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书展|文献与随笔,拨开读图时代的迷雾

小犀 畹町
2023-08-22 12:3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正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书展上艺术文博类书籍也是亮点频现,既有艺术古籍文献类的皇皇巨著,也有经典的艺术理论书籍、文艺随笔集等。

上海书画出版社宣布将启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艺术类文献普查、编纂和整理出版工作,打造艺术文献出版高地,填补相关领域空白。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等都推出了不少新书,如《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Ⅱ》《笔法·章法·字结构:书法形态研究》、《既见君子》、《见与不见》、《寻找缭绫——白居易<缭绫>诗与唐代丝绸》等,此外,一些文学类书籍如《小虫子》等的书籍设计与艺术插图也颇具亮点。

澎湃新闻特梳理2023上海书展以来艺术书讯活动及相关亮点。

《中国艺术文献集成》整理项目将启动

今年的上海书展,在“中华经典文献世纪精品展”中,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多种重要艺术类文献占据醒目地位。这其中,有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的《董其昌全集》,有皇皇八十二册的《金石学稿钞本集成》初、二、三编,最新出版的《中国书画文献稿钞本丛刊》初编等。

上海书画出版社 《金石学稿钞本集成》

近年来,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然而相较经籍文史中以文字为主的文献,对于常常与图像结合、蕴含着特别文献和文化价值的艺术类古文献,开发尚有不足,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上海书画出版社于2019年推出《国家图书馆藏青铜器全形拓集成》(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获第二十三届华东地区古籍优秀图书奖特等奖),2020年推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好评。此次这两种重量级图书也在东一馆二楼世纪出版集团“泱泱大国 皇皇大观”的展览中展出。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山川名胜舆图集成》

澎湃新闻获悉,在今年8月最新公布的“2023年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拟支持项目”中,上海书画出版社艺术文献出版中心的成立已获批准,该中心最主要的任务,即完成特大型艺术古籍文献整理项目《中国艺术文献集成》。这是在世纪出版集团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启动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艺术类文献普查、编纂和整理出版工作,由国内古籍整理和艺术文献学界一流学者组成编纂委员会,将开创脉络清晰、传统文献和现代学科相融合的新型中国艺术文献典籍体系,填补艺术领域缺乏大型集成性文献成果的空白,为国家“美育”工程提供完备的文献资料。

《中国艺术文献集成》已正式列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第一批重点出版项目和“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预计出版规模达1500册。该项目还将同步建设数据库和数字平台,以融合出版的理念,针对艺术文献的特性,强化技术引领赋能,集合正文和提要等全部内容资源,转化为可任意检索的数字文件,最终建成可单体使用的数据库和可扩充、交互式的线上数字应用平台,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Ⅱ》:用艺术触碰文明

上海书画出版社 《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Ⅱ》范景中 著

《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Ⅱ》由上海书画出版设出版,为《艺术与文明》三部曲之第二部,共25万字、197张图片,聚焦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维米尔、伦勃朗等天才艺术家层出不穷的黄金时代——文艺复兴到18世纪。

该书为范景中先生艺术理论方面又力作。作者摒弃当下流行的各种崭新术语,强调继承西方传统的风格学、图像学方法,深度阐释不同时代之下的艺术这一独特的人类视觉创造成果,涉及历史、宗教、建筑、科技、哲学等多个不同领域,处处体现东方的审美与哲思。用艺术触碰文明,愿本书能够带给读者审美与眼力的提升。

《既见君子——海上艺文录》:勾画海上文艺圈群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既见君子——海上艺文录》  胡见君 著

8月21日下午,以“艺术与日常”为主题的《既见君子——海上艺文录》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B1乐享厅举行,作者胡见君(胡建君)与读者分享她心目中的艺术和她所了解的艺术家,感受文学艺术的妙趣。陆康、史依弘、何曦、王鸿定、赵勇等参加分享会,并为读者签名。

本书为作者胡见君(胡建君)的艺术评论文集,内容兼及书画、篆刻、雕塑、摄影、陶艺、玻璃甚至诗词、戏剧等各大文艺领域,似乎信手拈来,实则全力以赴,绝非应景场面之作。她评述上海百年文化名人影像册,回忆熟悉的海上艺术大家方增先、张桂铭、贺友直等,她写亦师亦友的陆康、卢甫圣、何曦等,写身边常相过从、在各领域颇有建树的艺术家们,还有往来海上的好友梁文道等。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海上文艺圈群像,尽在其中。作者体察入微又笔力过人,不惟写人,更见性灵闪耀、深情贯注。

在新书分享会上,胡建君结合书中内容,谈论她对几位艺术家的印象。谈到陆康,她说这是对她影响最大的人,敬服于他对朋友的热诚贴心与对待世事的从容平淡。

上海京剧院梅派大青衣、国家一级演员史依弘在分享中说,胡建君的文字充满魅力,收入书中《衣上征尘杂酒痕》一文写她对京剧《新龙门客栈》的印象,对剧中情味特别是金镶玉性格的理解比史依弘甚至都深刻。

《既见君子——海上艺文录》新书分享会现场

《见与不见》:拨开读图时代的迷雾

8月18日,在上海书展世纪活动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举办了《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新书分享会。作者王新(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以及资深出版人徐明松、澎湃艺术主编顾村言、《公共艺术》副主编周娴不仅漫谈美学,也分享各自对于艺术的教育普及经验。

《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以学理性、知识性、文学性与趣味性兼备的写作手法,站在艺术史、文学史、哲学史、思想史的学科交叉之上,以讲故事的方式,勾连古今,比较中外,将一幅幅画作娓娓道来,探究其背后所关涉的艺术的重大问题,以期端本正源、正本澄源,解答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的问题,拨开读图时代的层层迷雾,通过“跨界”与“破圈”,给读者阐述网络时代艺术判断与艺术品鉴的正确认知。

《见与不见》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见与不见》新书分享会现场

王新结合其多年的美学教育心得,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精神内核倾注于书中,在书页中的字里行间,以诗意的笔调向大众传播他独特的美学见解。徐明松作为一名资深的出版人,提出了“在阅读中开拓眼界”的观点。他表示《见与不见》这本书不仅让我们在信息时代中提升视觉教养,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也能提升我们对美学理解,“这本书的体例,一本艺术随笔记,写得好的必须是让人家读懂、读透,现在很多专业老师写的关于艺术的书,都写的很深奥,现在流行一个词‘轻学术’,什么意思?是介乎于学术的研究和大众普及之间,给很多准专业的,或者对艺术非常感兴趣的读者们看的大众文化传统书,这些书就要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讲艺术中的道。”

顾村言则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立足点在于人,艺术是为人生的,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与表现是艺术家创作重要的主题,“其实什么时候进入艺术都不晚,最重要的是你有一个很单纯的心灵,‘见与不见’的背后需要的是心性与眼光,需要品位之眼,需要行动之眼,需要一双明澈有教养的眼睛,这样才可以看得到图像背后的东西。”

《公共艺术》副主编周娴认为,《见与不见》中很多观点是作者多年学术修养的厚积薄发,不仅初涉艺术领域的读者可以阅读,各类资深的艺术工作者也可以从中获取有益的营养。“因为随处可见的图像、小视频这种所谓的图像,跟我们的生活、日常息息相关,其实美也是无处不在的,艺术也是无处不在的,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时代,我们要怎么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呢?我觉得王新的这本书,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实践、示范。”

《寻找缭绫——白居易<缭绫>诗与唐代丝绸》:聚焦唐代丝绸工艺和美学

浙江古籍出版社 《寻找缭绫——白居易<缭绫>诗与唐代丝绸》赵丰 著

《寻找缭绫——白居易<缭绫>诗与唐代丝绸》的作者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大学教授赵丰。他从白居易诗出发,结合唐代遗存至今的丝绸图像及工艺图解,从唐代丝绸种类、织物规格、贡织户、浙江丝绸、唐代纹样、提花织机、官服色彩、舞女与春衣制度、妆容材料等方面,深度解读唐代丝绸工艺盛况,及其背后的美学意义、社会史和文化史意义,是一部兼具文学价值、艺术价值、文献价值、考古价值的著作。

《缭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是《新乐府五十首》的第三十一首,主题是“念女工之劳”。此诗以缭绫为题材,通过描述缭绫的生产过程、工艺特点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社会关系,表达了对纺织女工劳动艰辛的同情,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奢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

书展期间,《寻找缭绫》一书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并邀请了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大学图书馆馆长潘守永,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孙伟刚,东华大学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染织专委会主任委员王乐和作者对话。

孙伟刚从陕西博物馆的布展计划、法门寺丝绸出土情况等方面做了精彩的阐述,潘守永称赵丰先生是古代丝绸研究第一人,缭绫看似是偶然的发现实则是长期的积累。王乐表示《寻找缭绫》的出版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更详细的参考和可供展示的实物,赵丰的努力让文物从历史书、博物馆中活起来,而她未来会致力于将这一艺术推广至普罗大众,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做出更新更好的设计。

《集韵》珍贵版本首次彩色影印出版

浙江古籍出版社 汲古阁钞本丛刊《集韵》

《集韵》为“汲古阁抄本丛刊”之一,系天一阁博物院藏汲古阁影宋抄本《集韵》的彩色影印本。全书十卷,每页廿二行,行大字二十三,注文略小,约三字到两字。卷一扉页有阮元题辞,后有段玉裁跋。历经汲古毛氏、周锡瓒、查有圻、朱鹤年、吴钟骏、朱鼎煦诸家收藏。该书抄写极为精美,惟妙惟肖,为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之一等精品,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次浙江古籍出版社将该珍贵版本首次彩色影印出版,不但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对于研究《集韵》和汲古阁抄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8月17日,《集韵》的首发式上,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郭立暄讲述了《集韵》的研究情况,并对天一阁藏汲古阁影宋抄本《集韵》的学术价值进行了总结,认为《集韵》现存三种宋本,金州军本长期藏于日本皇宫,对中国后来传本之作用甚微,影响后世传本的主要是明州本与潭州本。对于这两种宋本,后来传本呈现出确凿无疑的指向性,乃至可以具体到某一印本:毛抄、钱抄的底本指向今藏上图的宋明州本,曹本的底本指向今藏国图的宋潭州本。宋潭州本藏于清宫内府,属于该系统之曹寅刻本虽较通行,却因文字多误,不断受学者诟病。宋明州本藏于私家,属于该系统之钱抄本长期不显于世。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既经毛氏以另一系统宋本填改,复经段玉裁校勘,又经阮元品题。历经汲古毛氏、周锡瓒、查有圻、朱鹤年、朱鼎煦诸家收藏。段玉裁之后,从事《集韵》校勘者有余萧客、钮树玉、严杰、陈鳣、罗以智、吴骞、丁士涵、许克勤、袁廷梼、劳权、韩泰华、陆心源、莫友芝、莫绳孙、庞鸿文、庞鸿书等,更有马钊《集韵校勘记》、方成珪《集韵考正》等校勘专著出现。这些学者,或直接、或间接,均与毛抄本产生联系。因此,毛抄本可说是《集韵》版本系统中最关键的一环。

《小虫子》:回到童年,延续汉语温润之美

8月19日,在上海书展上,散文作家、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庞余亮携新书《小虫子》,与儿童文学作家、《文学报》主编陆梅以“跟着《小虫子》回童年”为题展开对谈。《小虫子》封面,是知名书籍装帧设计家刘静特别设计的大片的绿色原野,上面有瓢虫,蚂蚁,米象三只小虫子,“这三只小虫子,都很了不起:它们都有人类学习的地方——瓢虫身上有几何美学,还有工艺美学;蚂蚁的组织和团结;米象的隐忍是天下第一。”书中的白描插图是画家邵展图所绘。

《小虫子》  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虫子》是庞余亮《小先生》的童年前传,也是庞余亮“小先生三部曲”的第二部,被誉为中国版的《昆虫记》。《小虫子》叙述了一个叫“老害”的孩子在孤独和饥饿的童年里与虫子为友为敌为食的故事,字里行间全是有浓郁亲情和自然生长的爱心,文字轻松活泼,延续了《小先生》的汉语温润之美。近40种中国小虫子的故事,完成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大地成长记,也是一部向今年200岁的法布尔致敬的中国版《昆虫记》。

庞余亮与陆梅在《小虫子》新书分享会上

在上海书展的新书分享会上,庞余亮讲述了《小虫子》中小虫子与大上海的特别缘分。“祸起西瓜瓢虫”和“蝴蝶草帽”这两章故事里全是童年和上海的故事。庞余亮还讲述了他写作《小虫子》时发现的虫子的生存智慧,比如小虫子的自我保护色,比如小虫子的警告色,比如小虫子伪装色,比如小虫子的炸弹和装死的本领。他认为,小虫子是打开童年、打开人生、打开自然奥秘的一个钥匙,回到大自然中,和小虫子交朋友,真的可以拥有一个完整的童年。。

儿童文学作家、《文学报》主编陆梅首先谈了阅读《小虫子》的快乐感受。庞余亮的新作《小虫子》里有童趣,有虫趣,有爱,更有庞余亮文学的独特奥秘。《小虫子》里的母爱与成长,像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带动了《小虫子》的起飞和翱翔。陆梅认为,任何人的童年都值得回望,如果用爱照亮回望中的童年,庞余亮用他的新作《小虫子》作出了最好的榜样。

《王阳明的微笑:明代儒学简史》:描写儒家知识分子命运浮沉

浙江古籍出版社 《王阳明的微笑:明代儒学简史》陈士银 著

书展中,浙江古籍出版社还带来了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扬州大学历史系讲师的陈士银《王阳明的微笑:明代儒学简史》。该书是一部描写从14世纪到17世纪儒家知识分子命运浮沉的历史类作品。从宋濂、方孝孺,到黄宗羲、顾炎武,从北方的河东学派,到南方的崇仁学派、白沙学派,再到风靡天下的阳明学派,作者继承以儒学名家、名派为主的“学案式”写法,并着重通过科举制度、军政事件、地域分布、身份互动、东西交流等多元化视角,结合主流的史籍以及具体的儒学故事、诗词、小说、图像等小众资料,勾勒出一部全新的明代儒学史。

《共产党宣言》(书法卷):红色经典与传统艺术相结合

上海书画出版社 《共产党宣言》(书法卷)丁申阳等 著

《共产党宣言》(书法卷)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党的诞生地上海,由丁申阳领衔的15位上海书法家严格按照人民出版社2014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用毛笔手书的《共产党宣言》书法长卷。该作品将红色经典与传统艺术相结合,成为向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献礼的艺术品。该书首发式8月22日上午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

    责任编辑:陈若茜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