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江南名士 | 1503年:王阳明的gap year

2023-08-25 07: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作者:吴斌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明 文柟寿茂翁山水人物图册-蕉阳对奕(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Gap year这个概念最近悄然流行起来,它的本意是大学生在毕业前后,通过一次长途旅行,增加生命感受的丰富度,加深对自身的认知,从而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更好融入社会。当然,成年人不能像学生那么奢侈,所以从周五休息到周日的“gap weekend”,两份工作的交接期休息一个月的“gap month”成为当代紧张职场生活中的调剂品。然其本质都是通过游历,缓解日常内卷生活所带来的压力,进而释放自身潜能。

Gap year的名称虽然新颖,但其概念却早就被古人所领会。近期翻看中国古代被称为“两个半圣人”之一的王阳明的年谱,发现1503年,他几乎都在游历山川,堪称是其生命中的“gap year”。

明 蔡世新 王阳明肖像(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王阳明的1503年,平平无奇。这一年没有洞房花烛夜的兴奋,没有金榜题名时的得意,没有贬谪贵州后的迷茫,没有龙场悟道时的透彻,没有平定宁王的豪迈,没有传道授业的满足,更没有天泉证道的通透。但是那一年之后,一切都变得不太一样。

王守仁(1472年—1529年),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他出生后的主题就是科举,一直承受很大的压力。他的父亲是一位大才子,曾经考中状元,光耀门楣,后来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祖母慈祥可亲,以高寿101岁闻名后世。但《王阳明年谱》关于祖父母的记载却是:“祖母岑梦神人衣绯玉,云中鼓吹,送儿授岑,岑警寤,已闻啼声。祖竹轩公异之,即以云名。”做梦是假,希望自家孙子早日出人头地倒是颇为明显。

与一般少年不同,王阳明关于童年的记载多与科举有关。《传习录》就曾记载,他5岁时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王伦所读过的书。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这种高僧点化的桥段,夸张了他的天赋,家人希冀自然更加迫切,又增加了王守仁的被关注度,压力陡增。

明 王守仁致父书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弘治五年(1492年),20岁的王阳明第一次参加浙江乡试,获得举人身份,还没有稍微松口气,立即收拾行囊奔赴北京,准备参加更为重要的会试。次年弘治六年(1493年),王阳明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宽慰他:“待汝做来科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李东阳是当时文坛、政坛领袖,如此看重王阳明,使他的压力变得更加巨大。

弘治九年(1496年),二十五岁的王阳明再次在会试中落第。他的父亲开导说,你的天赋很高,下次努力就能中了。处于崩溃边缘的王阳明回复道:“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后人总是因为此句夸赞王阳明志向高远,不为眼前得失所困扰。这恐怕有拔高之嫌疑,更像是一个不胜其烦、颇为气馁的青年,怒怼自己家人的无奈。

南宋 佚名 香林挥翰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回家之后,王阳明只能在高压之下发奋读书,仔细钻研朱熹的《四书集注》,最终在弘治十二年(1499年),获会试第二名,又在殿试获二甲第七,相当于全国第十名,赐进士出身,成绩颇佳,这下王阳明总算对家人、朋友有所交代了吧?紧张的神经可以稍作缓解了吧?

实则不然,明代科举,殿试成绩差还则罢了,下放地方做个小官,慢慢攀升。像王阳明这样名列前茅的,需要留在京师翰林院继续学习。最后根据结业考试的成绩,再次分配官职的高低,对未来仕途影响不在科举之下。因为明代朝廷也清楚八股取士所遴选出的士子,只通经文,不熟世典,如判例、租税、文教都需要重新系统学习,因而翰林院中学习压力很大,不容半丝马虎。

而王阳明这批进士的翰林院生涯,又格外坎坷。这与苏州的另外一个才子——唐伯虎有莫大的关系。此届科举发生了著名的“唐寅泄题事件”,唐寅、徐经进京按照惯例拜访老乡程敏政,家资颇丰的徐经可能还给了一些随手礼。不久后,程敏政被任命为主考官之一。户部给事中华昶以“风闻”告发程敏政,泄漏试题于举人徐经与唐寅。最后因证据不足,各打五十大板,徐经、唐伯虎永不录用为官员;程敏政强制退休,华昶降级为南京太仆寺主簿,草草结案。

明 唐寅 秋山高士图(局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此事之原委,今日已经颇难定夺。但此事件,导致该科最终没有在翰林院遴选庶吉士,使得王阳明等人未能在翰林院学习太久,就要外出任官。弘治十二年(1499年)秋,王阳明钦差督造威宁伯王越墓。弘治十五年(1502年)五月,王阳明复命,八月便告病归余姚。

“告病”恐怕只是借口,真实原因是缓解精神上的疲惫。王阳明年谱记载后面的一年,他没有留在家乡余姚,而是不断游山玩水,毫无生病体弱的痕迹,硬要说有病,恐怕也只是长期高压内卷下的“心病”。毕竟从弘治五年(1492年)至弘治十五年(1502年)的十一年间,王阳明一直处在追求进士及第与出仕为官的状态之中,精神极度紧绷。

1503年的上半年,王阳明在杭州、绍兴之间游览。在此期间,他多次前往西湖,并作诗咏: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诗的前三联展现了春日中西湖周边的湖光山色,“江鸥”、“野老”等意象,俨然以隐士自居。结合王阳明访僧问道的举动,透露出归隐山林,闲居山野的隐士志向。尾联更是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旧游”为结尾,展现自身纵情山水、不拘名利的心态。

南宋 李嵩 西湖图 上海博物馆藏

1503年11月,王阳明送父亲前往江淮地区祭祀神明,途径苏州时,遇上同年都穆,留下游历十五日。王阳明后来的文章《豫轩都先生八十受封序》回忆了此事:

弘治癸亥冬(1503年),守仁自会稽上天目,东观于震泽。过南濠子都玄敬(都穆)于吴门。遂偕之入玄墓,登天平。还,值大雪,次虎丘。凡相从旬有五日。予与南濠子(都穆)为同年,盖至是而始知其学之无所不窥也。

都穆,字元敬,又字玄敬,号南濠先生,明朝著名金石学家、藏书家,弘治十二年进士及第,与王阳明是同年,后来累迁太仆少卿,著有《金薤琳琅》《南濠诗话》等数十种著作。“豫轩都先生”指的是都穆的父亲都卬,字维明,号豫轩、豫庵。九岁即能赋诗鼓琴,有“奇童”之称,博学多艺能,工诗善书,画精墨梅,辑有《都氏月楼集》,著有《三余赘笔》。《豫轩都先生八十受封序》是都穆的父亲八十大寿的时候,都穆委托王阳明所做,算是王阳明对这段游历苏州经历的回忆。

文中提到总共游历了苏州三个地方,分别是玄墓山、天平山、虎丘,都与苏州极其有名的景点,而且似乎都有隐逸有关。

天平山是苏州城的镇山,吴文化的祖山,拥有着肇建于唐代的白云禅寺,敕修于宋代的范文正公忠烈庙等诸多名胜古迹。天平山上奇石嶙峋,状如朝板,人称“万笏朝天”。中部更有被白居易赞为“白云泉”的清泉,白居易特地写诗赞曰:“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明 沈周 天平山图卷(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玄墓山位于吴中区光福镇西南部。山西南有八德泉,水如沸珠,又名沸珠泉,东南麓有石灰岩出露,扣之铮铮,后渐湮没。《光福志》载:东晋青州刺史郁泰玄,晚年隐居并葬于山中,墓葬之日,有数千只燕子衔土来堆其墓。因此,“玄”字既是指郁泰玄,又是指燕子(玄鸟)。

虎丘,是吴地的重要地标,向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苏东坡曾说,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虎丘之名始于春秋,东汉《越绝书》载:“千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口,筑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为虎丘。”

明 仇英 虎丘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除了景色之外,王阳明还提到与都穆的交往,通过这次游历,增加了对同年的了解,知道其“其学无所不窥”。都穆学问非常精深,但是此次二人探讨的重点恐怕不是一般学子关心的四书五经。都穆一生著录极多,既有明代著名的诗歌评论集《南濠诗话》;也非常喜爱书画鉴定与收藏,经手过苏州地区的大量书画名作;喜爱收集金石文字,正经补史。从王阳明的一生来看,他一生对这些方向研究并不深刻,都穆的全能风采,想必是让王阳明大开眼界。

另外苏州特有的“市隐”精神,在都氏父子二人身上有着极大的展现。“市隐”语出于东晋诗人王康据的《反招隐》。诗中有“小隐隐陵蔽,大隐隐朝市”之句。以前历朝历代都有人大隐隐朝,但都是散点式的,没有形成家族式或者地域式的传承。但是在明清时期,苏州却拥有着大量具有“市隐”精神的人群,如吴宽、王鏊、都维明、都穆、文徵明、沈周、唐寅、陈玉汝、周原己、徐源等。文徵明在《顾春潜先生传》中总结“市隐”道:春潜既仕有官,且尝宣力于时;而随缘里井,未始异于人人,而以为潜,得微有决乎?虽然,此其迹也。苟以其迹,则渊明固曾为建始参军,为彭泽令矣。而千载之下,不废为处士,其志有在也。渊明在晋名元亮,在宋名潜。

明 文徵明 石湖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这些湖光山色,人情往来,大大缓解了王阳明身上积淀已久的压力,让他很快释放出莫大的活力。这从他在苏州留下的几首诗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在弘治十三年(1500年)八月,他途经苏州,并做了两首诗:

《登吴江塔》

天深北斗望不见,更蹑丹梯最上层。

太华之西目双断,衡山以北栏独凭。

渔舟渺渺去欲尽,客子依依愁未胜。

夜久月出海风冷,飘然思欲登云鹏。

《仰高亭》

楼船一别是何年?斜日孤亭思渺然。

秋兴绝怜红树晚,闲心并在白鸥前。

林僧定久能知客,巢鹤年多亦解禅。

莫向病夫询出处,梦魂长绕碧溪烟。

从诗中描绘的渔舟、客子、孤亭、病夫等意象中可以看出王阳明有着强烈的隐逸出仕的倾向。结合其在弘治十五年(1502年)八月托病归故里,以及弘治十六年(1503年)一整年的行程,都可以看出他确有隐逸的举动。

清 髡残 垂竿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一个刚刚考取进士,步入官场的青年,以上的“留恋山水”只是高度疲劳后的一种心境,其内心还是很想建立一番功业的。因为到了1503年的十二月,他就有外出当官的心思。他在当年所作的《四皓论》曰:“果于隐者,必不出;谓隐而出焉,必其非隐者也。夫隐者爲高,则茫然其不返,避世之士,岂屑屑于辞礼之殷勤哉?且知远辱以终身,则必待道而后出。”

“四皓”的全称是“商山四皓”,是汉初四位名士,秦始皇的时候因为暴政而隐居山河,后被刘邦儿子所感召,出山辅政。在王阳明心目中,“待道而后出”是所谓“隐者”的题中应有之义,亦即在世道混沌不堪的情况下,先“退而修省其德”,再等到世道可行时后出宏世。

弘治十七年(1504年)二月,王阳明再次途经苏州,登海天楼,并作诗《姑苏吴氏海天楼次邝尹韵》:

晴雪吹寒春事浓,江楼三月尚残冬。

青山暗逐回廊转,碧海真成捷径通。

风暖檐牙双燕剧,云深帘幙万花重。

倚阑天北疑回首,想象丹梯下六龙。

从诗中的晴雪、青山、碧海、风暖等意象,可以看出整首诗色彩艳丽、生机勃勃,充满着朝气,“丹梯”释义是红色的台阶,亦喻仕进之路。晚唐诗人许浑在《送上元王明府赴任》诗中有一句“官满定知归未得,九重霄汉有丹梯。”明显王阳明在此处洋溢着当官上进的思想。

王阳明这种出世与入世极巨转变的关键在哪呢?笔者认为,王阳明通过为期一年的gap year,身心得到了充分的休整,疲惫洗净,内心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被点燃。洗却身上的疲惫之后,王阳明再次入朝为官,并开启了开挂一般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成圣道路。

明 王守仁 王守仁与日仁书帖

王阳明于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谪贬至贵州龙场。贵州苗、僚杂居,地广人稀,瘴气横生,向来被视为穷乡僻壤。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他自己于七年后叙述说:“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体验探求,再更寒暑,证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然后叹圣人之道坦如大路。”之后他创立“心学”,提出了“致良知”学说,并开堂讲学,拥有两万多名弟子。其心学思想流传至今,在中国、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阳明采取多种计策,诱使宁王回援南昌,最终在鄱阳湖将宁王俘获,历时仅35天便结束叛乱。宁王之乱看似被轻松平定,但这其中肯定有非常多的艰苦困局与摇摆的抉择,一般人肯定会在不断变化的局势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大局观,也没有整体的布局。但是“能破心中贼”的王阳明,却一直坚持大局,每一步都走对,每一个抉择都正确,因此才能举重若轻的平定叛乱。

平定宁王之乱后,王阳明功高难赏,在朝堂上被闲置。他并没有抱怨,而是乘着这段难得的闲暇时光整理自身文集。王阳明的著作主要包含《传习录》《大学问》《王阳明全集》。

明 王守仁仿倪瓒笔意、董其昌行书题诗、李郡画行旅图合装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苏州与王阳明家乡余姚相近,因此王阳明每有外调,都时有访苏之举。正德十一年(1516年),王阳明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在上任前,他写了《龙江留别诗五首》,其中第二首:

谪乡还日是多余,长拟云山信所如。

岂谓尚悬苍水佩,无端又领紫泥书。

豺狼远道休爲梗,鸥鹭初盟已渐虚。

他日姑苏归旧隐,总拈书籍便移居。

其中“他日姑苏归旧隐”一句,表达将来能够归隐苏州的愿望,恐怕又回忆起1503年那次游历所带来的精神慰藉。“总拈书籍便移居”,反应的是希望将来归隐苏州后每日看书的喜悦,因为苏州当时已经是藏书与印刷事业的中心城市。阳明先生去世后,他的高足钱德洪与王汝中收录遗言,继后同门各以所记见遗,择其切于问正者,合所私录,最终汇集成《传习录》,并且将书籍送到苏州进行刊刻发行天下。为什么是在苏州刊刻,而不是在王阳明家乡附近的杭州呢?因为苏州是当时全国图书刻板印刷和流通的中心地区,在苏州刊刻可以更快的传播到全国。而且苏州的刻板书籍最精美,汇聚王阳明“心学”的思想《传习录》就应该用苏版刊刻。

明 王守仁草书龙江留别诗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冥冥之中似乎让王阳明与苏州互生羁绊,苏州能够出版这位心学大师的著作,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幸事,这又何尝不是冥冥中对1503年那段游学的馈赠?王阳明虽然在1503年没有做成什么大事,也没有流传什么奇闻,更没有创立什么学说。但在年末那场大雪下,游历苏州时,他却转变了自身的思想,变得更主动、更积极、更有进取心。从中可以看出,那场gap year在他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没有那场gap year可能就没有圣人王阳明,没有影响后世五百年的“心学”。

参考文献:

1. 束景南:《王阳明年谱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2.【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3.【明】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明嘉靖四十三年刻本。

4. 钱明:《儒学正脉:王守仁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开明书店1941年版。

6. 贺麟:《近代唯心论简释》,独立出版社1943年版。

7. 张祥浩:《王守仁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 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三联书店1997年版。

声明:本馆原创文章转载,须经馆方授权。公益原创文章插图,图片版权归属于收藏地或创作人。

统筹:吴文化博物馆

技术支持:苏州多棱镜网络科技

原标题:《1503年:王阳明的gap year》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