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泰康空间到泰康美术馆,学术如何成为生产力?

2023-08-23 13: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剥个 → 艺术栗子 收录于合集#艺术栗子 89 个 #在场 24 个

泰康美术馆外景

8月12日,距离泰康美术馆正式开馆还有10天,泰康空间微信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新增的美术馆商业运营经理和公众互动岗位,意味着美术馆架构引发的新问题正在被泰康空间“吸收”。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多次提及的小步慢走和长期主义,成为空间的态度。泰康空间20年,“问题意识”引导了学术走向,看不见的学术如何在美术馆预演中成为生产力?

01

如何评价机构的社会效益?

20年对一个空间来说,时间有点长;对于衔接美术史重要一环的过程而言,又显得有些短。

2003年,中国内地既没有非营利艺术机构生态,也没有企业资助艺术空间的成功案例,泰康空间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成立了。运转两年后,团队忽然意识到了问题:机构到底该怎么做?机构可以为公司带来什么?这一灵魂拷问最终指向泰康空间存在的意义——在艺术界和公司体制内的作用和位置是什么?

2003年在泰康人寿大厦成立

2006年搬至798艺术区

2009年迁至草场地并更名泰康空间

泰康空间成立的故事早已是一段佳话。2001年,陈东升赞助了唐昕策划的当代艺术展,泰康人寿大厦11层多功能厅400平方米的空间来了几百人。这次展览让当代艺术界初识泰康。2003年泰康顶层空间成立,唐昕加入泰康任空间负责人。2006年搬至798艺术区,2009年搬到草场地时更名为泰康空间。

空间的三次变迁,促成了泰康空间学术理念的三级跳。“这个展览很泰康空间”,这是业内对其策展手法、研究工作的高度评价,这种极具辨识度的气质便是泰康空间的特质。

展览开幕日的人头攒动是泰康空间的常态

学术提升机构的核心价值,资金是机构生存的保障。企业赞助艺术机构,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有先例,从地产到金融保险企业,行业的更迭也是中国产业变革的见证。在企业赞助的非营利艺术空间中,只有泰康空间走过了20年,且可以持续性地输出学术成果。

在资本的无偿推动,以及坚定的学术立场的双重保险下,泰康空间的实践为中国本土艺术机构的学术体系和研究团队建设树立了标杆。

· 学术理念:追溯与激励

· 研究方向:20世纪中国艺术

· 方法:“1942年以来”看当代艺术

· 问题:媒介、建制、生态

· 齐整、专业的人员配备及行业少有的自主生产能力

· 拥有一定体量的资料收集与梳理,为将来迈向理论化积累了资源

学术是只看不见的“手”,如何评价学术所带来的效益?这是全球非营利机构的难题。一个不到20人的泰康空间相对于超2万亿资产管理规模的泰康保险集团来说,小小的艺术部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

从放大品牌社会影响力到赋能品牌价值,再到商业价值的体现,这条链路上的每个环节,都与隐形的社会效益息息相关。2011年,陈东升被美国专业艺术杂志《Art Auction》发布的“全球艺术年度百强权力榜”评选为“2011年度全球最重要的十大艺术赞助人”,他是本次评选中唯一获选的亚洲人。

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

泰康空间成立10周年时的出版物

泰康保险集团通过泰康空间对艺术界的贡献,则可以用一组数字来概括。截至2022年底,泰康艺术事业支持艺术家和学者890位,举办公益展览和活动240场,发布艺术出版物53本,累计覆盖观众逾50万人次。

在学术坐“冷板凳”的21世纪初期,从孤独地走在学术,尤其是研究本土问题的学术道路上,到现如今“泰康”已经成为艺术界“学术”的代名词,资本的支持与学术的坚持缺一不可。

在泰康空间10周年之际,陈东升提及空间发展的两个核心要素:“一是我的信任,二是唐昕的坚持。”

2021年泰康收藏展“生命惊奇”展览现场

早在20世纪90年代,陈东升便在自己创办的第一家企业——中国嘉德拍卖中体悟到了回馈艺术,支持和推动中国艺术走向繁荣的宿命。他在2011年的文章《有大境界方有大收藏》中提到:“艺术的发展从来就是与资本相伴,我们有能力、有意愿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和子孙后代而收藏。”

小步慢走的泰康空间,用20年时间走到了美术馆,这与机构的实践紧密相连。作为美术馆的孵化器,泰康空间成功打响了“泰康”品牌在艺术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空间所肩负的不仅是研究功能,还有更多为企业的服务以及社会责任。

02

泰康收藏体系为什么特殊?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指标量化泰康空间的作用,为泰康保险集团建立体系化收藏就是20年来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也是泰康空间研究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201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泰康收藏展“图像·历史·存在”

2015年泰康收藏展

“聚变:一九三零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亮相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自2011年第一次大型收藏展起,经常能在泰康的展览中看到“美术馆预演”的语句。早在泰康空间成立之初,陈东升便有一个美术馆梦。20年来,泰康空间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这一目标推进。

没有体系的收藏只是一间仓库。泰康空间20年来的学术研究,以及企业购藏的千余件藏品,都是预演的一部分。

2009年,泰康空间理念升级为“追溯与激励”,首次在业内提出“体系化收藏”,并定位泰康收藏体系为“1942-1976”和“1976年至今”这两段美术史。其中,泰康红色艺术收藏的系统性、体系化成为中国企业收藏的教科书式案例。

2009年“泰康收藏摘要”展览现场

吴作人《解放南京号外》

布面油画 96×116cm 1949

陈逸飞《黄河颂》

布面油画 143.5×297cm 1972

2009年的“泰康收藏摘要”是一个只有5件作品的展览,却是泰康收藏体系首次亮相:吴作人《解放南京号外》、蒋兆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陈逸飞《黄河颂》、晓庄《南京长江大桥通车》、肖鲁《对话》。熟悉中国近代以来美术史的人,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主线,这5件作品在此后的泰康收藏展中也经常出现。

以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始,收藏上坚持红色艺术与当代艺术并重,并扩展至民国时期的艺术发展。通过体系化收藏的方法,反映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样的系统既带有陈东升的个人趣味,也与中国现当代历史的发展高度契合。

《全球企业收藏》封面和内页

扎根于本土是泰康收藏的一个清晰指向,入藏的作品既是艺术史体系的构成要素,也是本土历史的重要载体。因其历史与学术的体系化价值,实现1+1>2的价值提升。

2015年,泰康收藏被收录到德意志标准出版社的《全球企业收藏》中,书中同时包括JP摩根集团、瑞银集团、德意志银行、卡地亚集团、安盛保险等国际知名企业收藏,泰康是唯一入选的中国内地企业。

周廷旭《夏日小岛》

布面油画 61x76cm 约1936

泰康的体系化收藏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既有美术史教材中的作品,也有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作品,不以名头论收藏、不赶时髦。例如泰康美术馆开馆展上除了曾经在拍场看到的重要作品,周廷旭《夏日小岛》这类被市场忽视,却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作品也放在了显著位置。

乾隆《开泰说》

徐冰《英文方块字:开泰说》

对外,企业收藏为品牌赋能;对内,企业收藏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现在进入位于北京CBD核心区域的泰康大厦,艺术品随处可见。早在2011年,泰康空间曾在集团办公区域做过纵墙美术馆,每个楼层搭建2米宽的展墙,展示集团收藏的艺术品。一次小小的尝试,却收获了强烈的内部反馈,在艺术的氛围里办公,一度成为让员工引以为傲的事。

03

如何从空间过渡到美术馆?

泰康空间将学术深耕到一定维度,学术就成为美术馆成立的基石之一。

在艺术界,研究泰康空间的研究方法已经成为一个课题。泰康空间很像一所研究院,学术对他们而言就是不断延伸的问题意识。不随波逐流跟着外国的概念走,挖掘属于中国自己的问题意识,一个连着一个问题展开工作。

蒋兆和《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镜心 设色纸本 283×132cm 1949

什么导致80年代出现当代艺术?红色的官方艺术体系是如何产生的?与当代艺术的关系是什么?这样的发问是泰康空间的日常。在当代艺术界早期普遍屏蔽红色艺术之时,泰康空间就在发问;在当代艺术界开始回溯历史时,泰康空间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前面。

在这条路上,泰康收藏成为泰康空间的最大优势。研究艺术史的抓手就是作品,建立一个基于专业团队判断的收藏体系,一边买一边研究,对展览的思考影响到收藏,对收藏的研究又反过来影响到展览。

“中国风景——2019泰康收藏精品展”

在北京798艺术区

泰康空间率先将红色艺术与当代艺术在学理上建立连接,确立“1942年以来”看当代艺术的研究思路,打破了学术界以政权更迭作为断代节点的惯例。随着“1942”成为人文社科领域广泛接受的观点,泰康空间为行业的学术价值体系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长期在历史中发现问题的泰康空间,同时也在关注当下。2006年以“新绘画、新摄影”“一件作品”系列展览开启了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通过“51平方”“日光亭”等项目,泰康空间把场地留给新兴的艺术媒介和有想法的艺术家,空间所做的工作就是对行业新动态、新趋势的观察与研究。

“51平方”马秋莎展览

“51平方”闫冰展览

“51平方”胡向前展览

截至2022年9月,泰康空间共策划相关主题的展览计106个。最疯狂的时候,3周就会做一个年轻艺术家的展览。在草场地做的最后一个展览是韩娅娟个展“赛博江湖——表演性构建世界”,选择这位艺术家的原因是空间可以通过艺术家的调研性展览,研究、观察一种新型创作媒介——游戏艺术。

从研究过去的红色艺术,到观察当下的当代艺术,泰康空间在两条时间线中挖掘问题。从泰康空间到美术馆,场地、架构、对象的变化,对于泰康空间来说恰逢其时。

“日光亭”王拓展览

“日光亭”谭英杰展览

草场地最后一个展览“赛博江湖——表演性构建世界”

作为业内教科书级别的非营利艺术空间,泰康空间此前考虑的更多是研究,而非受众。美术馆阶段如何面对公众,如何在既有的学术体系之下在更大规模的平台工作,都是新的挑战。

泰康保险集团拿出大厦一层和二层空间做美术馆,这一位置选择便表明了陈东升对于艺术的决心。从2011年的“图像·历史·存在”、2015年的“聚变”、2019年的“中国风景”到2021年的“生命惊奇”,四次收藏展都在为泰康美术馆做预演。

“整装待发”的泰康美术馆

2023年8月22日,泰康美术馆举办开馆展“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以泰康保险集团的收藏为依托,选取了涵盖了百年历史的101件作品。主题“入世”源自艺术创作中两个方面的探索,即艺术家的个体解放和艺术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呈现中国现当代艺术进入20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

非营利艺术空间,这一源自西方的模式,在泰康空间的耕耘下完成了中国本土化实践。20年来,泰康空间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为美术馆预演,更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梳理了一条新路径。泰康空间的学术成果,就是一种生产力。

文字|顾博

图片|泰康美术馆

联系《艺术栗子》

微信|artchestnut001

邮箱|artchestnut@126.com

《艺术栗子》矩阵

人民日报 澎湃 今日头条 网易

正观 腾讯 百度新闻 顶端新闻

艺术头条 微博 搜狐 抖音

bilibili 视频号 小红书

原标题:《从泰康空间到泰康美术馆,学术如何成为生产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