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劭立:用摄影重构多元时空

2023-08-14 16: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BEFORE BOOM!》是一本介于摄影与动画之间的静态影像画册。画册平行叙述了发生在三个不同时空、不同维度下的线性故事。通过文字、动画和影像三条不同的显性线索,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故事,透过这个故事,我们能看到一个世界被一番真假难辨的讲述(*震网事件*)和一个入侵的噩梦(*盗梦侦探*)所扰乱和侵蚀。

通过把三个线性故事有机的链接在一起,立体的展现了当代社会面临的分别来自互联网安全、人们的精神健康以及生物层面的三种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时,书中所隐藏的爆炸倒计时也越来越近。摄影学习小组的宗瑞潇、舒欣就王劭立的画册《BEFORE BOOM!》展开讨论。

在《BEFORE BOOM!》画册中,叙述了发生在三个不同时空、不同维度下的线性故事。您是如何想到用“震网”病毒事件和既存动画作品《红辣椒》与您在武汉拍摄的影像作品相联结的?

王劭立:在画册的设计上,我是从翻看自己照片开始的。它首先是一种整体的感觉和气质,我需要让这种抽象的感觉实体化,于是会先对照片进行编辑,但是编辑完后觉得那种感觉没有达到,于是就会想办法加强它,这时候就加入了《红辣椒》。然后在不断修改编辑的过程中,照片和动画截图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越来越明确,最后在文字的选择上面就会更加有针对性。

将既存动画截图与真实影像拼贴的创作手法十分新颖,为何选择这样的拼贴手法?您认为这两个场景之间的关联性在何处?

王劭立:拼贴的原因是觉得它们之间有互补性。像当代摄影,很多作品都是栖寄于现实之上的,但它指向了概念上的多义,显得很暧昧。动画却正好相反,正因为我们往往对于动画的“真实性”不抱有太大期待,所以它可以从概念出发直指现实,反而显得更加清晰直接。将两者放在一起,会给照片和动画电影截图都留下一个叙事通道。由于是两种不同的媒介,所以不易混淆,会保留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边界。"

这部动画于您所拍摄的影像而言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王劭立:我一直认为今敏导演的作品是有“摄影精神”的,从内容上来说《红辣椒》这部动画电影的关注点也是我平时的兴趣点。我记得我当初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动画电影、实拍电影和纪实摄影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可能是我潜意识里编辑画册的初衷,而今敏导演是一个很合适的节点可以串联这几个方面。

从您拍摄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您对于拍摄对象有着敏锐的捕捉力。您为什么会选择特殊人群作为您的拍摄对象,或者说促使您拍摄这类人的契机是什么?

王劭立:拍照时会见到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群,有特殊气质的人会很容易看到。我拍摄人物的动机一般都是他/她“很特别”,这会让我产生好奇心想要接近。特殊人群的定义需要一个固定视角和一套衡量标准,而这种标准往往是失真的。在拍摄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不特殊”。

我们观察到画面中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的距离非常近,请问您在拍摄的过程中是如何克服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感?

王劭立:放松的拍摄,真诚的交流,多注意观察环境,放机灵一点。

在您拍摄人物的影像中,大部分都运用到了闪光灯,这对于被拍摄者而言是尖锐与刺眼的。被拍摄者在快门的那一刹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您又是如何捕捉人物瞬间的?

王劭立:惊讶、疑惑、愤怒、开心、淡定等等,各种表现都会有。我尽量的不想破坏他/她在环境中的状态,所以通常拍的第一张是不会打招呼的。如果第一张照片没有拍好但自己还想继续,那就得变成拍慢照的方式了,这时考验更多的是沟通能力,能不能让被拍摄者放松自然。

您的作品大部分拍摄于2019-2022年的湖北武汉,记录下了武汉的城市景观和特殊人群的生活环境。有别于城市居住者的身份,在摄影师的视角下,您对这片土地是否产生了全新的思考?

王劭立:摄影作为一种活动方式,扩充了我的认知范围和活动空间,让我能连接城市的不同地方和人群。在日常与非日常的转换中,一些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和矛盾都会展露出来。在疫情强有力的影响下,变形的不止是我们的生活,还有城市空间本身。这既是一种脆弱感也代表了一种可塑性。

从您拍摄的画面中能够感受到人物与空间的微妙关系,您是如何用镜头来传达复杂环境中人物的情感的?

王劭立:在行走拍摄的过程中,我会有意识的识别特定空间所携带的信息,分辨它与其他同类别空间的不同。人和地方的交互就更难把握一些,它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这就需要我回到家后对拍摄的照片进行复盘和理解,不断的进行调整。最终呈现照片时我会回忆当时行走拍摄时的体验,通过编辑把脑海中的概念实体化,重构拍摄空间。

《BEFORE BOOM!》一共分为五个章节,这其中的关联性是什么?整条故事线是线性发展的还是非线性发展的呢?

王劭立:五个章节整体上是一个矛盾缓慢展开的过程,它与《红辣椒》的剧情相对应,有一种线性发展的感觉。但是每个章节的编辑我都保留了一定的独立叙事空间,它们可以不依赖前后章节自成体系。

在您的早期推文中您有提到过因为喜欢森山大道而去模仿学习,但显然您现在的作品中每张照片都非常具有个人特色,可以谈谈您是如何摆脱森山大道的影响的?又是如何一步步找到属于自己风格的?

王劭立:直到现在,观看森山大道的摄影作品也会带来一种想要上街拍照的冲动。从在乎照片到在乎摄影,我会更加轻松的选择拍摄方式,不会有意识的想要摆脱森山大道的影响。在拍摄风格上,我觉得个人选择自己舒服的方式去拍就好,不用在乎那么多。

对于作品《BEFORE BOOM!》而言,对您产生较大影响的艺术家有哪些呢?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劭立:我很喜欢Christian Patterson的摄影画册《Redheaded Peckerwood》。他重新找寻了一起发生在多年前盖棺定论的连环杀人事件,有意思的是在进行回访的过程中,他还找到了一些当时警察没有发现的证据和物品。这让我对摄影重构 “事实”的能力有了新的看法。

可以聊一下作品《BEFORE BOOM!》的封面图有什么深刻的意义或者为什么选择它作为封面图吗?

王劭立:这张照片是在武汉天兴洲拍的,近几年的枯水季致使这里的照片都很火。通常图片会配有类似“不出武汉就能去到大西北”“来到了沙漠”“翡翠湖”这些词条,这体现了一种把“A”变成“B”的网红文化倾向。有趣的是当时我在“沙漠”拍到的是一个在武汉生活的维吾尔族小朋友,这就使得画面更“真”了。我觉得这照片和画册的内容气质都挺贴合的,就改了一下当封面。

可以聊一下如何在学习生活中积累自己的拍摄经验和审美吗?

王劭立:看书、看电影、听音乐、看抖音快手、注重观察、分类和打破分类、与其他从事不同行业和不同思想体系的人多交流。这都能让我扩充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在拍摄中会对重点问题集中注意力。在审美方面我觉得它的“身体性”更强一些,转变是需要机缘巧合的。但在观看艺术作品时,我会尽量站在创作者的角度猜想他/她的想法和动机,了解大家是如何把一件事说清楚的,这对自己传达内容方面会有参考和帮助。

可以说说您未来的计划吗?作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您对于摄影这一表达方式有着什么样的理解?

王劭立:未来希望有机会能更精细、跨度时间更长的针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议题进行拍摄,可以提供给其他学科和从业者们有价值的素材和参考。摄影对我而言,既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观察者姿态和活动体验。摄影的特性赋予了它在传播和读取层面拥有强大的能量,在这一点上它往往会聚焦很多注意力。但从拍摄者角度而言,很多核心表达或在关掉照相机那一刹那就已经结束了,而这些是属于私密性质的,是“无人观看”的。

Midjourney在今年引发了热议,您在未来的创作中会考虑使用AI吗?您认为AI与摄影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王劭立:会根据内容来定,如果合适就会用。我觉得讨论AI和摄影的关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AI最终能改变人的时空观念,也许我们今天讨论的摄影都不复存在了。

王劭立

1992,年生于湖北武汉,本科硕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动画专业,目前工作居住于武汉,艺术实践以摄影为主,包含绘画、文字和动态影像。作品关注于城市发展中空间与人的交互关系、人与人的接受和排斥、现代人心理健康等问题。

原标题:《王劭立:用摄影重构多元时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