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表情包能完全传递人类的情绪体验吗?

2023-08-24 13: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Via:Pixabay

作者 | Matthew Warren

翻译 | 卢晨曦

审校 | 酷炫脑

美工 | Jenny

编辑 | 加薪

表情包代表了大部分人类情绪状态,但表情符号的解读方式可能会受到语言、年龄和文化的影响。

表情包已经变为我们日常网络交流的一部分,让我们更能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文字无法叙述的情感。心理学家甚至在研究的时候开始使用表情包,目的是让孩童或者其他参与者无需传统的调查问卷就能更好地回答问卷。

不过,表情包图库真的可以表达出我们各种情绪吗?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中的一篇研究解释道,笼统来说,它确实可以做到——但表情包也有一些无法表达出的重要的情绪。

许多心理学家已经摒弃我们只有少数几种情绪且它们都是独立的这一观点。取而代之的是,他们认为我们的情绪体验是连贯的,需要按照消极、积极以及唤起程度来划分。因此,举例来说,“悲伤”具有消积情绪,但唤起程度低;“愤怒”也是一种负面情绪,但它唤起程度较高;“兴奋”是积极情绪,但唤起程度仍然较高。

在他们新的研究中,日本柏市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Gaku Kutsuzawa及其同事研究了是否表情包可以依据消极积极和唤醒程度进行分类,就像我们分类自己的情绪一样。研究团队询问了超过1000名年龄段在20-39岁的参与者,他们需要在9点制评分表中根据情绪的愉悦程度(从“生气”到“愉悦”)和唤起程度(“弱”到“强”)进行评分。尽管研究员剔除了20种难以分类的表情(比如,像类似于生病的表情️),表情包库目前还是含有94种面部表情。每一位参与者从剩余的74个表情符号中选出30个进行评分。

当研究团队把这些代表愉悦程度和唤起程度的评分显示在图表上时,他们发现了U型的排列。一些像的表情有着消极情绪并且很强烈。随着表情符号的愉悦程度逐渐积极,其唤起程度也有所降低,所以像这种中立的表情往往是低唤起程度的。然后,随着表情愉悦程度变得越来越积极,唤起程度也开始增加了,特别积极的表情比如也被评为很强烈的情绪。

研究小组采用一种在数据库中寻找不同组别的统计方法,发现这些表情符号可以分成六类,分别位于这个U型图的不同点上。总的来说,每个群组中的表情符号在唤起程度以及愉悦程度上都与人类体验的情绪非常吻合。

这些结果并不离奇:我们精确地发明出这些表情符号,因为我们想去传达情绪,所以他们能够反映人类的情绪体验时合理的。也许更惊人的是,研究团队发现表情包库无法传达所有的情绪。特别是,表情库中没有中立但高度唤起的情绪——回想一下像“紧张”或“警觉”的情绪。

研究团队也识别出了表情符号中与评分相关的特征。一个表情符号的情绪似乎收到了眼睛和嘴型的影响:例如,嘴角上扬的嘴型与积极情绪相关。另一方面,强烈的表情似乎与“配件”的存在有关。我们经常使用面部动作来表达兴奋,但表情符号是静态的——所以这些配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

研究员们总结出,表情包代表了大部分人类情绪状态。这对情绪专家来说是有用的知识,他们可能希望让参与者用表情包而不是文字来回答问题,以减轻问卷的负担,或者对语言不通的参与者进行研究。不过,似乎还可以开发新的表情符号来代表警觉等情绪状态。

尽管如此,表情符号的解读方式可能会受到语言、年龄和文化的影响,因此这些相对年轻的日本参与者赋予表情符号的汉语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以为例,该表情符号的使用方式明显存在代沟,所以这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评分。在用表情符号做问卷调查成为情感研究的常见手段之前,似乎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调查不同人群的潜在影响。

Via:Giphy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Jones, D. (2021, July 2). How the cry-laughing face became the most divisive emoji in history. Vice. https://www.vice.com/en/article/7kvezb/laughing-crying-emoji-divisive-gen-z-mums

2.Kutsuzawa, G., Umemura, H., Eto, K., & Kobayashi, Y. (2022). Classification of 74 facial emoji’s emotional states on the valence-arousal axes. Scientific Reports, 12(1), 398–398.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1-04357-7

3.Schouteten, J. J., Verwaeren, J., Lagast, S., Gellynck, X., & De Steur, H. (2018). Emoji as a tool for measuring children’s emotions when tasting food.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68, 322–331. https://doi.org/10.1016/j.foodqual.2018.03.005

酷炫脑长期征集脑科学、心理学类文章,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2829023503@qq.com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原标题:《表情包能完全传递人类的情绪体验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