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遇见上海|市中心黄金地段,为何要建一座高颜值图书馆?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骆新星
2023-08-09 07:02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大调研 >
字号

【编者按】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生活在城市,让你感受到的美好是什么?路边“邂逅”的绿地公园?市中心的高颜值图书馆?又或是一个酝酿许久得以实现的心愿?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独特魅力。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推出“遇见上海”系列报道,记录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路上的足迹。为什么在寸金寸土的中心城区不做商业开发,反而打造公共图书馆?本篇关注矗立在上海黄金地段的文化地标徐家汇书院,如何成就市民活动新空间与海派文化新窗口。

白浪 设计

“最近我天天来这里自习、看书,这里环境很好、交通方便,来的人也越来越多。”8月初,在徐家汇书院伏案读书的一名高中生说,他的暑假时光在这里度过。

徐家汇书院,2023年在上海全新亮相的又一个文化地标,矗立在寸金寸土的上海中心城区,外观优美、功能多元,甫一开放便备受欢迎,如今已成为读者、市民、游客享受都市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8月初,徐家汇书院正门口,读者陆续走进书院。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8月初,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走访徐家汇书院,从徐家汇地铁站、徐家汇商圈进入书院很方便。步入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面积巴西利卡风格的中庭空间,左右两侧是对称的立柱支撑,穹形的屋顶既美观,也让人的视野更开阔。 中庭往上直通三层,每层楼都有坐下来阅读的大空间,书院共设有近800个阅览座席,经常坐得满满当当。

徐家汇书院中庭空间。

人气的飙升的速度,让徐汇区图书馆馆长房芸芳也感到惊讶。她告诉记者,徐家汇书院自2023年1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1月、2月月均读者大约10万人次,刚过去的7月,到馆读者已高达22万人次。截至8月4日,书院迎来第100万名到馆读者,入馆人数峰值出现在6月23日,达15433人次。

“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大家都很喜欢这里,一座图书馆能这么受欢迎,我们都很高兴。”房芸芳说。

读者徜徉于书院,一切空间都是打开的,是联通的整体,可以随时坐下来阅读一本书,获得一段阅读体验。走出书院后,还可以继续体验周围丰厚的海派文化。

8月初,读者在徐家汇书院阅读。

“高人气”怎样形成?

在房芸芳看来,徐家汇书院既是一座图书馆,也是一座面向公众开放的集图书、科技、博物、美术、旅游等多元功能高度融合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

书院非常重视图书馆的功能。房芸芳说,书院中庭两侧的金色区域为“光盒空间”,从一楼到顶楼,布置了8大特色主题书籍区域。其中,一侧以“建筑可阅读”为主题,聚焦徐家汇、衡复、西岸等徐汇区核心区域的历史文脉和城区巨变;另一侧以“徐汇文脉”为主题,囊括了从徐光启开始的徐汇文化名人的相关典籍。

为了让读者爱上阅读,书院做了不少探索。比如,传统图书馆多采用索书号的顺序排列图书,徐家汇书院探索采用主题方式陈列图书。“用这种方式推荐图书的话,增加了馆员的工作量,要发挥我们馆员的主观能动性,目的是让读者体验更好。”房芸芳说。

对图书馆人来说,最欣慰的是旺盛的到馆阅读需求带动了读者的办证数量。目前,书院的月均持证读者量37455人,截至2023年6月,书院新增读者证数量总计8569张,位列上海市区级图书馆新增读者证数量第一,月均新增办证1428张。

徐家汇书院每层楼都有阅读大空间,经常坐得满满当当。

“一些市民游客以前很少进公共图书馆,甚至都不知道原来图书馆可以免费借书,通过徐家汇书院的平台,我们让很多游客转化为读者,享受阅读的乐趣。”房芸芳说。

在传统图书馆的功能上,徐家汇书院叠加了更多文化和旅游要素。比如,徐家汇书院周二至周日每天有“丈量”书院的导览活动,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展最近也在三楼举行,该展览精选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重要文献,吸引了不少文化爱好者。

地处徐家汇,书院是展现上海徐汇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徐家汇书院为起点,一条串联起上海气象博物馆(徐家汇观象台旧址)、徐家汇天主教堂、藏书楼、徐光启纪念馆、土山湾博物馆等的海派城市考古线路形成,如今也受到“City Walk(城市漫游)”一族的欢迎。

“政府把这么好的黄金地段,这么好的一座建筑,给我们作为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这也是‘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体现。”房芸芳说。

徐家汇书院每层楼都有阅读大空间,经常坐得满满当当。

为何在黄金地块打造公共空间?

徐家汇书院位于漕溪北路158号,地处徐家汇商圈范围,也是“海派文化之源”的徐家汇源的核心区域。为什么在寸金寸土的中心城区不做商业开发,反而打造公共图书馆?

据“徐汇文旅”介绍,徐家汇书院及徐家汇天主堂广场所在的位置,百年以来历经沉浮变迁,徐家汇观象台旧址、震旦大学、徐汇师范学校和汇师小学,以及西区汽车站候车室、徐汇区档案馆等,都曾在这块空间或长或短地驻留。

徐家汇书院2层和3层的露台,如今已是新晋“网红阳台”。

现在的徐家汇书院,由西岸美术馆设计师、英国著名建筑大师大卫•奇普菲尔德担纲设计,内部空间由知名建筑设计师俞挺团队操刀完成。徐汇区表示,为打造这处与海派之源相匹配的公共文化空间,徐汇区先后投入近十年时间规划、筹备、建设。

2019年底,位于南丹东路80号的徐汇区图书馆宣布闭馆大修,完善功能布局、满足市民多元阅读需求。此后,2021年徐汇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徐家汇源景区核心位置作为徐汇区图书馆新址。至此,这块土地便有了全新使命。

徐家汇书院从一楼到顶楼,布置了8大特色主题书籍区域。

“徐汇的公共文化建设始终是走在前列的,我们2013年也是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基于这样的责任使命,我们拿出了打造精品的决心和信心,为大家呈现这样一个公共图书馆。”2023年初徐家汇书院开馆时,徐汇区文旅局局长伍彦心曾这样说。

而“徐家汇书院”之名,得自于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徐光启,建筑上醒目的“徐家汇书院”几个字也集自徐光启手迹。“取名‘徐家汇书院’凸显了这座建筑不仅仅是一座图书馆,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表达对区域文化积淀、文脉传承的敬畏。”房芸芳说。

现在的徐家汇书院,已成为上海新晋的文化、文旅胜地。房芸芳说,今后书院还将进一步丰富图书馆功能,同时也为公众打造更多文化、旅游等服务。

    责任编辑:俞凯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