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和我的学生美丽邂逅山东小三线

2023-08-14 12: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吴建章

作为一名在高校辅导员战线工作17年之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大学生赛事,是我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确定今年以山东小三线建设为切入点,参加2023年度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

情缘:美丽邂逅山东小三线

2023年8月9日北京时间早晨6点,与在澳洲访学的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学历史系徐有威教授电话沟通交流时,依稀记的徐老师是在2016年4月的一天,领着我步入放置着山东小三线原山东第二前进机械厂档案的山东临沂工艺美术大厦。记得那个楼道很暗,那是因为楼道两侧堆积如山、堆到天花板的第二前进机械厂档案遮挡了光线。楼道里的档案延绵不绝,一直堆到隔壁的办公室里面。这个办公室是第二前进机械厂的留守处,该厂最后一任的厂长担任留守处主任,同时看管着这一堆堆的档案。从那时起,山东小三线建设在我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期待在适宜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虽然山东小三线建设历史是座富矿,但对于不具敏锐思索能力的我来说,就是暴殄天物。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长期在临沂大学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有的研究基础功底逐渐退却,不足以支撑深入的历史研究,愧对徐老师的培养。

时光不能倒流,我的历史研究也逐渐荒芜。不过作为师生,徐老师研究的一举一动,学生都在时时关注。最近十年,徐老师在小三线建设历史领域的研究卓有造诣,是小三线建设研究领域中成就最丰富、影响力最大的学者。我经年累月地拜读老师的一篇篇小三线建设大作,小三线建设的种子已深深根植于我的脑海中。

也许缺憾会给人带来另一种美,它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也会以另一种方式给人以补偿。正如当年没能把握住徐老师提供的机会进行山东小三线建设研究,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给了我心中山东小三线建设的种子破土发芽的时机。

访谈:扬帆起航山东小三线

确定以山东小三线建设为切入点和视角开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后,我开始制定实施方案、组建学生团队,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开展。

首先进行的是对临沂大学校园内的山东小三线建设者访谈。临沂大学坐落在山东临沂,作为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千里连绵的沂蒙山所在地,山东临沂是当年山东小三线建设的主战场。源于工作关系,了解到校园内有三线建设参与者。

2021年初,时任临沂大学资产处副处长的张金宝调至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作为上下级关系,张书记对我们关怀备至,工作间隙经常与我们进行人生交流。在一次谈话中聊到山东小三线建设时,张书记异常激动,告诉我他曾经在山东小三线建设工厂位于山东蒙阴的山东民丰机械厂工作。当我聊到想作为“互联网+”或“挑战杯”大学生竞赛红色专项活动项目时,张书记非常支持,并表示愿意一起开展活动。但因为疫情暴发的原因,项目迟迟未能开展。2022年初,随着学校岗位调整,张书记调至别的工作岗位工作,项目就此搁置。

2023年初,当决定以山东小三线建设为视角开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后,首先想到的是张书记,决定对其进行采访。5月23日下午,怀揣期待,带领团队所有人员对张金宝书记进行了专访。张书记非常热心地接待了团队一行,对过往的三线岁月如数家珍,脑中挥之不去的三线情怀、奋战场景清晰而明亮。

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张书记一家多名成员均投入到三线建设当中,为山东小三线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张书记的专访,使团队走出了活动开展的第一步,不仅加深了学生团队成员对三线建设的了解,更坚定了他们把项目做好的信心和决心。行百里者半九十,致胜利者积跬步。我们大踏步地行走在山东小三线建设路上……

在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会议室采访张金宝副书记,正对镜头讲话者为张副书记,2023年5月23日

通过对张副书记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临沂大学校园内生活着众多的三线建设者,后期我们又先后对原山东民丰机械厂、现学校教育集团刘鹏董事长和原山东工模具厂、现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孟沂副书记进行了专访。

在一次偶然到学校快递点取快递时,我与文学院庞晓东副书记闲聊时,竟然得知他是山东小三线建设厂二代,小时候在三线建设工厂生活,对山东小三线建设如数家珍。经常在一起工作、生活、交流的身边同事竟然还存有这么多宝库,直叫人拍案叫绝:世界很大,世界很小,世界很美!

在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会议室采访刘鹏总经理,单排坐者讲话者为刘鹏总经理,2023年7月4日

在临沂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办公室采访孟沂副书记,中间坐者讲话者为孟沂副书记,2023年7月5日

通过对临沂大学三线建设参与者及其后代等人的访谈和交流,项目团队了解到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丰成社区是山东民丰机械厂搬迁到城市后建立的社区,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街道银东社区是山东鲁光化工厂、山东光明机器厂、山东前进配件厂等三线建设工厂搬迁至城市的聚集地,大量三线建设者生活在两个社区中,项目团队决定利用暑假时间对两个社区的三线建设者进行集中采访。

走访:采撷记忆山东小三线

为做好暑期采访工作,在端午节放假期间,我开车到丰成社区和银东社区探路。6月24日早上8点,我驱车来到丰成社区,在社区门口坐着一位年龄偏大的老者在乘凉,与其交流时,了解到他是前山东民丰机械厂的职工。他非常热心地与我交流三线往事,往昔的三线岁月依然历历在目,动情之处充满自豪。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位老者,都是前山东民丰机械厂的职工,他们对我的采访既充满好奇,又非常感动,支持我把项目做下去。畅所欲言后,留存了他们的电话号码和社区主任的电话号码,方便暑期采访时的联络。10点左右,在结束丰成社区的探路之后,又驱车来到了银东社区。停下车后,车旁正好有位老者,上前与之交流。非常幸运,这位老者也是三线建设者。随着与老者交流的越发深入,老者的老家的村庄竟然与我老家村庄一路之隔,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老者的引路下,到达银丰社区办公楼,从社区人员那里记下了社区办公电话,以方便暑期采访的联络。

临沂丰成社区大门,2023年6月24日

临沂银东社区办公楼,2023年6月24日

做好前期准备后,7月5日上午,我驱车带领期末考完试的团队三位成员来到银东社区采访。需要说明的是,6月24日留存的银东社区电话号码一直无法打通,无奈之下在7月4日联系丰成社区张维民主任,张主任正好7月5日外出开会,约好7月6日到丰成社区采访,他推荐我们7月5日到银丰社区采访,并提供了银东社区郑玉春书记的电话,专门叮嘱让郑书记约张明泉等几个人参加采访。晚上八点多,联系上郑书记,郑书记告知7月5日上午要参加社区会议,但会全力配合我们的采访。在此张维民主任和郑玉春书记表示诚挚的感谢,在各位领导的热心帮助下,三线建设者采访活动才能够顺利进行。

到达银东社区后,由于与郑书记约好的时间有段距离,我们在停车处,看到两位老人在树下乘凉,我们主动上前交流。与6月24日探路时的场景一样幸运,树下乘凉的两位老人就是三线建设者,我们对两人进行了采访交流。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有人提问,有人录音,有人做笔记,配合得相当默契。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们又对另一棵树下的三线建设者进行了采访。意兴阑珊时,郑玉春书记打电话告知已在社区老办公楼准备好,我们匆忙奔向社区老办公楼。

在临沂银东社区随机采访三线建设者,因经验不足,未记下两位三线建设者名字,2023年7月5日

在银东社区老办公楼前,郑玉春书记早早在楼下等候,我们在拾级而上的二楼拐弯处,欣喜地看到了挂在墙上的山东小三线沂蒙军工文化研究室的标牌、军工讲堂铭牌及军工文化交流室的指引牌。

作者在山东小三线沂蒙军工文化研究室标牌下留影,2023年7月5日

在山东小三线沂蒙军工文化研究室,9位白发苍苍的三线老人早已等候多时,我们的感动之情无以言表。我向参加座谈会的三线老人介绍了项目团队组建、活动开展等情况,对于他们参加座谈,表示了诚挚的谢意。随即项目团队与9位三线建老人展开了热烈的座谈交流。王霞义老人作为唯一的参加座谈的女性三线建设者,是山东军工系统唯一的一位女技师。她因工作突出,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其丈夫从重庆嘉陵机械厂奔赴沂蒙山,支援山东小三线建设,两人都是共产党员。当王霞义老人用坚毅的眼神说“把三线建设好,让党中央放心,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睡好觉”时,我们理解了初心与使命的深刻含义,感悟到了忠诚的本色、信仰的力量。

山东小三线沂蒙军工文化研究室秘书长张明泉表示,他们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现在他们仍要发光发热,协助社区打造和谐幸福的家园。一个个不畏艰险、甘愿奉献的感人至深的三线故事,深深吸引着参加座谈会的每一位成员,他们时而倾听,时而提问,时而做笔记,深受教育。座谈结束后,项目团队成员对参加座谈会的三线老人表示了深深的感谢。

作者的团队在山东小三线沂蒙军工文化研究室与三线建设者座谈交流,正面拐角处的女三线建设者为王霞义老人,背对镜头正在讲话的为郑玉春书记,右边拐角处为张明泉秘书长,2023年7月5日

参加完与三线建设者们的座谈,在郑玉春书记和山东小三线沂蒙军工文化研究室秘书长张明泉的陪同下,团队一行参观了社区内建设中的军工文化广场。该广场由政府投资200万元,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的社区军工文化广场。广场已初具雏形,既有耸立的军工标识,也有工厂的简单介绍,还有摆设的军工产品,无一不透露着浓浓的军工气息。

临沂银东社区耸立的军工文化广场标志,2023年7月5日

参观完军工文化广场,团队与郑玉春书记和山东小三线沂蒙军工文化研究室张明泉秘书长一起步入银东社区新办公楼。在办公室,我们与社区党总支书记陈连纵、居委会主任庄乾燕进行了亲切交流,双方就新时代大学生走入社区,进行社区服务等事宜进行了热烈讨论。

与银东社区党总支书记陈连纵(男)、居委会主任庄乾燕(女)交流,2023年7月5日

7月6日上午,根据先前与丰成社区张维民主任的约定,驱车带领项目团队三位成员来到了丰成社区。下车后,团队成员非常熟练地主动与门口纳凉的老人交流,他们基本上都是当年的三线建设者或者家属。礼貌地问候,侧耳地倾听,亲切地交流,见证了团队成员的成长。在社区门口,团队非常幸运地采访到山东民丰机械厂原厂长,回忆起当年的三线光辉岁月,刘芳厂长依旧感到无限的光荣与自豪。

在临沂丰成社区与三线建设者合影,前排中间坐者为刘芳厂长,后排中间站者为张维民主任,2023年7月6日

项目团队来到张维民主任父母家,拜访了两位小三线建设者老人张新华与密兰凤夫妇。密兰凤是第一批到山东民丰机械厂工作的老三线建设者,张新华是从部队系统转到山东民丰机械厂的干部。谈及过往三线岁月,两位老人激动不已,动情之处眼睛泛花,也充满无限的自豪。张新华与密兰凤夫妇一家四人来自四个不同的省份,两代人为三线建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访谈结束后,两位老人非常热情地把茶几盘中的苹果塞到学生手中。回校后,学生把未吃完的苹果留在了办公桌上,一个苹果至今还完好地、静静地在那里散发着清新的香气。每每看着苹果,就会想到张新华与密兰凤夫妇,以及他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临沂丰成社区采访张新华(男)与密兰凤(女)夫妇,2023年7月6日

离开完张新华与密兰凤夫妇家,我们步入小区内的军工文化广场。相对于银丰社区建设中的广场,该处广场比较老旧,且较小。通过仔细阅读了民丰小区的简介及展示的老照片,我们对山东民丰机械厂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对社区发展的关爱。

临沂民丰小区军工文化广场宣传栏,2023年7月6日

参观完民丰小区军工文化广场,我们在丰成社区党群文化中心与社区张维民主任等人进行了座谈交流。翻阅那本滚烫的《三线军工岁月民丰机械厂(9381)实录》一书,感受着回忆者的三线奉献岁月,无不让人肃然起敬。我向张维民主任等人汇报了项目开展情况,张维民主任向团队讲解了社区建设发展情况。我们认真聆听了参加座谈会的三线老人的三线故事,共同感悟三线岁月。会谈中,双方就志愿服务、社区服务、三线建设者关爱、军工文化建设等方面达成一致,后期共同推动各类活动项目的深入开展。

作者与张维民主任等人在丰成社区党群文化中心交流,讲话者为张维民主任,2023年7月6日

张志强主编的《三线军工岁月——山东民丰机械厂(9381)实录》(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2017年版)一书封面

紧锣密鼓的社区采访虽然已告一段落,但访谈活动会在以后的时间持续进行。在两天的时间内,我们相继采访了几十位三线建设者。他们一个个鲜活感人的三线故事,令项目团队成员十分动容。社区的采访,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三线建设及三线精神的深刻理解,也使团队成员更加认识到了对项目活动开展的价值和意义,更坚定了他们把项目做大做强做优的信心和决心。

调研:寻踪踏迹山东小三线

集中访谈完临沂银东社区和丰成社区的三线建设者,我们马不停蹄地自7月7日对部分山东小三线建设旧址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出发前,我们接到了一个好消息,我们以山东小三线建设为视角申请的“拾遗补忆赋能乡村实践教育团”被评为“调研山东”2023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这极大振奋了团队成员的信心。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需要补充的是,在较早的5月27日,我带领着项目团队成员先期调研了山东人民印刷厂和山东民丰机械厂旧址。不仅是为暑期的山东小三线建设旧址调研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前期探路,也是为了让团队成员加深对山东小三线建设和三线精神的了解。由于山东人民印刷厂建有山东小三线纪念馆,我们选择的第一站是位于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办事处塔子村的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当然需要提前预约。通过厂内宣传栏的介绍,我们看到现在的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已成为山东小三线纪念馆、莱芜709文化产业园、济南市莱芜区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等,致力于打造具有省内外影响力的党建活动基地、传统教育基地、影视拍摄基地和工业遗迹旅游基地。

在山东小三线纪念馆馆内,我们参观了馆内各个板块的介绍及展品,看到了各省小三线分布图和山东小三线地图分布图以及山东小三线工程一览表等,对于全国的小三线、山东的小三线有了大致的了解。离开纪念馆,我们参观了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的厂房、食堂、宿舍楼等,部分场所尚在使用。

在山东莱芜的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门口合影,作者的团队全体成员调研第一张合影,左起韩力源、胡鑫宇、吴建章、李永攀、仇慧颖、牟梓萌等,2023年5月27日

作者团队在山东莱芜的山东小三线纪念馆内合影,2023年5月27日

作者的团队山东莱芜在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厂房前合影,2023年5月27日

调研的第二站是位于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笊篱坪村的山东民丰机械厂旧址。现在的山东民丰机械厂旧址已由山东东蒙集团对车间、办公室、大礼堂、职工楼等设施进行了保护性开发,改造建成了上山下乡度假村、中国军工文化园、9381军工小镇、山东岱崮地貌地质博物馆、山东三线军工文化博物馆、实弹射击中心、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等,成为广大三线人及其后代缅怀历史、寻根筑梦的精神家园和旅游胜地。

步入山东岱崮地貌地质博物馆,在山洞内,我们参观了军工风采展示,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让我们沉浸在往昔的三线建设岁月。最后,我们来到了坐落在景区的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看到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教学楼等场所,对临沂大学的快速发展感到由衷地骄傲与自豪。

作者团队在山东蒙阴的三线军工第一镇字前合影,2023年5月27日

作者团队在山东蒙阴的岱崮园区博物馆山洞前合影,2023年5月27日

在岱崮园区博物馆山洞内合影,2023年5月27日

7月7日早上,我们带上行囊,踏上了为期三天的山东小三线建设旧址调研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调研安排,我们的第一站来到了位于临沂蒙阴县旧寨镇向阳峪村的山东鲁光化工厂旧址。我们发现山东小三线建设时期的设施大部分在岁月的侵蚀下或被拆除,或被村民占用,或淹没于荒草和残垣断壁中,往昔的山东小三线建设工厂场景已无法复原,这不仅是山东鲁光化工厂旧址现状的缩影,也是后期调研的大部分山东小三线建设工厂旧址的写照。在村庄小卖部前,一位老乡非常热情地带路到村支书家,三位项目团队成员(其中两位女同学)直接跳进老乡的三轮车内,我们开着车在后面跟随,看着前面在落差较大、高低起伏、急转减速的路面上上下下的三轮车,着实为三位同学的安全捏了一把汗。

老乡带着我们到村支书家,村支书不在家,其妻子非常热心,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我们婉言谢绝。村支书妻子联系上了本人,由于有事,村支书电话告知安排一名村委会成员在进村拐弯处集合。在村委会成员的带领下,我们瞻仰了高大的毛泽东主席壁画,寻找到山坡石墙处的国营山东鲁光化工厂红字,参观了八〇二纪念碑。最令我们惊喜的是,在向阳峪村内建有军工小道。漫步军工小道,一幅幅三线建设时期的标语,一幕幕三线建设时期的场景,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惊喜万分,手机拍照忙得不亦乐乎。在参观完军工小镇后,我们乘车在山间公路行走时,远眺建在山体半山腰的山东鲁光化工厂旧址山洞,由于已过中午,老乡说上下山的时间需要1个多小时,团队成员都已饥肠辘辘,留有念想,期待下次近距离的相逢。

作者团队在山东蒙阴的原国营山东鲁光化工厂(802厂)旧址前合影,2023年7月7日

在军工小道壁画标语前合影,2023年7月7日

远眺已废弃的山东鲁光化工厂山洞,2023年7月7日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位于临沂蒙阴县坦埠镇鑫中山村驻地的山东光明机械厂。在曲折的盘山小路上行驶时,我们看到了坐落在山沟里的山东光明机械厂老建筑,虽经过岁月的冲洗,但高耸的建筑依然散发着光芒。我们在山东光明机械厂旧址的蒙阴党性教育基地简单进行了午餐,在已封闭的山洞前驻足观望。在奔赴下一站的路上,看到了紧闭的山东光明机械厂正大门。

在山东光明机械厂老建筑前,2023年7月7日

在山东光明机械厂山洞入口处合影,2023年7月7日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位于临沂市蒙阴县坦埠镇东崖村的山东672发电厂。旧址已由山东琅琊王酒有限公司打造成集酒类酿造、洞藏、酒文化体验、餐饮住宿、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山东琅琊王洞藏酒主题公园。出发前通过坦埠镇政府工作人员,联系了山东琅琊王酒有限公司周仁良厂长,他非常热心的介绍了公司的情况,对于三线建设也如数家珍,欢迎我们去参观品酒。

在车上,远远就能看到巍峨耸立的仿古楼宇和山东琅琊王洞藏酒主题公园的大字。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步入藏酒的山洞参观,看到山洞内藏有大量的琅琊王酒,拾级而上,到达山洞的三楼,工作人员介绍山洞最高处达17米,分层是后期根据需要改造而成。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无限感慨,既感叹三线人的鬼斧神工,又钦佩三线人的奋斗精神。

在山东672发电厂纪念处合影,2023年7月7日

在山东672发电厂山洞内与工作人员合影,2023年7月7日

第四站我们来到了位于临沂沂水县高庄镇杏峪村的山东前进配件厂。工厂三面环山,非常符合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方针。在通往旧址的唯一一条道路上,远远看见前面小山上(元宝山)有座塔,我们并未登高望塔,事后得知该塔名叫双星塔,可能是因为山东前进配件厂旧址被双星集团利用,由双星集团开发所建而得名吧。

在九四二六旧址合影留念后,我们驱车先围绕元宝山山脉下的道路左边走,看见了少许的老建筑,看见车辆无法向前行驶后倒头回走;转回原点后,又绕着元宝山山脉下的道路右边行走,畅通无阻地驶入双星厂厂房,在车上走马观花地浏览了前进厂的老建筑。

在九四二六旧址前合影,2023年7月7日

山东前进配件厂遗址,2023年7月7日

第五站是7号调研的最后一站,我们又踏进了山东民丰机械厂旧址所在地。选择作为最后一站,是因为这里得到了充分开发,住宿、吃饭等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况且我们已经在5月27日参观过这里,对这里的情况也比较熟悉。

穿插个小故事,由于调研经费有限,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通过层层关系享受到了优惠政策,每晚每人60元,三个女同学住在了三人间的房间,心存愧疚,唯有努力。

上天会眷顾垂青努力的人。在山东民丰机械厂旧址,发生了让项目团队久久难以忘怀的事情,不是发生在白天,而是发生在夜晚……

在进行实地调研前,从山东小三线沂蒙军工文化研究室张明泉秘书长处得知,8日在岱崮举行首届军工文化旅游节筹备会,7日报到,晚上聚餐。我们非常渴望得到他们的指导。早早吃完晚饭后,虽然天上的星星已开始眨着眼睛,一天的实地调研令团队每位成员十分疲惫,但我们依旧执着地在军工大食堂山下的道路上等待。等待过程中,我突然想到,如果筹委会成员看到我们打着调研旗帜,效果是不是更好呢?急令一名成员火速到车里取项目旗帜。

经过较长时间的等待,晚上八点多,突然看到从山上下来一些老者,猜测这些人可能是筹委会成员,我们马上展开旗帜等待。令我们感动的是,这群人看到我们的旗帜,主动上前与我们交流。人群中我们看到了熟悉的张明泉秘书长,我们认识了全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何民权、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党委副书记兼副厂长穆宝忠等人。何民权副秘书长当即决定,明天中午安排专场接受我们团队的采访,并要求活动组织者做好各项事情的准备工作。我们深受感到,没想到能够得到如此的眷顾。

筹委会都是三线人,非常热心地给我们写项目的推荐信和社会实践的证明信。感谢穆宝忠书记把其编著的《红光记事》题字赠书与我,随后穆宝忠书记经常细致耐心地解答本人山东小三线建设历史的各项疑惑,在此深表感谢。在岱崮军工文化广场,团队成员席地而坐欣赏李威利老人弹奏的吉他曲,优美的吉他曲消除了团队成员一天的疲惫,带给我们心灵的慰藉。

时间的指针指向了晚上十点,欣赏完李威利老人弹奏的吉他曲后,团队一行步行回宾馆。此时的天空繁星闪烁,优美得让人沉醉,同学们纷纷用手机、相机齐拍摄。如梦似幻的星空彻底洗刷了身上的疲惫,今晚同学们一定能够做个好梦。而我,只能在司机师傅韵律感十足、鼾声如雷的呼噜声中辗转反侧……

与首届军工文化旅游节筹委会成员交流,中间者为何民权副秘书长,何民权副秘书长左边(男)为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党委副书记兼副厂长穆宝忠,右边(男)为山东东蒙集团董事长张志强,2023年7月7日

穆宝忠副书记题字赠书与我,签字者为穆宝忠副书记,前排站立者为张明泉秘书长,2023年7月7日

左起:李威利、张明泉、本人、穆宝忠,2023年7月7日

军工文化广场聆听李威利老人弹奏优美的吉他曲,2023年7月7日

8日清晨,在手机闹铃声中迷迷糊糊起床,新的一天的战斗开始了。吃过早饭,我们启程奔赴调研的第六站——位于淄博沂源县裕华村的山东裕华修配厂旧址。旧址已为双星集团鲁中公司开发利用,看着紧闭的大门,我们没有步入其中,在大门右边较高的地势,我们进入废弃的平房,里面空空如也。不甘心的我们又驱车驶入一条小道,步行上至小道的高处,两座废弃的宿舍楼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山东裕华修配厂遗址门前平房合影,2023年7月8日

山东裕华修配厂宿舍楼遗址,2023年7月8日

离开山东裕华修配厂旧址,我们奔向本次调研的第七站——位于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办事处塔子村的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由于在5月27日对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在这里我们又简略地参观了山东小三线纪念馆、园区内的街道布景等,并根据项目需要拍摄了部分视频。

在山东小三线纪念馆内观看山东小三线视频,2023年7月8日

在山东人民印刷厂遗址朗读毛主席语录,2023年7月8日

本次调研活动的第八站,我们来到了位于济南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大上峪的山东新华翻砂厂旧址。非常不凑巧的是,山东新华翻砂厂旧址自7月8日,即我们去的当天开始闭馆整修。在我们耐心请求下,门卫允许我们进入厂区,但只准许我们在门口的山洞前合影留念,不能进入山洞和参观厂房,我们只能悻悻离去。我们的缺憾在离开时得到了少许的弥补,道路右边靠近山体的地方建有大量的山东新华翻砂厂老建筑,它们静静地待在原地,等待着有心人的惊鸿一瞥。

在山东新华翻砂厂遗址山洞前合影,2023年7月8日

8日上午的参观非常匆忙,虽然我们早上七点吃饭,七点半前就已出发,但我们参观完山东新华翻砂厂旧址后已过11点。7号晚上与何民权副秘书长约好12点30对其进行专访,但山东新华翻砂厂旧址到山东民丰机械厂旧址的距离,开车需要1个多小时,也就是说12点30前未必能赶到山东民丰机械厂旧址。匆忙向何民权副秘书长作了解释并取得了谅解,约好推后半个小时,即1点正式进行专访。我们马不停蹄地向山东民丰机械厂旧址飞奔。路途还算顺利,12点30多,我们到达了山东民丰机械厂旧址,简单到军工大食堂吃过饭后,我们匆忙赶向约好的地点,还好在路上碰到何民权副秘书长和张明泉秘书长两人,我们一起步入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教学楼贵宾室。

经过简单的准备之后,我们对何民权副秘书长进行了专访。何民权副秘书长向项目团队讲解了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建设历程和战略价值,指出当时中国面临外部巨大威胁,三线建设的战略十分关键,三线建设为广大三线地区培养了千千万万高素质人才,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这在共和国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何民权副秘书长表示,军人亮剑的底气来自军工铸剑,三线建设是中国的国防、科技和各种工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剂,是西部发展的催化剂,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的西部大开发,正如钱学森先生所言:三线建设是共和国建设史上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最后何民权副秘书长对新时代大学生提出了四点期望:有上进心,能吃苦,会思考,敢拼搏。专访何民权副秘书长活动,使团队成员倍受鼓舞,坚定了探索三线建设历史的信心和决心。

在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贵宾室专访何民权副秘书长,中间讲话者为何民权副秘书长,2023年7月8日

与何民权副秘书长合影留念,2023年7月8日

专访完何民权副秘书长,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200公里外的日照,因为我们要弥补调研过程中的缺憾之一,既然在山东裕华修配厂旧址调研收获最小,我们要到山东裕华修配厂几经改制后的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参观裕华厂史陈列馆弥补。

7月9日是周日。当我们驱车赶往网络搜寻的地址时,发现到达的地方并非我们所要参观的地方。经过张明泉秘书长大力支援,我们联系到了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的李建军副总经理。李建军副总经理1967年随父母迁入沂蒙山区,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山东裕华机器厂团委、厂办公室等部门任职,现任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的李建军副总经理。

李建军副总经理给我们发送了厂址的定位,告知正在有重要事情处理,让我们先期抵达等待。抵达公司后,我们在门口与公司师傅进行了亲切交谈,了解到师傅曾经在山东裕华修配厂旧址工作过,一直跟随公司走到现在,见证了公司的起起伏伏。在我们与师傅交谈过程中,李建军副总经理驱车赶到公司。我们边走边谈,在陈列馆外打靶实验场景展示处,李建军副总经理给我们讲解了打靶实验情况,验证弹丸在固定条件下的破甲能力。拾级步入二楼的裕华厂史陈列馆,李建军副总经理给我们讲述了裕华厂史陈列馆的建设情况,并就馆内的展示的图片、实物等给我们进行了详尽的讲解,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三线故事,特别是李建军副总经理饱含激情的朗读自己撰写的厂庆《团聚赋》时,我们无不拍案叫绝,热烈鼓掌。感谢李建军副总经理百忙之中对我们项目团队的大力支持。

在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与李建军副总经理在裕华厂史陈列馆前合影。中间长者为李建军副总经理,2023年7月9日

在裕华厂史陈列馆,认真聆听李建军副总经理讲解,2023年7月9日

裕华厂史陈列馆是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即项目实地调研的最后一站。在7月7日9日的三天调研中,项目团队行程1000余公里,跨越临沂、济南、淄博、日照等地,实地调研了山东鲁光化工厂、山东光明机械厂、山东672发电厂、山东前进配件厂、山东民丰机械厂、山东裕华修配厂、山东人民印刷厂、山东新华翻砂厂等八个工厂的旧址和纪念馆。通过实地调研,项目团队不仅对山东小三线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也对山东小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进行了积极地思索,更增强了团队对山东小三线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的信心与决心。

弘扬:薪火相传山东小三线

三线建设是共和国建设史上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伟大实践中,三线建设者们孕育出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激励广大三线建设者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永续传承的重要精神资源。项目团队所做的各项努力,是希望通过实践成果,在大中小学生群体及社会群体中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使之成为建设国家、强盛自我的坚定信仰。

为做好三线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项目团队对大学生群体和社会群体开展了一定规模的调研和访谈,以期在较大范围内了解他们对三线精神的认知情况,为开展的三线精神传承和弘扬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群体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学生对三线精神的认知,不仅是对三线建设历史的学习,更有利于三线精神的传承。通过召开班会、调研访谈等形式对自己所负责的2022级282位同学展开了小范围的调查,调研结果显示:少数学生对三线建设和三线精神有模糊认知,大部分学生对这段共和国记忆则是知之甚少。

社会群体对三线建设和三线精神的了解认知也是项目团队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团队成员利用暑期时间深入社会,对社会不同群体进行了调研。在调研的老年群体中,只有少量的老年人对于三线建设有所了解,大部分老年人对三线建设不甚了解;在调研的中青年以及年龄更偏小的群体中,大部分人对于三线建设是完全陌生的,仅有少量的到过三线工厂旧址旅游区的人对三线建设有所了解,但较为模糊。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和社会群体的广泛调研,项目团队感受到了三线建设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及三线精神传承弘扬的紧迫性,并为此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

项目团队利用便利条件,首先在大中学生群体中宣讲三线建设和三线精神。一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主题团课等方式讲述三线建设历史和传播三线建设精神,并组织大学生观看了三线建设题材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崮上情天》等,以期使大学生对三线建设和三线精神从感性了解过渡到理性认知;二是通过读书会等方式组织大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同时拍摄微视频讲述三线建设、感悟三线精神。

在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五楼教室召开主题班会。宣讲者为团队胡鑫宇同学,于2023年4月20日

在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1楼109教室观看电影《你好,李焕英》,2023年5月7日

项目团队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深入到临沂开慧实验学校、临沂费县薛庄镇抗大完小、临沂费县薛庄镇中心小学等学校的中小学生群体中宣讲三线建设历史和三线建设精神。项目团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三线精神在大中小学群体中遍地开花,更好地担负起时代新人的重要角色。

 

韩力源同学在费县薛庄镇抗大小学宣讲三线精神,2023年3月24日

项目团队借助公众全媒体与自媒体平台,对三线建设和三线精神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项目团队成立伊始,自建了三线精神薪火传微信公众平台,对三线建设、三线精神的有关内容进行转载报道,开展的实践调研、座谈访谈、宣讲宣传等活动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及时跟进发布;项目团队积极把相关活动报道向院、校及社会媒体进行投稿,《济南日报》、《临沂日报》、琅琊新闻网、临沂大学团委、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等多家重要媒体平台相继刊登了项目团队开展的实践成果。著名的三线文化传播平台“三线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平台于2023年7月14日以“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何民权走访山东省临沂大学”为题,刊登了项目团队的重要实践成果。通过项目团队的努力及宣传报道,三线建设和三线精神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琅琊新闻网、《临沂日报》在临沂客户端、舜网教育等媒体报道项目团队三线建设实践成果

山东各媒体有关我们团队这次活动的报道文章

为使更多人了解三线建设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项目团队还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之际,积极深入社会,走进社区,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感情,在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内宣传三线建设和三线精神,希望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讲好三线故事,传承三线精神。

来自参加活动的学生的回响:学思践悟山东小三线

山东小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精神传承调研历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命的感动,更多的是给予我们个人及团队的共成长。我们团队的各位同学都留下了以下各自的观感。

韩力源:用脚步丈量三线大地,用双眼看见乡村蝶变。对于我们来说,这次实践调研是次磨炼自己、丰富阅历的难得机会。作为一名临大学子,深受沂蒙精神与红色文化的熏陶,我们要追寻红色足迹,讲好三线故事,弘扬三线文化,传承三线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李永攀:三线建设的辉煌年代虽然远去,但是三线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前行,谱写时代华章,特别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品质,犹如灯塔照亮我们的前行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传承弘扬好三线精神,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散发出更大的光芒。

牟梓萌:通过对三线旧址的调研和对三线建设者的采访,我深刻认识到了三线建设者的辛苦与不易,他们不畏艰难,只讲奉献,敢闯敢拼,真正诠释了三线精神的实质内涵。心有所信,方能远行。新时代的青年要学习三线精神,扛起时代重任,

胡鑫宇:通过此次调研实践,我感受到了一代代建设者为了国家富强所作出的艰辛努力。三线精神在新时期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干事创业的热情。新时代的我们要从三线精神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当、敢作为,争做新时期国家发展建设的主力军。

仇慧颖:三线建设者以坚守岗位、奉献国家为信念,默默地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努力,中国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奇迹。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发扬他们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精神,怀揣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和对困难不轻易妥协的心,越过山丘,到达彼岸。

余音:砥砺前行山东小三线

时间又拉回到2023年8月9日早晨5点49分,半睡半醒的我听到手机微信铃声,下意识地起床看手机,发现是徐有威老师加我微信的信息,这可能是徐老师新的微信吧,急忙加上徐老师微信。 这次徐老师发给我7月7日晚上在岱崮与穆宝忠书记、张明泉秘书长、何民权副秘书长等人的合影。因前述学术荒废等原因,我尚未把项目活动情况向徐老师汇报。

正在远在澳大利亚访学的徐老师,刚刚通过穆宝忠书记了解到我正在做山东小三线调研事情时,亲自打微信电话了解项目开展情况。他不仅给我提出了多条非常好的建设性意见,而且给我发送了许多有关小三线“挑战杯”比赛及社会实践的文章供我学习,并且答应出任顾问,大力支持指导项目的开展。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虽然愧对老师的培养,没能走上学术道路,但老师关键时刻的助力,令我终生难忘。唯有踔厉奋发,才能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挑战杯”活动如火如荼进行,我们的山东小三线故事也在行走的路上开花结果……

作者简介:吴建章,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辅导员,副教授。曾荣获山东高校十佳辅导员等荣誉称号10余项,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等各类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省级等各类科研奖励30余项,其中连续两年(2015-2016年)在山东省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荣获三次一等奖,连续三年(2018-2020年)荣获山东高校辅导员工作论坛一等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