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脏乱差”到“水清景美”,他们用30年见证苏州河巨变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23-08-20 23:3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云1988年带了第一个硕士生卢永春。他还记得当时寻找研究课题,与学生散步至外白渡桥,在苏州河汇入黄浦江的交界口,黑色的苏州河水与黄色的黄浦江水“界限分明”。

“那时候苏州河上有很多垃圾船、粪船,横七竖八地停在外白渡桥下面。要改变谈何容易?” 虽然个人力量有限,刘云仍无法放下作为学者的责任感,他开始带着学生一起,将上海城市滨水空间作为研究的重心,从环境与空间、开发与复兴、政策与策略等多个维度锲而不舍地坚持了长达30年的研究与设计实践。

《滨水空间三十年》新书发布会现场

8月19日,《滨水空间三十年》新书发布活动在长宁区图书馆天山馆举办。本书由刘云策划并担任主编,整理了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学位论文15篇与期刊论文6篇,内容涉及城市开发、空间组织、遗产保护、环境生态、景观设计、城市风貌等方面,把规划学、建筑学、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融合起来,集中呈现了30年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研究成果。

30年前,刘云成立了滨水空间研究团队,按照不同的方向对滨水研究进行划分并开展研究。多位学生和青年教师调研足迹南到福建、广东沿海,北到哈尔滨松花江水域,对我国的滨水空间展开调研。

其中,大家特别针对上海苏州河滨河空间做了详细的解析。多位研究生以不同的视角,对苏州河做了整体规划、整合更新、区域布局设计。大家从城市节点的设计、建筑单体的构思,到整体开发的更新设计、再生的可能性、有机更新内容及手段,具体包括景观设计、步道设计、滨水天际线设计等,对苏州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翔实的学术研究为城市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1990年代,上海市政府分三期对苏州河进行整治,2018 年全面消除了河道黑臭问题。针对黄浦江、苏州河滨水空间的规划也在逐步进行。

如今,黄浦江的北外滩是“金外滩”,苏州河水清景美、环境宜人。“很多西方国家也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花了多少时间?30年!” 刘云见证了上海滨水空间天翻地覆的变化,他感慨,这与上海市政府整治环境的决心分不开,和国家的富强分不开。

《滨水空间三十年》书封

“我们30年来所做的城市更新设计、滨水空间研究,今天看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研究团队中的“毛头小伙子”如今年龄已近退休,他们的成绩在城市发展中被证明。

2017年以来,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线和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相继贯通开放。搬迁后的杨树浦水厂、上海香烟仓储区都被划入大规划实践区,成为著名的历史保护区;有些老旧建筑经过更新,成为为市民服务的第一综合功能区。

如今,书中的故事和研究并未结束。“如何推动书中内容进一步更新,这个问题可能要在座诸位思考。”在新书发布会上,刘云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苏州河仅仅50米宽,河边基本被密密麻麻的高层建筑占领,现在的贯通仅仅是‘可以走动’,像是穿了一件太紧的衣服。” 刘云建议,在国家经济再上一个台阶之时,可以将苏州河进一步“打开”,让大片的绿地能够与河连接起来,创造更怡人、清晰、有序的沿河界面,“苏州河要进一步的打造、发展,必须要采取一些大的手段,以大的眼界看待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城市的文明之源。人们选择临水而居,全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几乎离不开河流、海洋与湖泊的滋养。从尼罗河到塞纳河,从莱茵河到多瑙河,从长江到黄浦江,世界范围内重要城市的滨水区域一直都是城市的中心与命脉。” 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叶松青感慨,刘云的研究非常具有前瞻性,“刘云教授和团队这30年的滨水研究,刚好对应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最让人心潮澎湃的30年。从城市环境风貌的塑造和提升,演化到当下滨水环境的保护、更新,这段历史值得研究、总结。”

本次活动由同济大学出版社、长宁区图书馆联合主办,数十位来自学界、行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席。

    责任编辑:夏奕宁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