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建投读书会·君住长江︱陈晓鸣:九江,从常关到海关

陈晓鸣
2023-08-20 13:00
专栏 >
字号

作为北外滩上的一张人文名片,“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自2017年起,已推出了十季系列读书会,包含讲座、展览、生活节、沉浸式戏剧、城市行走等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近百场。根据读书会的内容,2020年出版了《江南纪》一书,2023年正开展《上海纪》的出版工作。

“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第十一季以【君住长江】为主题,选取了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湖、南京,6座长江沿岸的、与上海“共饮一江水”的城市作为议题,邀请当地背景的学者,来到北外滩滨江的建投书局,与市民读者共同在上海阅见“长江文化带”,再以全新文化视角回望上海的城市之光。

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第十一季【君住长江】系列第四期,建投书局邀请到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陈晓鸣为读者们述说九江在长江流域贸易地位的变迁。

金句短视频(02:28)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自己做的一项课题,从常关到海关:九江在长江流域贸易地位的变迁。主要是以长时段的视野,从全国或者是长江流域的角度来看九江的发展与变迁。围绕几个问题展开:首先谈一谈九江的地理区位和城市功能;其次谈明清时期常关设立,九江在长江流域贸易地位逐渐上升;最后是谈近代海关设立以后,九江在长江流域走向边缘化的过程。

一、襟江带湖:九江的地理区位与城市功能

(一)地理区位:襟带江湖之利

第一部分的题头叫襟江带湖。九江地理区位特殊且建城很早。相传汉代灌婴在九江筑城,距今已有2200多年。它简称“浔”,古称柴桑,也称过浔阳、江州。明代有一个诗人叫李梦阳,曾经写过有关九江的诗句:“九江江九流,庐岳负江州。”这其实就是讲它襟带江湖、依山背野的区位。

九江扼鄱阳湖和长江中下游交汇处,历史上曾有“三江门户”“七省通衢”之称,它的城市功能在江西和长江流域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从下面的地图可以看出江西基本都分布在长江流域,占全省面积的97.7%左右。江西就像一片海棠叶子,四周的山系将其与其他省份隔开。东边武夷山、南边大庾岭和九连山、西边罗霄山脉、北边慕阜山和九岭山分别将江西与福建、广东、湖南、湖北隔开。

江西地理区位

四周是山,中间就形成一个盆地,各河流水系全部注入鄱阳湖,其出口就在长江。这就形成了一个江西水系图,江西水系环鄱阳湖有五大河水系。一条是赣江,贯穿整个江西,并将其一分两半。昌江和乐安江在鄱阳(原饶州府府治)交汇后注入鄱阳湖,因此该条水系也称饶河,饶河水系也就包含了昌江和乐安江。第三条水系是信江,往赣东北方向,联系江浙之间。最后是抚河和修水,这五大河水系整个构成一个流域区,即鄱阳湖流域。

江西水系图

鄱阳湖流域有16.22万平方公里,整个江西国土面积是16.69万平方公里,鄱阳湖流域面积相当于整个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7.2%。江西是行政区和流域区高度吻合的一个地方,这在全国是独特的。由于流域面积广,河流数量众多,且这些河流常年都是可以通航的。在大水运时代,整个鄱阳湖流域水系非常发达,交通非常便捷。

晚清蒋湘南曾经在《江西水道考》里把九江与长江、鄱阳湖之间的关系谈得很透彻。鄱阳湖流域不仅是长江重要的补水区,水运时代也是东南腹地重要的屏障和枢纽。蒋湘南在讲述江湖之关系时云:“大江虽在九江一府之境而为彭蠡湖水所归;湖水又为赣水所会,赣水又为众水所注,自宜以江水为经,湖水为纬,湖水又以赣江为经,众水为纬;巨细无遗,脉络庶几分明。”也就是说,长江是鄱阳湖众水所归,在水运时代,是民船航行的动脉。鄱阳湖是以赣江为主体的五大河所注,同时也是整个流域水运的经络。而九江控其下游的湖口、彭泽,也就襟带了长江与鄱阳湖之利。由此可见,九江长期以来是长江流域水水联运的重要换装港,且在长江黄金水道的商业贸易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功能:江西门户、七省通衢

九江“襟江带湖”的特殊位势,使它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带有明显的双重性。九江是江西的地方行政中心之一,发挥着区域中心城市的职能,素有“江西门户”之称。经济上其功能往往超越江西,而具有全国意义。中国的九江,抑或是长江流域的九江,发挥着全国货物的转输和调剂功能,而有“七省通衢”之谓。这种角色,使得九江与鄱阳湖流域以及九江与长江流域的关系带有特殊性。

1.江西门户

九江作为“江西门户”历史非常早,往更远追溯是谈不完的,我们追溯到东晋咸和年间,寻阳郡治、寻阳县治(今湖北黄梅、广济一带)先后从江北徙入江南柴桑县(九江)鹤问寨(其城址在今南浔铁路赛湖桥附近)。咸康六年(公元340年),又将江州州治由豫章(南昌)移驻寻阳(九江),九江就成为州、郡、县三级政权同治之地。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寻阳郡改名为江州郡,九江开始成为江西地方行政中心之一。以后政区虽有更迭,九江作为郡(府、州)级治所,一直循而未改。

作为地方行政中心,在明清两代,九江不仅一直是府治之地,而且地位明显比一般府治重要得多。明清时期,江西有十三个府州,为了便于管辖,明代洪武九年(1376),全省十三府划分为九江、南瑞、湖东、湖西、岭北等五道。“九江道”辖饶州、南康、九江三府,道治在德化县(九江)。清代广饶南九道(即广信府、饶州府、南康府、九江府)之治所亦驻在德化县。这不仅使九江地方行政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也使九江行政中心的调控功能扩展到了几乎整个赣北地区。所以九江的行政职能在江西是非常重要的。

2.中流襟带

除了“江西门户”,九江同时也是长江的“中流襟带”,在很长的时间里作为具有全国意义的重镇存在。秦汉时期,江南大部分地区就是荆州和扬州,后来晋惠帝司马衷为了削弱这两地,分别在其中分出3个郡和7个郡设置了“江州”。公元304年,西晋王朝分别从武昌郡、庐江郡析出三县设立了寻阳郡,江州辖郡达到了11个,且江州州治也在九江。此时江州并不止是地方意义、而是具有了全国意义。所辖的地域相当广大,包括今天的江西省全部、福建省大部、湖北省东南角、湖南省东南角。

后来,江州辖区开始不断缩小。唐王朝时期,江州地区也就缩减到现在的江西的北部区域(相当今九江市)。虽然管辖的地域变小,但其在长江流域的地位并没有完全丧失。所以蒋湘南在《江西水道考》中谈起九江与长江关系时就讲到这个地方,“古称盆口重镇,中流襟带,盖府城当吴楚要会,不特江右安危视九江之缓急,而上游之势淮南江左与共,所谓地有常险者非欤?”九江在长江中下游的政治和经济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我们说的其地理区位在全国的价值。由此,大家可以看出九江设置的那些机构,包括税收、行政都特别繁复。

3. 七省通衢

另外是商业价值。九江作为全国商品流通的枢纽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书·地道记》,“浔阳南开六道,途通五岭,北导长江,运行岷汉,来商纳贾,一都会也”。隋唐时代,京杭大运河开通,与大瘐岭商道相沟通。唐朝宰相陆九龄拓宽大瘐岭道,后来南来北往的官邮、商旅多通过大运河—长江—赣江—大瘐岭-珠江水系相互连接和调运。江州(九江)港在水运大网络里面作为中间港、枢纽港已经突破了原先区位的限制,向全国性港口转化。

宋元两朝在九江设置了转搬(运)仓、茶运司等转输、征傕机构,承担了漕粮的储存转运、茶叶、食盐的征税任务。尤其是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设置的“榷茶转运司”,其管辖范围包括了皖南、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等七省产茶区城的征税、专卖和转运,因而享有“七省通衢”之称谓。

(三)城市名片:常关海关并置、茶市米市并称

九江的“襟江带湖”,给这座城市留下什么样的烙印?

首先,常关、海关并置:在地理上,九江扼鄱阳湖和长江中下游交汇处,历来是政府设关搉税的要害之地,它是中国自明代以来既设有常关,晚清又设有海关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之一;其次,茶市、米市并称:中国历史上有汉口、福州、九江三大茶市和长沙、九江、芜湖、无锡四大米市,唯有九江是茶市和米市并称的城市;最后一个特点就是九江是租界、避暑地共存的地方。近代九江开埠较早,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天津条约开埠,英国人便在九江设立租界。19世纪末期,一个传教士(李德立)通过九江走上庐山,看到庐山风景秀丽,天气凉爽,就利用各种手段将庐山4500亩土地承租了下来。后来经过规划卖掉了很多地皮,兴建了25个国家风格的几百栋别墅组成的别墅群,建立了一个西方人比较集中的避暑地。李德立也很注重推广庐山,他曾经写了一本《牯岭故事》的书。所以西方世界可能更早知道庐山,知道庐山以后才知道九江,通过知道九江才知道江西。今天的庐山被誉为“人文圣山”,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很值得去欣赏和研究。

二、常关时期:九江的贸易地位不断上升

在了解地理区位以后,我们再看经济上的价值,也就是九江在长江流域贸易地位的问题。明代到近代开埠通商以前这个时期,九江设关不断,历史上叫“常关”。“常关”称谓1915年(民国四年)开始出现,是为了与近代海关相区分,泛指近代海关出现之前的榷关。近代海关都是洋人海关,日本学者高柳松一郎曾经写过《中国关税制度论》,他讲到除了外人管理的海关之外,凡以关名征税的机关都应该把它叫作常关。

为什么九江关很重要?这里要回到区域贸易制度安排的问题上。

(一)二关四镇:区域商贸的制度安排

从明代海禁,到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特殊的历史条件使京杭大运河-长江-鄱阳湖-赣江-大庾岭-广州的商道(京广大水道)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干线。“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李鼎:《李长卿集》卷19,《借箸篇》)如图所示:

京杭大运河线路图及地理区位图

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南来北往,而要与广东相接,最便宜的水路是从扬州和镇江折转,溯江而上,进入鄱阳湖,沿着鄱阳湖入赣江。赣江溯流而上到了赣关,这有一个大瘐岭商道,翻过这个商道以后就到了广东省的南雄,南雄有一条水系,是珠江水系的北江(原称浈水)顺流而下来到广州。

秦伐百越的时候,为了沟通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修了一条灵渠。如果寻着湘江-灵渠-珠江-广州,路途遥远,经济上是划不来的,只有借用大庾岭商道水陆转运是最便宜的,这就构成以北京为中心的京广大水道,也成为当时朝贡贸易的主要路线。处于南北贸易重要干线上的江西,以其“屏蔽吴越,控制荆楚,南踰庾岭,又可提挈粤东”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连接湖北、湖南、福建、浙江、安徽、广东的襟要之区,是中原王朝与南方数省联系的枢纽。这种制度安排使得南北纵向贸易路线很多货物必须借道江西鄱阳湖水陆转运,相应地带动了江西以赣江为主体的过境贸易的繁荣。

由此形成江西两个关(九江关、赣关)、四个镇(景德镇、河口镇、樟树镇、吴城镇)扭转整个全国货物的流向,并形成了若干条重要的商路。

商路其一:是广州—大庾岭—赣州—樟树—吴城—汉口:这条商道在鸦片战争以前曾是国内长距离贸易的的黄金商道,也是江西省际贸易的主要渠道。大庾岭是连接这条商路主要陆上通道,“许多省份的大量商货抵达这里,越山南运;同样地,也从另一侧越过山岭,运往相反的方向。运进广东的外国货物,也经同一条道路输入内地。”(利玛窦:《利玛窦扎记》)同治《南安府志》亦记载:“与夫诸夷朝贡,皆取道于斯,则斯路之所系匪小”。(同治《南安府志》卷2,疆域)赣州、樟树、吴城三地构成江西货流的主要出入口和集散中心。

吴城镇是修水和赣江注入鄱阳湖的交汇处,这个地方原先是很好的码头。这条黄金通道上,从广州经过吴城,再经过九江、汉口。这条路原来有一个民间谚语:“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别看一个小小的吴城,据说有3坊18巷8个大码头,汇聚了全国48个会馆,可见在这条商路上吴城镇的货物聚散功能是十分强大的。

商路其二:是广东—大庾岭—赣江—信江—河口镇—衢江—富春江—杭州、宁波:这条商路在江西境内是以信江为沟通纽带,以河口镇为主要集散码头,沟通闽、浙与广州联系的重要水陆运线。而河口作为该条商路的主要集散码头,“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乾隆《铅山县志》卷2)其商业十分繁荣,所谓“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蒋士铨《忠雅堂集》,河口)由于这些省份通过江西水路的过境物资的运输量占有很大的比重,明清时期通过信江、赣江两条运道航运为生的省内外挑夫、客店、小贩再加船民,“以此为生者,不下数千万人。”(黄赞汤:《请预防失业民夫疏》)货物流通特别繁盛。现在正在申报的“万里茶路”世界文化遗产,河口镇是一条很重要的起始通道,当时供点其实是在河口,借道江西的信江,信江在河口以下水面很宽,可以装大船。当时河口有一个名士叫费元禄,他见证了河口从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一下子变成“烟火数万家”的巨镇。

商路其三:是鄱阳湖—鄱阳—昌江—浮梁—徽州(祁门、至德、休宁、黟县),这条商道是徽州地区两条重要出入商道之一。前近代包括近代,茶叶、丝绸、瓷器是出口的大宗,江西浮梁县昌南镇出产的瓷器是非常有名的,宋代景德年间进贡的瓷器特别好,“白如雪,薄如纸,声如磬”朝廷记忆犹新,由此改昌南镇为景德镇。而且浮梁生产的茶也非常有名,白居易的《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由于瓷和茶叶的出口,在这里也有一条很重要的贸易路线,也就是皖赣之间的贸易线。

商路其四:这里面还有很多的商路,比如瑞金及后来建立的赣南闽西苏区,与赣州—贡水—瑞金—汀州—汀江、韩江—漳州、潮汕这条商路有关,这原来也是赣闽交易路线。另一条则是樟树—赣江—袁江—萍乡—醴陵—株洲—湘江。这条商道是湘赣贸易的主要通道,其间主要靠袁江和湘江相连,萍乡是重要的集散地,相互贸易中原材料是这条商道的特征,输入远高于输出。曾经还有一个大的移民路线,叫做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背后有许多江右商的故事。

九江“襟江带湖”带出了这么大一个贸易区,其价值和作用得以凸显。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对商业的管理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对商业苛以重税,扼控长江和鄱阳湖的九江所以就受到朝廷的重视,在此设关榷税。

(二)交互通衢:九江关贸易地位上升

“江右一省额设两关,赣关抽收江粤往来的商税,九江关抽收江楚往来的船税”。江粤往来是商业税收,江楚往来主要是收船料。这样设关使得九江成为商业贸易交互通衢的地方。

1. 钞关设立

明代因为九江地理位置很好,“南距五岭,北奠九江,据百粤上游,为三楚重辅,瓯越荆吴之交,江湖林麓之裕,实江东一大都会也。”九江设立了长江商、船的征税机构——钞关。当时有12个钞关,到明末的时候,只保留了8个钞关它们分别是:九江、临清、河西务(在天津)、浒墅(在苏州)、北新(在杭州)、淮安、扬州、崇文门等。而九江关是惟一设在长江上的,也以此证明九江在长江流域的地位独一无二。

九江关向来往经过九江的商船征税,所谓“船之由九江即有输料”。九江控制着中下游,包括到大瘐岭商路,关税开始的时候并不多,后来越来越多。在八大关里,九江的增长率最高。我把万历年间和天启年间的增长率做一个比较,九江增长率最高,达到了230%。因为背依鄱阳湖流域,大水运时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又控制长江流域,明后期长江流域在全国商品流通中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这是九江关税不断增长最重要的原因。

2. 清代常关地位上升

清代常关地位进一步上升,清代设的榷关众多,有户部关和工部关之分。户部关有24处,又有海关、内河关、陆关之别。九江关属于内河关,在长江流域与夔关(位于重庆奉节)、荆关(位于荆州)、武昌关、芜湖关、龙江西新关(位于南京)并存;清代九江关关税提升得特别迅速,从顺治十三年10万两左右,一直到雍正九年一下子突破20多万两。

为什么会这样?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遗算湖口”的问题。从鄱阳湖入长江往上游走,九江可以管到关税。鄱阳湖入长江往下游走,至安庆、池州下游地区或由这些地区行至湖口入赣江的来往商船则“纵之脱然”于九江关的征税范围之外。

湖口这个地方两个山夹峙着,岸口巉岩,江汉合流,湍迴浪急。没有设关的时候,只要观察江势就可以慢慢往下走。一旦设关在此,很多商船在等待纳税时被风浪打翻,货和人都丧失。设关只能在湖口上面的大姑塘附近,水深浪平,足够停船。后来到雍正年间突然想通了,干脆在大姑塘再设一关,专门管长江下游走的船,这又成为九江一关两口(九江、大姑塘)的重要特色。

九江·湖口概图

鄱阳湖税收都纳入国家税收体系,雍正年间设了一关两口,一个驻九江,一个驻大姑塘。如果往下游走到大姑塘交税,往大姑塘再溯江而上到汉口,只要出示税票就可以了。由此,九江解决了扼控长江和鄱阳湖流域水运税收问题,这是关税额很高的原因。九江关税收入的上升体现了九江扼控很重要,不光是江楚之间往来的船税,后来很重要的交易,包括盐、茶、竹木都要交税,所以税收会很高。到乾隆年间极盛之时曾达70余万两。九江关不仅是内河关税最高的,而且在清代二十四个户部关里面仅次于广州一口通商的粤海关居第二位。

在江西担过巡抚的刘坤一,谈九江关繁忙的时候。讲到“民丰物埠,船货流通,收税畅旺,递年加”,“旺收之年,……征银至五十余万(两)”,这在长江流域非常瞩目。

3 商舟骈聚,货品毕集

收税高,流通的商品种类也丰富。商品流通最多的是茶叶,前近代末期一般绿茶走上海,红茶走汉口,以九江为中心。这也是九江长期被称为“茶市”的原因之一。第二个是瓷器,江西瓷器行销全国和海外,也是以九江为中心。另外就是粮食,长江中下游粮食采买补仓,九江乃必由之路。还有盐,各种档案资料大量讲到九江关盐税很高。除此之外,浙江丝绸布匹,包括其他外洋货物、江西自己产的纸张、夏布,都经由九江。《江西通志》对九江也是给予了很高评价,“吴、楚、巴、蜀、滇、黔、百粤之货毕集,日无虑千百艘。”

繁忙的龙开河码头

三、海关时期:贸易地位边缘化

(一)开埠通商:长江多层级贸易体系的形成

最后谈谈海关时期九江在长江流域贸易地位问题。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始,一直到1902年《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签订,长江沿岸共有11个依据条约开放的口岸,它们分别是:上海、镇江、南京、芜湖、九江、汉口、长沙、沙市、宜昌、万县、重庆,后来开放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利,很多地方自己也自开了商埠,有上海吴淞、岳州、武昌三个。其中上海、镇江、九江、汉口、重庆和芜湖等六个口岸共有英、美、法、德、俄、日等国的11个租界和1个公共通商场,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大江沿岸,长江沿岸城市开放格局就大体形成。

长江流域通商口岸分布示意图

这种贸易体系的出现一方面使得中心城市崛起。长江上游的重庆,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是四川的咽喉和扬子江上游之锁钥。四川作为长期独立封闭区域,它很少受到外面战乱的破坏,所以很繁盛,人口又很多,由此成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长江中游的汉口,1858年《天津条约》后,英国人率先在这里设了租界,法国、德国、日本、俄国都在这地设立租界,率先崛起。还有长江下游的上海,是“T”字型交汇口,北上有北洋航线与青岛、烟台、天津等口岸连接,南下有南洋航线与宁波、福州、厦门、广州等口岸连接,沿长江与镇江、南京、芜湖、九江、汉口、重庆等地区相连。这是上海独一无二的优势。

除了贸易中心城市外,还有一个层级是地区性中介口岸,包括九江、芜湖、镇江、南京,以及其他贸易链接口岸。长江贸易体系是当时中国最开放的一个区域,贸易量也是最大的,长期以来占全国进出口贸易40-50%,统计至1933年,快到60%。这么多贸易层级之下,九江地位一定是边缘化的趋势。

长江沿岸通商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贸易总额趋势表(资料来源: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最近三十四年来中国通商口岸对外贸统计》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68页。)

(二)边缘化:九江贸易中心地位的逐渐丧失

九江开埠比较早,1864年划定九江海关的征税范围:上至湖北武穴,下至江苏江宁的水面;置江西全境和安徽、湖北部分地区为其腹地。《烟台条约》规定,这些地方包括大通、安庆等地不能停靠(后来允许停靠),又不能私自上下货物,最后由九江口岸完成商品流转,因此刚开埠的时候地位尚可。作为第二批开放的城市,在全国排名第9位,还是享有“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美誉。

1861年九江龙开河的英国租界实景照片

20世纪初的九江姑塘海关

1. 腹地范围被分夺

随着口岸越开越多,九江慢慢边缘化。地位的丧失可以体现为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腹地范围逐渐被分夺。长江流域通商口岸由原来的4个增至11个,渐渐侵夺了九江腹地。长江中下游从汉口而下到上海,并列了九江、芜湖、镇江和南京四个同类口岸。口岸腹地与贸易半径有关,也就是空间分布的等级梯度问题。离中心城市越近,腹地越容易被中心城市吞掉。

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口岸,上海和汉口属于最高一级的经济中心地,镇江离上海直线距离200公里左右,南京250公里左右,芜湖300公里,九江550公里。九江还留有较大的贸易空间,因此九江相对镇江、南京、芜湖来看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

长江中下游四口岸贸易额比较表(每10年)

在长江各口对全国贸易比较表中,上海权重最高,约占22%。其次是汉口,约占9%,重庆2.5%,九江2.39%,其他都是2%以下,九江持续排在第4位左右。这是它被边缘化很重要的趋势,腹被分割了。

长江各通商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对全国贸易额的比较表(每10年)

2.过载与转口:九江贸易优势的逐渐下降

另一个表现就是过载与转口,直接进出口贸易非常少。中心城市的崛起使得九江的进出口贸易大多通过从中心城市转口完成。我曾经做过一篇文章,就是讲九江与上海之间贸易关系问题。其实九江进口洋货80-90%是通过上海转口的,九江出口的土货60-70%通过上海转口的。这种过载与转口没有直接进出口贸易,大部分利润都流失了,九江没有办法以港口扩展工业,也没有办法以港口扩展整个市场。

另外九江地理趋中性较差,在江西最北端。开埠通商以后,一切资源包括土货出口、洋货进口都要通过传统政治中心南昌分销各处。比如米粮、纸张、瓷器等,都往往通过内腹地区的中心城市——南昌来传导。

最后,就其直接的经济腹地——鄱阳湖流域而言,由于商路的变迁和流通格局的变化,其过境贸易的繁荣的局面也成为历史。因而从近代百年整体社会来看,江西的社会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已处边缘化趋势,而作为江西的惟一的通商对外口岸,自然也难逃边缘化的厄运,实时事所然也。

结 语

最终为我们这次的分享下一个结论。明清以降,中国经历了两次商业化浪潮,即明清时期随着长途贩运而兴起的国内商业化浪潮和晚清开始因中外商品交流而起的第二次商业化浪潮。

第一次商业化浪潮,全国的商品流向经历了明朝的南北纵向贸易路线到前清以长江流域为主东西横向路线的转换。九江由于处在长江中下游的交接处,其区位优势得予释发,逐渐成为长江中下游商品流通的调剂中心之一。

在第二次商业化浪潮中,随着五口通商和长江流域逐步开放,全国商路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长江流域,由于上海与汉口等贸易中心城市的崛起,九江的位势开始发生转变,其关税额和贸易额在全国通商口岸中的比重呈逐渐下降之趋势,开始其边缘化过程。

九江从常关到海关,实际上是一个从相对封闭的国内市场走向日益开放的世界市场的过程。九江作为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城市功能的发挥就鄱阳湖流域而言,其作用在不断增强;就长江流域而论,其影响力却在不断地降低。在日益扩大的市场空间背景下,这种角色错位使九江丧失了在长江经济链的发展优势,九江没有担当起鄱阳湖流域近代转型中心的重任。

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故事,谢谢大家!

“君住长江”第四期讲座视频(82:58)
(文稿整理人:姜楠) 
    责任编辑:黄晓峰
    图片编辑:张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