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城市志|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提能升级,这些城市“入群”

澎湃特约评论员 谢良兵
2023-08-19 13:2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这是继2021年2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之后,中央支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又一重磅政策。

作为长三角地区发展活力最强、潜力最大、开放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肩负着引领长三角地区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重要使命。《措施》旨在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被认为是《方案》的升级版。

《措施》针对强化虹桥商务区核心功能、促进“一核两带”融合发展、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三方面,提出了24条新举措。

牵住“核中核”这个牛鼻子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核”。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7000平方公里全域生产总值2022年为2.69万亿元,以占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

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则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是“核中核”。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虹桥商务区税收收入增长80.5%,进出口商品总额增长24.5%,成为长三角区域高速发展的新标杆和双向开放的新地标。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两年来,围绕统筹跨境和离岸政策创新、放大进博溢出带动效应、破解市场主体痛点难点等方面,上海不断加强探索和改革力度,做深做透制度创新,将虹桥商务区打造成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本土企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这使得虹桥商务区正在成为跨国企业区域总部的聚集地。截至今年上半年,虹桥商务区所在的上海长宁区、闵行区、嘉定区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分别达82家、59家、26家,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累计吸引各类总部企业500余家。

为进一步放大“核中核”效应,牵住牛鼻子,《措施》紧扣“功能复合型”这一关键词,首次提出打造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功能,高水平发展“四个经济”,即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层次会展经济。

为此,《措施》提出了5条具体措施,包括试点国际高标准电子商务规则、培育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率先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依规定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申请临时进口临床急需的少量药品等。

其中,明确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辐射引领区,支持引进更多贸易促进机构、商会协会等国际经贸组织功能性机构落地,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国际化程度。

作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创建国家级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抓手平台,虹桥品汇已经成为上海市承接和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的主平台。通过进博会,虹桥品汇已引进了36个“一带一路”国家和“丝路电商”伙伴国的近5000种商品入驻。

抓住“大科创”这个新变量

《措施》根据新的发展需要,更加突出创新、开放、设施三个“协同”。其中,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目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创新浓度高,产业基础好,集聚了大量企业研发中心、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市域部分范围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7家,占全市的比重达56.6%。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措施》聚焦推动创新要素有序流动、构建高水平区域创新网络等细化实化具体举措,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将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措施》的一大核心之意,是强调科技创新的作用。《措施》要求推动位于虹桥商务区和北向、南向拓展带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构建高水平区域创新网络;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构建覆盖科技咨询、研发测试、科技金融、成果转移转化等全链条的科研服务体系,为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提供专业化服务。

除此,《措施》还明确提出,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互认,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自由流动;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推进共建中新“国际化走廊”,不断拓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双向投资、金融与服务业等领域合作。

这并非首次强调科技创新的作用。今年年初发布的《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国土空间中近期规划》首次明确,在原先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基础之上,新增大科创功能。以大科创赋能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更好提升产业高度、增加要素密度、拓展开放深度。

此次发布的《措施》进一步深化了“大科创”培育举措。包含标准和结果的互认互通,科技和制度创新的协同联动,国际人才政策的复制推广,支持高层次开放平台的设立等。

具体来看,有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和测试结果互认互通,支持在虹桥—昆山—相城、嘉昆太协同创新圈等区域构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区,率先开放跨省市道路测试;支持上海、苏州联动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动创新场景开放和应用互联互通等。

放大“一体化”这个强效能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沪苏浙皖四省(市)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的重大平台,是长三角联通国际的重要门户。

长三角的一体化效能,正在上海尤其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引领下日趋明显。《光明日报》的一份调研显示,从投资联系看,上海对所有样本城市的投资金额中,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的投资占比高达四成;从协同创新看,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的合作申请专利和专利转移数量,均占到所有样本城市的40%以上。

《措施》围绕加强服务长三角地区的功能平台建设,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合肥、芜湖等长三角地区城市联动发展,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政策共通、平台共建,提出了提升国际航空服务功能、共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构建全链条科研服务体系等8条具体措施。

扩大辐射范围,放大“一体化”这个“强效能”是此次《措施》的核心之意之一。当初《方案》联动区安徽只有合肥,此次《措施》加上了安徽的芜湖,这两座安徽城市都是G60科创走廊成员。今年长三角领导人会议轮值安徽主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措施》要求促进“一核两带”融合发展。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组成的北向拓展带,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组成的南向拓展带,共同构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要两翼。

被《措施》点名的城市,纷纷表达了参与一体化的积极性。比如嘉兴市长三角发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公布的24条政策中,除了明确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外,还有4条政策明确点到嘉兴,有15条红利政策嘉兴可以享受。

一体化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从交通网络看,长三角地区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主要资源配置节点、向外辐射的、较为密集的一体化高铁网络,“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范围大幅扩大,形成了较为频繁的人口通勤与流动。

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近年来长三角跨城通勤量增长最明显的片区之一,也显示这个片区经济活动密切,跨城通勤人员主要分布在“两带”上的苏州昆山、太仓,嘉兴平湖等地。

因此,《措施》再次聚焦航空、水运、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出支持虹桥国际机场加密城际空中快线,建设嘉兴航空联运中心、芜湖航空货运枢纽,推进太仓港区远洋集装箱中转通道建设,支持合肥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支持共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等内容。

可以预见,这将加强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布局,构建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网络。而交通一体化,将转化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最大势能。

海报设计 郁斐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