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再品“安龙八景”之“渔舟唱晚”

2023-08-31 19: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黔西南日报 中国黔西南 收录于合集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349个

黄世文的《渔歌晚唱》,是一首寄情山水的好诗,无论是在诗歌的意境臆造、对仗的推敲、诗眼的凝目等方面,都是可圈可点,值得欣赏的。

夕阳一抹柳梢头,远浦回风返钓舟。

击楫看山争晚唱,停桡对月发清讴。

高穿云去惊归鸟,低逐波来起宿鸥。

欸乃数声依古岸,渔灯几点下芳洲。

在诗歌的意境方面,描绘陂塘海子上,渔人打鱼归来的情形:最后一抹夕阳暂留柳梢,晚风吹来远处的渔舟。在山影中停下渔船,击打着桨楫唱着渔歌,对明月发出清朗的讴歌。让歌咏逐云,惊飞归鸟,然后缓缓前行,波来鸥起。在咕噜咕噜的划橹之声中,倚靠古岸,于星星点点的渔灯里,踏上芳洲。

在对偶方面,颔联的“击楫看山”对“停桡对月”,“争”对“发”,“晚唱”对“清讴”;腹联的“高穿云去”对“低逐波来”,“惊”对“起”,“归鸟”对“宿鸥”。从词性上看,也是无从挑剔的,可见作者遣词、推敲之功力。

渔舟唱晚 丁洪军 摄

于诗眼方面,凝目于一个“唱”字。“晚唱”和“清讴”是歌,“击楫”“停桡”是乐。渔歌能逐云,渔歌可惊鸟,就连鱼灯,也是一种无声的歌谣。

当今写渔舟渔唱的,当数陈翰辉先生,他于2013年出版了文集《荷乡渔唱》。书名中的“荷乡”,特指他在安龙首届“荷花节”期间,为安龙旅游策划制作的名片——“南明之都,荷香之城”,至今还定格在世人心中。“渔唱”一词,源自南宋陈与义的《临江仙》:“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翰辉文集中的《远去的渔歌》一文,对渔乡有如是描写:

安龙城东北原是一片汪洋,水面有十数里之遥,俗称陂塘海子。城的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蓊郁,水源丰沛。每年夏秋雨季,山水下泄,灌注于陂塘海子之中,城北顿成泽国水乡。

居住在陂塘海子周围的几个村庄故此统称为海子庄。村庄里的人们既受水之害,又得水之利。冬春时节或干旱之年,栽种在高敞之地的庄稼尚可收成。若遇湖水暴涨之时,不仅田地淹没,且道路阻隔。因此之故,庄里的人家便都置有小船,一是用于交通,二是用来打鱼、采莲藕……

陈翰辉在此文中还引用张之洞老师张国华一首诗:“鸭蓬多傍石崖斜,放鸭盈河客泛槎;四面云山都在水,竹林风动近渔家。”他对张国华以清新质朴的诗句,勾勒出一幅优美动人的画卷,让人清晰地见到当年城外的渔村风光,所采用的白描手法,颇为赞赏。

此外,张国华写水乡渔唱的竹枝词,还有以下两首。

招公堤绕郡城东,点缀烟波一望中。

夹岸垂杨排似巷,绿荫深处坐渔翁。

蒲菰绿映海坪天,出水荷花别样鲜。

十里香风红粉聚,采莲歌动采莲船。

张国华的学生张之洞,也落笔荷乡、渔唱。在张之洞11岁成名作《半山亭记》中,有以下句子:“至若把钓人来,一蓑荷碧,采莲舟去,双桨摇红,渔唱绿杨,樵歌叶黄……”还要提及的是,在张之洞12岁出版的文集《天香阁十二龄课草》中,也有一首写渔乡的诗,名为《芰荷覆水船难进》:

水国招凉地,亭深覆芰荷。

难邀尘客进,未许钓船过。

碍棹天团锦,偎人影拂罗。

云遮青舫失,桨被绿阴拖。

翠障疑无路,霞低欲上簔。

双桡推浪缓,四面隔香多。

杨柳红桥岸,菱花碧浪波。

三更明月里,唱彻采莲歌。

写八景中的水乡渔唱的古人,还有余厚墉、李炳奎、郭景宗等,他们的佳作在此不能一一枚举。(文/杨远康)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韦夏夏 李颖

本期二审:魏浩然 舒鹏倩

编务终审:邓伯祥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中国黔西南、黔西南山地旅游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www.qxnrb.com

官网:www.zgqxn.com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

原标题:《【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再品“安龙八景”之“渔舟唱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