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福岛核事故:他们,才是日本熔毁的堆芯

2023-08-25 18: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2年7月,日本核安全监管机构批准东京电力公司将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在国际舆论场中引发轩然大波。

2023年8月,岸田政府宣布启动核污水排海计划,福岛核泄漏事故于十余年后又一次成为了搅动着忧虑、恐慌、愤怒情绪的暴风眼。

事实上,这位历史的幽灵从未真正离场。直至2021年,仍有逾3万福岛县民被迫流落他乡;十余年中,约15个国家与地区始终限制着日本农产品、渔业产品的进口。即使对现实议题并不挂心,只要对近年的日本文艺作品怀有关注,便也难以彻底回避这个话题。

他们,才是日本熔毁的堆芯

文 | 高灵毓

创伤记忆与审判之眼

2011年以来,震灾、核危机成为了日本影视、文学作品中反复涉及的主题,时常充任某种不言自明的叙事背景与人物前史。《庸才》(园子温,2011)、《啊,荒野》(寺岸幸,2017)将青春期的迷惘、暴力冲动与自毁冲动,同震灾在少年们成长阶段中留下的残酷刻痕结合起来;在《她的人生没有错》(广木隆一,2017)等影片里,生命意义失落、亲密关系崩解所造成的无力感总是弥散在压抑的震后日常生活中。

我们或许可以将诸多日本文艺作品所表露的与“3·11”相关的情绪,视作切特科维奇所谓的“政治性抑郁”——当“政治反应的惯常形式(包括直接行动与批判性分析)不再能够改变世界或者令人们的情绪有所好转”的时候,政治性抑郁便产生了。

《庸才》剧照

除此以外,一些作品还带有鲜明的批判性色彩。颇具代表性的,哥斯拉这个由日本人的核恐惧滋生出的经典怪兽形象,在庵野秀明导演的《新哥斯拉》电影中被赋予了讽喻现实的新意涵,该片颇为直白地嘲弄了日本官僚的决策低效、表达民众对政府危机应对能力的不信任感。

虚构作品尚且如此,直接地记录灾难本身、呈现诘问与反思的纪实之作更是层出不穷。日本NHK电视台出品的《福岛核电站事故两个月后:绘制核污染地图》《南相马:生活在核辐射最前线的城市》、岩井俊二导演的《3·11后的朋友们》等即为其中的代表。

《新哥斯拉》剧照

在纷繁的纪实性文学或影像中,由记者大鹿靖明所写的《堆芯熔毁》具有某种独特的冷峻质感。大鹿靖明在后记中直言:

发生堆芯熔毁的并不仅仅是核电站反应堆的堆芯,还有问题企业东电的管理层、责任部门经产省的官员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及保安院等部门的核电专家们、贷款2万亿日元给核事故企业东电却在其经营陷入危机时只顾拼命保全自己债权的愚蠢的银行家们、不顾空前的国难仍埋头于疯狂政治斗争的政治家们。他们全都陷入了“堆芯熔毁”的状况。

故而,以“尽可能地记录下他们的无能与保身、推诿责任,以及精神萎靡”为出发点,大鹿靖明在对195名相关人员展开采访后,将审判之刃不留情面地悬在了包含时任首相菅直人在内的数十位“所谓精英、高管和杰出人士”的头顶。

灾难慢镜头:一则冷酷的黑色幽默

NHK电视台播出的专题纪录片《核电站危机第一次事故何故愈发严重?》曾披露过这样一段颇具讽刺性的对话:

2011年3月12日清晨,在敢死队实施泄放作业(即为了缓解安全壳内过高的压力,将反应堆内的空气向外排出)前,时任首相菅直人与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委员长班目春树前往现场视察。当菅直人追问“是否有爆炸的危险”时,班目回答道:“会发生燃烧反应,但不会是爆炸性的事件。”

3月12日下午3时36分,1号机组发生爆炸。

班目事后补充:“我一直说的不会爆炸,指的是压力容器,不是核反应堆厂房。”

——在《堆芯熔毁》冷峻的记录中,此类失效的承诺俯拾皆是。

2011年3月12日到15日,当电视上出现福岛第一核电站接连发生爆炸的场景,所有日本国民——甚至是全世界的人们——都止不住地颤抖。

2009年,东电地震对策专家西村功面对“东电明知有可能发生无法比拟的巨大海啸,为何根本没有在假想中提及”的质询,答复说只需参照曾经发生过的盐屋崎冲地震(里氏7.5级)进行相关设计即可;震灾发生10个月前,保安院院长寺坂信昭在会议中提到,他们已针对核电站失去电力供给的情况进行了安全设计,“足以确保这类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直至3月12日的泄放作业实施前,官房长官枝野还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影响极小,“从核电站刮来的风是向着大海吹的”,故而需撤离居民仍仅为方圆3公里内的住户……

如上种种空头支票,几乎拼凑出了一则关于福岛核危机的反向预言。

口头承诺如此,本应具有预见性的书面法律与操作指南亦然。当东电工作人员试图根据《事故时运行操作指南(重大突发事故)》思考对策时,却发现这部据称汲取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教训的指南根本没有设想过长时间失去电力供给的情况;当政治家们翻阅《原子能灾害应对特别措施法》以求找到应对紧急情况的法律依据时,才意识到这部法律并没有预料到大地震、大海啸和核电站事故同时发生的情况。

东电工作人员在大腿上记录当天辐射量数据

于是,不完善的立法、被忽视或刻意隐瞒的海啸预想、缺乏技术人才的官员团队、推诿责任的相关人员令灾难纪实成为了一篇残酷的黑色幽默故事。

事态一再失控,与一个个或许可以转危为安的关键节点擦肩而过,最终走向堆芯熔毁这一步。在这一过程中,“电源车抵达福岛”无疑也是“本可能令事态转危为安”的关键一环。

《堆芯熔毁》中如是记录了这一事件:

东北电力的两辆车是第一批电源车,到达离福岛第一核电站约5公里的紧急情况应对据点“福岛应急指挥中心”时,已经是晚上9点之后。此时,一直笼罩在强大紧迫感的东电总公司二楼对策总部里,第一次发出松了一口气的欢呼声,“太棒了!”

眼看就要渡过这场危机了,微弱的希望之光射了进来。随后,当天深夜到12日凌晨,电源车陆续到达现场。

但是,连接插头不匹配。而且,电压也不匹配。总理大臣听到这样的报告大吃一惊。“居然不匹配……明明是电力公司,事先却完全没做好准备。怎么会有这种事!”

无怪大鹿靖明在扉页直言“本书讲述的是一群蠢人的故事”。

然而,面对这样的荒诞小品,无人可以轻松发笑。

via:https://www.windfarm.co.jp/blog/blog_kaze/post-17995

核能与人类动荡不安的未来

日本于1966年启用商用核电站,截至2009年,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法国的世界第三大核电国,核电能源消费量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3%,核能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7%。甚至,日本在2010年颁布的《基本能源计划》(BEP)中,还提出了要于2030年使上述两个数据分别增长至24%和50%的构想。

但是,该计划发布仅一年之后,福岛核事故便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核情绪,相关游行、集会活动频发,文艺界中也不乏反核的呼声。

极具代表性的,自二战后就不断创作反核文学的诺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于2011年开始多次在文章、演说中将福岛核事故与广岛、长崎原子弹事件并提,指出“这次核事故的重蹈覆辙是对广岛牺牲者的最严重背叛”,呼吁彻底废核;此外,他还组织了多场以告别核电为主题的万人签名集会,并凭借其强大的号召力使新潟等地也于同日开展了反核集会活动。

大江健三郎参加反核游行

较之这些直观的、具有情绪感染力的核能计划相关事件,《堆芯熔毁》的记述似乎显得不够耸动与惹人注目,然而大鹿靖明所指向的是更核心的问题。本书后几章所关注的焦点,依旧是日本精英们如何将相关事件用作与政敌或竞争对手掰手腕的道具。在尾声中,大鹿靖明掷地有声地评论道:

和东电一样属于战犯的经产省,除了把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剥离出去改为原子能规制厅以外,免于承担其他任何责任。不仅如此,在向自民党进行政权交接的过程中,经产省得以占据权力中心,能够对安倍政府发挥强大的影响力……

尽管核电站接连爆炸,污染国土,扰乱了许多人的生活,但经产省却依然无动于衷。

他们才是日本的堆芯。

2021年,在《堆芯熔毁》日文初版问世的9年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的数据显示,日本已永久关闭27座核电站、暂停运行16座,有17座核电站仍在运营中、有2座正在新建,该年日本核能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为7.2%。

日本核电发展的新规划似乎经由能源白皮书、《核物质和反应堆管制法》新修正案等文件而最终尘埃落定。

但在仍有核电站处于运营与新建状态、核污水处理争议正甚嚣尘上的当下,当讲述福岛核危机时,我们需要使用的时态显然仍是现在进行时。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堆芯熔毁: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实录》

作者:(日)大鹿靖明

译者:熊芳

书号:9787532788743

定价:65.00元

内容简介

站反应堆的堆芯,还有问题企业东电的管理层、责任部门经产省的官员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及保安院等部门的核电专家们、贷款2万亿日元给核事故企业东电却在其经营陷入危机时只顾拼命保全自己债权的愚蠢的银行家们、不顾空前的国难仍埋头于疯狂政治斗争的政治家们。他们全都陷入了“堆芯熔毁”的状况。我要尽可能地记录下这些所谓的精英、高管和杰出人士的无能与保身、推诿责任,以及精神萎靡。

——摘自本书初版后记

作者简介

大鹿靖明,1965年出生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毕业。记者,就职于朝日新闻社。著有《六本木新城默示录:检证“活力门事件”》(2006)、《六本木新城默示录:最终章》(2006)、《坠落的翅膀:JAL破产实录》(2010)等。《堆芯熔毁: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实录》(2012)获第34回讲谈社非虚构文学奖。

原标题:《福岛核事故:他们,才是日本熔毁的堆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