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别做令人窒息的父母

江城
2023-08-24 21:2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这两天读到一个故事,一位重庆的17岁女孩今年参加高考,如愿拿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在入学前11天,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本等关键证件不翼而飞。私自拿走这些东西的人,正是她的妈妈,这一切都是为了阻挠她入学。她表示,妈妈不想让她读中戏,希望她留在重庆当老师,一辈子。

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感到了一阵强烈的窒息感,这太可怕了。果不其然,故事很快火了,上了热搜,似乎很多人都从中看到一些身边人的影子,人们对这种掌控欲并不陌生。

这让我想起一位研究生同学,快毕业的时候,我们聊到未来的去处,只有她说要回老家。我惊呆了,因为她的老家是一个几乎没有亮色的资源枯竭的小城市。她说,“我爸妈让我回去。”她从很好的大学毕业,念到了研究生,但没什么能阻挡她回到原点。

如今我也为人父,与新闻评论区对那位女生家长满满的恶意不同,我觉得我或许能理解她。我相信,那个说烂了的借口——“我是为你好”是真实的,她应该确实是想着为女儿好。在她的认知里,女儿在自己身边当一个有编制的老师,就是最好的。

但这一切,其实源于“无知”——不是冒犯这位母亲的意思,而是字面意义的无知。我想她可能并不清楚中戏是什么概念,对一个更加繁华的城市也没什么概念,她对演艺界的了解可能就来源于新闻推送平台那些狗血的八卦新闻。她女儿要前往的未来,超出了她的认知,让她感到不安。

我愿意善意地去理解她的母亲,我也不觉得这个事无法解决,藏起录取通知书就想阻挡女儿上学,本身是个很幼稚的做法。学校现在都表态了,不会影响她入学,在信息化的时代,这么拙劣的手法不会有什么用。

也许这么极端的母亲是个例,但我想,其实我们都很容易陷入这种认知陷阱,我们以为我们了解的世界,够大了够全面了,我们可以给子女更开阔的未来。

这种设想,可能就是一种陷阱。就像我自己,刚刚当上了父亲,我也会设想孩子的未来。比如有时我会想,未来一定是个AI的世界,他小时候一定要接触些技术,一定要对数字敏感些。

但某天,我突然醒悟:我在用我今天看到的世界,去想象他的未来。AI当然很棒——就像那位母亲生活的年代,也许一个稳定的老师工作也很棒。父母在想象孩子未来的时候,一定是刻舟求剑,这很难避免,我们一定是站在今天,望向一个没有到来的明天。

我想,作为父母来说,既然这无法避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谦卑,知道自己了解得有限,知道自己“跟不上时代”——没有任何贬义,而是真的跟不上。就像宇宙膨胀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无论人多么努力,他的生理极限,就会让他被时代落下。

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也许我们才能和子女更和谐且平静地生活。当子女向前走的时候,哪怕自己跟不上,也别去封闭他的路。我想,所有令人窒息的父母,一定是从自我窒息开始的——窒息了自己的心灵,没有给清醒与反思留下空间。

治愈一段令人窒息的亲子关系其实很难,就像开头的故事,网民可以批判一通就过去了,但这位女生还需要和母亲相处很多很多年。这种关系根本无从逃避,不会像网民说的“断绝关系”那么简单。说句现实点的话,她妈妈如果遇到什么事,周围的人一定会“联系家属”,电话就会打到女儿的手机上,那时候,“已经断绝关系”的说辞又有什么用?

我希望她的母亲看到网上的言论,哪怕不够友好,也能真诚地反思一下,给女儿选择未来的自由。也许每一位看到这个故事的人,都不应该停留在发泄的层次,她背后的思维,也许并不罕见和稀奇。我们应该做的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那个令人窒息的父母。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