屋檐下。两天后的8月5日,洪水在屋外墙上留下的印迹依旧清晰可见。

张振峰之前有四个大棚,他觉得收入可以,便又花30多万拍下村里废弃的砖厂地块扩大规模,拉上儿子和他一起种蔬菜,“买地,填坑,盖大棚温室,一共投了小一百万。原本今年能卖30多万,现在啥都没了,我都觉得对不起儿子。”

村民孔祥平等人介绍,论规模,新民村是尚志市数一数二的蔬菜大棚村,有一千二三百个大棚,这次洪水中被淹了的大概有一千多个。孔祥平称,不算人工,光种子、化肥等,一个大棚一年大概要投资两千多元。春天种黄瓜、茄子等,秋季的西红柿是收入大头,从八月中旬陆续上市,一直到国庆节前后。西红柿大多销往南方,甚至出口。

“水一淹,今年肯定是没指望了,明年怎么办也还不知道。”孔祥平介绍,洪水泡过的地里细菌比较多,会影响作物生长。

新民村东边的蚂蚁河上,曾有五座桥并列跨河。在这次洪水中,最南边的、有着百年历史的中东铁路石拱桥,和最北边前两年修高铁时新建的便民桥被冲垮,还有一座伪满时期日本人修建的桥,桥头受损。留下的两座是滨绥线铁路桥。

新民村东南处的二里地村,位于蚂蚁河南岸边的滩地上,其东边还有一条小河向北汇入蚂蚁河。二里地村在洪水中受灾严重,直到8月5日,该村仍有较深积水,村口小河河水几乎和桥面齐平。因村内桥头淤泥积水阻隔,人员难以通行。

该村村民李某山在洪水中不幸遇难,其遗体于8月5日早上被找到。8月5日下午,在一面坡镇一家殡仪馆,李某山的哥哥介绍,“3号早上9点左右,我们就联系不到他了,然后报案了,政府安排救援队去找,但是村里水太大,没找见。直到今天(5日)早上才找到,人没了。”

据李某山哥哥介绍,李某山今年66岁,是粮库退休职工,家在街道,但在村里还有点地,他有时独自一人住在村里方便种地,“人是在屋外面发现的,看状况应该是跑的时候被水冲倒了,再没能起来。”

稻田成为泽国,红豆泡水胀大如花生

除一面坡镇外,尚志市老街基乡亦受损。

电力工作人员在机械化村划船抢修设备,水面下是曾经的稻田。

尚志市政府官网介绍,老街基乡位于尚志市东南部,距离尚志市区35公里,全乡行政区面积512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62个自然屯,4654户,人口18396人,其中农业人口16412人。

老街基乡被淹的稻田和公路。

8月5日,澎湃新闻记者驱车沿153县道、025乡道从一面坡镇前往五常方向,沿途看到老街基乡境内多处稻田被淹,至少有三处地段河水漫过路面。在机械化村,漫过河堤的大泥河水已将025乡道阻断,路边限速牌只露出个顶端的圆牌。

老街基乡机械化村村民在桥上看河,这座桥下的大泥河河道曾一度干涸。

机械化村不大,以前是农场,目前有一百多户人。洪水来时,村民们上了村后的山坡躲避,没有人员伤亡。

村里的地大多在025乡道东侧大泥河两岸,现在已是一片泽国。远远望去,有的地块全在水面下,有的地块上可以看到翠绿的水稻,但村民表示,“能看着的也不一定好,现在水稻正是抽穗扬花期,最怕水了。下雨都会影响,别说这么泡在水里了。”

025乡道机械化村段已被洪水阻断,路边限速警示牌只有顶端圆牌露在水面之上。

据村民介绍,村头这块地以前也被淹过,最近一次水患发生在三年前。这附近大泥河的河堤是今年上半年修好的。

025乡道路东侧一家农户至今还泡在水里,院子里漂满木柴。隔路的村民介绍,这户人家已去了亲戚家暂住,只有六只鸡还留在笼子里。隔路的村民家境况也不好,“水都上了炕,住不成了,收拾两天了还没收拾完。”

机械化村一户村民家房屋泡在水中,院中漂满柴禾。

机械化村已经停电两三天了,手机也没信号。8月5日下午,村里的电工和电力所的工作人员从附近水库借来一条船,划到泡在水里的变压器跟前处理故障,“得把这边的闸刀合上,才能从其它线路送电过来。”

正常情况下,从机械化村沿025乡道往西行驶,在龙王庙村附近,上229国道后向南行驶便可到达五常市境内,而“龙王庙村也被淹了” 。

老街基乡政府所在地的大桥已禁止车辆通行,行人过桥需穿上救生衣。

除了机械化村等之外,老街基乡政府所在地也被洪水侵袭。大泥河穿境而过,将乡政府所在地的聚居区划分为两块,唯一一座过河的桥,桥头已拉起警戒线,严禁车辆通行。即便是行人过桥,也需在桥头穿上值守人员提供的救生衣。

相比起一面坡镇,老街基乡大泥河的洪水要稍早一些,街道两边一些较老的房屋被冲垮,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据一家修理铺的老板介绍,3日凌晨4点多的时候,洪水就已经淹到了街道路面上。他看水势较大,连忙带家人躲到高处。再回来时,修理铺里已是一片狼藉,进水约半米高,多台电器泡水报废。

老街基乡街道上的沥青路面被洪水掀起,部分老旧房屋倒塌。

老街基林场工业园区推拉门被洪水冲转九十度歪倒在地,大门内是一条百余米的水泥路,路的尽头便是田地。洪水淹没田地后沿路冲过大门,继而冲进园区对面的张淑云家。8月5日下午,张淑云家后院地势较低,这里的积水还没退去,高粱秆只露了头在水面上。此外,洪水裹挟泥沙通过院墙和屋子中间的过道时,推倒了靠墙的柴垛和厕所。

澎湃新闻到访时,张淑云和儿子正忙着整理柴垛。张淑云说,她家地比较少,去年租了五垧地(75亩)种水稻,结果去年遭了霜冻,收成缩减。盼着今年能好点,结果又遭了水灾,“租地一年得四万,种地一年投资杂七杂八近五万。”

收拾完柴垛,张淑云开始做饭,“我大姑姐他们家淹了,住不成,这两天在我们家吃住。他们老两口养了几十只羊几十只鸡,大多也都淹死了。”张淑云家一些大豆和大米泡了水,摊在木板上晾着的大豆已然发芽,装在蛇皮袋中的大米正在发酵,手插进去感觉热乎乎的,有三四十度。

一户村民家的红豆遭水泡,泡发后的红豆大如花生。

未泡水的红豆和泡发后的红豆大小对比。

家在此地的王宇家没种水稻,种了些红豆。去年她嫌价格低,就把打下的六万多斤红豆入了库,结果在这次洪水中被淹了不少。烘干机在河的对岸,王宇没办法把豆子运过去,只能拉到十多里外的晾晒场摊开晾着。

短短两天,红豆泡成了花生大小。王宇说:“现在这只能当饲料卖,一斤一块钱左右。”

    责任编辑:朱远祥
    图片编辑:陈飞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