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再无“下回分解”!别了,单田芳

2018-09-11 21: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11日下午3点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逝,享年84岁。

单田芳1934年12月17日出生于营口市的一个曲艺世家,是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了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代表作品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隋唐演义》、《乱世枭雄》、《水浒外传》等评书。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讲到秦琼扔暗器时,

我‘噗’的一声,把假牙给吐出去了

单田芳的名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他说了60多年的评书,有录音记录的就有100多部,在全国500多家电台、电视台播出。单田芳独特的嗓音陪伴了从“30后”到“90后”的几代中国人,他的语言魅力打破了地域、文化、年龄的界限,据说每天会有1亿多人在听他讲故事。

对大众来说,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单田芳说评书时的沙哑的嗓音及说书时的绘声绘色。

单田芳曾在天津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当年第一次登台的情形。当记者问起为什么不把金庸作品编成评书时,单田芳解答道:“其实我跟大家一样喜欢金大侠的作品,但他的作品风雨不透,没有空间发挥。”

虽然单先生名气十足,但是和当下的年轻偶像比起来,以他的身价出场费并不算高,对此他表示无所谓,只要能够给听众带来快乐就是他最大的享受。

“我第一次登台是在1956年。那天演出结束后,我挣了4块2毛5分钱。在当时来说,这笔钱的价值可非同一般。我买了一斤肉、10个鸡蛋、自己还买了一包烟,还剩下3块来钱。”

“还有一次,我在鞍山体育场讲《隋唐演义》,讲到秦琼扔暗器时,我‘噗’的一声,把假牙给吐出去了。当时全场爆棚,观众赶紧帮我把牙给捡回来,我拿水冲冲又戴上继续说。可这个时候却下起大雨,但所有听众没有退场的,就这么冒着雨听我讲完。讲评书能讲到这个份儿上,我这行是干对了!”单先生感慨地说。

很多人喜欢我,这就叫幸福

单田芳的人生经历充满坎坷。1934年,他出生在一个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最早闯关东的那批民间艺人,母亲唱大鼓,父亲是弦师。但单田芳年轻时并没有想过去说评书。“虽然我出生于曲艺世家,亲戚都做这个,但我却喜欢学工科和医学。”说评书的人在那个时代是闯荡江湖,走到哪儿说到哪儿,登不得大雅之堂。

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考上了东北工学院。开学刚一个星期,却生了场大病,再加上家庭遭遇变故,他不得不退学,1955年进鞍山曲艺团,开始说起了评书。

那时已是解放后,说书人的地位提高了。“领导讲话说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能起到教化人类灵魂的作用,提的位置非常高。”新中国成立之初,是评书的一个繁荣时期。

改革开放后,是评书的第二个复兴期。1978年,单田芳录制了他最为脍炙人口的长篇评书《隋唐演义》。“国家、国家,国在前,家在后,国家的政策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这是一点儿都不假的。”单田芳说。

退休以后,他从鞍山到北京,做起了“北漂”。“我想我要是能在北京得到认可,那是非常光荣的事情。”1993年,单田芳应北京电视台之邀录了80回《七杰小五义》,播出以后反响很好。1994年,他又录了《百年风云》,此后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请他录了400集《薛家将》,在全国播出后产生很大影响。“我是两条腿走路,电台、电视一起上,一直就忙到了今天。”退休以后的单田芳比退休前忙多了。“我很喜欢这种生活,很刺激。我有一技之长,很多人喜欢我,这就叫幸福。尽管累一点,但这个累里是带着甜的。”

多年来,单田芳保持着这样的作息习惯:早上4点多起床,10点左右录完两三段书。下午,再开始准备第二天的书。

回顾大师生前

经典作品《白眉大侠》

↓↓↓

我相信评书还会有更繁荣的时候

单田芳家里经常宾客盈门,其中不少是来拜师学艺的。2009年,单田芳被定为“评书”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2010年,他举行了两次拜师会,一共收了27个弟子。“既然我是这个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那我就得责无旁贷地把这门艺术传下去。但光靠我哪行啊,再不收几个弟子,传承下去,就没有时间了。”单田芳说。

然而,这么多徒弟,教授的方式不可能再是传统的口传心授了。“这门艺术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必须根据亲身体会一点点传授,学生再去实践、摸索,很复杂的一个过程。从表演形式上来看,评书就是一个人,没有灯光、布景、道具,只靠一张嘴去说,很难把千千万万人给说住。说不出两下子,笼不住人,等于白干。”

单田芳的子女都没有继承他的评书事业。“我的孩子们虽然喜欢这个,但是‘文革’时都耽误了,想要学的时候都20多岁了,有点晚。而且,你说了评书也未必能成名,保证不了生活。”

单田芳平时特别注意国内外的新闻。“了解最新的时事,对我说书也有帮助,随时都可以把一些最新的东西加进去。这样,我虽然说的是老书,但是老瓶装的是新酒。观众听着不觉得陈旧,就有生命力。”

说到评书艺术的未来,单田芳认为:“评书市场虽小,关键是我们行内人应该不甘落后,让广大听众了解、爱惜评书,这就要靠我们的钻研,如何跟上时代,挖掘更多老百姓喜欢的东西。我相信评书还会有更繁荣的时候。”

大师生前接受采访自嘲

天生就是挨揍的脑袋

↓↓↓

曾有人评价说,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评书的黄金年代,扭开收音机听评书,就和现在看电影、唱KTV一样,是一种全民时尚。单田芳是当今评书界最有名望的艺术家之一,每天他那略带沙哑、极富个性的声音,通过一百多家电台、电视台传播,被人戏称为“永不消逝的电波”……

听闻单田芳去世的消息,众多网友也纷纷追忆了曾经陪伴多少人过去时光的声音↓

几十年来,单田芳把他的经历也都融入到每一段书里去了。“人的一生是非常难的。所以,我就总结了一句话:人生在世难难难,苦辣酸甜麻涩咸,起早贪黑为张嘴,争名夺利不停闲。”话音落处,仿佛又听到那一句熟悉的“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此时此刻再无“下回分解”,评书大师单田芳就这样走了……

大师走好!

来源:东方网、环球人物、中新网、@共青团中央等

编辑:笑蕾、文轩

大师走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