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昌造”李渡烟花,惊艳世界!

2023-08-09 08: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从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上

开创我国配乐烟花燃放之先河,

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

创造国内烟花燃放“四最”记录,

再到今年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

流光溢彩的金色焰火表演

……

绚丽夺目的李渡烟花

一次次惊艳绽放,

赢得了世界的惊叹声、欢呼声,

定格成人们的美好记忆。

7月28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上,李渡烟花持续闪耀

绽放的李渡烟花

如璀璨星河、烂漫花海,

把夜空装扮成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这一簇簇完美盛开的“空中绘画”背后,

是李渡烟花始终如一的匠心耕耘。

近日,

记者走进江西省李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

探寻其从业40年来

产品备受国内外客户青睐的成功秘诀。

瞄准世界市场

打造顶级品牌

从南昌市区驱车向东,大约一个半小时,便来到了“中国李渡烟花城”。穿过镌刻着这几个大字的牌楼,沿着宽阔平坦的道路向西行驶3分钟左右,是李渡烟花的唯一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山环水绕,往里走,只见一栋栋大小不一的厂房掩映在茂林间,间隔不等。“为了保障生产安全,厂房的间距是根据所属工序的‘危险系数’来划分的。”似乎是看出了记者的困惑,李渡烟花技术生产总监毛永华解释道。

当天10时,烈日当空,热浪氤氲,李渡烟花1号仓库旁,几名工人正忙着搬运货物、码放装车。经过紧张的劳作,满满两个车柜的产品装车完毕,待海关工作人员验收后,即可销往国外,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这批货物销往美国纽约和堪萨斯,包括3寸、4寸、5寸、6寸的礼花弹和组合盆花。”毛永华介绍,李渡烟花制作技艺纯熟,产品种类丰富,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备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世界各地的订单络绎不绝。据统计,近两年,李渡烟花年均出口量达11万箱,客户遍及美国、加拿大、巴西、日本、阿联酋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知名烟花产区和企业,耳熟能详的不胜枚举。行业群雄争霸、角逐同一赛道,李渡烟花何以脱颖而出?何以赢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李渡烟花将其归功于三大制胜要因——安全、品质、环保。

交谈间,记者跟随毛永华来到“李渡烟花教室”。20余名管理员正专心致志接受老师傅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我们都会在高温停产期间对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分为管理人员和一线生产工人两批次,确保安全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全掌握。”毛永华说。

除了让安全知识和技能入脑入心,李渡烟花在“硬环境”上的投入也毫不吝啬。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渡烟花现在的生产基地建设于20年前,为保障安全生产,近年来李渡烟花共投入6000万余元对生产基地进行了全面改造,在厂房布局、厂房设计、机械设备上进行了优化升级,并安装了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与防控系统,实现了对烟花生产全过程、无死角、智能化的安全监管。

“只允许单人作业的筑药车间,如果有其他人接近,系统就会自动报警,立马就会有专人来处理。”毛永华说,该系统还拥有智能人体静电管控、温湿度和粉尘浓度的监测、涉药机械状态监测等识别和报警功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安全。

促转型强发展

锚定“高端”领域

如果说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那么绿色环保则是生存线。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生产出更加绿色环保的烟花产品,成为烟花企业、制造商的“突围之道”。

7月28日晚,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李渡烟花使用的均是高科技环保烟花,烟花药剂无重金属物质、低硫,大大减少了燃放时产生的硫化物,成为李渡烟花积极转型升级的生动体现。

“让花炮更加绿色环保是行业发展趋势,李渡烟花每年投入上百万元,不断提升产品技艺,使得生产出来的烟花在燃烧过程中烟雾产生少、储运安全风险更低、颜色更加鲜艳明亮、停留时间更长,为烟花表演和庆典增添更多视觉美感。”李渡烟花总经理侯忠平说,相较于普通烟花在空中仅停留1至2秒,如今生产的部分李渡精品烟花可达3至5秒。

而这两三秒的时间差,是李渡烟花两三年来的匠心研发。

2020年,李渡烟花积极转型升级,着眼于精品礼花弹、大型焰火燃放等“高端”领域,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近几年来,在对国内外市场的充分调研基础上,李渡烟花投资近6000万元建立了一条精品礼花弹生产线,加大对精品礼花弹、城市烟花及安全环保产品的研发,把李渡烟花的产品、服务、文化送往世界各地。如今,李渡烟花每年的精品礼花弹订单量稳定在7万箱。

“精品礼花弹工艺精密复杂、花色品种繁多、空中停留时间更长,同一产品可变幻多种形状,饱满有型,如今市场更偏好这种产品。”侯忠平介绍说,制作高端精品烟花,原材料选取极为苛刻,“大概100公斤原材料中,经过反复粉碎过筛,才可以选出20公斤做精品,然后需要‘行家里手’手动完成配药、混药等工序,耗时较长。”

生产线铺设好了,去哪里招懂技术、够专业的工人,怎么留住科研人才,也是摆在企业面前一道难题。作为传统的手工制造业,花炮行业时常面临招不到、留不住年轻人和科研人才的“窘境”。

行业的痛点,也是创新的起点。面对花炮产业“青黄不接”的现状,李渡烟花提前谋划,加强与高校、科研所的联系与合作,以“真金白银”和满满诚意招才引才,为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建立稳定的“智库”。

“公司的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里大多是从业几十年的‘老手’,想要为行业输送新鲜血液和创新活力,需要建立和畅通科技创新人才向企业的流动渠道,引进符合条件的高层次、高技能、高学历紧缺性人才。”侯忠平说,目前企业正在与国内两所设置了火工专业的高校紧密沟通,为后续开展合作夯实基础。

原标题:《“南昌造”李渡烟花,惊艳世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