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祛湿气,除了红豆薏米粥还有这些治法

2023-08-22 11: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关爱您和家人健康

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湿是中医的一个概念,又称湿邪、湿气。《湿气论》云:“盖闻坤土主湿,湿土寄旺四季,而春夏为甚,季夏为尤甚。湿生于土,本气属阴,阴为寒湿,后乃渐化为湿热。”

湿气是怎么产生的呢?对人体又有怎样的影响和危害呢?除了红豆薏米粥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去湿呢?

湿气有什么危害

湿邪属阴,容易损伤人体阳气

若湿邪居于头面,会引发头晕、头昏重;若湿邪停留在胸膈部位,易出现胸闷;若湿邪停聚于中焦,则易困脾,引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大便不爽等症;若湿邪停留在下焦,就会出现小便短涩等症。

湿邪具有重浊的特性

若湿邪侵袭肌表,会出现周身困重、四肢倦怠、头重如裹、湿疹疮疡等症;若湿邪停滞于经络关节,会引起关节疼痛、酸重等症;湿邪在上,会出现头面油腻、多垢;湿邪在大肠,容易出现大便稀溏、腹泻、泻痢等症;湿邪下注,会引起小便混浊,男性阴囊潮湿,女性白带过多等症。

湿邪还具有黏腻、滞涩的特性

湿邪导致的疾病具有黏腻、滞涩的表现,如大便黏腻不爽、小便滞涩,女性带下黏滞、产生黏滞分泌物等;湿邪引发的疾病发病较慢但病程较长,经常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如湿痹、湿疹等。

湿邪的兼容性很强

湿是长夏(夏秋之间,约大暑至秋分前一段时间)的主气,易夹杂温热形成湿热,引发湿热病。若湿邪兼有风称为风湿,兼有寒称为寒湿,兼有暑称为暑湿。

湿邪引发的疾病缠绵难愈

病程有时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从而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其他慢性病,如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癌、类风湿关节炎等。

湿气的类型有哪些

《黄帝内经》根据湿邪形成的来源不同,将湿邪致病分为外感和内生两个方面,天地湿气造成湿邪外感,多食肥甘厚味造成脾胃运化失常,湿自内生。

外湿是相对于内湿而言的。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淋雨涉水、居处潮湿、水中劳作所致。

另一种是湿浊内生,多由过食生冷、嗜酒成癖、脾胃虚弱所致。内湿的本质是脏腑功能失调,有可能是素体脾虚,也有可能是饮食所伤,如日常吃了很多油腻或生冷食物,脾胃运化失常,会引起体内湿气重。

鉴别湿气类型,正确选用中成药

寒湿

多表现为身体怕冷、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性欲减退、白带增多、舌头有齿痕、舌苔白、腹胀、腹泻、虚胖、乏困、面色无华及不敢吃凉的东西。寒湿以阳气不振、水湿内停为特点,治疗原则以温寒化湿为主。

寒湿,根据轻重程度,可以选择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右归丸等。

湿热

多表现为头面油腻、口苦口黏、心烦、感觉身体里有热出不来、出汗不畅、乏力、怕热、瞌睡多不解乏、身体困重、口气喷人、白带黄稠、皮肤瘙痒、起“痘痘”、早泄、下体潮湿、腹胀、大便黏滞不爽、舌苔黄腻。湿热以湿与热交裹在一起为特点,治疗原则以健脾祛湿清热为主。

湿热,根据轻重程度,可以选择参苓白术散、香连丸、藿香清胃散、四妙丸、甘露消毒丹、葛根芩连片等。

祛湿气常用的食疗方

除了红豆薏米粥,祛湿气常用的食疗方还有这些:

寒湿

寒湿者口味宜清淡,可以吃一些偏温燥的食物,也可以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生姜等。

▲ 生姜砂仁茶:生姜5g、陈皮3g,砂仁3g,水煎代茶饮,注意砂仁不宜久煮。生姜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陈皮可温中散寒、燥湿理气,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三者合用,常饮可温寒化湿。

▲ 白术山药粥:白术30g,山药30g,煮粥食用,适用于舌头有齿痕、肥胖、大便次多、便溏的人群。

湿热

湿热者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可多食甘寒、甘平的食物,如西瓜、空心菜、苋菜、黄瓜、丝瓜、葫芦、冬瓜、绿豆、赤小豆等。

▲ 菊花山药薏米茶:菊花10g,山药15g,生薏米15g,水煎代茶饮,适用于头面油腻、易上火人群。

▲ 芦根白茅根绿豆粥:芦根20g,白茅根20g,绿豆30g ,煮粥食用,适用于大便黏滞不爽的人群。

体内有湿气需要这样调理

祛湿气的药不要常喝。祛湿气需要综合考虑,不要把祛湿气局限在吃药上,还有更多更好的祛湿气的措施可以采用:

√ 生活规律、少熬夜、不喝酒、不抽烟、少食生冷、油腻、煎炸食物。一个经常熬夜的人,湿气重的原因在于人体正常的气机升降出入功能被打乱,不纠正熬夜这个坏习惯,靠吃药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湿气重的问题的;一个经常抽烟喝酒的人要除湿气,就必须从戒烟、戒酒入手,而不是一味通过喝中药来祛湿气。坏习惯不改,除湿气就没有尽头。

√ 锻炼身体。运动锻炼可以祛湿气,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比吃药效果好得多。多进行户外活动,借助自然界之力振奋人体之气,以舒展阳气,通达气机。但注意在湿冷的气候条件下,要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

√ 保持心情愉快、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百病生于气,湿气重也“生于气”,一件刚洗过的湿衣服,搭在通风的地方,很快就会晾干,放在不通风的地方就会发馊;湿气重通常是气机郁结引起的,需要调整心态、通调气机,气通顺了,湿气也就除去了。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药吃对才健康——这样用中药更安全更有效》

组织编写: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本书主编:赵 杰

本文作者:李耀辉 周春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