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轰轰烈烈地吃饭,认认真真地生活:在老派少女身上,看见自尊自强的女性力量|翻翻书·送书

2023-08-18 17: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对很多人来说,餐桌塑造了我们对家庭氛围的记忆,以及对爱的具体感知与想象。妈妈病逝后,自小看着外婆与妈妈张罗众人日常吃食的洪爱珠,便试图用味蕾记忆复刻失传菜色,重建与往昔温馨生活的连结

在她的《老派少女购物路线》中,食物不仅仅是食物本身,它也是思念的寄托,是人际交往的智慧,是过往青春的留存。厨房的烟火背后,是家族情感的绵延,更是一幅动人的老台北人情风土画卷。正如舒国治评价的:“洪爱珠这本书,说是写吃饭,也更是写家人。说是写饮食的审美,也更是写人生的句点逗点。说是写世道家园风俗之返视,也更是写自己怀亲从而修心养爱的过程。所以书名虽叫购物路线,也其实是少女成长路数。”

洪爱珠坦言:“这本书其实讲的是一个北台湾家庭圆桌吃饭的历史怎么样滋养了一个后来长大的独立的女性。我觉得每个妈妈传给子女的事物都很了不起,无需特别歌颂,我比较想写长辈这些经验给我们这一代女生什么样的支持与养分。”通过写下这些以食物为载体的故事,洪爱珠得以与老派少女的精神更加贴近。她们的不易与隐忍,有自己稳定的生活方式与经验养分。不同时代女性生存境遇相异,但在老派少女身上,总有着不灭的自尊自强女性力量。“我这辈人,强调自我实现,实现什么不确定,自我则永远不够多。我妈则相反。”

“老派”并非守旧,而是教养与人情、是独立而不张扬,是“急不得”的生活态度,是前人的生存智慧。“老派”是对昔日岁月的惦念与长情。在越来越西化的社会,让我们与作者一起返身挖掘那些传统和不被注目的物与事,感受快时代中消逝的慢。

今天,第十六期「翻翻书•写写字」的征集就为大家带来这部充满食物香气的作品——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台北文学奖”首奖得主洪爱珠首部著作,五感全开的饮食书写新声音

◎ 履三代交织的本土饮食购物路线,追寻与妈妈的往日时光

◎“这本书献给我的妈妈、我的外婆,以及所有在生活里头发挥智慧和能量的女生。”

◎ 舒国治、马世芳、蔡珠儿作序推荐,简媜、詹宏志、韩良忆、王盛弘、傅月庵诚挚推荐

◎ 2021台湾文学金典奖、Openbook好书奖·年度中文创作、金石堂年度十大影响力好书

▼第十六期书目:《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洪爱珠 著
理想国, 2023年1月出品

▼书籍简介

“我认识我妈的时候,她早已是妈妈了。”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是作家洪爱珠首部散文著作。母亲病逝后,她将绵长思念化作珍珠化石般晶莹剔透的文字,记录下母亲给予她的丰盛饮食与饱满日常生活,从厨房小物到人间菜场,从粥面粉饭到异乡茶食。她回忆与母亲一起,叠印外婆脚步,加以近年发现的店铺,组成老派购物路线。老食、老物、老铺、老市场,是回返时间的甬道,是追寻记忆的线索。以饮食忆往寄情,厨房的烟火、家族情感的绵延、老台北的人情风土皆在她的文字里收拢得浓淡合宜。

洪爱珠的文风温润典雅、洗练机趣,她以家常饮食为主轴,母后哀思为伏线,重回那仿如盛世的亲族过往与时代光景,再现老派人的心志与作风,也直言女性生存境遇之苦辛。老派是一种生存之道,在人人渴望前卫新潮的世代,不妨老派一点。

▼作者简介

洪爱珠,本名洪于珺。一九八三年生,新北市五股人。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毕业。平面设计工作者,工余从事写作,以记旧时日、家常吃食与经过之人。曾获台北文学奖首奖、林荣三文学奖、钟肇政文学奖。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出版后荣获多项大奖:台湾文学金典奖、Openbook好书奖·年度中文创作、金石堂年度十大影响力好书、博客来年度阅读报告·中文创作TOP1等。并已售出多国版权。

▼名家推荐

为病笃至亲觅食,自此拉开记忆帷幔,忆及外婆青春时期如何见识太平町盛世、少妇时代如何回大稻埕施展头家娘派头采买食材,依此便大手大脚畅写三代携手同游的各家昂贵药材珍奇食材店、古早小吃、风味饮品,完成购物路线旨趣与地图。文字轻盈,读来意趣横生。文末,“恍惚间她们松手,长长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顾仅余我一人”,归结于时光流逝、繁华易散,引读者不禁眼热而叹。允为杰作。

——简媜(作家)

逝者已矣,青春不可追。于是,重建记忆的味道,工笔细细记下,就成了招魂的仪式。我想用一碗鱼丸汤,来换洪爱珠的这些故事——其实这些故事岂能轻易换得?作个引子罢了。若非读了洪爱珠从她自小浸润的芦洲、大稻埕出发,织出一部魂牵梦萦的思念之书,我大概也不会忆起那碗牯岭街的鱼丸汤。

然而毕竟幼时的我,眯着眼睛看过七○年代的太阳,端过那只磕破了口子,画着一只不是齐白石的虾的瓷碗——而让我们魂牵梦萦,后来再也没有了的,永远是一些其他的东西。

——马世芳(作家、广播人)

往日习焉不察的吃食烹煮、琐物细节,经过回忆重建,展现出普鲁斯特式的瞬间,缠绵悠长。爱珠的文体有空气感,宽柔到近乎松软,却又叙事严谨,视角精确,用现代话说,就是资讯含量高,经验值强大。身为爱煮同好,我读她写炸物、卤肉、蒸冬瓜肉饼,甚至家常煲粥煮饭,都见到撇步眉角,轻柔的字里行间,暗藏杀手招式,看懂的就知道,都是硬实功底。

——蔡珠儿(作家)

满满的在地感,时代感。从前我说,如果你要理解台湾某一时代的都会女性,她们怎么见多识广,怎么看自己,一定要读李维菁。现在我会再加一位洪爱珠。

——颜择雅(作家、出版人)

▼精彩试读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妈妈病笃。倒数时日,她愈是寡食少语长睡偶醒,往生命静止方向深水潜游。彼时我每日问她想吃什么,然后尽量张罗来,博她一点病中日光。妈妈谈食物的时候,较能谈笑,于是以此唤她回神,多望一眼我们这些今世家人。

人在尽头,返身回望,妈妈一生在吃食可谓富裕,倒数时刻,念想的反而是素朴的儿时食物。如咸冬瓜蒸肉饼,那是已故外婆的家常菜,白粥酱菜或肉松一碟。而这日她说,想吃炸春卷。

炸春卷自然不能是买来的。我妈虽病,但绝不糊涂,没有什么比外带回家,被蒸气捂软的春卷皮更坏。最好办法,便是买新鲜润饼皮,裹炒过的春蔬,油炸后立刻呈到她面前。而时序初春,清明未至,润饼皮在地方市场里不易买,此时唯能往城里去,倚靠我家三代女子的心灵故乡:大稻埕、迪化街、永乐市场。

陪病两年,在频繁的门诊化疗手术急诊中,日常脱轨,活成夜长昼短、苍白无风恒温状态。然而一抵迪化街,日光慷慨,晒褪病房阴凉。感官放大,整个街区的生活气味聚拢上来。青草药材的、熟食摊贩的、香菇干贝虾米鱿鱼的鲜腥味奔放,不远处霞海城隍庙的香火,也嗅得一点。呼吸满腔复杂气味,就深感扎实活着。

其中每股气味,我都能单独辨识,皆神奇勾引。回到陪外婆购物的儿童时期,和与妈妈一起吃喝的时光,我们知根知底熟门熟路,这是我家祖孙三代老派台妹,最热爱的台北聚落。落俗一点便称这类心情“出嫁女儿回娘家”。青春永恒真空,是女子心中的自由小鸟。返抵娘家,回到城北河边的大稻埕,我们皆成少女,步履轻盈一脸发光。

而娘家并非虚构,三人之中,我外婆阿兰,是真正以大稻埕为娘家。

日据末期,阿兰在富庶的闽人聚落太平町延平北路长大,大桥小学六年级时,见证终战,日本殖民时代结束。她去正值巅峰的永乐戏院担任售票员直到结婚。目睹过盛世之人,总留下几枚勋章,日后外婆转述永乐一代青衣祭酒顾正秋巡演时的盛况,眼底仍有流转的星闪。

阿兰结婚,远嫁淡水河对岸,观音山脚下的郊外之郊。形容自己进门时,足踏漆亮高跟鞋,一脚踩进屋内,鞋跟即深陷泥地,台北小姐的农村拼搏史自此开始。而老派淑女未曾放下往日讲究。踏出房门,必全妆示人并抹朱红唇膏,以马甲束裤将自己扎紧,穿定制洋装,系细黑皮带。

旧年对女子要求苛刻,美而无用不成,她还必须能干。因此外婆与我妈,皆乡里驰名的能做菜。外公经营外销生意,六○、七○年代,员工近百家人数十,盛时每天摆开八大张圆桌吃饭。更有连绵宴席,宾客来自欧陆、中东与东南亚,宴以备料三日的华丽台菜,与自家酿酒。

因此外婆购物,是头家娘式气派。日常采购,多以家近的芦洲中山市场为基地,鱼肉水果挑月历似的,饱硕漂亮的上货,量多交代一声,让商家送到家里。但凡节庆或宴客,外婆仍亲身回到大稻埕与永乐市场。

大稻埕百年以来一直是南北货及高档食材集散地,过去许多办桌师傅亦聚此处,人才与食材一筐打尽。对此我妈亦迷信,宴客所需的华丽食材,鲍参翅肚蜇头竹笙、椴木香菇和日本干贝、甜汤用的雪蛤,及奶白油润的宜兰砂仁花生,都专趟来买。母女二人自有信任的老铺,和一套精明选物标准。

身为孙辈里第一个孩子,外婆去哪都带上我,以海量食物溺爱孙女,而我回报她白白胖胖及念念不忘。我与我妈,叠印外婆脚步,加以近年发现的店铺,组织成老派购物路线。水边时光慢,老城区迪化街的旧建筑,那些杨德昌电影《青梅竹马》里,夜行车灯抚亮的街屋立面华饰,近年修复后原质再现,吸引潮流店铺和观光人潮。但只要老铺犹在,民生气息仍厚,就不至于弄得太面目全非。我们以老铺为基础,三代记忆为经纬,有凭有据地走跳此区。

到永乐市场及迪化街,我们惯从延平北路三十六巷进出,此隧道般的入口,过去左右各据一家糖铺,今仅存一家“永泰食品行”,售各色老派零食。外婆嗜甜,买甘纳豆,和我喜欢的蛋酥花生,是花生裹上鸡蛋面糊再油炸而成,非常脆口。如与妈妈去,则买蚕豆瓜子等咸零嘴。

穿出隧道右转,喝民乐街的凉茶。我们购物,未必记得商号名字,全凭位置或人脸辨识。譬如民乐街的两家青草店老铺“滋生”与“姚德和”,过往门面装修得一模一样,通常认其中有位老太太掌店的那家。理由是她发苍苍,肤质却婴孩般绵白细致,怎么教人不迷信该号凉茶有排毒神效。近几年老太太退休,经询问,才确定是五十三号的滋生青草店。

迪化街中药老铺恁多,并极富商誉。我是八○后,中药少用,但若要得上好香料香包、胡椒肉桂,则往妈妈指名的“生记药行”。在生记拆药仔,过程即疗愈经验。相较有些铺子,装修太堂皇招呼太激动,生记的人与布置,都简净雍穆。仅问一枚炖肉卤包,师傅仍逐一打开药柜木抽,取材料以砝码现秤。不似满街骑楼下成货,光照潮湿难免质变。药材在纸面上配妥,倒进棉布袋里扎好,眨眼间,纸张便封成包裹。

在迪化街买南北货在于逛,且眼色要好。因为各有所长,一家买完所有食材几乎不可能。倒是可以先排除一些在门前大量堆放蜜饯坚果和乌鱼子的店家。其果干颜色愈艳,愈不可信。此区老字号,多少有些骄傲自矜,上货不会曝展在外,经过询问,店家才从冰柜取出那些未经漂白的天然竹笙、燕窝花胶,兼说明食材来历。顾客识货而店家识人,外婆妈妈都长得富态贵气,有问有答。我这种菜鸟若单独去,被忽略也是时常有的。

至于糕饼。如面龟、糕润、咸光饼和椪饼,可往延平北路上的“龙月堂糕饼铺”或“十字轩”。龙月堂创店与我外婆生辰同是一九三二年,我收藏这种只有自己知道的联系,每回买饼,便默数店家岁月,为之由衷祝福。

龙月堂的绿豆糕和盐梅糕这类小姐点心,制得极细,以印着红字的油纸包装,内有六枚绿豆糕,每片仅指甲大小,化口沙碎精致非常。将绿豆糕放舌尖,再抿口茶,就在口中化成一团芬芳的烟雾。

椪饼是中空饼,饼底有薄糖膏,是杏仁茶或面茶这类热甜汤的搭档,买了就得小心携带,因为破缺的椪饼,看来格外使人伤心。十字轩旁的“加福起士蛋糕”,卖得最好自然是招牌的起酥皮蛋糕,但其实椪饼也烘得特薄,把饼拆碎,冲一碗花生汤或杏仁茶,深冬里取暖。

这些店家,亦常态性供应咸光饼和收涎饼。这类中间有个圆洞,可以穿红线绑在婴儿脖颈上的饼,在台北市已少见。但话说回来,买饼容易,现世要生个孩子来收涎,才是真难。

大小女生同行,认真购物,还包含吃喝。此区米面,有永乐市场周围数家米苔目,油葱虾米汤头清鲜,一碗粉白韭绿,外婆很喜欢。妈妈则多往安西街的老店“卖面炎仔”吃切仔米粉,切烧肉或猪肝。

此外,外婆与妈妈都对归绥街上的“意面王”本店,根深蒂固喜爱。虽说意面王的干面、馄饨和切菜不错,但我疑心她二人的关键从不在面,在于饭后的那碟刨冰。意面王在家族的口述历史中,开业时便是糖水专业,后来才卖起面,因此在面店点冰品其实内行,若能一字不差地点名如同通关密码的“红麦布牛”四字,更能展现出一股熟客的洗练。“红麦布牛”是综合浇料的缩写,指红豆、麦角、布丁、牛乳(炼乳)。麦角和布丁这两种浇料,是我个人判断糖水店的标准。采煮得甜糯润滑的麦角,而非心韧且带药气的薏仁;采柔软味浓的鸡蛋布丁,而非大品牌的胶冻布丁,那是店家骨气与基础审美。

行经大稻埕许多年,在百年建筑群里穿梭,老铺里吃饭,买儿时食物。将自己藏匿于飞速时代里的皱褶缝隙,以为可以瞒过时间,但事与愿违。

没忘记今日来,是为妈妈买润饼皮。

进永乐市场一楼早市,抵“林良号”。圆脸爽朗的阿姨和兄长,接手父亲手艺制润饼皮,近九十年。林良号制饼,是古老节奏与时光之诗。手掌着湿面团,在烘台上抹出一张丝白薄饼,再足尖点地似的飞甩几下,使其均厚。待由湿至干,徒手将之数百数千地揭起。饼极薄而透光,重叠成分分秒秒时时刻刻,时间的具体证据。默默在侧观看,不久心里若干尘埃,都暂时缓缓地降下。

问阿姨买一小摞饼,她手里忙,仍亲切待我。以闽南语谈上几句,言及外婆和妈妈。聊天后来,她温柔小小声地问:“恁阿嬷阁伫咧无?人有好无?”善意纯粹,然而揭开怀旧对话底下,我最黑深无底的空荒。

“无伫咧啊。”

外婆走了十年,以为会陪我许久的妈妈,刻下也正在分秒转身。恍惚间她们松手,长长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顾仅余我一人。

▼如何参加共读?

希望你是

1. 关注日常生活类散文,对生活品质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具有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

2. 有表达的欲望,能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

3. 尊重彼此的时间,遵守我们的约定

▼你需要做

1. 前往“湃客工坊”微信公众号,在文章评论区告诉我们为什么想读《老派少女购物路线》,包括但不限于你对相关议题的了解及兴趣。截止时间为8月21日24时。

2. 8月22日我们会选出3名读者,请留意公众号文章的回复,并及时添加“湃客小助手”微信,发送地址和联系方式,我们会第一时间邮寄图书。

3. 在10天内(从收到书当日起计)把书读完,发回800-1000字的评论。你的文字,将有机会在澎湃新闻客户端及“湃客工坊”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如果你成为当期的图书推荐人,我们将邀请你加入“湃客读者”微信群,让你与来自各行各业的喜欢阅读、享受思考、愿意表达的读者交流。

策划/编辑:吴筱慧
海报设计:王璐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